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复习题(内蒙古地区适用)(含解析)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上·福建南平·八年级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校考期中)解读下列内容,最合适的主题名称应是( )
成立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发动武装起义,发展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A.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B.戊戌变法的康有为
C.洋务运动的李鸿章 D.禁烟第一人林则徐
2.(2022上·湖南永州·八年级校考期中)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正式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3.(2023上·内蒙古赤峰·八年级统考期末)蔡元培曾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人物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袁世凯
4.(2021·江苏泰州·靖江市靖城中学校考一模)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推动民主革命 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
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 D.宣言出自《临时约法》进程
5.(2022上·河北邯郸·八年级校考期中)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书中写道;“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又遭到了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比濒临灭亡的帝王之家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材料中的“有识之士”主张( )
A.重视教育 B.变法维新 C.发展军事工业 D.进行民主革命
6.(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
A.大众对于改良持消极态度 B.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
C.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
7.(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 )
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8.(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A.徐锡麟 B.秋瑾 C.陶成章 D.何赤华
9.(2021上·四川内江·八年级威远中学校校考期中)1911年,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许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合称“七十二烈士”。上述文段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秋收起义 D.飞夺泸定桥
10.(2023上·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抗争。以下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是( )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的成立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八年级统考期中)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北洋政府的大总统黎元洪发布一则命令: 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五年是公元( )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12.(2022上·湖北咸宁·八年级期中)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汉成,到当时汉口谋生。当店主问他读多少书,他亮出了其“小学毕业证”,毕业时间是“民国三十八年二月五日”,请问应是公元( )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13.(2022上·安徽蚌埠·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终结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4.(2023上·福建三明·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1912年,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这一规定(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使得农民在政治上翻身
15.(2022上·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民国纸币上的时间是公元( )

A.1904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16.(2022·山东济宁·统考二模)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7.(2022上·福建泉州·八年级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校考期末)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该材料主要表明
A.辛亥革命尚未成功 B.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C.中国民众精神麻木 D.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18.(2023上·贵州贵阳·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恰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19.(2022上·广西来宾·八年级校考期中)了解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A.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义和团运动
C.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20.(2023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B.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列强争霸、矛盾重重
21.(2021上·湖南株洲·八年级统考期末)北洋军阀的割据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不属于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是( )
农户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4——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A.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 B.破坏了国家统一
C.制约了经济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综合题
22.(2023上·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众多仁人志士积极探索,历经曲折,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 “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五 中国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 件
1861年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成立京师同文馆
1864年 成立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附设书局
1865年 创办福州船政局,兴办船政学校
1872年 成立轮船招商局
19世纪80年代 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海军
(1)材料一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变化?
(2)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说出理由。
(3)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不能为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的皇帝是谁?
(4)阅读材料五,提取两个或三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2023上·江苏宿迁·八年级桃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 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由此也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思想解放】
材料三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提出了什么口号?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代表人物有谁?
(3)材料三图中历史人物是谁?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以上的探索之路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4.(2022上·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孙中山前期的革命历程
改良的破灭 1892年(光绪十八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1894年(光绪二十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是李鸿章拒绝与他会面,这让28岁的孙中山对清廷的幻想彻底破灭。
革命的探索 1894年11月,孙中山和20多个进步华侨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兴中会的成立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序幕。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随后,在同盟会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出了“治病”的“药方”。 1906年到1910年,4年之内,孙中山领导的8次起义全部失败。
初步的成功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根据材料,指出促使孙中山开始革命探索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孙中山在革命探索中开展重大活动的主要方式。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领导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5.(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八年级校考期末)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族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获得“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有利条件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四:如图
材料五:蔡元培曾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之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改变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当时采取了什么行动?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三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企业创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期间?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主张是什么?
(5)材料五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的革命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生的未竟之功”指的是什么?
26.(2023上·内蒙古呼伦贝尔·八年级统考期末)回首中国的共和之路,一路艰难曲折,一路血雨腥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凭一腔孤勇近乎悲壮地坚持着反专制的斗争。让我们不禁在钦佩之余,也引发深深的思索。
探究一:【革命党人 缔造共和】
(1)中国同盟会的纲领被孙中山阐发成怎样的思想并用于指导辛亥革命的伟大实践?哪一事件成功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探究二:“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为二千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2)“二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指的是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意义?
探究三:【窃国大盗 破坏共和】
(3)破坏共和的窃国大盗指的是谁?
