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宜丰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7000余处,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如辽河流域的查海文化,山东泰沂地区的后李文化,中原地区的磁山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等等。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
A.连续性 B.开放性 C.兼容性 D.多元性
2.西周分封制下,周王赏赐官员地产,所赐地产一般从渭河谷地一带有限的王室土地资源中分割。由此可推知,分封制( )
A.极大扩展了周文化的范围 B.革新了权力继承方式
C.隐藏天子权威衰弱的危机 D.依赖于土地私有制度
3.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黄金时代“外部条件”的是( )
A.政治集权制度形成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D.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4.巴人是南方的一个重要族群,在春秋战国时被中原鄙弃为“西南蛮夷”,“西戎之国”。秦国统一全国后,非常重视对巴的管控。根据所学判断推测,秦朝为加强管控采取的措施是( )
A.移入居民,徙六国豪强充实边疆 B.设置州县,地方长官由政府任免
C.修筑长城,防止少数民族的入侵 D.怀柔政策,借儒学实现文化融合
5.汉代的冶铁遗址中,河南巩县、郑州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巩县生铁沟遗址发现炼炉、熔炉、煅炉共20座,附近还有开采矿石的竖井和矿石加工场、配料地。这表明,汉代冶铁业( )
A.民营手工业较发达 B.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C.北方技术领先南方 D.管理体系相对完备
6.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 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 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7.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 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 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8.如表为某著作的目录,填入横线处的可能是( )
章节 目录
第五章 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先秦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三公九卿制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 ____的巩固与发展
第四节 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
A.中外朝制 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 D.军机处
9.北宋中期,浙西苏州“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南宋初期,浙东绍兴、江东徽州也能亩得米二石,闽、浙上等田则普遍亩得米三石。以后,苏、湖、明州最好的田地能够亩收五、六石。这种现象的出现( )
A.表明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D.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10.据《齐民要术》记载,水稻直播“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而收获期则在霜降。即农历九月下旬;而宋人陆游在《五月一日作》中对稻麦轮作注释道:“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水稻五月插秧,八月就可以收获了,宋人称“八月登粳稻(高纬度稻种)”。这说明宋代( )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精耕细作模式成熟
C.农业专业区域初显 D.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11.明代航海家马欢作为翻译多次随郑和出海,其著作《瀛涯胜览》记载:若宝船到彼(古里佛,位于今印度西南部)……先将带去锦绮等货,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毫厘无改……毫厘无差。该记载说明当时( )
A.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私人海外贸易得到朝廷允许
C.中外友好平等交流 D.中国同亚非建立起广泛联系
12.梁启超“国家者,人格也。凡人必有意志,然后有行为,无意志而有行为者,必疯疾之人也,否则其梦呓时也。国家之行为何?行政而已。国家之意志何?立法是已。”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
A.激发人民的进取意识 B.唤醒国民的责任意识
C.建立现代民主制度 D.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13.张之洞在汉阳铁厂快要建成时说:“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权。各省局、厂、商民所需,即已甚广……此后钢铁炼成,不患行销不旺。”然而李鸿章则认为“造路专任洋匠,彼以华厂试造,不若洋厂精熟可靠”,所以不能买汉阳铁厂的铁轨。由于找不到销路,张之洞请上海的洋行试销自产的钢铁,但也遭到了抵制。这一现象( )
A.说明洋务企业受到外商抵制
B.反映了洋务派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C.说明洋务企业产品质量不行
D.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
14.下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 )
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
15.1926年诞生于上海的《良友》是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画报,下图为该画报曾刊登的一幅照片。从该照片可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男女平等已成民众共识
B.追求民主的社会思潮
C.民主共和政体正式确立
D.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16.电影《建党伟业》演绎了“辛亥首义”到”党的成立”这一时间段的历史风云,以下内容有可能出现在该部电影中的是( )
①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临时约法》 ②北京学生走上街头高呼“还我青岛”
③共产国际派马林来中国开展活动 ④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并作发言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17.在中央苏区,由民众选举市乡代表,市乡代表选举区代表,区代表选举县代表,再如此一步步选举省代表、全国苏维埃代表。陕甘宁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不同的选举模式( )
A.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战略转移 B.与当时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18.1953-1957年,新中国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这一时期还建立了一些旧中国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交通、邮电、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也得到显著加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1982年至1984年,党中央连续发出3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1982年宪法规定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逐渐过渡到“乡政村治”的新模式。这一变化( )
A.表明农村经济和政治改革相互促进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这种“相似遭遇”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两者在资本主义全球殖民帝国扩张的历史中,被西方肆意摆布的共同经历;其二是两者在民族独立的进程中,获得政治独立,并谋求解放与发展的共同理想。有关这两层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层含义为中非提供了更多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②第二层含义是全球“共商共建共享”新秩序的基础
③第一层含义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财富分配两极化
④第二层含义代表全球谋求平等发展探索的可能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
A.欧洲中心 B.分布集中 C.联系广泛 D.多元发展
22.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
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
23.16世纪,意大利学者瓦拉认为,虽然上帝能够预知人将来的某些行为,但是那些行为是在人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而非在上帝强制下发生的。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思想 B.肯定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迎合了新兴革命运动需要
24.“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传统选区大多已经衰败了”,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英国这场改革( )
A.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B.使议会下院失去权力
C.使“光荣革命”取得成功 D.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25.中华民族是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认同。(华)夏作为民族名称的出现,正是夏、商、周三代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不仅具有同一性,而且高于其四周的部落集团,并不断地与其发生交往的结果,(华)夏正是与四周的夷、蛮、戎、狄的对称。
