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二)历史试卷(答案)

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二)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贫富分化的出现 B.社会演进的趋势
C.部落战争的扩大 D.氏族社会的发展
2.商鞅变法中“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的措施主要符合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A.新兴地主阶级 B.知识分子 C.贵族阶层 D.奴隶主阶层
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秦始皇泰山封禅之举旨在( )
A.维护中央集权 B.宣扬君权神授
C.巩固秦朝统治 D.强化文化专制
4.汉高祖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任用酷吏管理地方 B.设置州刺史
C.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D.颁布“推恩令”
5.下列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中,属于两汉的是( )
①司马迁撰写《史记》
②《神农本草经》
③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④《九章算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
A.实现国家统一 B.光复汉室
C.加强中央集权 D.缓和阶级矛盾
7.“隋末风云天下乱,强盛基业毁于旦。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灭群雄天下半。玄武乱生平内患,九年继位次贞观。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该诗提及的帝王( )
A.平定安史之乱 B.派兵击败东突厥
C.册封渤海郡王 D.兴建东都洛阳
8.“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选官制度,按其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世官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科举制 ④察举制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9.下图中唐朝税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实行轻徭薄赋 B.耕作技术的提高
C.实施两税法 D.人身控制的加强
10.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中外交流活跃。下表中①所对应的史事应该是( )
序号 史事

②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③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④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
A.鉴真东渡日本 B.张骞出使西域
C.法显天竺取经 D.设安息都护府
11.北宋苏洵认为:“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和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惟恐不及。”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三冗”局面的形成 B.维护政治稳定效果显著
C.轻视军事力量的建设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2.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征,在小范围交战并击杀辽军主帅后,宋朝派使者议和,最终辽国撤兵,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这种“无偿经济援助”客观上( )
A.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激化了宋辽的民族矛盾
C.促进了北方民族交流融合 D.导致宋朝的战斗力下降
13.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解决了边境危机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重了人民负担 D.缓解了财政困境
14.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D.体现了重文抑武的思想
15.“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可知,契丹(辽)的这一制度是( )
A.四等人制 B.南、北面官制
C.猛安谋克制 D.行省制度
16.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根据两个原则划分的:一是山川形便,另一个是犬牙交错。有一个朝代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割据。上述材料所指的是( )
A.元朝行省制度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西周分封制度 D.唐末的藩镇割据
17.蒙古汗国没有年号纪年的传统。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曰“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这一举动旨在( )
A.缓和与地方的矛盾 B.恢复儒学正统地位
C.尊重先代文化信仰 D.强化元朝国家认同
18.下列有关宋朝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坊市界限严格 B.出现了地域性商帮
C.纸币开始出现 D.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19.宋代流行“榜下捉婿”,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士族门第观念强化 B.儒学影响深入生活
C.宋代崇尚婚姻自由 D.宋代士人地位提高
20.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
A.王祯 B.郭守敬 C.李春 D.毕异
21.明宪宗时,“今人但知汪太监”,不知有皇上;熹宗时,魏忠贤专政,自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都由其党徒把持,他们称魏忠贤为“九千岁”。这本质上反映了( )
A.朋党之争的危害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宰相权力被削弱 D.宦官拥有决策权
22.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国访问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近平主席这句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 )
A.展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B.促进了明朝文化的发展
C.为明朝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D.展示了高超的航海技术
23.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开始实行“金牌信符制”,即通过发放金牌信符,确定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纳马予茶关系,三年为一周期,可以茶50万斤换马1万多匹。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实现了对边疆直接管辖 B.推动了民族间经济交流
C.提升了边境治理的效能 D.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
24.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指出:“清朝是中国最专制的一个朝代,臣子不再是国家的公务员,而是皇帝的奴隶。”以下设立的机构最能佐证作者说法的是( )
A.枢密院 B.尚书台 C.军机处 D.内朝
25.1684年,设立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57年,平定噶尔丹叛乱;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以上历史事件可用于探究的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B.国家治理体系完备
C.边疆危机的初步显现 D.版图的开拓与巩固
26.明末清初,广东南海、顺德等县兴起了“废稻树桑”“废田筑塘”的热潮,或将“果基鱼塘”改为“桑基鱼塘”,到清代中叶,形成了“田地一千数百余顷”的专业化桑蚕区。这一现象(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源于高产作物的引进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冲击了传统小农经济
27.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了清廷实行( )
A.因俗而治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封授边疆
