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上)创新部高二12月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 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周礼·地官·乡大夫》载:“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 )
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B.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政治决策
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 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
3.《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虽然从全国范围看,县是基层行政单位,但真正直接管理百姓的是乡亭里之类的组织。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等事,都是由乡里官员直接承担办理的……乡官实际以啬夫为主……当时有“但闻啬夫,不知郡县”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啬夫成为地方实际掌控者
B.郡县长官在地方治理中未发挥应有作用
C.亭长负责地方讼狱、捕盗
D.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
4.忽必烈即位后,发行以银为本位的“中统钞”。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这表明,元初( )
A.纸币使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
C.黄金白银退出商品流通领域 D.纸钞滥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5.妈祖原本只是福建一个小地方那些靠海生活的人所信仰的一位地方神。 1123 年,出使朝鲜高丽船队(多为福建籍水手)遭遇海难,脱险后,朝廷赐庙额“顺济”给妈祖,并接连赐“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等荣称,1134年,赐妈祖“灵惠妃”的称号。从夫人到王妃,妈祖完成了从地方神到海上女神的转变。妈祖称号的升格,得益于( )
A.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C.宋朝海上交通的发展 D.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6.廷杖产生于东汉时期,但并非一种常规刑罚;到了明代,廷杖就变成了皇帝惩罚官员最常用的手段。明中期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棉底衣,重毡叠,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廷杖的演变反映出明朝( )
A.君臣间关系走向对立 B.专制皇权的膨胀
C.内阁依附于当权宦官 D.司法体系的缺失
7.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乡约的相关情况。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 )
朝代 制定者 名称 主要内容
北宋 “蓝田四吕” 《吕氏乡约》 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明朝 王阳明 《南赣乡约》 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
清朝 陈秉直 《上谕合律乡约全书》 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读律”(讲解律法)
A.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B.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旨在弘扬传统的儒家思想 D.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
8.(2023·河南南阳高二上期中(金太阳联考)5)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前,曾向两广总督郭世勋递交了一封正式信函,这封信在语气、词汇和行文方式等方面均是以双方关系平等为前提进行表述的。然而在郭世勋上呈朝廷时,却将信译成了下对上的禀帖,尽显英国态度之卑微和“慕顺之心”。郭世勋此举( )
A.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B.旨在引起统治阶级对外交的重视
C.体现了传统外交思维的深刻影响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朝贡贸易转型
9.1905年,《东方杂志》转载了夏曾佑的一篇文章,他认为废科举之后“恐中国识字之人必至锐减,而其效果将使乡曲之中并稍识高头讲章之理之人而亦无之,遂使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仍能适应时代需要 B.废科举已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C.新式教育的发展存在阻力 D.该杂志社赞成夏曾佑的观点
10.1947年4月,蒋介石在“还政于民”的口号下,进行“多党政府”的组建,政府代表的候选人有聘、圈、指、派之分,选举亦有竞、包之别。国民政府这一举措( )
A.努力缓和各党派矛盾 B.扰乱了国统区经济秩序
C.旨在维护其一党专制 D.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11.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公务员的任用主要规定了选任、委任、调任和考任四种方式,实行公务员任期终身制。2006年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这一转变( )
A.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 B.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C.有效地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推动干部管理制度的民主化
12.在古代雅典,规定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要进行两年军事训练才能获得公民资格。在戏剧节中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的制作者,然后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同时从各部落中抽签选出评委,由公民对戏剧进行评判并选出获奖者。这说明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的巩固具有制度化措施 B.注重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C.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 D.城邦集体的文化活动繁荣
13.恩格斯曾经评价欧洲中世纪“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学科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说明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伦理有助于( )
A.推广文化教育 B.维持社会秩序 C.净化人们思想 D.规范日常生活
14.“在《非战公约》订立之前,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缺点并不在于缺少一个国际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而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非战公约》改变了这一情况。”这说明,《非战公约》( )
A.奠定了国际立法机关设立的基础 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
C.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 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15.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16.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国别 贷款 法国 荷兰 南斯 拉夫 智利 捷克斯 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汉代统治者吸取秦“急法不赦”而国家速亡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的赦免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赦免体系。汉代赦免权取决于皇帝一人,即使已经被赦免,事后皇帝又可以各种理由废除赦免。同时王公贵族拥有赦免的特权,高级官吏也享有一定的免罪权。赦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到六月,如明帝中元二年,因“方春戒节,人以耕桑”颁布赦令,允许“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论”。对特殊群体,统治者也给予一定的照顾,“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 ——摘编自孙雪《儒学与汉代赦免制度研究》
材料二
唐代赦免制度的设计相对其它朝代更加成熟。统治者吸取了以前朝代赦免制度的精华,并把赦免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固定下来,还为之设定特定的仪式。对于赦免之人,不仅允许罪犯自新,而且在赦书中要求相关有司不得对其进行刁难。唐代赦免制度中宽宥仁慈的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合法化的表现形式,同现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殊途同归。 ——摘编自刘艳丽《唐代赦免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赦免制度实行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赦免制度成熟的表现,说明实行赦免制度的现实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13世纪的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19.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
——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材料二
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
——《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
材料三
电子商务风靡全球,表现在金融上,就是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和网上外汇买卖等为标志的数字金融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不断进行购并和重组,形成跨国大型金融集团之趋势日益明显,合并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业务于一身,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