——摘自邱久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魏。……不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缘人群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绝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作为民族名称”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的时间。(5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扼要概述其历史意义。(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十五世纪开始,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不能以欧洲市场为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狭小的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奥斯曼帝国在东方切断商路而更为加剧。商品经济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冲破狭小市场的束搏,以其充沛的活力开拓新的市场。这一时期,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和机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长期统治中世纪欧洲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宗教神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已被人们逐渐唾弃,一个要求“人的现世幸福”,要求个性自由与人的平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已开始深入人心。这一社会思潮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它唤醒人们认识了自己,人们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探求,敢于冒险。
——摘编自陆伟芳《西欧商品经济大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
材料二 有的学者认为,从15世纪中期起西欧社会经济剧烈变动,由于科学和技术进步,西欧实现了采矿业的突破,西欧白银大量出现与这一时期开始的价格上涨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16世纪欧洲许多地方农业收成欠佳,农民纷纷改耕为牧,以致许多地区的粮食不得不依靠进口为主。16世纪西欧各国也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一时期英格兰的总价格指数从100上涨到600,法国则增长了十倍。同样,人口在近代早期的增长也对需求和价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剑桥人口小组对从1541年开始的人口调查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在整个16世纪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摘编自朱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导致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其他因素。(6分)
27.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经历了公元前462年的进一步改革之后,全面发展的雅典民主继续以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做出的所有决定必须通过公民大会的批准,并且所有的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权讨论和提出建议。
——【美】皮特· 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⒉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⒋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⒐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个(公民大会除外)体现上述特点的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说明其在新中国政治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放眼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唐中叶到宋代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显著的变化。……朱瑞熙认为从唐代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它经历五代十国、两宋、元代直到明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前,共约八百年时间。由唐中叶开始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社会新面貌。
——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唐宋相关史实,围绕“唐宋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多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宜丰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知,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较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体现了多元性,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新石器时代,一个时期无法体现延续性,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外交往,体现不出开放性,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各个遗址之间的相互交往,看不出兼容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所赐地产从渭河谷地一带有限的王室土地资源中分割”可知,分封制下,周天子掌握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这客观上削弱了周天子实力,进而影响周天子权威,C项正确;材料指周天子掌握土地减少,未反映诸侯国与周文化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的权力继承方式发生变化,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并非土地私有,排除D项。故选C项。
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内部压力和外部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C项正确;当时尚未形成政治集权制度,排除A项;儒学确立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国统一全国后,非常重视对巴的管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统一全国后,为加强西南边疆的控制,移入居民进入巴地,徙六国豪强充实边疆,A项正确;秦朝的行政区划是“郡县”两级而不是“州县”,排除B项;“修筑长城”是巩固北方边疆地区的重要政策,而不是南方的政策,排除C项;秦朝的主流思想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汉朝成为主流思想,实现了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
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炼炉”“竖井”“矿石加工场、配料地”等信息可知,汉代冶铁业分工较为明确,B项正确;汉代盐铁官营,而且材料无法明确这些冶铁业是民营手工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技术的对比,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管理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其中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此后臣民多借助天象变异的时机抨击时弊、讥讽权贵。题干中汉宣帝对“天人感应”学说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新儒学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实际效果仍受制于专制皇权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确立新儒学为政治主流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与官员直言敢谏的关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到魏晋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汉代选官制度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可见,九品中正制相比于察举制在选才标准上要更加规范、缜密,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更加注重公平公正,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察举制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而九品中正制由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相比于察举制在一定程度上要更加的细致规范,所有并非选拔权的归属问题,排除B项;更趋向于重视血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
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三公九卿制的形成与演变”、“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可知表格内容涉及的是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演变,而三省制向一省制转变说明在此之前实行的三省制,所以横线处应该填入三省六部制,B项正确;中外朝制是汉朝时期实行的,此时三省制尚未出现,排除A项;二府三司制是在宋朝时期出现的,此时已经不再实行三省制,排除C项;军机处出现于清朝时期,此时早已经不再实行三省,排除D项。故选B项。
9.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到“五、六石”可知,粮食亩产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余粮进入市场,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推动了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一般指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从北方向南方转移,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粮食亩产提高与国家财政危机的缓解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农民的生活条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粮食亩产提高并不一定会改善农民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
