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综合复习题(含解析)(内蒙古地区适用)2023-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期末)资本主义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下列事件中,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的是( )
A.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苏联模式
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罗斯福所说的“行动”的特点是( )
A.建立健全社会立法公正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D.扩大联邦政府行政权力
3.(2023·福建南平·统考二模)1933年3月,罗斯福建立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吸收失业青年从事造林、筑路等工作,在美国参战前的8年多时间里,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等。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2023下·内蒙古通辽·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图中甲—乙段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独立战争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经济危机的影响 D.“以工代赈”的推行
5.(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某同学在探究罗斯福新政时运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列信息反映了美国采取应对危机的手段是
◆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 ◆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国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A.市场调节 B.同伴互助 C.国家干预 D.对外侵略
6.(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938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材料表明美国( )
A.全面粗暴干预经济危机 B.阶级矛盾根本消除
C.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 D.社会已经分崩离析
7.(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美国经济严重萧条,购买能力低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美国推行
A.新经济政策 B.国家工业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罗斯福新政
8.(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下图为“蓝鹰标志”,图中“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让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蓝鹰标志”的推广说明美国政府( )

A.鼓励企业自由竞争 B.开始国家干预经济
C.忽视了工人合法利益 D.推行经济国有化措施
9.(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期末)“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下列属于各国治疗感冒的药方是( )
①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②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③德国的法西斯专政 ④日本的法西斯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2·辽宁铁岭·统考模拟预测)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来寻求出路的国家是( )
A.德国、日本 B.意大利、德国 C.意大利、日本 D.意大利、奥匈帝国
11.(2018·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通过民选上台执政
B.维护民主制度,国家干预经济
C.迫害犹太人
D.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1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同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组图片编写的简短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

A.日军占领沈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担起了反抗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
C.从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D.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13.(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一模)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B.珍珠港事件后,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苏军攻克柏林,二战结束
D.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14.(2023上·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校考期末)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曾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我们也许与弗拉基米尔 普京有分歧,但是我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数百万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献出生命,我们才能获得解放。”当时俄罗斯人民英勇抗敌,扭转苏德战场形势的战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敦刻尔克大撤退
15.(2023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时间轴,其中方框处的历史事件应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会战
C.苏军攻克柏林 D.诺曼底登陆战役
16.(2022·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③诺曼底登陆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17.(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精神的军事行动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18.(2021·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A.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B.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C.波茨坦会议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德国投降的公告
D.1943年,法西斯同盟中意大利最先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综合题
19.(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但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与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次战争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达2000多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过军队。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这次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哪次战役?
材料二 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2)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请列举其中一个“联合”的典型事例。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材料四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1953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20.(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240周年,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实施160周年,也是罗斯福新政实施9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哪一法律文献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法律文献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2)“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简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这次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通过新政,美国不仅恢复了它的经济实力——工业生产力和农业实力,而且恢复了美国巨大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英]马丁·吉尔伯特《二十世纪世界史》
(3)材料三所提到的“新政”有何特点?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社会的矛盾?为什么?
21.(2023下·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1)材料一中“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哪一文献中变成了现实?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哪一文献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材料二 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2)美国是通过哪次战争解决“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其中有很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从该事件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材料三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传记《罗斯福》(下图)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3)罗斯福执政时期,“他推翻的先例”的政策创新指的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人民失业问题的?
材料四 著名学者黄安年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4)你怎样理解“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这句话?
22.(2023下·内蒙古通辽·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危机和机遇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机即是机遇。某九年级历史探究小组在学习了世界近现代史后围绕“危机与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索,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土地属于我们,而粮食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而木材属于你们;河流属于我们,而河里的鱼却属于你们。
——《俄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的价值下降了40%,而且除了少数几次股价有短暂的回升外,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在此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下降到22,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下降到8。到1933年时,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1/3,商品贸易下降了2/3以上,失业率达40%左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仍然继续,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仍然存在,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一部分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仍然掌握在某些帮派分子手中,有些地方帮派势力盘根错节,一些地区的动乱尚未停止。清查和摧毁“四人帮”的残余势力,稳定国家局势,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任务一——知识梳理】
(1)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请你分别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社会危机。
【任务二——材料分析】
(2)面对以上危机,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三次改革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三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三次改革请你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23.(2023上·内蒙古巴彦淖尔·九年级校考期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都应该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赢得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2)文中“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他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十一集:危居新政(美国下)》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引进一些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4)有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滋生暗长的社会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通过以上人物的探索,你有何认识?
24.(2023·内蒙古包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太多,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炮弹作花瓶,万世称太平(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一次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它造成的军民伤亡人数是历次战争中最多的,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战争对参战国的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等造成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世界各国人民以伟大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进行了一场正义的战争,最终打败法西斯轴心国,拯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役所属战争的名称,简述该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庆祝的历史事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和平”,拟定一个观点,并以相关史实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5.(2023上·内蒙古呼伦贝尔·九年级统考期末)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提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无耻掠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掌握它们。”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四 1933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银行紧急法案》、5月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联邦紧急教济法》、6月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何“人民提起腰杆来了”、为何“是对农民无耻掠夺”?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俄国1861年改革和材料二所指的改革在社会转型方面有何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办法”取代了以前的什么政策?
