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陕西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表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 )
年度 数值(单位:磅)
1838~1842 882495
1843~1847 2090406
1848~1852 1664416
1853~1857 1738872
1858~1862 4127611
A.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 B.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C.太平天国运动强烈打击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2.“法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蜂拥而上,有的已经越墙而入。在千钧一发之际,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持矛大呼,跃出战壕,扑向敌人。”材料描述的是( )
A.黑旗军抗法 B.福建水师覆灭 C.法军攻占台湾 D.镇南关大捷
3.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扶清灭洋 D.自强求富
4.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述,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D.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5.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这位皇帝是( )
A.道光帝 B.光绪帝 C.溥仪 D.袁世凯
6.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7.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 )
A.辛亥革命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0.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11.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中共七大延安革命纪念馆。关于中共七大说法有误的是( )
A.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C.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D.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
12.文艺作品会烙上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是( )
①《黄河大合唱》 ②《义勇军进行曲》 ③《定军山》 ④《毕业歌》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3题6分,14题12分,15题6分,16题12分,共36分)
1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2分)
(2)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2分)
(3)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有何感想?(2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并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 时空坐标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时间尺”中“思想解放”和“开天辟地”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3)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有哪些重要意义?(4分)
(4)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2分)
15.(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抗战宣言,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响应。为此,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国共合作宣言,宣言说:“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亦明确表示:“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国共两党具有历史意义的谈话和宣言,其共同点是坚持抗战,反对妥协退让。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也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开端。
(1)指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标志。(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分)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后的中国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相比,在哪些方面出现了新变化?(2分)
(2)洋务派和维新派开设新式学堂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3)分析材料二中近代学堂和学生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是指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38年﹣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不断提高,说明中国的市场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英国打开,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对华贸易,不属于英国生产力,排除B项; 1858-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存在,但英国对华输出仍然增长,排除C项; 近代民族工业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产生,排除D项。 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在千钧一发之际,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持矛大呼,跃出战壕,扑向敌”和所学知识可知,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D项正确;驻扎中越边境的刘永福受越南邀请,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多次取得胜利,排除A项;法国军舰闯入福建马尾军港,对清军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排除B项;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进犯台北。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图示报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时务报》 《国闻报》《知新报》 都是维新运动期间重要的报刊,A项正确;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主张,排除C项;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述”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的“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对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革命的高度评价,属于历史评价,A项正确;《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等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表述,没有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不属于历史评价,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薄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项正确;道光帝1850年退位,排除A项;光绪帝1909年退位,排除B项;袁世凯1916年退位,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民主与科学”,体现向西方学习从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各阶层进行近代化的探索,D项正确;题干几个口号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排除A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中提出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行动,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从1919年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A项;五四爱国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C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与题干时间“20世纪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并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A项正确;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A项正确;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的“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项正确;太原会战与题干的“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不符,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A项不是七大的内容,符合题意,选择A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站后的奋斗方向,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①《黄河大合唱》②《义勇军进行曲》④《毕业歌》是同一历史题材的作品,B项不完整,排除B项;《定军山》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是讲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用兵的故事,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①《黄河大合唱》②《义勇军进行曲》④《毕业歌》是同一历史题材的作品,D项不完整,排除D项。故选A项。
13.(1)《马关条约》。危害:该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屈辱的外交。
(3)感想: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详解】(1)条约:根据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
危害:根据材料“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可得出《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外交历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接连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与主权,体现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
(3)感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说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14.(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详解】(1)导火线: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激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思想解放”:据标尺“1915年”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开天辟地”:据标尺“1921年”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3)地位: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4)继承: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从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等角度回答。
15.(1)标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观点:民族团结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根据两党协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广中国的既定战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结论: 总之,全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详解】(1)标志:由材料“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国共合作宣言 ”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可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只有结束内战,全民族团结,全民族动员,才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提炼观点:民族团结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第二小问论证该观点时,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合材料阐释清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抗日民族建立的标志及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战,最终强调该结论。如: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根据两党协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结论:总之,全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6.(1)洋务运动后中国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教学内容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
(2)洋务派和维新派开设新式学堂促了教育的近代化,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培养了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受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知识分子。
(4)教育是强国之本,应努力发展教育;教育的发展应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新变化: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可知,洋务运动后中国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据材料一“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可知,洋务运动后,教学内容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
(2)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和维新派开设新式学堂,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3)原因:据材料二“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0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结合所学知,近代学堂和学生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新陈代谢:据材料二“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可知,“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是指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知识分子。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从教育是强国之本,努力发展教育,教育与时俱进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解析)(陕西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