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是通过下面哪个条约(  )
A.《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虎门条约》
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陈化成吴淞口率众抵抗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我国的重要文物。流失海外百年之后,部分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中国,而龙、蛇、羊、鸡和狗五尊兽首至今下落不明。下面是我国近年来陆续追回的十二生肖铜首的一部分,这些铜首的历史价值在于(  )
A.展现了我国铸造技术的先进
B.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暴行
C.凸显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D.了解清末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
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领土(  )
A.60万平方千米 B.80万平方米
C.120多万平方千米 D.150多万平方千米
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6.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②处应该是(  )
A.天京事变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北伐失败
7.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8.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9.近代中国有一地方官员上奏清廷“急挽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其背景应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10.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11.对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12.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1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4.“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抢劫持续了八天。而后,联军以搜查义和团为名,进行多种多样的“抢劫活动。”这些“抢劫活动”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5.一位同学在实践性作业《发现身边的历史》中写道,“它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无奈;它也背负着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材料中的“它”应是(  )
A.圆明园 B.东交民巷 C.威海卫 D.大沽炮台
16.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下列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成立兴中会 C.创办《青年杂志》 D.创办黄埔军校
17.《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18.1839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年,革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这座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19.“它为弱小国家和民族建设现代国家树立了典范;它废除了王权世袭制度,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共和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它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国的首次尝试,为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也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如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
21.“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22.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2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24.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美英法三国决定:“德国以前在胶州山东省所有各项权利,一概放弃,交于日本”。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洋务运动的影响
25.1918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26.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年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中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军阀
C.组织工人运动 D.实现共产主义
27.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28.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见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  )
A.发展党的组织 B.开展军事斗争
C.解决农民问题 D.领导工人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
2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2)小历同学阅读了以上材料后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宗旨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洋务所能办的,只是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因此,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运动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洋务派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际上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
——摘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梁启超)
材料三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涤荡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更为深刻的革命运动。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简述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认为变法维新中最重要的内容。(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概括该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2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这是清统治者给自己立下的空前的卖身契,标志着清统治者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大沽等炮台的拆除,京榆铁路驻扎外国军队,并可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清政府亦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军事控制之下了。
——摘编自周一良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从1912到1919年间,全国工人罢工130多次。工人的罢工最初还主要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五四运动中,各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展现出了伟大的力量……
——摘自《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1)根据材料一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2)据材料二,简述“卖身契”的条约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内容。(4分)
(3)据材料三,简述五四运动前后工人斗争方向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2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一至图七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注:写出选择的两幅图片序号和事件,如“图一金田起义、图七义和团廊坊大捷”),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28:DDBDA ABDCB BADDB BCCAB CADAC DAD
29、(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判断: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与民主自由原则),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实现。这些变化冲击了延续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但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0、(1)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失败原因:学习西方仅局限在器物上,未触及封建制度。
(2)最重要的内容: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3)名称: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涤荡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4)特点: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的,过程艰难曲折。
31、(1)主题:侵略与反抗(或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变化: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作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4)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32、观点1:近代列强侵略引发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论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系列侵略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主要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对侵略军造成重创、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梦想。
总之,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为维护主权不断斗争。
观点2: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洋务派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观点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论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最终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陈独秀发起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综上,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它告诉我们,中国走改良道路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