——摘编自朱绵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明清出现“白银货币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现今的国际金融存在的风险。(4分)
20.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阅读下列图片。
围绕“近现代中国外交”,提取以上两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上)创新部高二12月考试历史答案
1.【答案】B【解析】据材料“引经决狱”这种司法审判方式的解读和列举的史料可知,这是据《春秋》经义中“父子相隐”理论形成了“亲亲相隐”的司法原则,通过引用儒家经典所载的古老判例或某项司法原则对案件做出判决,表明了道德影响法律判决,故选B项;材料是关于法律受到道德的影响,不是冲击法律建设,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法学方面的司法审判方式,并未提及儒学思想,排除C项;题干是关于道德对法律判决的影响,未体现宗族血缘逐渐淡化,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据材料“国大询于众庶”“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可知,西周时期,国君遇到重大问题时需征求“士大夫及庶民”的意见,说明当时的政治仍带有原始民主的色彩,故选D项;材料“国大询于众庶”“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强调国君征求“士大夫及庶民”的意见,而不是民众参政热情,排除A项;儒家民本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天下共主的局面”指的是各诸侯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相应的义务,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而材料“国大询于众庶”“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强调国君征求“士大夫及庶民”的意见,排除C项。
3.【答案】D【解析】据材料“赋税、徭役……狱讼、治安等事……都是由乡里官员直接承担”可知古代的基层组织需要负责征收赋役,调节地方纠纷,维护地方治安,故选D项;基层组织只是中央政府管理地方的延伸,地方实际掌控者依然是地方政府,排除A项;啬夫是地方郡县下属的基层治理组织,基层治理根本上依然要对地方郡县负责,所以地方郡县在上传下达和地方治理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啬夫负责地方治安,地方讼狱和捕盗主要由当地司法官员负责,排除C项。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元朝发行纸币,纸币的使用方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铜钱也可以满足商业贸易需要,只是纸币使用更方便,排除B项;材料中“十金钱”说明黄金白银仍然在商品流通领域,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初期纸币并没有滥印,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靠海生活的人所信仰……出使朝鲜高丽船队(多为福建籍水手)”可知,妈祖是沿海及出海人的保护神,故妈祖称号的升格,意味着出海人员在不断增多,海外贸易在不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交通迅速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农业的开发与发展,故一般是指陆地经济的发展,而妈祖是海上保护神,排除A项;汉朝海上丝绸之路就已兴起,故“兴起”一词表述有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日益渗透,严重束缚了女性,不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另外,材料中妈祖是地方保护神,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女性地位,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廷杖由东汉时期的非常规刑罚变成明代“皇帝惩罚官员最常用的手段”,而且由开始的“不去衣”廷杖发展到后期“去衣”廷杖,说明廷杖的刑罚越来越重,这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膨胀,故选B项;古代君臣关系一直是君尊臣卑,而不是对立,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汉到明廷杖的演变,没有涉及内阁与宦官的关系,排除C项;皇帝使用廷杖惩罚官员,不代表整个司法体系,不能说明司法体系缺失,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据材料“德业相劝……患难相恤”、“孝尔父母,敬尔兄长”、“重人伦”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乡约的道德教化功能,没有体现基层社会等级制度强化的信息,排除A项;乡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弘扬传统儒家思想只是达到教化目的手段,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乡约实施的后果,且“保障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据材料“却将信译成了下对上的禀帖,尽显英国态度之卑微和‘慕顺之心’”可知,郭世勋将英国的正式信函译成了下对上的禀帖,体现了传统外交思维的深刻影响,故选C项;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是虎门销烟,排除A项;郭世勋的行为是为了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而非引起统治阶级对外交的重视,排除B项;郭世勋的行为是受传统外交思维影响,不能推动中国朝贡贸易转型,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材料中夏曾佑认为废除科举制后,中国识字之人必将减少,而且会使风俗更加败坏,吏治更加难以改变,说明他认为废除科举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废除科举制后,新式教育发展可能存在阻力,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可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1905年光绪帝诏准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废止科举考试,由此可知夏曾佑的文章发表时,尚未出现废除科举的负面影响,排除B项;《东方杂志》只是转载了夏曾佑的一篇文章,据材料无法得出《东方杂志》是否赞成夏曾佑的观点,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据材料“还政于民”“多党政府”“政府代表的候选人有聘、圈、指、派之分,选举亦有竞、包之别”可知,蒋介石的“还政于民”是幌子,是手段,其目的是维护其一党专制,故选C项;蒋介石的做法是为了维护一党专制,不是为了缓和各党派矛盾,排除A项;蒋介石维护一党专政的举措没有扰乱国统区经济秩序,排除B项;自由民主只是幌子,实质是维护一党专制,不利于自由民主思想传播,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聘任制”可知,从20世纪90年代的任期终身制发展为21世纪初的聘任制,体现了我国公务员选任制度具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且强调“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反映了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满足机关工作需要,提高公务员体系的活力,进而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故选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因此公务员考试录用还是主要方式,聘任制可以引进部分专业人才,却不是主要方式,无法“保证”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排除B项;聘任制属于合同管理,相对少一些强制性,“有效地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法律颁布的过程体现民主化,但是聘任制本身与民主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
12.【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雅典规定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要进行军事训练才能获得公民资格,且在戏剧节中,要由公民对戏剧进行评判,结合所学雅典民主制的史实可知,雅典采取具体措施巩固民主制,故选A项;材料主要涉及公民的军事素养,并未体现全面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公民资格的标准和公民权利,并无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有城邦戏剧活动的内容,并不能得出文化活动繁荣的结论,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据材料“教会的教条......政治信条......法律效力”得知,教会的教条成为了政治信条,法庭的裁决也必须以圣经词句为依据,这表明宗教伦理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项;据材料“政治和法学......神学的分支”可知,政治和法律体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教条的影响,宗教伦理推广文化教育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世纪欧洲政治、法律和宗教的紧密联系,宗教伦理有助于净化人们的思想,但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因此宗教伦理不直接规范日常生活,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可知,《非战公约》中对战争的性质做了重新的定义,说明该公约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没有奠定国际立法机关设立的基础,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排除B项;《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16.【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国家有限,且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世界银行成立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与材料内容无关,逻辑推理错误,排除A项;成功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是西欧资本主义性质的发达国家,排除B项;世界银行是全球性国际组织,而非地域性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不能偷换概念,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0分)
(1)特点:皇权至上;贵族特权;关注弱势群体;适应农时。(4分)
(2)表现:形成法律制度;设定特定仪式;保障自新(注重赦免后保障)。(3分)
