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上期末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 20 题,共 40 分)
1.下列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2.2023 年 6 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引发关注,该遗址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
玉璧等与黄河流域类似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A.古蜀文明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3.传说五六千年前,在涿鹿之战中结盟打败蚩尤,后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4.下列对夏商周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B.这一时期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C.生产力发展促使了社会大变革 D.是我国古代思想学说最贫乏的时期
5.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6.《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
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描述的朝代更替顺序时段是
A.春秋—西汉 B.战国—三国 C.西汉—西晋 D.秦—东晋
7.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西域→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西域→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西域→大秦
8.国家博物馆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展览。下列文物中,适合该展览的有
①金缕玉衣 ②勾践剑 ③司母戊鼎 ④五铢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如图所示的六个字“深淘滩,低作堰”是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借用的经营
理念,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思考完美结合。这六个字出自战国后期
A.李冰修都江堰的治水思想
B.鲸主持治黄河水患的思路
C.嬴政开凿灵渠的奇思妙想
D.大禹治水时所使用的方法
10.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义爆发点在咸阳 B.爆发的原因是匈奴的大举进攻
C.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1.下列连环画中,讲述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故事的是
12.右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
早铸造于
A.秦国 西汉 B.秦国 东汉
C.秦朝 西汉 D.秦朝 东汉
13.“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
朝。”此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建立 B.楚汉之争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14.下面年代尺所示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5.某同学在对历史朝代进行复习时,以知识卡片进行记忆。其中有误的是
16.“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
起止时间是
A.黄帝——汉高祖 B.西汉——东汉 C.黄帝——汉武帝 D.战国——五代
17.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个朝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朝代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西晋
18.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主要介绍了
A.齐国的手工业技术 B.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北朝的历史 D.农业生产经验
19.“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华佗 B.祖冲之 C.蔡伦 D.郦道元
2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百家争鸣 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赤壁之战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D 八王之乱 导致西晋从此衰落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60 分)
2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 分)
【追寻思想之光】
梁惠王:天下恶(怎样)乎定(安定 ) “夫王者,攻人者也。”“兵不必胜
孟子:定于一。 敌国, 而能正天下(统一天下)者,未
梁惠王:孰(谁)能一之 之有也。”
孟子:夫国君好仁,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请归纳上述孟子和韩非思想的异同。(3 分)
【探寻治国之道】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也不能禁止。
(2)针对这一问题,秦始皇实行了什么措施 有何意义 (3 分)
【觅寻交融之路】
北魏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所面临的最大挑
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是继续
保存拓跋氏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习惯,还是捐
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
出抉择。
(3)联系右图说说北魏统治者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并指出抉择后产生的影响。(4 分)
(4)请你根据上述内容提炼一个主题。(2 分)
22.某班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2 分)
【种植优良作物】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作物,它是 ;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
原的,它们是 。(填字母,3分)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
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2)材料二体现了汉景帝怎样的治国措施?(2 分)
【兴修水利工程】
(3)该水利工程是谁主持建设的 根据图 2 判断图 1 中的 A处为何设施 该设施有何功能 (4 分)
【活动总结】
(4)通过以上探究,说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 分)
23.聚焦人口流变,探寻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人口管辖·彰显帝国权威】
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是在秦朝完成的。与周天子时期名义上的尊崇和诸侯国的割据状况不
同,秦地方郡守须将所辖户口、人口增减实数每年按时上报,由中央进行收集统计。
(1)联系所学知识说说秦朝能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的原因。(2 分)
【人口变化·折射朝代兴替】
古代中国户口统计表(部分)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户数(户) 口数(人)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公元 57 年 420 万 2100 万
和帝元兴元年 公元 105 年 920 万 5300 万
蜀 炎兴元年 28 万 94 万
魏 景元四年 公元 263 年 66 万 440 万
吴 天纪四年 53 万 230 万
(2)指出表格中全国户口数量的变化,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6 分)
【人口迁徙·推动文明扩展】
东晋以后“荆、
扬二州,户口半
天下”,良田数
十万顷,地沃民
富,成为南朝政
权之支柱。
(3)根据图 1,概括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空间特征。结合材料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 (4 分)
24.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
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1)写出材料一示意图中①②处的朝代名称。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4 分)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 “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
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
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2)秦汉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举两例说明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6 分)
(3)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 分)
25.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各美其美】
材料一: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伴随着阵阵驼铃声,这条商路也把
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
希腊文明等重要文明串联在一起,
成为古代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
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
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
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
运到欧洲地区。
(1)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公元前后,此商路的东西两端连接着哪两个大
国 (4 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述这两条商路发挥的共同作用。(2 分)
【互融互通】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移图。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中原。内迁的
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西晋末年以
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
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
(3)材料三中两次民族迁移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4 分)
【美美与共】
材料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构建“美美与共”的和谐世界。(2 分)
《中国历史》七上期末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2.2023年6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引发关注,该遗址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类似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A.古蜀文明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3.传说五六千年前,在涿鹿之战中结盟打败蚩尤,后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4.下列对夏商周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B.这一时期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C.生产力发展促使了社会大变革 D.是我国古代思想学说最贫乏的时期