28.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顾炎武提出了“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的见解,王夫之表达了“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愿望。这些思想( )
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是对君主专制的理性反思
C.否定孔孟思想为绝对的权威 D.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
29.明清时期,市民的精神欲求不断膨胀,于是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了时代文学的主体。这根源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进步思想的兴起
C.文化专制的松弛 D.外来文化的影响
30.以下为明后期某著作的部分章节和目录。据此推知,该著作是( )
第3章 乃粒: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第4章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第8章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第15章 杀青:造纸的方法
第16章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技术
A.《汜胜之书》 B.《几何原本》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阅读材料一,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5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4分)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0世纪开始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得当时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这对地处西部、北部的游牧民族打击很大,很多草地出现了沙化,而原先的一些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游牧民族向南迁移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其次,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地向南发展,还有赖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此时中原王朝的懦弱和管理上的内部空虚。
——摘编自赵红军《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材料二 南方远离在北部边疆生活的民族政权,且其西、南两面都无势力较强的非汉族力量,东面则是大海,周边环境比较安全。宋代南方人口稠密地区能在一定的人口压力下保持着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和向开发中地区迁移以外,还要依靠大量的人口投身于工商业和农业多种经营以及非生产部门。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三 从辽、金朝起,中国政治上的统治重心开始北移,燕京(今北京)成为此后历朝统治的政治中心,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开始民族得到了南北大调动、大迁徙、大融合,改变了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民族意识、中国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人、汉人、党项人、女真人,同是国人,今皆一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0世纪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时期政治重心开始北移的有利影响。(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时期武状元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5个省份,总体呈现出以关中平原为核心向四周扩散分布的趋势,这反映了武举制度创立之初,并未像科举制度大规模推进,加之政令传递、交通通达等局限,武状元主要集中在都城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等地。
宋代时期我国武状元仅分布在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5个省份,空间上呈现出以浙江、福建沿海交接的区域为核心向外层层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核心为浙江温州和福建宁德之间。主要原因一是北宋对武举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加上高度重视武举制度,在临安以南的地区产生了武状元集聚区,如温州的平阳在这一时期就产生了15个武状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
明朝武状元空间分布密集区主要在苏浙皖地区,河北、陕西、青海、湖北、云南、广州、福建等省份的武状元分布较为零散。这主要是囚为明朝前期建都南京应天府,该地区成为当时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武状元的产生几率相对较高;中后期虽然定都北京,但经济中心已经南移至江浙地区,同时东南沿海存在倭患,当地习武自卫,浙江等出现了武状元之乡。
清代时期我国武状元空间分布的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次密集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内蒙古、宁夏、陕西、江西、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省份的武状元分布较为零散。
——摘自吴黎、马丽娜《中国历代武状元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武状元时空分布的时代性”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二)
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解析】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的功能是用于农业生产,体现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而
后来演变为兵器则意味着私有制发展,为了争夺土地或者人口而使用于战争,最后成为刑
具意味着国家产生,它成为国家机器的代表,所以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出了原始社会末
期以来的社会演进趋势,故选B项。
2.据所学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打破世卿世禄制度,提高自身的政治地
位,而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符合其要求,故A正确。
3.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泰山封禅是以弘扬秦朝的威严和权威为主旨,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
位,故选C项。
4.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继位后,颁布
“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故选D项。
5.贾思勰出生于公元 5 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代,曾担任过北魏青州高阳(今山东临淄县西北)太守。大约在 6 世纪 30 年代到 40 年代初,他写成了《齐民要术》这部农书。“齐民”就是平民,“要术”就是谋生的主要方法。贾思勰不是两汉人。故不选③,
6.据材料“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志在千里”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
局面,二者都希望实现国家统一,故选A项。
7.据题干“大唐开国建功章”“玄武乱生平内患”“贞观”等内容可知该帝王是唐太宗,结合
所学可知,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东突厥,击败并俘获其首领,故选B项。
8.①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商鞍变法的时候开始废除;②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③科举制诞生在隋朝;④察举制是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因此,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顺序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故D.①④②③正确,ABC错误。
9.由数据图可以看出,与780年相比,821年唐朝无论是货币税收还是谷物的税收都大幅度
