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读下图,判断其所反映的时空区间(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伤亡330万,协约国伤亡54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约7000万人死亡,全世界约1.3亿人受伤。材料意在说明战争( )
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3.(2023上·辽宁鞍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一位英国政治家说: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朋友”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
4.(2022·四川广元·统考二模)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推动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到来。“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指(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与反法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5.(2022·四川雅安·校考一模)某历史学家说“尽管战争的导火线是奥匈帝国的王储弗朗索瓦·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但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战争原因,刺杀者的子弹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是有限的”。下列属于“深层次的战争原因”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同盟国失败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6.(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明一战( )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7.(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如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1909 1108 452 176 1018
1914 1888 1177 1310 1032
A.新航路开辟动机 B.一战爆发的背景
C.法西斯势力崛起 D.冷战格局的形成
8.(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持续时间 4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
死伤人数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A.引发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D.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9.(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二模)俄国学者斯米尔诺夫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之一,为世界革命进程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也触发了当时的西方殖民体系危机。它为被压迫民族开创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景,一系列新国家随之成立。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23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的进程过渡”,从这个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
A.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D.开辟了无产阶级专政新时代
11.(2023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首次在一个国家成功实践的是( )
A.第一国际诞生 B.俄国十月革命 C.埃及华夫脱运动 D.万隆会议的召开
12.(2021上·北京房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改变世界”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最早实现这一“转变”的是( )
A.“光荣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辛亥革命
13.(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有人认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既不因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黯然失色,也不因苏联的解体而蒙上厚厚的灰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B.俄国是较早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
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十月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4.(2023上·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校考期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凡尔赛和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由此可见,《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 )
A.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 B.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C.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D.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5.(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有关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国操纵,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C.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D.美国在这两次会议上获利都最大
16.(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指出:这次会议“美国获益、日本受限、中国受损”。你认为评价的应该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7.(2023·北京东城·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1928年到1933年苏联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不同播种方式所占比例情况。此判断,这一时期发生上述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
A.苏维埃政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8.(2023·安徽·模拟预测)1920年,苏俄在收集农民余粮的过程中,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反抗;而1922年,苏联(苏俄)顺利完成了对未遭到旱灾袭击地区的粮食税征收工作。这一反差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卓有成效 B.农业集体化得到农民的拥护
C.农民甘愿为工业化作出牺牲 D.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
19.(2022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的建立
C.《和平法令》的颁布 D.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20.(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历史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 )
A.主张非暴力抵抗 B.推动改革内政
C.反对封建专制 D.反抗殖民压迫
21.(2022·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18世纪以来的两百年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甘地一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玻利瓦尔一一纳米比亚独立
C.章西女王一一委内瑞拉独立
D.卡德纳斯一一华夫脱运动
22.(2022·吉林长春·统考一模)玻利瓦尔、甘地、纳赛尔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摆脱了殖民枷锁 B.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 C.赢得了民族独立 D.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3.(2022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期末)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印度人民的士气。加快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步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甘地 D.卡德纳斯
二、综合题
24.(2023上·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校考期中)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旋律。
材料—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图片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两大集团的对峙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问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图片二,主宰巴黎和会的是哪几个国家?他们最终争吵的结果怎样?这次会议是如何损害中国利益的?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是哪两个国家?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次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材料二中这种局面出现?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帝国主义构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5)你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5.(2023·内蒙古包头·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三模)民生问题历来都是国家、社会和公众十分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人民的一切幸福都是以政治问题为依归的。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政治问题”、“要解决民生问题,先从政治上来着手”。
——《孙中山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民生的角度简述孙中山为践行其民生思想所作出的努力。
材料二 下图为关于民生工程的图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工程是如何改善民生的。
材料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习近平
(3)保障和政善民生需要政策或制度的依托。结合给出的制度和政策,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角度,以“制度或政策赋能民生福祉”为题写一篇直讲稿。
制度保障民生:科举考试制度 社会保障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策改善民生:休养生息政策 新经济政策 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26.(2023·内蒙古通辽·校考三模)道路自信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5年3月,蔡元培撰写的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材料一中的“先生”是指谁?据材料一,指出他探索的近代化道路。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2)材料二中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景图片:
(3)材料三共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你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苏联模式中走出来,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探索自己的道路。这预示着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从模式化发展向注重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特色化发展转变。
——摘编自2018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苏联模式”的特征,并指出中国是怎样“从苏联模式中走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模式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变,说明了什么?