5.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6.《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描述的朝代更替顺序时段是
A.春秋—西汉 B.战国—三国 C.西汉—西晋 D.秦—东晋
7.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西域→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西域→大秦 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西域→大秦
8.国家博物馆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展览。下列文物中,适合该展览的有
①金缕玉衣 ②勾践剑 ③司母戊鼎 ④五铢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如图所示的六个字“深淘滩,低作堰”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借用的经营理念,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思考完美结合。这六个字出自战国后期
A.李冰修都江堰的治水思想
B.鲸主持治黄河水患的思路
C.嬴政开凿灵渠的奇思妙想
D.大禹治水时所使用的方法
10.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义爆发点在咸阳 B.爆发的原因是匈奴的大举进攻
C.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1.下列连环画中,讲述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故事的是
12.右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
A.秦国 西汉 B.秦国 东汉
C.秦朝 西汉 D.秦朝 东汉
13.“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此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建立 B.楚汉之争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14.下面年代尺所示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5.某同学在对历史朝代进行复习时,以知识卡片进行记忆。其中有误的是
16.“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A.黄帝——汉高祖 B.西汉——东汉 C.黄帝——汉武帝 D.战国——五代
17.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个朝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朝代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西晋
18.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主要介绍了
A.齐国的手工业技术 B.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北朝的历史 D.农业生产经验
19.“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华佗 B.祖冲之 C.蔡伦 D.郦道元
2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百家争鸣 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赤壁之战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D 八王之乱 导致西晋从此衰落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追寻思想之光】
梁惠王:天下恶(怎样)乎定(安定 )孟子:定于一。梁惠王:孰(谁)能一之 孟子:夫国君好仁,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夫王者,攻人者也。”“兵不必胜敌国, 而能正天下(统一天下)者,未之有也。”
(1)请归纳上述孟子和韩非思想的异同。(3分)
【探寻治国之道】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也不能禁止。(2)针对这一问题,秦始皇实行了什么措施 有何意义 (3分)
【觅寻交融之路】
北魏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是继续保存拓跋氏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3)联系右图说说北魏统治者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并指出抉择后产生的影响。(4分)
(4)请你根据上述内容提炼一个主题。(2分)
22.某班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2分)
【种植优良作物】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作物,它是 ;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 。(填字母,3分)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2)材料二体现了汉景帝怎样的治国措施?(2分)
【兴修水利工程】
(3)该水利工程是谁主持建设的 根据图2判断图1中的A处为何设施 该设施有何功能 (4分)
【活动总结】
(4)通过以上探究,说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23.聚焦人口流变,探寻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人口管辖·彰显帝国权威】
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是在秦朝完成的。与周天子时期名义上的尊崇和诸侯国的割据状况不同,秦地方郡守须将所辖户口、人口增减实数每年按时上报,由中央进行收集统计。
(1)联系所学知识说说秦朝能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的原因。(2分)
【人口变化·折射朝代兴替】
古代中国户口统计表(部分)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户数(户) 口数(人)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公元57年 420万 2100万
和帝元兴元年 公元105年 920万 5300万
蜀 炎兴元年 公元263年 28万 94万
魏 景元四年 66万 440万
吴 天纪四年 53万 230万
(2)指出表格中全国户口数量的变化,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
【人口迁徙·推动文明扩展】
(3)根据图 1,概括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空间特征。结合材料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 (4分)
24.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1)写出材料一示意图中①②处的朝代名称。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4分)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 “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2)秦汉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举两例说明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6分)
(3)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分)
25.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各美其美】
材料一: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1)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公元前后,此商路的东西两端连接着哪两个大国 (4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述这两条商路发挥的共同作用。(2分)
【互融互通】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移图。
(3)材料三中两次民族迁移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4分)
【美美与共】
材料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构建“美美与共”的和谐世界。(2分)
东晋以后“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良田数十万顷,地沃民富,成为南朝政权之支柱。
伴随着阵阵驼铃声,这条商路也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重要文明串联在一起,成为古代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中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期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5 CBBDB 6—10 DBCAD 11—15 BACDC 16—20 CBDB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同:都主张统一。(1分)异: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和平统一;(1分)韩非主张武力统一。(1分) (2)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分)意义: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1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 (3)抉择:北魏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鲜卑族汉化,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2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4)共谱统一多民族国家绚丽篇章。(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1)D。(1分)C、E。(2分) (2)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2分) (3)李冰。(1分)飞沙堰。(1分)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2分) (4)对外交流;国家的政策扶持;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才能的发挥等。(3分)
23.(1)秦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或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秦灭六国、完成统一亦可酌情给分,2分) (2)变化:户口数量先上升,后下降。(2分)原因:①东汉初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出现了光武中兴局面,推动了人口的增长。②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国家分裂割据,长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4分) (3)由中原向江南和边疆迁徙。(2分)改变了原有的人口分布,促进了江南及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为南朝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分)
24.(1)①东周;②战国。(2分)分封制。(1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1分)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4分)西晋统一全国、北魏统一北方等。(2分) (3)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5.(1)张骞通西域。(2分)中国(或汉朝);古罗马(或大秦)。(2分) (2)都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3)促进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2分)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迅速发展。(2分) (4)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尊重、欣赏不同民族优秀文化。(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