2023 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如果要去探寻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我们应该到下列的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 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3.长江下游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有同时期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还出土了大量玉器。据此可推知,长江下游地区
A.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 B.城市功能完备,有统一规划
C.已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 D.粟作农业与手工业较发达
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例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平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5.早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下列朝代中,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是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隋朝
6.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渐趋强化 B.西周政治制度趋于瓦解
C.边疆诸侯争霸中原 D.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7.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8.右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B.废除井田制
C.维护贵族特权D.统一度量衡
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A.灵渠 B.万里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10.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1.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义”、“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2.以下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某一单元的内容, 该部分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1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 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4.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D.巩固统一的举措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 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1)结合材料一,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由谁发现的?( 1分)图2属于什么类型的工具?(1分)结合图1、图2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复原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的是什么?( 1分)
(2)结合材料一的图3,说一说A、B两处原始聚落遗址生活的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材料二、三,每年都会有那么多的海外人士来陕西祭拜黄帝,举行这样的公祭活动,有什么意义?(1分)
16.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了国王, 从此①代替了旧的推举方式,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BCD是依次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 1分)这种做法对 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有何借鉴意义?(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①代表的内容。(1分)请说明材料二中的现象最早出 现在什么朝代?( 1分)
(3 )据材料三的图1、图2,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1分)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2分)
17.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各学派在 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 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 ”。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改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君治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
(3 )将材料三中“ ”处补充完整。(1分)“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这种 学术局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18.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迨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 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意思是灭掉秦国的正是秦国,不是天下人)……
(1)请写出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的历史意义。(2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秦有效管辖地方的方式是什么?( 1分)根据材料二的图1、 图2,分别指出秦朝统一的文字和货币的名称.(2分)
(3 )材料三体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 了,结合所学使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
1-14 AAAA C BDDCA CBDD
15材料分析题(8 分)
(1)裴文中(1 分)。打制石器(1 分)。化石或考古发现。(1 分)
(2)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 河流域;②住房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③种植的农作 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等。(答对一方面得 2 分,共 4 分)
(3)清明祭祖活动对于提高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意义重大。(言之有理 即可,1 分)
16. 材料分析题(8 分)
(1)禅让制(1 分)。选贤举能,重用人才,民主建设,公平公正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①王位世袭制。(1 分)。(1 分)夏朝。(1 分)
(3)分封制。(1 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 分)
17. 材料分析题(8 分)
(1)商鞅变法。(1 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是商鞅变
法的根本原因。(2 分)
(2 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 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答一点 1 分,共 2 分)
(3)百家争鸣。(1 分)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是社会的 大动荡时期。(2 分)
18. 材料分析题(8 分)
(1)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2 分)
(2)郡县制。(1 分)文字:小篆。(1 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1 分)
(3)秦的暴政。(1 分)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谨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言之 有理即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