现实意义:弥补法律不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汉代统治者吸取秦‘急法不救’而国家速亡的教训”得出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据材料一“因‘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对特殊群体”可知,体现了儒家重民的思想,得出儒家思想影响。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汉代赦免权取决于皇帝一人”得出皇权至上;据材料一“王公贵族拥有赦免的特权,高级官吏也享有一定的免罪权”得出贵族特权;据材料一“赦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到六月”得出适应农时。
(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救免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固定下来”得出形成法律制度;据材料二“还为之设定特定的仪式”得出设定特定的仪式;据材料二“允许罪犯自新......不得对其进行刁难”得出保障自新(注重赦免后保障)。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宽宥仁慈的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合法化的表现形式”得出弥补法律不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据材料二“同现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殊途同归”得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8.【答案】(14分)
(1)条件:中世纪“国家利益高于—切”思想的影响;专制王权的建立;宗教改革对世俗权力的强化;法国大革命的推动;国际法的形成与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变化: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政府的部分功能被消解;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加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积极:密切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的团结;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削弱了民族国家主权;影响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发展;外来移民问题造成了部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据材料一“13世纪的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可知,中世纪“国家利益高于—切”思想的影响;据材料一“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可知,专制王权的建立;据材料一“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对世俗权力的强化;据材料一“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可知,法国大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可知,国际法的形成与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可知,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据材料二“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进行合作与协调”可知,政府的部分功能被消解;据材料二“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可知,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加强。第二小问影响,积极:据材料二“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统一货币”“进行合作与协调”可知,密切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的团结;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据材料二“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在欧盟层面”可知,削弱了民族国家主权;据材料二“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可知,影响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发展;据材料二“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外来移民问题造成了部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
19.【答案】(16分)
(1)原因:宝钞货币体系的信用危机;商品经济的发展;美洲等地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国家赋役政策的调整。(6分)
(2)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力条件;美国的经济困难会带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动荡。(6分)
(3)风险: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4分)
【解析】
(1)据材料一“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得出宝钞货币体系的信用危机;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丝银贸易和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出现说明西方来华贸易大大增加,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得出国家赋役政策的调整。
(2)结合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双挂钩机制,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说明其影响,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的积极影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力条件;据材料二“美元......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得出美国的经济困难会带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动荡。
(3)据材料三“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得出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加剧;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资本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在推动全球联系的同时危机和风险的出现也具有多米诺效应,得出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0.【答案】(12分)
示例参考:
论题: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外交
阐述:照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图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耻辱的外交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弱小。图2所展示的顾维钧,代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加巴黎和会,为了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由于中国是弱国,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图3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的外交部长乔冠华的仰天大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图4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合影,G20杭州峰会在2016年举行,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
总之,照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外交。
其它参考论题:经济是外交的后盾;弱国无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外交;新中国的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伸等。
【解析】
首先,拟定论题,据材料“图1《辛丑条约》签订”“图4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合影”结合所学得出国家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外交。其次,展开阐述,据材料“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得出照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据图1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图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耻辱的外交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弱小。据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图2所展示的顾维钧,代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加巴黎和会,为了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由于中国是弱国,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据图3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图3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的外交部长乔冠华的仰天大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据图4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图4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合影,G20杭州峰会在2016年举行,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最后总结,照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