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可得出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确立了分封制,B项正确;
禅让制是在尧舜禹的远古时代,排除A项;
郡县制是秦始皇颁布的措施,排除C项;
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2.如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秦代的铜权,如果将它作为史料,可以来论证秦朝(  )
A.发动统一战争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秦代的铜权是一种称量工具,它作为实物史料可以证明秦朝时期统一了度量衡,B项正确;
秦国的确发动统一战争,完成了统一,建立了秦朝,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巩固统一,但实物铜权是称量工具,与战争、政治、文化关系不大,无法论证ACD三项的内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
3.(2021·阳谷一模)“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 C 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
A 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B 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 B 选项排除;
D 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 D 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4.(2019·荆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  )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 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体现的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C选项符合题意。
北魏统一的北方,A选项排除。
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 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解题关键在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准确把握,体现的是民族融合。
5.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6.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他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C.文成公主入藏 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唐太宗答应了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C项正确;
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
吐蕃(西藏)位于唐西南方,不是北方民族政权,排除B项;
“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臣公主入藏的认识。
7.如图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唐 804年 13.5
宋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对比图可知,宋朝与唐朝相比,铜币数目剧增,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且超过了唐朝,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活动时间、空间,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外贸,排除B项;
材料没有提到娱乐场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8.清政府严禁米粮、铁器等货物出口,规定出洋商船载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舵手等人不得超过28名。由此可知清政府(  )
A.限制对外贸易 B.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
C.军队武备废弛 D.隔断中国同西方联系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隔绝东南沿海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的交通,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中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政府严禁米粮、铁器等货物出口,规定出洋商船载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舵手等人不得超过28名。故A项正确;
“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不是材料主旨,B项不正确;
材料与“军队武备废驰”无关,C项不正确;
“隔断中国同西方联系”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朝对外政策的认识。
9.(2021八上·临清月考)据《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此处的“战争”和“条件”分别是指(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和所学知识,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鸦片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10.(2021八上·河源月考)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第一手史料,能够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选项A符合题意;
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是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选项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2021·长沙模拟)120年前,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10年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里的“辛丑”“辛亥”运用的是哪一纪年法(  )
A. 年号纪年法 B.天干地支纪年法
C.公元纪年法 D.民国纪年法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年号纪年法,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可知,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纪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法来表示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公元纪年法,不符合题意;
D.民国纪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干支纪年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12.《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意在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B正确;
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A项不正确;
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C项不正确;
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D项不正确;
综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
13.对如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早
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继续较快发展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较快,B项正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晚,不是较早,排除A项;
抗战期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发展较慢,排除C项;
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稳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14.(2023八下·佛山期中)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建国初一-首歌曲中唱到:“咱们的土地回老家哟……自己耕种自己的田哟……多收粮食送前线,援助人民志愿军。”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据歌曲“咱们的土地回老家哟……自己耕种自己的田哟……多收粮食送前线,援助人民志愿军”可知,这是抗美援朝期间,即1950-1953年,农民分得土地后支援前线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史实是1950-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A符合题意;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通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实现了农业领域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与歌曲内容不符,B排除;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1960年,是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这与歌曲内容不符,C排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开始实行,它是农民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与歌曲内容不符,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需要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5.辨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B.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对一五计划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C项正确;
ABD项都是对客观历史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16.(2022·牡丹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新中国外交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B.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答案】D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搭配错误;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故B搭配错误;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故C搭配错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故D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2019·宜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如果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狮身人面像,它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A项金字塔式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符合题意;
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不符合题意;
C项是中国的文明,不符合题意;
D项清真寺是阿拉伯国家的象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
18.(2020·衡阳模拟)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这场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7世纪中叶”、“日本”、“仿效中国隋唐”、“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9.(2022·建设)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影响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2·赤峰)《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使得欧洲国家实力大幅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开始改变,形成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不符合题意;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不符合题意;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不是可以死记硬背的东西。
2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项正确;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22.(2022·娄底)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 D.马歇尔计划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中心措施及其效果。
23.(2022·牡丹江)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决定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波茨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英、法、美、苏、中五国组成,选项D正确;
华盛顿会议和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召开的,与题干不符,排除AB;
二战期间的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雅尔塔会议与联合国的成立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4.(2019·紫金模拟)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称霸世界,但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的实力的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主要力量。世界格局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引起的,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全球化趋势,题干信息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到世界朝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方向发展,AB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要把题干中提到的专题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直接回答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可以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细心辨别,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25.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如图一组图片所示的内容是当今社会消费、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它们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涌运输技术的发展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开始出现,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由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题干图片所示的内容淘宝、QQ、线上教学体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
题干与航空航天技术、生物科学技术、交涌运输技术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认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器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
——改编自《管子》
(1) 如图两幅地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根据材料二,写出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原因。由此促进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这一阶级领导的成效最大的变法运动是什么?
