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12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可知,祭祀天地于南郊,本是皇帝的权力,但是朱棣却行使了,可见其通过祭文歌颂太祖的文治武功,同时指出建文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诸王的种种罪过,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权的合法,并不是营造舆论,也不是神化皇权,排除BC项;朱棣此举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并不是重塑天人合一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
2.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总统克林顿要求各大学实行入学特别保障政策,中央政府作出了指示,地方州政府在尊重中央决议的前提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体现了美国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移民的状况,排除A项;“入学考核超越学生的种族,使所有学生通过平等学术竞争争取大学入学机会”有利于实现民权平等,无法得出民权法案在实践中废弃,排除B项;美国基层自治单位是乡镇,排除C项。故选D项。
3.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和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并未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4.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该学者强调了康有为把自由、平等、民主等维新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今文经学)相结合,即康有为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B项正确;康有为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可以减小变法的阻力,并不代表其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借助皇帝变法,排除C项;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排除D项。故选B项。
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下表为学者统计的中国历代著名人物地理分布”可知,表格中著名人物从汉至民国初年,名人总量分布地区数量呈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尤其是南宋以后,著名人物都分布在江南,反映了经济、文化南移的趋势,A项最符合题意,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B项与明清时期不符,排除B项;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职业结构、阶级结构等方面,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国历代著名人物地理分布”,“科举制僵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此时想做官的多是庸碌无能之辈……能进到政府里做官的人大概都同大臣有关系”,可知19世纪初,英国官员的选拔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官员素质得不到保证,结合所学,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所谓的“政党分肥制”,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C项正确;当时官员并非通过选举或考试产生,因此官员素质问题并非由于公民的政治素质较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尚不完善,当时内阁制和两党制日益成熟,议会君主制度已经比较完善,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文官集团的权力情况,不能得出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
7.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进行了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采取协议工资制,待遇高于普通公务员。改革有利于高度专业化程度的公务员,给予他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更好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期,公务员队伍的建设需要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项正确;国家政治文明建设是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材料是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排除A项;材料是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是基层干部的选拔,排除B项;“有效避免”说法绝对,腐败现象的滋生还会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8.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同居相隐不为罪的规定照顾到了血缘伦理,但是谋反与谋逆等不适用于同居相隐不为罪的原则,这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
9.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罗马不同时期的法律可得出,这些对研究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有重要价值,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法律而不是法学家的活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习惯法,排除D项。
10.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移到“国家机构”之前,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D项正确;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1982年时不可能“完善”,排除A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1982年时尚未“建成”,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
11.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唐朝前期,国力强盛,都护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根据材料,这段时期“安北都护府辖境内的各羁縻府州与唐王朝的政治关系不再紧密”,反映了中央对边疆控制减弱,C项正确;材料中“政治关系疏远”不能说明回纥政权瓦解,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唐玄宗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阐述的是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变化,排除D项。
12.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世纪大学中……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及所学知识可知,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世纪大学为欧洲的大学,欧洲大学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不能表述为将民族主义传播到欧洲,且民族主义产生于17世纪,与中世纪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大学对于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没有涉及城市自治的内容,且根据所学知识,城市自治推动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兴办大学是城市自治的影响,而非城市自治的原因,排除C项;据材料“来自相同或相邻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共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可知,中世纪大学重视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民族语言只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材料并未重点强调民族语言,排除D项。