(4)材料四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事件?该事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三、论述题
26.(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中外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1640-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194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材料中选择有关联的两个历史事件(明确写出所选择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7.(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乳制品产量严重过剩,大量牛奶滞销。于是,农场主为了保证利润,把大量过剩的牛奶直接倒进密西西比河。对此,罗斯福政府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果断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来,2020年春,美国逐渐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历史重演,根据美国最大的乳品合作组织“美国奶农”估计,进入4月以来,美国奶农们每天要倾倒1400万升牛奶。除了牛奶之外,其他农产品的浪费状况也同样惨不忍睹。对此,特朗普政府却“无心”抗疫,拒绝在联邦层面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反而寄希望于各州自行应对,不断营造“美国将迎来防疫美好结局”的虚假氛围,浪费了宝贵的抗疫窗口时间,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因此倒退3—5年。
材料二 自2019年12月下旬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一盘棋,从上到下全部行动起来,用3个月左右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性胜利,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面对疫情对经济的重创,中国政府精准施策,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国际各界认为,中国复工复产非常及时,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也给世界经济作出了显著贡献。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B
【详解】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缓解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B项正确;A项是罗斯福新政党的背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的政策,排除B项;C项是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排除C项;苏联模式是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的八年前是1933年,1929年美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美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和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而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建立健全社会立法公正,排除A项;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是罗斯福新政的目的,而非主要特点,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扩大了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而非扩大行政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失业青年参加保护队就不再是失业青年,这比单纯的赈灾、救助效果要好得多,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就业问题,不是整顿金融、 调整农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从1929年开始,美国失业率连续上升,到1933年到达顶峰,之后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造成甲—乙段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C项正确;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在1783年,不符题意,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苏联的政策,排除B项;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提出“以工代赈”,从而减少了失业,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据表格信息“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国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可知,美国采取应对危机的手段是国家干预。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不是市场调节,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不是同伴互助,排除B项;对外侵略是德国日本等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工矛盾。说明当时美国并没有普遍实现公平劳动,C项正确;罗斯福干预经济是通过立法实现,排除A项;新政并不能消除阶级矛盾,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之后,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社会并不是分崩离析,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地施行新政,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苏联在20世纪20到30年代推行的政策,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让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可得出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加强对工业生产干预的体现,B项正确;当时要加强干预,而不是自由放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人工人权益问题,排除C项;材料与国有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题文中的时间是1929年10月24日,因为这一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而这次危机起源于美国,然后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因此“感冒”指的是经济大危机。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则建立法西斯专政,因此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苏联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搞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所以①不是治疗感冒的药方,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日本和德国为摆脱困境走上了法西斯道路,A项正确;意大利在1922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前,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独裁统治应运而生。1922年,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日本与德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强化了法西斯政权,他们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疯狂扩军备战。德、意、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共同特点是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疯狂扩军备战。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德、意、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共同特点。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疯狂扩军备战是德、意、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共同特点。
12.C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图一中的“(1931年)日军占领沈阳”反映的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图二中的“(1945年)……日本投降”反映了1945年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历史,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因此C项中的表述最能准确概括材料中的组图,C项正确;日军侵占沈阳是九一八事变,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担起了反抗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但图片内容没有展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作用,排除B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因此,D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C项符合题意,选C项;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珍珠港事件后,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扭转苏德战场形势”,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A项正确;发起诺曼底登陆的是英美联军,此举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主要是英法军队,与“数百万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献出生命”内容不符,排除BD两项;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B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9月至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排除C项;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突袭波兰发生在1939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1943年,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是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成员达成的共同宣言,成员国要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体现了同盟国成员间的协同作战。诺曼底登陆是由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共同进行的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协同作战的精神,D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主要是苏联一国在抵抗德国法西斯进攻的战役,与题意不符,排除A、C项;珍珠港事件发生在《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18.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波茨坦会议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公告,不是督促德国投降,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3年,法西斯同盟中意大利最先宣布无条件投降,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9.(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凡尔登战役。
(2)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联合: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答出一点即可)
(3)国际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4)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认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应重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综合国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详解】(1)战争:根据材料一“ 在这次战争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达2000多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过军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19年,历时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战役: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2)标志:根据材料二“(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事例: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各国“联合”的事例有: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美苏英召开雅尔塔会议,主要是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
(3)国际意义:根据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兵力;根据材料三“……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4)原则:根据材料四“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河缅甸,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两国总理的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战争的危害,威胁世界和平的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地区冲突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应重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综合国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20.(1)
法律文献:《独立宣言》;历史意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
“半奴隶半自由状态”:南北方不同经济形式并存(或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两种经济类型)。
历史作用: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
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能否:不能(或否)。原因: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详解】(1)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一“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独立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英属殖民地实现独立,即美国诞生。