【答案】(1)诸侯国数量减少(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所取代);战国出现少数民族匈奴;战国出现长城。
(2)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或者生产工具的进步);地主阶级;商鞅变法。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中的图1,从“春秋争霸形势图”和图表中的吴越楚北上争霸,晋齐不断出兵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解读图2可知,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只剩下秦楚齐燕赵魏韩这战国七雄,而且这些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由此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是兼并战争不断。
(2)根据材料二中的“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可知,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根据所学可知,因为生产力的进步,新兴的地主阶级出现并不断壮大,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成效最大的变法运动。
故答案为:
(1)变化: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相互进行兼并战争。
(2)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阶级:地主阶级。变法:商鞅变法。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春秋战争时期社会形式变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摘编自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2) 材料二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这些政策首先在哪里实施?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
【答案】(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实施: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这四个经济特区。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可知,“小岗村责任承包书”和“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反映了1978年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自发进行的“大包干”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推广,这一变化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在这里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以便于引进外资,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从材料二中的“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知,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
故答案为:
(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实施: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这四个经济特区。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1654年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 “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 《权利法案》通过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 《独立宣言》通过
1787年 美国宪法制定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04年 拿破仑帝国建立
1804年 《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或:制度创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机关各司其职,相互制衡,防止总统独裁。总之,制度创新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明确的观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可以选择《权利法案》通过、美国宪法制定和《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这三个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可知,这些法律文献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在论述时,首先论述《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接着论述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产生的影响——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然后论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最后得出结论,呼应论点——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故答案为:
示例:时间:《独立宣言》通过,美国宪法制定,《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观点: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论述: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总结: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面认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发挥创造力。在市场供求的实际问题面前,技术发明不断产生……进入 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并指出英国“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2)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在“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根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宽松、平和的环境;市场的扩大等。特征: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2)“机器制造”:珍妮机;水力织布机;骡机等;“交通运输”:蒸汽机车。影响:形成五大工业基本部门;工业收入超过农业;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可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由“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发挥创造力”,可知宽松、平和的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由“在市场供求的实际问题面前,技术发明不断产生……”,可知市场的供求促进技术创新。因此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宽松、平和的环境;市场的扩大等。由“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可知英国“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可知英国在“机器制造”,如“珍妮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如蒸汽火车的发明。根据材料二“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可知形成五大工业部门;由“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可知工业收入超过农业;由“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可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由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可知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形成五大工业基本部门;工业收入超过农业;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宽松、平和的环境;市场的扩大等。特征: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2)“机器制造”:珍妮机;“交通运输”:蒸汽火车。影响:形成五大工业基本部门;工业收入超过农业;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全面认识。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如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秦代的铜权,如果将它作为史料,可以来论证秦朝(  )
A.发动统一战争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3.(2021·阳谷一模)“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4.(2019·荆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  )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他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C.文成公主入藏 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7.如图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唐 804年 13.5
宋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8.清政府严禁米粮、铁器等货物出口,规定出洋商船载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舵手等人不得超过28名。由此可知清政府(  )
A.限制对外贸易 B.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
C.军队武备废弛 D.隔断中国同西方联系
9.(2021八上·临清月考)据《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此处的“战争”和“条件”分别是指(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0.(2021八上·河源月考)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11.(2021·长沙模拟)120年前,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10年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里的“辛丑”“辛亥”运用的是哪一纪年法(  )
A. 年号纪年法 B.天干地支纪年法
C.公元纪年法 D.民国纪年法
12.《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3.对如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早
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继续较快发展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14.(2023八下·佛山期中)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建国初一-首歌曲中唱到:“咱们的土地回老家哟……自己耕种自己的田哟……多收粮食送前线,援助人民志愿军。”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辨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B.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6.(2022·牡丹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新中国外交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B.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7.(2019·宜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如果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
