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左传》记载:(周)成王曾命齐侯“东至海,西至河,南到穆陵,北至无埭,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反映了( )
A.西周疆域的空前辽阔 B.宗法制下的等级关系 C.天子特许下的征伐权 D.诸侯王的权利与义务
2.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
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3.有学者认为,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为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及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宋王朝中央官制这种“设官分职”的做法体现了(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C.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
4.明代设计了内廷、外廷的机构和官职对称设置的架构: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司法机构),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上述机构和官职的设置( )
A.形成了完善的政治激励机制 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相互牵制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D.分权制衡保障了决策的合理
5.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周初广建诸侯国( )
A.扩大了王畿区域 B.开发了边远地区 C.削弱了周王权威 D.解决了内部矛盾
6.自汉武帝以来,西汉不少官员都是孝廉出身。当时全社会形成一种“在家为孝子,入仕为廉吏”的氛围和舆论。这反映出西汉( )
A.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公正 B.统治集团注意笼络民心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巩固 D.社会基层治理较为严密
7.1905年科举废除,政府在各地兴建劝学所,发动士绅兴建新学堂,1906年,清政府“责成各村学堂董事查明本地不在祀典庙宇乡社,可租赁为学堂之用”,庙产兴学大规模兴起。据此可知,清末庙产兴学( )
A.推动了私有资产合理化使用 B.促进了乡村社会的移风易俗
C.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D.乡绅成为新学堂创办主导者
8.中国成立后干部制度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大力加强对全国组织工作的领导;党员和干部的吸收、审查、教育、分配、保健等制度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下列属于新中国初期干部制度内容的是( )
A.干部是指在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
B.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C.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
D.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
9..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下发了《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等文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央建立了干部分部、分级管理制度,按职级划分干部,下管两级。中共一直( )
A.推进干部管理现代化 B.严格干部考核程序 C.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 D.奉行党管干部原则
10.1883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 )
A. 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 B.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C. 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D. 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
11.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12.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乡约制度自古以来就已经有之 B.乡约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C.乡约制度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 D.乡约制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13.“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4.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3条款中除第6条外,都是重申议会“自古就有的权利”。据此判断( )
A.英国议会制度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B.英国议会的权力在此法案颁布后发生了重大变化
C.“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能直接建立常备军 D.此法案颁布后,国王的权力完全被议会剥夺
15.大陆法系也被称为罗马法系、欧陆法系、民法法系等,它与英美法系并列为当今世界两大重要法系之一,中国大陆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受到大陆法系的众多影响 B.对建立社会主义法制有借鉴作用
C.对英美法系的建立缺乏影响 D.对所有大陆国家法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16.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改革开放时代的外交布局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 )
A.注重与俄美等主要大国的关系 B.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D.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物
17.周恩来把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三类:印度等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和西北欧为代表的“和平中立派”,英、法为代表的“维持现状派”,美国代表的“主战派”,并强调对这三类国家要“区别对待”。这一策略(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D.体现了全方位外交政策
18.“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
19.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3年2月单方面宣布美元再次贬值10% ,面对这一行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被迫于3月宣布实行汇率的联合浮动。这些现象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原有的货币体系亟待调整和重建 D.美国丧失了世界金融霸权
20.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的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先后经历了绢布、绵到铜钱再到纸币最终银币的变化。这一时期,货币形式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金属货币的增加 C.民间交易的需要 D.国家税制的改革
21.开皇15年,隋文帝下令在西北地区实行义仓管理试点:将这里的义仓改由州或县管理,义仓粮食由劝募形式变成按户等定额征收,即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后来隋朝中央政府逐渐在其他地区将其推广。这一变化( )
A.使得义仓管理的层级下移 B.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C.不利于义仓发挥赈济功能 D.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22.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户籍管理,隋朝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户籍三年一造。政府通过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户口登记的人口,称为“刮户”。这最能说明( )
A.封建田庄主控制大量依附农民 B.政府通过普查人口推行均田制
C.人丁税在政府收入中举足轻重 D.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户籍保障
23.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均为必考题,共54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雅典的民主政治对雅典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影响是知此之大。正如伯里克利所预言的:“真的,我们所遗留下来的帝国标志和纪念怕是巨大的。不但现在,而且后世也会对我们表示赞叹。”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摘编自张国安冯明臣《试论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6分)
25.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12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唐代科举允许自由报考,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的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他们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进步性。(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材料三 处罚有碍于皇帝生命安全、尊严及权力行使的规定遍布唐律各篇,专设侵犯皇帝而处死刑的不下二十条,以此来特别体现特别尊君之意。官民之间,官尊民卑。民置于官的支配之下。良贱之间良尊卑贱,贱民置于官的支配之下。《唐律户婚律》严格禁止自耕农出卖国家授予的口分田,如农户将口分田私自出卖,要给予笞杖不等的刑事处罚,但将没收的田地仍交农户耕种。对于买主只没收财物,但不追究责任。类似的规定还有一些。唐律实行“一准乎礼”的方针,体现了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即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
——摘自曾宪义主编 《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法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的不同?那个更适合当时社会形势?原因何在?(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律的基本精神,请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唐律基本精神的成因。(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17世纪后,欧洲各大强国开始大肆推行殖民主义,使得国际贸易的主要集中点逐渐转移到大西洋。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前,虽存在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两个政治力量,但在维护工商业者利益的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先后允许民间参与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同时,给予优惠措施积极鼓励国内工商业者投资,还大幅度降低,甚至是取消了各种各样的消费税。英国对外贺易的年增长率从18世纪后半期的1.1%迅速上升到了19世纪中期的4.5%。
——摘编自杨冠琼《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与工业革命关系
材料二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试图通过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使世界贸易规模急剧下降。1934年,国会通过了《互忠贸易协议法》。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1948年,在美国主导下,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制度得以建立。1962年,美国国会制定了《扩大贸易法》,进一步扩大了总统的对外贸易授权,并对“免责条款”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适用条件,使得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变得十分困难
——摘编自宋凯军《美国二战后的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后美国顺应这一政策变化而采取的举措。(8分)
第7页 共8页 ◎ 第8页 共8页
高二历史答案
1-5ACBCD 6-10BCCDB 11-15AADCB 16-20BCCDC 21-23CCD
24.【答案】
(1)积极作用:雅典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使雅典文明成为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之一;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新方式,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2)问题: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
25. 【答案】
(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
(3)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
26.【答案】
(1)不同: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治理国家,儒家认为礼可以治理国家。
观点:法家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形势。
原因: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而法家思想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带来富国强兵的实际利益,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2)基本精神: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小农经济,维护封建伦理。
原因: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儒学的重视。
(3)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
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从民间规范到与法律合流。
(4)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7.【答案】
(1)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政府鼓励;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贸易政策推行。
(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由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政策转变。
举措:主持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