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州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监测(二)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瑗珲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马关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3.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们的感慨源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不利的条款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D.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中共二大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7.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1927年制造反革命政变的国民党右派有( )
①张作霖 ②吴佩孚 ③蒋介石 ④汪精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这所学校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条件。这所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9.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10.“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开始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1.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指( )
A.武装夺取政权 B.城市中心道路
C.开展土地革命 D.工农武装割据
12.“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反映了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B.战争的正义性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国民党不得人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题,共36分)
1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
材料三:看图回答问题
(3)图一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什么革命
(4)根据图二、图三说出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他们参与发起的是哪次运动?该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6)陈独秀在这次运动中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材料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上述口号出自哪次运动?
(8)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9)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运动中学生们的一种什么精神?
材料六: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中共一大文件
(10)中共一大何时何地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七: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2)写出红军长征过程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名称?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符合题意;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C项《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D项《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相当难度。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在1853年定都后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内容中主要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D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 1902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可知,此内容反映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不合题意;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 1902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4.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甲午战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都对中国刚刚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造成巨大危害。《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会影响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是《马关条约》中最不利的。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5.A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倒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①正确;根据材料“辫子割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且进行剪发易服的运动,说明辛亥革命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②正确;辛亥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窃取,《临时约法》被废除,袁世凯大力破坏民主制度,大搞专制独裁,对帝国主义势力继续妥协,因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③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性质,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由于辛亥革命和以后历次斗争的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方法,改组国民党,以振兴国民党,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所以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张作霖和吴佩孚是北伐战争的讨伐对象,不属于国民党,所以①和②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创办了著名的黄埔军校,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的许多学生也成为后来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D正确;京师同文馆、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新式学堂,AB排除;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创办的新式学堂,也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C排除。故选D。
9.B
【详解】叶挺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5年11月21日他在广东肇庆成立叶挺独立团,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所以答案选B。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A项正确;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与共产党是合作的,排除B项;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C项;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南昌起义后,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夺取革命政权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受到挫折,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排除AC项;“创造性的革命道路”即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是城市中心道路,排除B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可知,长征途中异常艰苦,根据“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反映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3)孙中山;辛亥革命;
(4)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6)民主和科学;
(7)五四运动;
(8)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9)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0)1921年;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铸就了长征精神。
(1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详解】(1)运动及口号:根据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和“轮船招商局”可知,材料一图片与洋务运动有关。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创办了以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事件及领导人:根据材料二“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3)人物及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人物是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4)思想:根据图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和图三“民报”可知,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在同盟会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视为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属民权主义内容;“平均地权”则被认为是民生主义的实现方式。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运动:根据材料四“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可知,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创办《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开始,《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后来《新青年》搬到了北京大学。所以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6)“德先生”和“赛先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意义 德先生和赛先生意义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
(7)运动:根据材料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口号出自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8)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9)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包括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等精神,其核心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0)时间、地点及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1)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铸就了长征精神。
(12)名称及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上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州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