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曲靖云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5:DADCA 6-10:CADBB 11-15:CCBBD 16-20:CADAC 21-25:BDCBD
26-30:ADDBA 31-25:CABDB
36.(1)分封制 ;郡县制(4分)
(2)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破除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或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
37.(1)原料:从蚕丝到树皮、麻头等再到藤。原因:造纸成本降低;技术创新。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丰富了书法艺术;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追求规范。(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3)原因:印刷技术的进步;戏曲小说及市民文化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心学的影响。(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曲靖二中云师中学 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 史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单选题(共 35 小题,每题 2 分)
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些考古事实可以佐证,新石器时代( )
A.食物种类十分丰富 B.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萌生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
《吕氏春秋》一书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显著增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海外贸易的繁荣
《韩非子 五蠹》中有;周文王行仁义而能统治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一主张体现了( )
A.和而不同 B.道法自然 C.内儒外法 D.与时俱进4.“天下为公”原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后来被“家天下”取代。这一变局始于( )
A.大禹——禅让 B.周武王——分封 C.夏启——世袭 D.秦始皇——皇帝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B.郡县制 C.皇权独尊至高无上 D.中央集权
有学者指出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心和民力。”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
A.置乡里亭,称皇帝 B.统一六国,编制户籍
C.焚书坑儒,筑长城 D.统一文字,南征百越
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州之时,州刺史仅负责监察事务。公元 188 年,东汉政府改刺史为州牧,跨州连郡, 州牧在其辖区内“内亲民政,外领兵马”。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地方势力的扩张 B.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完善
C.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D.配合了外戚和宦官专权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
B. C. D.
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 用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上述措施的影响( )
A.增进了西晋皇室的团结 B.埋下了西晋灭亡的隐患
C.皇位宗法传承得到维护 D.遏制了南方的土地兼并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D.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
11.(唐)开元以来,边将久任,十余年不易。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即兼统此数州,而州刺史尽属之。故节度使多兼按察、安抚、度支诸使,土地、人民、甲兵、财富皆有之。此地方政制上一大变化最终引发(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玄武门之变
唐朝中期,为应对统治危机,政府进行税制改革,“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这一赋税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两税法 D.租调制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下列史实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玄奘西行取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郑和七下西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宋朝立国后,吸取汉唐时期地方监察官由于权力太大而变为割据势力的历史教训,采用了“分而察之,互相牵制”的统治政策。其中,为节制知州的权力,北宋创置了( )
A.郡县制度 B.通判制度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宋仁宗时,三司使蔡襄奏言:“禁军约七十万,厢军约五十万,积兵之多,仰天子之食,五代而上,上至秦汉无有也,祖宗以来无有也。”由此可知,北宋前期( )
A.长期保持着较强的军事实力 B.军事组织形式已经较为完备C.解决边防危机的时机已经成熟 D.军队规模庞大,军费开支巨大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加速北宋衰亡 B.并未富国强兵 C.加重人民负担 D.加强社会管控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南宋偏安江南 B.北宋结束割据
C.北魏统一全国 D.东晋定都汴州
从元代始,行省区划采取“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使其无山川险峻可依。这一原则旨在( )
A.防止大臣专权 B.促成各地交流 C.平衡省区利益 D.加强中央集权19.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达。下列关于宋元科技表述错误的是( )
序号 代表人物 科技成就
① 毕昇 雕版印刷术
② 沈括 《梦溪笔谈》
③ 郭守敬 《授时历》
④ 王祯 《农书》
A.① B.② C.③ D.④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B.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C.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明太祖洪武五年(◎276 年)七月,倭夷寇于福州之宁德县,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余人,焚烧 庐舍千余家,劫取官粮二百五十石 。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倭夷寇于山东宁海州,劫掠居人,杀镇抚卢智。这可用来说明( )
A.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由来已久 B.明政府把强化国防作为国家重点任务C.日本的侵华导致了沿海民生凋敝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清代有一中央机构,其办公的地方称“值房”,成员都是兼职,但又地处内廷,“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 B.理藩院 C.军机处 D.宣政院
清乾隆、嘉庆时期,英国先后派出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增开通商口岸,但都以失败告终。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自由贸易 B.闭关自守 C.重视商业 D.禁绝交往
在不少描述 17 世纪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状况的史料中经常出现“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等文字表述,这些表述说明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终结 B.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
(
明朝中期思想家
提出

致良知

强调主观能动性
隐含平等叛逆色彩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6.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该思想家是( )
33.1860 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4.最能说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本质联系的是
A.都是由英国首先发动 B.都有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都丧失了大片领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3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A.姚莹 B.林则徐 C.魏源 D.徐继畬
二、材料分析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 36.(14 分)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王守仁
李贽 C.黄宗羲 D.朱熹
(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借表扬三代治世的清明政治,呼吁提倡普通士人的参政、议政,提出要“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口号。这表明黄宗羲( )
A.倡导个性解放 B.提出“工商皆本” C.呼吁反清复明 D.抨击君主专制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时期,大量通俗、白话小说不断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化知识逐渐普及 B.百姓生活的富足安康
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就斐然。《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代表了某一领域的成就,这一领域是 ( )
A.医学 B.农学 C.数学 D.天文学
30.1840 年 1 月 16 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发表演说,着重强调了与中国通商关系中断这一事件。4 月, 英国国会对是否出兵中国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出兵中国这一决定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但是英国并没有对清政府正式宣战,所以在英国看来这并不算是一场战争,只是为了维护大英帝国在华的通商关系。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推广先进技术 D.掠夺劳动力
31.“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 的 是 ( )
A.居住及租地权 B.关税协定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32.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条约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崩溃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4 分)
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2 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4 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2 分)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2 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据《说文解字》记载,最早的纸是用蚕丝制造的。蚕丝原料昂贵,产量有限,仅供宫廷内使用。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完成了纸原料的开拓和技术的创新,纸的成本降低了,因而很快地推广起来。西晋时期,纸原料还扩大到用藤造纸。随着产量的增多,纸逐步普及。
——摘编自孙顺华《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规律》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摘编自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
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 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纸原料的演变和纸逐步普及的原因。(6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对汉字发展的作用。(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6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曲靖云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