27.(2023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九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双方战费开支共达1800多亿美元,加上生产和财产等损失,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700亿美元……
材料二 下图:巴黎和会
材料三 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救”,这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侵犯。
材料四 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频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结为一体,基本上完成了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哪一条约?
(3)材料三中《九国公约》涉及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是哪个国家提出的?《九国公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这两次会议形成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俄国、奥匈德国”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不断进行军备竞赛,冲突不断,A项正确;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排除B项;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成立,所以二战前后应该是苏联,不是俄国,排除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材料“同盟国伤亡330万,协约国伤亡54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约7000万人死亡,全世界约1.3亿人受伤”说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涉及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排除A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但在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可以得出,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朋友”的国家是意大利,D项正确;一战爆发后,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加入战争,排除A项;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排除B、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成立,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中的两大集团,与题干时间“20世纪初”不符,排除B项;反法联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是二战后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与题干时间“20世纪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尽管战争的导火线是奥匈帝国的王储弗朗索瓦·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但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战争原因,刺杀者的子弹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是有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一系列矛盾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深层次的战争原因”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同盟国失败是一战的结果,排除C项;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一战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可知,一战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C项正确;一战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这是战争的性质不是影响,排除A项;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这是战争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这是战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可知,从1909到1914年英法俄德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逐年增加,结合题干的时间“1909﹣1914”可知,表中数据可用于研究一战爆发的背景,各国纷纷扩军备战。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排除A项;法西斯势力崛起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C项;冷战格局形成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可知,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C项正确;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一战,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以后,排除B项;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一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依据题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之一,为世界革命进程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也触发了当时的西方殖民体系危机。它为被压迫民族开创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景,一系列新国家随之成立”和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格局,①②③④对题干材料理解恰当,D项正确;ABC项理解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的进程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的带领下逐步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工业,C项正确;题干中是从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过渡的角度看十月革命的意义,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排除A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一战后期,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在1991年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B项;题干着重反映“向被称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的进程过渡”,与开辟无产阶级专政新时代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B项正确;第一国际主要是领导各国工人进行斗争,排除A项;埃及华夫脱运动是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的运动,排除C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最早实现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事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C项正确;光荣革命发生在英国与题意中的“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不符,排除A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人认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既不因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黯然失色,也不因苏联的解体而蒙上厚厚的灰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之路,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所以C符合题意;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是指反动统治力量脆弱,与题干内容不符,所以A不符合题意;俄国是较早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表述错误,且与题干内容不符,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所以B不符合题意;1871 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所以D不符合题意。
14.D
【详解】根据题干“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凡尔赛和约》……‘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1月巴黎会议召开,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德国承担了战争的责任,巴黎和会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D项正确;《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与《九国公约》的签署有关,排除B项;三国同盟成立于1882年、三国协约成立于1907年,与题干时间“1919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利最大,而巴黎和会上美国并没有获得他想得到的利益,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巴黎和会由英、法、美操控,主导华盛顿会议的是美国,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两次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移给日本,华盛顿会议的《九国公约》侵犯了中国的主权,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比、葡和中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项正确;巴黎和会日本没有受限,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主要针对德国,排除C项;波茨坦会议中国没有受损,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从题干统计图可知,1928年到1933年,苏联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手播种方式进行播种的比例出现下降趋势,而使用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进行播种的方式所占的比例则有了较大的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发生这些变化的有利条件是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18—1920年,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AB项;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8年,苏联停止新经济政策。由此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下,农民抵制粮食收购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D项正确;从1918年3月到1921年11月,苏俄政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与国内敌人的战争,苏俄政府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统治模式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被破坏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它对捍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国内战争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其中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例如把“余粮收集”变成了“粮食收集”,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国有化的推进太快,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活力;义务劳动从提倡转向了强制等,由材料中“苏俄在收集农民余粮的过程中,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反抗”,也可佐证,排除A项;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非农民甘愿为工业化作出牺牲,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项正确;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排除B项;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0.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璃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章西女王是印度反对英国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扎格鲁尔建立华夫脱党,开展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四人都反抗殖民压迫,D项正确;主张非暴力抵抗是甘地,排除A项;推动改革内政是扎格鲁尔,排除B项;反对封建专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甘地在印度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A项搭配正确;玻利瓦尔领导的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章西女王领导的是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卡德纳斯在墨西哥进行改革,BCD项搭配有误,排除。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
