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选择题(共 15 小题, 满分30分, 每小题2分)
1.中共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这表明中共当时( )
A. 调整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出党的最低纲领
C. 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宣布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下列歌词最能反映如图所示事件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朱毛会师宁冈,铸就壮丽诗篇
C.八路军打先锋,游击队出奇兵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张学良在易帜的典礼上讲话表示:“我们易帜,也就是不再想分中央的权力,把政权还给中央,以谋全国真正的统一。”材料中“中央”是(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军阀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4.华中师范大学校友、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的发展 C.南京政府统一全国 D.土地革命的开展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A 南昌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第1页 (共4页)
C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八七会议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A. A B. B C. C D. D
6.《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 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 B. 建立革命政权的艰巨性
C. 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 D. 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迫切性
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人民至上的理念 B. 统一战线的策略 C.实事求是的精神 D.艰苦朴素的作风
8.1927 年,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认为,农村有强大的革命力量,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既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需要。由此可见,毛泽东( )
A.脱离了中国实际 B. 忽视了农民力量 C. 找到了革命新路 D. 建立了人民政权
9.下图是有关毛泽东早年革命经历的时间轴,空缺处应填
A.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C.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会师
D.南昌起义、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遵义会议
10. 最符合下图历史时期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下列会议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有( )
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2页(共4页)
②中共三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③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④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2.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围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 为了救国救民,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 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 顾全大局
13.1927年6月,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为了达到此目的, 日本发动了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 事变
14.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C.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15.标语口号带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口号能体现一二.九运动的是( )
A. 攘外必先安内 B.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C.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D.民主科学
二. 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 30分,每小题6公。 )
16. (9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 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益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材料二:1935 年 10 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材料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
第3页(共4页)
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
——摘编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乡下去的原因 在乡下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方式是什么 由此毛泽东开辟了什么正确革命道路 (5分)
(2) 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 (2分)
(3) 根据材料三分析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2分)
17. (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 1936年10月21日, 蒋介石对我和杨虎城进行调话, 要分清敌人的远近, 事情的缓紧。 不“安内”, 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我跟蒋主席(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材料三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1)材料一的这份电报中的“在东北寻衅”指什么事件 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这份电报说明下令者对日军持什么态度 这份电报的后果是什么 (4分)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请写出这个事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 国共两党实现再度合作发生于哪一年,其标志是什么事件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