A. B.
C. D.
18.(2020·衡阳模拟)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这场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9.(2022·建设)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影响
20.(2022·赤峰)《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2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2.(2022·娄底)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 D.马歇尔计划
23.(2022·牡丹江)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决定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波茨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4.(2019·紫金模拟)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5.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如图一组图片所示的内容是当今社会消费、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它们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涌运输技术的发展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器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
——改编自《管子》
(1) 如图两幅地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根据材料二,写出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原因。由此促进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这一阶级领导的成效最大的变法运动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摘编自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2) 材料二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这些政策首先在哪里实施?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1654年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 “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 《权利法案》通过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 《独立宣言》通过
1787年 美国宪法制定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04年 拿破仑帝国建立
1804年 《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发挥创造力。在市场供求的实际问题面前,技术发明不断产生……进入 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并指出英国“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2)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在“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根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可得出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确立了分封制,B项正确;
禅让制是在尧舜禹的远古时代,排除A项;
郡县制是秦始皇颁布的措施,排除C项;
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2.【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秦代的铜权是一种称量工具,它作为实物史料可以证明秦朝时期统一了度量衡,B项正确;
秦国的确发动统一战争,完成了统一,建立了秦朝,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巩固统一,但实物铜权是称量工具,与战争、政治、文化关系不大,无法论证ACD三项的内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
3.【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 C 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
A 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B 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 B 选项排除;
D 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 D 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 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体现的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C选项符合题意。
北魏统一的北方,A选项排除。
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 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解题关键在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准确把握,体现的是民族融合。
5.【答案】C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6.【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唐太宗答应了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C项正确;
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
吐蕃(西藏)位于唐西南方,不是北方民族政权,排除B项;
“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臣公主入藏的认识。
7.【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对比图可知,宋朝与唐朝相比,铜币数目剧增,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且超过了唐朝,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活动时间、空间,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外贸,排除B项;
材料没有提到娱乐场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8.【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隔绝东南沿海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的交通,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中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政府严禁米粮、铁器等货物出口,规定出洋商船载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舵手等人不得超过28名。故A项正确;
“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不是材料主旨,B项不正确;
材料与“军队武备废驰”无关,C项不正确;
“隔断中国同西方联系”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朝对外政策的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和所学知识,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鸦片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10.【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第一手史料,能够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选项A符合题意;
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是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选项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年号纪年法,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可知,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纪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法来表示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公元纪年法,不符合题意;
D.民国纪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干支纪年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12.【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意在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B正确;
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A项不正确;
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C项不正确;
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D项不正确;
综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较快,B项正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晚,不是较早,排除A项;
抗战期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发展较慢,排除C项;
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稳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14.【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据歌曲“咱们的土地回老家哟……自己耕种自己的田哟……多收粮食送前线,援助人民志愿军”可知,这是抗美援朝期间,即1950-1953年,农民分得土地后支援前线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史实是1950-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A符合题意;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通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实现了农业领域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与歌曲内容不符,B排除;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1960年,是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这与歌曲内容不符,C排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开始实行,它是农民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与歌曲内容不符,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需要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对一五计划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C项正确;
ABD项都是对客观历史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16.【答案】D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搭配错误;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故B搭配错误;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故C搭配错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故D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狮身人面像,它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A项金字塔式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符合题意;
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不符合题意;
C项是中国的文明,不符合题意;
D项清真寺是阿拉伯国家的象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
18.【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7世纪中叶”、“日本”、“仿效中国隋唐”、“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9.【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影响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使得欧洲国家实力大幅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开始改变,形成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不符合题意;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不符合题意;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不是可以死记硬背的东西。
21.【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项正确;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22.【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中心措施及其效果。
23.【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英、法、美、苏、中五国组成,选项D正确;
华盛顿会议和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召开的,与题干不符,排除AB;
二战期间的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雅尔塔会议与联合国的成立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4.【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称霸世界,但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的实力的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主要力量。世界格局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引起的,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全球化趋势,题干信息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到世界朝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方向发展,AB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要把题干中提到的专题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直接回答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可以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细心辨别,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25.【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开始出现,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由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题干图片所示的内容淘宝、QQ、线上教学体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
题干与航空航天技术、生物科学技术、交涌运输技术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认识。
26.【答案】(1)诸侯国数量减少(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所取代);战国出现少数民族匈奴;战国出现长城。
(2)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或者生产工具的进步);地主阶级;商鞅变法。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中的图1,从“春秋争霸形势图”和图表中的吴越楚北上争霸,晋齐不断出兵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解读图2可知,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只剩下秦楚齐燕赵魏韩这战国七雄,而且这些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由此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是兼并战争不断。
(2)根据材料二中的“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可知,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根据所学可知,因为生产力的进步,新兴的地主阶级出现并不断壮大,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成效最大的变法运动。
故答案为:
(1)变化: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相互进行兼并战争。
(2)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阶级:地主阶级。变法:商鞅变法。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春秋战争时期社会形式变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
27.【答案】(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实施: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这四个经济特区。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可知,“小岗村责任承包书”和“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反映了1978年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自发进行的“大包干”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推广,这一变化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在这里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以便于引进外资,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从材料二中的“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知,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
故答案为:
(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实施: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这四个经济特区。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8.【答案】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或:制度创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机关各司其职,相互制衡,防止总统独裁。总之,制度创新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明确的观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可以选择《权利法案》通过、美国宪法制定和《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这三个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可知,这些法律文献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在论述时,首先论述《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接着论述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产生的影响——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然后论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最后得出结论,呼应论点——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故答案为:
示例:时间:《独立宣言》通过,美国宪法制定,《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观点: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论述: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总结: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面认识。
29.【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宽松、平和的环境;市场的扩大等。特征: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2)“机器制造”:珍妮机;水力织布机;骡机等;“交通运输”:蒸汽机车。影响:形成五大工业基本部门;工业收入超过农业;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可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由“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有利于人们追求个人目标,发挥创造力”,可知宽松、平和的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由“在市场供求的实际问题面前,技术发明不断产生……”,可知市场的供求促进技术创新。因此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宽松、平和的环境;市场的扩大等。由“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可知英国“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可知英国在“机器制造”,如“珍妮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如蒸汽火车的发明。根据材料二“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可知形成五大工业部门;由“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可知工业收入超过农业;由“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可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由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可知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形成五大工业基本部门;工业收入超过农业;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宽松、平和的环境;市场的扩大等。特征: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大机器生产。
(2)“机器制造”:珍妮机;“交通运输”:蒸汽火车。影响:形成五大工业基本部门;工业收入超过农业;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全面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