22.B
【详解】根据所学,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952年,埃及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反动起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因此其历史功绩是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B项正确;甘地并没有使印度摆脱殖民枷锁和赢得民族独立,排除AC项;玻利瓦尔反抗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23.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印度人民的士气。加快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步伐,C项正确;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是南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排除A、B项;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4.(1)名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帝国主义战争。战役:凡尔登战役。
(2)国家:英、法、美。结果:签订《凡尔赛条约》。做法: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3)国家:美、日。角色:被侵略。条约:《九国公约》。
(4)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5)启示: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等。
【详解】(1)名称:根据图示信息“英法俄”“德奥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性质:根据设问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役:根据设问要求“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2)国家:根据设问要求“主宰巴黎和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和会。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3)国家:根据设问要求“东亚太平洋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尤其是美、日两国的矛盾最为激烈。角色:根据材料信息“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局面。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体系: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按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关系,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利益建立起来的,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5)启示: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是对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的正确认识即可。根据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遭遇可知,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等。
25.(1)答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和政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成立中华民国,宣告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2)答案:青藏铁路的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了人民的出行;带动了西藏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3)答案:示例:政策赋能民生福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宣讲的题目是“政策赋能民生福祉”。放眼历史长河,民生问题历来备受关注,好的政策能够赋能民生福祉,改善民生。
面对汉朝初年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汉初统治者均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他们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因此促成了第一个治世局面,即文景之治的出现;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国内矛盾尖锐等问题的出现,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他从民生角度出发,实行了以征收粮食税代替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措施,这些举措改善了民生,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稳步发展;面对闭关锁国的教训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潮,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发展,民生也持续得到大幅改善,共同贫穷被送进了历史。
综上所述,好的政策能够为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也必然赋能民生福祉。
【详解】(1)努力:根据材料一中“要解决民生问题,先从政治上来着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了践行其民生思想所作出的努力是:成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和政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成立中华民国,宣告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2)如何改善民生:材料二中的民生过程是青藏铁路通车,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铁路的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了人民的出行;带动了西藏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3)直讲稿:根据题干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政策或制度的依托”,围绕“制度或政策赋能民生福祉”这一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即可。如果选择“政策”这一角度,题目就命名为:政策赋能民生福祉。然后按照宣讲稿的格式,结合“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史实展开论述,“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宣讲的题目是"政策赋能民生福祉”。放眼历史长河,民生问题历来备受关注,好的政策能够赋能民生福祉,改善民生。面对汉朝初年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汉初统治者均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他们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因此促成了第一个治世局面,即‘文景之治’的出现;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国内矛盾尖锐等问题的出现,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他从民生角度出发,实行了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措施,这些举措改善了民生,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基于闭关锁国的教训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潮,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发展,民生也持续得到大幅改善,‘共同贫穷’被送进了历史。综上所述,好的政策能够为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也必然赋能民生福祉。”
26.(1)孙中山。道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实行三民主义)。
(2)标志性事件: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
(3)事件: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理解: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走出: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要不断调整政策适应本国发展需要。
【详解】(1)“先生”:依据材料一信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先生”是指孙中山。道路:依据材料一信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可知,孙中山探索的近代化道路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标志性事件: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事件:根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农业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会”“公私合营后的上海永安公司”和所学可知,材料三共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理解: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标志: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特征:“苏联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走出来:1978年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 “从苏联模式中走出来”了。说明:本问是开放性题目,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要不断调整政策适应本国发展需要等。
27.(1)伤亡惨重;造成了巨大了经济损失。
(2)《凡尔赛条约》。
(3)美国;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详解】(1)根据材料一“在这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可归纳出伤亡惨重;根据“双方战费开支共达1800多亿美元,加上生产和财产等损失,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700亿美元……”可归纳出造成了巨大了经济损失。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来宰割德国,会上对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3)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这一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综合复习题(含解析)(内蒙古地区适用)2023-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