(4)回顾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前赴后继,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A项正确;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是变法,排除B项;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鞑虏指的清政府,民族主义,前提),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核心),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发展)”,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可知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C项正确;民主主义,不属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项;民族主义,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是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的前提,不是核心,排除B项;民生主义,即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是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的发展,不是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据“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后来为了领导国民革命,建立黄埔军校,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因此,该挽联是写给孙中山的,A项正确;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袁世凯曾经复辟帝制,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是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驱除鞑虏”是指要推翻清朝统治,1912年,清政府已被推翻,题干时间是1905年,D项符合题意;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与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致,体现了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获得民族独立的愿望,排除B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列强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政府进行民主革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了,D项正确;重视教育也很重要,但它不能很快推翻清政府,排除A项;1898年变法维新,发展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主张,但材料说的是1900年以后,排除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可得出,发展民主的道路上有时会有专制的复辟,但最终会实现民主,因此材料反映了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A项正确;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与清帝退位诏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原因,但不是首要原因,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在清帝退位诏书颁布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是浙江绍兴人,她作为浙江同盟会的负责人,准备在浙江绍兴响应徐锡麟起义,遭到清政府的镇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体现了秋瑾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B项正确;徐锡麟是辛亥先烈、安庆起义带头人,排除A项;陶成章是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何赤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许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这就是黄花岗起义;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合称“七十二烈士”;B项正确。刘道一领导萍浏醴起义,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长征中红一方面军飞夺泸定桥,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在南京签订,符合题意;②公车上书发生的时间是1895年春,发生的地点在北京,不符合题意;③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在南京定都,符合题意;④宋教仁遇刺事件发生于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不是发生在南京,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是公元1912年1月1日成立的。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民国年代=公元年代﹣1912+1,也就是民国年代=公元年代﹣1911。中华民国五年应为:5=公元年代﹣1911,即1916年,C项正确;1914年是中华民国三年,1915年是中华民国四年,1917年是中华民国六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民国三十八年二月五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为1912+(民国纪年)一1=公元纪年,因此1912+38-1=1949年,C项正确;1947年是民国三十六年,排除A项;1948年是民国三十七年,排除B项;1950年是民国三十九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而不是中国封建统治的终结。因此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终结”,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2年,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一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题干内容发生在中华民国的成立之后,排除B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使得农民在政治上翻身,都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排除C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这一年是民国元年,因此,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中,公元纪年等于1911年加民国纪年,因此,中华民国四年是1915年,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描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所以“它”指的应该是中华民国,B项正确;中国同盟会、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都和“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描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由此梁启超总结了教训,得出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解放人们的思想的结论,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运动,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民众精神麻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救亡图存大势所趋,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依据材料“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可知,当时中国政局混乱;依据材料“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可知,当时中央政府在全国影响有限;依据材料“南北相攻,皖直交斗”可知,说明当时直系和皖系军阀斗争激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种种现象只能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即1912年——1928年期间,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与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排除A项;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时期,国家并未分裂,排除C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二次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教仁重组国民党,使袁世凯大为惊恐,制造了“宋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坚持民主共和掀起了一场反对袁世凯专制卖国、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称二次革命,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引发了新文化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引发了公车上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根据“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辛亥革命后十余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因此体感材料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军阀割据,连年混战,A项正确;农民起义不符合民国初期的状况,排除C项;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列强争霸、矛盾重重并不是“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的原因,排除BD项。故选A项。
2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众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北洋军阀割据无关,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与北洋军阀割据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1)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2)成功之处: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失败之处: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马关条约》的签订,光绪帝
(4)【示例】观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论述:1861年洋务派设立京师同文馆,它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传播西学,开启了中国的经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创办了安庆军械所、筹建新式海军等一系列的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当时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洋人的朝廷,最能体现出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变化。
(2)理由:根据材料“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此材料二所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是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有人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
(3)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梁启超、康有为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此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掀起的维新变法获得光绪皇帝的支持,在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
(4)本小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两个或三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如由材料“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成立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附设书局”“创办福州船政局,兴办船政学校”等信息结合洋务运动的史实,得出结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次,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史实进程阐述,如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性质的企业、选派留学生出国、设立新式学堂等,这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最后,总结提升,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如以下示例:
观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论述:1861年洋务派设立京师同文馆,它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传播西学,开启了中国的经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创办了安庆军械所、筹建新式海军等一系列的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综上所述,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3.(1)派别:洋务派。口号:“自强”“求富”。
(2)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任答一位即可)
(3)历史人物: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主义生)。
(4)共同目的: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派别:根据材料“李鸿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必先富而后能强”和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李鸿章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
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政治变革运动”及代表人物:根据材料“1895年”“公车上书”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的序幕。
(3)历史人物:据材料三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孙中山。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信息“自由平等”“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4)共同目的: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涉及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都是在民族存亡之际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而进行的近代化的探索。
启示: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结果分析可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可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得出: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
24.(1)原因:目睹民族危机,对清廷的幻想彻底破灭。
(2)主要方式:组建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起义。
重大成果: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终结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地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的“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28岁的孙中山对清廷的幻想彻底破灭”可知,孙中山先生开始探索革命的直接原因是目睹民族危机,对清廷的幻想彻底破灭。
(2)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中的“成立了兴中会”“在孙中山的倡议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第一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领导的8次起义”等内容可知,孙中山先生在革命探索中开展重大活动的主要方式有组建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起义。
重大成果:根据材料中的“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可知,中山先生革命的重大成果是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终结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地位:根据所学分析材料可知,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25.(1)“这场战争”: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行动: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条约:《辛丑条约》;
含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成为“洋人的朝廷”)。
(4)时间:洋务运动;
主张:“求富”。
(5)时间:1911年;
“先生的未竟之功”指: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详解】(1)“这场战争”:根据材料“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近代史的开端,因此是“界碑”;
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目的:根据材料“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分析得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行动: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条约:根据材料“1902年2月3日”“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密切相关。
含义: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成为“洋人的朝廷”)。
(4)时间和主张: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等,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5)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时间是1911年。
“先生的未竟之功”:结合所学可知,“先生的未竟之功”指的是辛亥革命未完成的革命任务,即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6.(1)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袁世凯
(4)正是有了这些仁人志士的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才使得民主革命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他们的功绩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应不断学习,勇于探索(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成功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2)据探究二“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二千年的历史”主要指的是自公元前221年秦朝确立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据探究三“破坏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破坏共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本题是开放题,围绕国家存亡之际,仁人志士不断探索的爱国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如:正是有了这些仁人志士的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才使得民主革命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他们的功绩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应不断学习,勇于探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复习题(内蒙古地区适用)(含解析)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