(2)状态:根据材料二“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可知,“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美国北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量使用雇佣工人;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黑奴劳动。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特点:根据材料三“罗斯福就职后的国会特别会议持续了100天。这次国会通过的立法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应的时期都要多得多,这就是新政的开始。”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看法: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社会的矛盾。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1.(1)文献:《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2)战争:南北战争;认识:要维护国家统一
(3)创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如何做: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4)理解: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详解】(1)文献: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认识: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所以我可以认识到要维护国家的统一。
(3)创新: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如何做:为了解决人民失业问题,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4)理解: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以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
22.(1)材料一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二体现了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材料三体现的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仍然存在
(2)材料一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二采取了罗斯福新政;材料三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3)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面对危机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团结全国人民,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等
【详解】(1)危机:依据材料一“土地属于我们,而粮食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而木材属于你们;河流属于我们,而河里的鱼却属于你们”,可知反映了十月革命后土地虽然属于农民,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牺牲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剥夺的太多,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依据材料二“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始于1929年9月……到1933年时,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1/3,商品贸易下降了2/3以上,失业率达40%左右”,可知反映了1929年从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开始,一场经济大危机席卷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持续四年之久,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依据材料三“……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仍然继续,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仍然存在,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可知反映的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仍然存在,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2)措施: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进而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后于1933年宣布实施“新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从而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的低谷,巩固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在邓小平的主持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三次改革,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建议,如对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等;面对重大危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团结全国人民,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等等。
23.(1)新经济政策。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不同意;理由:罗斯福实施的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并不是要发展社会主义。
(5)认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会起到关键作用和影响;根据时势,适时改革才能利于国家发展;国家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和所学可知,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苏俄在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
(2)根据材料一“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和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二“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罗斯福;罗斯福“引进一些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首先表明个人的观点为不同意;再简要说明“不同意”的理由即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施的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经济进行的政策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要发展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同意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这个观点。
(5)认识: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苏俄和美国重要人物所进行的改革,通过对他们的探索,主要从人物本身、进行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认识即可,如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会起到关键作用和影响;根据时势,适时改革才能利于国家发展;国家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等。
24.(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由于战争的残酷性;战役异常惨烈;战役死伤惨重。
(2)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特点: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任答两点)
(3)观点:战争的破坏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和平愿望;
阐述: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伤害,战后人们的反战情绪高涨,通过各种方式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后爆发。如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平也成为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
【详解】(1)根据材料“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可知这是凡尔登战役,结合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役。该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原因从战争的残酷性进行分析,如由于战争的残酷性;战役异常惨烈;战役死伤惨重。
(2)根据材料二图片的世纪“1945年9月2日”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因此庆祝的是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一次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它造成的军民伤亡人数是历次战争中最多的”“战争对参战国的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等造成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再结合二战的时间从1939年到1945年,得出特点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
(3)围绕“战争与和平”,得出观点,可从战争给人类的启示着手,如观点:战争的破坏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和平愿望。论述的时候阐述清楚,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启发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如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伤害,战后人们的反战情绪高涨,通过各种方式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后爆发。如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平也成为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
25.(1)“人民提起腰杆来了”:指废除了农奴制(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是对农民无耻掠夺”:指农奴须高价赎买份地,获得解放后又被剥削得一无所有了。
(2)事件:日本明治维新。措施:废藩置县。相同点:都是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事件: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影响: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1)“人民提起腰杆来了”:根据材料“人民提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还可以购买到土地,因此可以说“人民提起腰杆来了”;“是对农民无耻掠夺”:根据材料“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无耻掠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不彻底,农民高价赎买才能得到一块份地,因此具有欺骗性和掠夺性,“是对农民无耻掠夺”。
(2)事件:根据材料“……明治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革”指的是明治维新。19世纪中后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日本在明治天皇时期大力向西方学习,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它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措施:根据材料“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
(3)政策:根据材料“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掌握它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办法”是新经济政策,它取代了以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
(4)事件:根据材料“1933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银行紧急法案》、5月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联邦紧急教济法》、6月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于1933年执政后实施新政。特点: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新政的特点是国家(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6.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所选史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论述:近代以来,英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所选史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抗日战争)。
论述:近代以来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详解】示例一:
从材料中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为: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的观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英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示例二:
从材料中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提出的观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7.示例:观点:特殊时期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指导;论述: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果断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却“无心”抗疫,拒绝在联邦层面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浪费了宝贵的抗疫窗口时间,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因此倒退3—5年。而我国自2019年12月下旬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以来,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国一盘棋,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疫情对经济的重创,中国政府精准施策,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因此,在特殊时期国家应该加强对经济的指导。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观点:特殊时期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指导;论述: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果断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却“无心”抗疫,拒绝在联邦层面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浪费了宝贵的抗疫窗口时间,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因此倒退3—5年。而我国自2019年12月下旬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以来,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国一盘棋,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疫情对经济的重创,中国政府精准施策,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因此,在特殊时期国家应该加强对经济的指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综合复习题(含解析)(内蒙古地区适用)2023-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