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广西南宁·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8-10世纪中叶,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市民阶级 B.倒幕力量 C.武士阶层 D.封建君王
2.(2022上·福建宁德·九年级校考期中)有学者认为,大化改新为日本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并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该学者认为大化改新(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D.增强了日本国力
3.(2023上·宁夏吴忠·九年级校联考期末)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权力的中心在( )
A.天皇 B.幕府将军 C.大名 D.武士
4.(2011下·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末)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离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5.(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6.(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7.(2022·安徽六安·六安市第九中学校考二模)吴廷珍: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参与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此运动( )
A.确立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建立天皇为中心的集权制度
8.(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A.封君封臣制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9.(2022上·河南郑州·九年级郑州外国语中学校考期末)7世纪中期,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 )
A.使日本基本实现统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幕府统治的出现 D.致使天皇大权旁落
10.(2019上·山东东营·九年级阶段练习)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 )
A.戊戌变法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伯里克利改革
11.(2014·山东·统考中考真题)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 B.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C.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 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12.(2023上·宁夏银川·九年级银川市第三中学校考期中)某历史书记载:“这个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为(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3.(2023上·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西欧有一句名谚:“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与阿拉伯人的脚相关的史实是( )
A.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荷马史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14.(2022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校考期中)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 )
A.古印度人 B.罗马人 C.阿拉伯人 D.日耳曼人
15.(2020上·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中)“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使阿拉伯文化区形成 B.文化发展是阿拉伯帝国繁荣的重要体现
C.东西文化在阿拉伯地区得到广泛的交流 D.阿拉伯文化影响了东西方文化发展特点
16.(2019上·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力量。下列说法中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基督教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B.《圣经》是西方世界流传广泛的书籍
C.麦加大清真寺是基督教传播的产物
D.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7.(2019上·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古代阿拉伯人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建造了人类奇观﹣﹣金字塔
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D.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二、综合题
18.(2023上·宁夏吴忠·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二 查理·马特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德意志/法兰克/意大利/法兰西)
19.(2023上·宁夏石嘴山·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1)从自然地理环境而言,图中①②③④文明古国和A、B文明古国分别是什么文明类型。
(2)请写出①②③中任意一个数字代表的国家名称,说一说这个国家突出的文明成就一例。(注意与序号对应)
(3))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文明交流主要的方式是什么?
20.(2023上·宁夏银川·九年级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文明的传承】
材料二 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
——摘编自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1)阅读材料一,写出材料一中“远征”事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阿拉伯“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
21.(2023·宁夏吴忠·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在区区数百年间,竟然创造了无此辉煌的古代文化:这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希腊的文化成就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能动创造。
材料二: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度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三分之二,奴婢为自由民的三分之一,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材料三: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希腊在文学,哲学方面留下的珍贵遗产各一例。
(2)材料二属于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人在文化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2.(2022上·江西南昌·九年级校联考期中)文明的冲撞与交流是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材料二: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摘自陈钦庄等著《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远征”事件的名称。分析该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名称是什么?这一改革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奔波往返者”指的是什么人?列举一例说明他们“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详解】随着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为保护庄园,日本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C项正确;市民并不会为豪强所用,排除A项;当时幕府统治还没有建立,没有倒幕力量,排除B项;8-10世纪的日本以天皇为主,不是封建君王,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可知,大化改新增强了日本国力。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成为日本古代历史转折点,D项正确;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社会性质、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B项正确;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排除A项;大名 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排除C项;日本武士是10世纪到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新”诏书的内容即大化改新的改革措施或内容,B项正确;大化改新的背景是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以及大和皇族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题干没有涉及改革背景,排除A项;大化改新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题干没有涉及改革性质,排除C项;大化改新的影响是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指的封建国家,题干也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C项正确;大化改新后,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幕府统治,为推翻幕府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发动了倒幕运动,天皇掌握实权,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学习,史称“明治维新”,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项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B项;大化改新与限制了天皇的权利、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参与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建立了天皇为中心的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D项正确;其他三项所述史实均发生在欧洲,与日本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仿照中国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B项正确;欧洲封建时代实行封君封臣制、1861年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后期日本开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实行明治维新,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日本基本实现统一,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幕府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天皇的权力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政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B正确;戊戌变法是清朝的改革,故A错误;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故C错误;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改革,故D错误。综上答案B。
11.D
【详解】题目中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体现,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表现等,由此可知题干所给关键词主要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故选D。
1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唐朝并立,其都城是巴格达,其居民信仰伊斯兰教,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盛行伊斯兰教”“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可以直接判断该帝国指的是阿拉伯帝国,B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帝国信仰东正教,都城是君士坦丁堡,排除A项;神圣罗马帝国信仰天主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城是伊斯坦布尔,排除C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B项正确;AD项都是阿拉伯人的成就,排除AD项;《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排除C项。故选B项。
14.C
【详解】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C项正确;古印度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沟通作用,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中“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可知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阿拉伯帝国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得到广泛的交流,故C项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不是说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使阿拉伯文化区形成,故A项说法错误;文化发展是阿拉伯帝国繁荣的重要体现,这一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B项与题干无关;阿拉伯文化影响了东西方文化发展特点,这一点在题干中也没有涉及,故D项与题干无关;所以应选择C项。
1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不是基督教传播的产物,所以说法中不能印证题干观点的是麦加大清真寺是基督教传播的产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能印证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力量,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代阿拉伯人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其中完整的代数学就是古代阿拉伯人创造的,所以C项符合题意;A是古代埃及的成就;B是古代印度的成就;D是两河流域的成就。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8.(1)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法兰克王国。
【详解】(1)改革:根据材料一“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
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制度及国家:据材料二“他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19.(1)①②③④文明古国:大河文明;
A、B文明古国:海洋文明。
(2)国家名称:①古埃及、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
文明成就: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佛教、种姓制度。(一例即可)
(3)方式:暴力冲突(或战争)与和平交往。
【详解】(1)文明类型:根据材料一“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以农业为主,属于大河文明;A、B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希腊、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商业比较活跃。
(2)国家名称、文明成就:根据材料一“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处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成就;②是处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的古巴比伦文明成就;③是处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古印度文明成就有佛教、种姓制度等。
(3)方式:据材料“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可知,这是战争(或暴力冲突)的方式;据材料“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知,这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20.(1)名称: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言之有理的一点即可)
(2)特征:兼容并蓄、独具特色。举例: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西方,对西欧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古印度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世界)
【详解】(1)名称、影响: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故材料中的“远征”指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根据材料“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联系所学可知,“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
(2)特征、例子:根据材料“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可知,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兼容并蓄、独具特色。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指的是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西方,对西欧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或古印度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世界。
21.(1)例如,文学:《荷马史诗》;哲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文学、哲学。符合题意各举一例即可)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各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在文学上的遗产有《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在哲学上的遗产有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2)由材料“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可知,材料属于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由材料“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可知,阿拉伯人在文化上取得辉煌成就是因为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各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认识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题为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1)远征: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使者:阿拉伯人;举例:阿拉伯数字的形成,中国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
(4)开放交流促进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封闭自守导致文明落后。(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欧亚非三洲”“希腊化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据此可回答本小题。
(2)根据材料二中的“遣隋使”“遣唐使”“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据此可回答本小题。
(3)根据三中“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奔波往返者”指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改造古印度人从 0 到 9 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这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据此可回答本小题。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开放交流促进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封闭自守则会导致文明落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综合复习题(宁夏地区适用) (含解析) 2023-2024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