13.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开始的中美华沙会谈多次谈判的基础上,在中美两国最高层领导人的指挥部署下,第135、136次会谈,为后来基辛格访华奠定了基础。就这样,冰冻三尺的中美敌对状态,历经艰辛的长过程,开始解冻,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拉开了序幕,故选D项; 题干没有涉及对苏联外交方针的调整,排除A项; “全方位外交”出现在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排除B项;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挫败了西方冷战鼓励政策,排除C项。
14.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选必二第15课所学可知,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演进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故选B项;“贵重金属的大量流入”出现在明清时期,其白银货币化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贝币时代、信用纸币时代没有皇帝,排除C项;“松动”不合时空,重农抑商松动只存在于唐宋时期,不能涵盖货币的整个历程,排除D项。
15.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入户籍后,就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到唐朝唐德宗时期,实行两税法,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不属于早期国家的制度建设,排除A项;刀耕火种属于原始社会粗放的农业耕作方式,不属于精耕细作的农业,排除B项;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D项。
16.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可知,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范围广,与当今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涵盖的范围基本一致,体现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基本思想,故选B项;“贝弗里奇报告”在当时只是一个计划,并未开始实行,报告本身不能提高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贝弗里奇报告”在当时只是一个计划,并未开始实行,报告本身不能加重英国的财政负担,排除C项;“贝弗里奇报告”在当时只是一个计划,并未开始实行,二战之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排除D项。
17. 【答案】(1)措施: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原因:维护统治的需要;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影响;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交融是大势所趋。(答出三点即可)
(2)示例
信息:云冈石窟体现了魏晋时期南北文化的交流。
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过程中积极学习、接受南朝汉族先进文化,石窟中飞天的形象既有少数民族的健硕豪放又有汉族的秀骨清像,体现了多元文化艺术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是北魏王朝顺应民族交融趋势的产物。
(答出飞天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政治环境或者政策对艺术作品的直接影响等信息亦可)
18. 【答案】(1)演变趋势:选拔标准由注重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选拔方式由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选拔原则逐渐趋向制度化,相对公平公开客观。(任答两点,给4分)
(2)成因: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启蒙运动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3分)
特点:政治中立;职务常任;考试录用。(2分)
(3)启示: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需要;既要适合国情,又要相互学习、借鉴;要坚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人才要不断创新。(言之成理亦可,3分)
【解析】(1)本题是对比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世官制选拔标准为血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为门第,到科举制产生之后,选拔标准为才学,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上,选拔标准由注重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察举制由地方举荐人才,但到科举制时为考试选拔人才,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上,选拔方式由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确立之后,不断完善发展,如糊名、誊录成为制度,更加公平公正和客观,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上,选拔原则逐渐趋向制度化,相对公平公开客观。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成因,据材料二“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可知,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据材料二“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可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原因还可以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启蒙运动的推动、教育程度的提高三个方面说明。第二小问特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有:政治中立;职务常任;考试录用。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沿革和材料二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背景及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选拔人才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需要;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科举制,而西方的文官制度又影响了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这反映了既要适合国情,又要相互学习、借鉴;据材料一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和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下考试录用的特点可知,要坚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制度在西方选官制度发展上具有创新性,这反映了选拔人才要不断创新。
19. 【答案】(1)史实:第二次蒙古西征后,两位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和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是根据他口述记录的;住在大都的列班·扫马到欧洲访问。(任答其中2点即可)(关键词分别为“传教士”“马可·波罗”“列班·扫马”)(4分)
原因:18世纪欧洲正在开展启蒙运动,思想家为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神学寻找理论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以人为本等积极因素。(3分)
(2)背景:西方: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原料和更广阔的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制度正处于上升期。
中国:清朝闭关锁国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外民族矛盾加深;封建制度腐朽。(6分)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一带一路”;签署《巴黎协定》;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史实,据材料一“以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开启了欧洲人对中国神话般的梦想并结合选必三第11课所学可知得出第二次蒙古西征后,两位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和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是根据他口述记录的;住在大都的列班·扫马到欧洲访问。第二小问原因,紧扣设问“从文化角度”“18世纪”,从欧洲、中国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欧洲—18世纪欧洲正在开展启蒙运动,思想家为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神学寻找理论依据;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以人为本等积极因素。