增加,这是由于780年面对政府的财政危机,杨炎建议实行了两税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
财政问题,故选C项。
10.据材料“中外交流活跃”并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A
项;B项张骞出使西域、D项设安西都护府不属于对外关系,排除;法显天竺取经在东晋
时期,排除C项。
11.材料反映的是苏洵认为,北宋政府通过一系列分化事权的措施,强化了对地方和军队的控
制,维护政治稳定效果显著,故选B项。
12.据材料可知,宋军在击杀辽军主帅后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每年送“岁币”给辽国,这
种“无偿经济援助”加重了汉族的屈辱感,客观上激化了宋辽的民族矛盾,故选B项。
13.据材料“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增加
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支20年之用”,缓解了财政困境,故选D项。
14.少数民族政权推行科举制,而参加科举制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强化了“懂
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这说明科举制推动了文化认同,强化了“大
一统”的思想,C项正确。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也就是南北面官制,B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制度,排除C项;四等人制是元朝的制度,排除A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6.元朝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
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
17.据材料“以儒家经典《春秋》《易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可知,忽
必烈采用儒家思想以实现天下一家,其目的是强化元朝国家认同,故选D项。
18.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项正确。
19.由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和“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可得,社
会上对考中科举的士人非常推崇,可见宋代士人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故选D项。
20.据材料“(世祖)赐名日《授时》”可知,元朝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
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
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故选B项。
21.材料内容反映了明朝时的宦官专政,宦官是皇帝的私人奴仆,权力来源于皇帝,所以这
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项。
22.由“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
助,交了很多朋友”可知,习近平主席是在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郑和下西洋体现出的中
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故选A项。
23.据材料可知,明朝通过“金牌信符制”对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的茶马贸易作出了明确规
定,从而推动了民族间经济交流,故选B项。
24.枢密院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尚书台一般指尚书省。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南朝梁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内朝指的是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古代皇帝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内朝。故不选ABD项。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故选C项。
25.题干中的历史事件是清初统治者开疆拓土、扩大和巩固版图的典型代表,故选D项。
26.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形成了专业化的桑蚕区,且规模较大,体现了当时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故选D项。
27.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乾隆时期,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港口仅留广
州一口,故选C项。
28.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这些主张都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是对君主专制的
理性反思,故选B项。
29.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市民的
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满足市民需求的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
故选A项。
30.由表格中的“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可知,这是关于农
业方面种植养殖的技术,而由“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造纸的方法”“金属的开
采和冶炼技术”可知,这是关于手工业方面的技术,再结合题干中的时间“明朝后期”
可知,这一著作指的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
(1)(5分)制度:分封制。(2分)
史实:中央——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3分)
(2)(5分)作用: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职权分工明确,
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三省六部
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
2分)
变化:宋朝时期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
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每点1分,3分)
(3)(4分)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
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2.(14分)
(1)(8分)原因:气候整体恶化,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民族大量南迁,
带来人力与技术;南方耕地面积增加;南方民族交融加强;南方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统
治者重视南方经济发展;宋朝政权被迫南移。(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2)(6分)有利影响:有利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交融;民族人口分布的格
局发生了变化;民族意识和中国观念逐渐兴起,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每
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3.(12分)示例:
武状元时空分布的时代性
唐代定都长安,政治和经济中心在黄河中下游,故唐代的武状元主要分布在关中平
原;宋代重文轻武,武状元数量较少,且宋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南方,故宋代的武状元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清代政治中心在北京,南方经济发达,故清代的武状
元密集区主要出现在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较密集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长
江下游地区或江浙地区),其他地区相对稀疏。(10分)
总之,历史上的武状元的时空分布特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具有时代性。
(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二)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