(2)第一小问背景,紧扣设问中“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从西方、中国两个角度来分析得出西方(经济)—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原料和更广阔的市场;西方(政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制度正处于上升期。中国(外交)—清朝闭关锁国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政治)—近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腐朽;中国(民族)—近代中外民族矛盾加深。
(3)第一小问特点,据选必一第14课所学得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第二小问贡献,紧扣设问中“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并结合选必一第14课所学从理念、经贸、气候、外交等角度来分析提出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贸—倡议“一带一路”;气候—签署《巴黎协定》;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 (10分)
【答案】发挥人民海关进出口职能。通过进出口税调节,一方面鼓励纺织品出口,限制进口,保护解放区经济,赚取外汇;另一方面鼓励农产品、工业原料及军需产品进口,保证粮食供应,支持经济建设,支援解放战争。
中共党员在人民海关中占有较高比例。强调党对人民海关的坚强领导,有利于发挥人民海关职能,维护解放区和人民利益。
调整旧海关工作流程,强化人民政府主权。通过调整海关工作流程,消除半殖民地色彩,强化人民政府对海关的领导和管理;取消土货、洋货区别,保护民族产业。
【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1945年8月24日,胶东民主政府接管东海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可得发挥人民海关进出口职能;据材料“其中中共党员168人,比例为53.3%”可知中共党员在人民海关中占有较高比例;据材料“进一步调整进口、出口、转口、退税等流程”可知调整旧海关工作流程,强化人民政府主权。第二小问解释,据材料“1946年……其中规定各类纺织品出口免税,入口税率普遍达30%至40%”可得通过进出口税调节,鼓励纺织品出口,限制进口,保护解放区经济,赚取外汇;据材料“作为主食的农产品如‘大米、大麦、荞麦……’入口免税,出口税率为25%到35%”“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也可以免税进口”可得鼓励农产品、工业原料及军需产品进口,保证粮食供应,支持经济建设,支援解放战争;根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可知强调党对人民海关的坚强领导,利于发挥人民海关职能,维护解放区和人民利益;根据东海关的性质可知通过调整海关工作流程,消除半殖民地色彩,强化人民政府对海关的领导和管理;据材料“在转口与退税方面,货物不再区分土货与洋货均收取转口税和出口税”可知取消土货洋货区别,保护民族产业。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历史选择性必修二;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
1. (2023春·山东济宁·高二统考期末)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七月,朱棣祭祀天地于南郊。祭文歌颂太祖的文治武功,同时指出建文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诸王的种种罪过。朱棣此举旨在( )
A. 建构政权的合法性 B. 营造夺权舆论氛围
C. 神化维护专制皇权 D. 重塑天人合一理念
2. (2023春·浙江·高二校联考期末)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要求各大学实行“入学特别保障政策”,以提高少数民族的入学人数。2003年,得克萨斯州制定了“百分比计划”,宣布让州立大学入学考核超越学生的种族,使所有学生通过平等学术竞争争取大学入学机会。这反映出美国( )
A. 移民遭遇了种族歧视 B. 民权法案在实践中废弃
C. 州成为基层自治单位 D. 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特点
3. (2023·1月浙江选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
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2023春·甘肃定西·高二甘肃省临洮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
A. 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 B. 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 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 D. 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5. (2023春·宁夏吴忠·高二青铜峡市高级中学校考期末)下表为学者统计的中国历代著名人物地理分布,对此阐释最合理的是( )
A. 深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B. 体现政治中心变动
C. 历代社会结构差异明显 D. 科举制度渐趋僵化
6. (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二哈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19世纪初,随着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此时想做官的多是庸碌无能之辈……能进到政府里做官的人大概都同大臣有关系”。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公民的政治素质较低 B. 议会君主制度尚不完善
C. 政党分肥制弊端突出 D. 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7. (2023秋·贵州毕节·高二统考期末)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6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 )
A. 利于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 B. 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
C. 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 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8. (2023·德州高二期末)唐代法律规定同居相隐不为罪的原则,凡同财共居者,以及大功以上亲属、外祖父、外孙、孙等,皆可相互容隐其犯罪。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不得运用相隐原则的情况,如谋反、谋大逆与谋叛等。这反映出唐代法律的突出特点是( )
A. 开始儒家化 B. 律例合编 C. 礼法结合 D. 孝道至上
9. (2022·北京东城区二模)对下列一组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 对研究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度渊源有重要价值 B. 史学家研究罗马法时必须要参阅的文献史料
C. 法学家的活动推动罗马法发展和进一步传播 D. 体现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
10. (2023·山东泰安期中)如表是“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简表。两者章节顺序的变化说明我国( )
A. 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 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11. (2023·辽宁沈阳高二期中)在回纥民族分布区,唐太宗时期设置了燕然都护府,唐高宗设置了瀚海都督府,而到了唐玄宗以后安北都护府辖境内的各羁縻府州与唐王朝的政治关系不再紧密,渐渐疏远。由此说明了( )
A. 回纥的政权已经瓦解 B. 唐玄宗反对羁縻府州制
C. 国力强弱影响边疆治理 D. 回纥助唐平叛安史之乱
12. (2023·湖北高二下3月联考·16)中世纪大学中,来自相同或相邻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共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这表明中世纪大学( )
A. 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 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
C. 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的步伐 D. 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13. (2023·河南焦作高二下期末·15)1958年,中美在波兰华沙进行大使级会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共进行136次。期间,双方就台湾问题、两国人员往来、战俘归国等问题进行充分磋商。1972年2月,中美华沙会谈停止。据此可知,中美华沙会谈( )
A. 调整了中国对苏外交方针 B. 表明了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
C. 挫败了西方冷战孤立政策 D. 助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14. (2023·山东滨州高二上期末·12)中国古代的货币经历了“贝币时代一铜币时代一纸币时代一白银时代一信用纸币时代”的发展历程。这一演变主要是由于( )
A. 贵重金属的大量流入 B.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15. (2023·北京顺义区高二下期末·14)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6. (2023·湖南永州高二上期末·14)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在二战期间起草了指导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发展的著名“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该报告( )
A. 提高了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B. 体现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基本思想
C. 加重了英国财政经济的负担 D. 标志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合计52分)
17. (2023春·河北保定·高二校考阶段练习)近日,我市某中学的历史研学小组开展了一次'感受北魏魅力共创文明大同”的北魏历史资料收集活动,他们收集了相关史料并展示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迁都后,(孝文帝)大力推行族际婚姻,借此来增强鲜卑与汉族之间的联系,促进鲜卑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博得汉人的支持与效忠,孝文帝自身'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联,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并且他还为其五个弟弟分别指婚迎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高门之女,并宣布'前者所纳,可为妾媵”。
——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跟鲜卑的文化变迁》
材料二 云冈第二期石窟建于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465—494)o……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486年)的服制改革与云冈石窟造像关系密切。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南方地区在魏晋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将佛教与神仙思想结合,形成了始于顾恺之、戴逵,终于陆探微'秀骨清像”一派的画风。这种新形象、新画派随着南北方的交流与太和改革中大力吸收南朝文化,使一种面相清瘦、褒衣博带、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在云冈石窟太和年间的造像上初见端倪。因此中期的飞天从形象到服饰都渗有汉民族文化典型的'秀骨清像'因素。如第6窟中心塔柱北壁下层龛楣内的飞天,高发髻飞天与逆发型飞天相间分布,前者不露足,后者露足;前者体态清秀飘逸,后者健硕豪放。
——李南芹《由北魏历史看飞天形象演化——以云冈飞天的演变为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在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原因。
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说明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18. (2023春·浙江台州·高二统考期末)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沿革
——《选择性必修1图册》
材料二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原则方面分别概括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趋势。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的成因,并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得出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19. (2023·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期中·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3世纪之前,中国和西方彼此了解几乎为零。蒙古西征后,以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开启了欧洲人对中国神话般的梦想。18世纪,从器物到文化和哲学思潮,再到文学艺术,“中国热”影响了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1700年,路易十四身穿中国服装,坐着一顶中国的八抬大轿现身凡尔赛宫,之后“中国情调”成为引领欧洲时尚的主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材料二
从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的外交使节、商人、游历者们不再关注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对世界的贡献,而是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以及中国人的样貌等方面,建构颓败的社会、腐朽的政体以及没落的道德等中国形象,在他们的一再努力下,一个腐朽落后的中国形象呈现在西方人面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材料三
新时代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展示了如今的强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无不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何姝妤《新时代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史实证明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促进作用,并从文化角度回答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的背景。
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特点,并列举中国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作出了哪些贡献,从而“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0. (2022·山东潍坊高二上期中·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第一个人民海关——东海关
1862年3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1863年,设立烟台东海关税务司署是长江以北的第一个海关机构。1945年8月24日,胶东民主政府接管东海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1946 年4月颁布的《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暂行关税税率》,是解放区时期东海关执行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税率表,其中规定各类纺织品出口免税,入口税率普遍达 30%至40%,可以作为主食的农产品如“大米、大麦、荞麦……”入口免税,出口税率为 25%到 35%。
另外还有“各种机械及其配件”和“交通工具及其配件”类目下的 26 个税种均可以免税进口,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也可以免税进口。
到1949年1月,东海关及其所属分关、所,共有职员315人,其中中共党员168人,比例为53.3%;勤杂人员24名,有5名是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为 20.8%;339 名职员与勤杂人员中4名为其他党派成员,其余均为无党无派者。
1945到1949年,东海关对国民政府时期海关征税工作流程进行了多次改动,1949 年8月颁布《人民东海关港口管理暂行章则》进一步调整进口、出口、转口、退税等流程。在进口方面,要求华籍船只进口时要有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书:在出口方面加入了关于统销出口品、管理品的出口要求;在转口与退税方面,货物不再区分土货与洋货均收取转口税和出口税。
——张庭祯《接收与改造:解放区时期的烟台东海关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个人民海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