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水稻从三月插秧,到九月才能收获;而发展到宋代则是五月插秧,八月就可以收获。水稻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土地可以进行稻麦轮作,由此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并不能说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精耕细作模式的成熟,排除AB项;材料反映了宋代实行稻麦轮作,但不能体现农业生产专业区域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马欢是郑和使团的成员之一,其著作中记载的“逐一议价”“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毫厘无改”等说明郑和使团在当地与商人进行了平等贸易,该史料可以用来证明当时中国同外国的友好平等交流,C项正确;仅凭材料中的记载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A项;马欢随郑和出海,并不属于私人海外贸易范畴,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同亚非建立起广泛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立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的本源,故立法权应属于多数国民,据此可判断,梁启超主张建立现代民主制度,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立法的问题,没有体现激发进取意识,也没有体现唤醒责任意识,排除AB项;材料没有描述公共利益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阳铁厂产品销售不出去的原因是部分国民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不信任以及西方工业品占据大部分市场,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D项正确;洋务企业受到外商抵制只是材料反映的部分信息,排除A项;洋务派进行相应建设也需要优先考虑产品质量,不能说缺乏合作精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可以推测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项正确;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B项;甲午战后,宗藩体制彻底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根据材料图片中的“1926年诞生于上海的《良友》是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画报,汉口国民政府阅兵台上之妇女”等信息可知,妇女身着长款旗袍出现在汉口的国民政府阅兵观礼台上,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追求民主的社会思潮的反映,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民众对于男女平等的态度,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确立,排除C项;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是在192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6.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11年至1921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3月,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临时约法》,①正确;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走上街头高呼“还我青岛”,②正确;共产国际派马林来中国开展活动是在建党之前,③正确;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排除④。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行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实行不同的选举政策,原因在于主要矛盾的变化:土地革命时期以阶级矛盾为主,实行工农群众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以民族矛盾为主,需要团结尽可能团结的力量,故采取“普遍、直接”的方式,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完成战略转移与选举模式无关,排除A项;在中央苏区与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策是不同的,“一致性”说法错误,排除C项;在这两个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1957年中国。材料反映了1953-1957年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据材料时间可知,1953-1957年正值我国的“一五计划”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与“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关,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一五”计划的实施仅仅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A项说法夸大了事实,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题干涉及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C项;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至1984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取代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政治体制,增强了农村、农民的自主性,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改革,但是由材料看不出二者的相互促进,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20.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层含义是指中非都曾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受制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财富分配两极化,③正确;第二层含义是指发展中国家要通过独立自主谋求自身发展,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全球“共商共建共享”新秩序的基础,也代表全球谋求平等发展探索的可能性,②④正确;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第一层含义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第二层含义是对未来的展望,故①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等文明格局特色,体现了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多元发展,D项正确;埃及位于非洲,巴比伦位于西亚,材料没有体现欧洲中心,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明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没有体现分布集中,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各文明的特点,没有涉及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可知,这些绘制在抄本页边的装饰画反映了传统的骑士阶级在新兴银行家群体面前的不堪一击,说明社会阶层结构在发生变化,骑士所代表的原有的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D项正确;骑士阶级在银行家面前落荒而逃并不代表骑士阶层弃武从商,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绘画艺术风格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足以体现出商人控制了抄本的创作,这一说明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3.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意大利。由材料可知,16世纪意大利学者瓦拉认为,上帝并不干预人的行为,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产生行为并为此承担后果,这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项正确;瓦拉并未否定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排除A项;材料并未否定上帝的存在,无法体现打击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C项;此时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24.A【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传统选区大多已经衰败了,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这种情况,英国进行了年议会改革,减少了衰败选区的选票,增加了新兴城市的选票,减少了财产限制,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A项正确;使议会下院失去权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光荣革命”在1868年就取得成功,排除C项;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在18世纪中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5.(1)原因:夏商周时期都是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具有统一性;夏商周较为先进;夏商周不断地与周边民族交往。(任答2点得4分)时间:春秋战国。(1分)
(2)说明: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门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3分)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任答2点得4分)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早期国家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是原因,据材料一“正是夏、商、周三代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不仅具有同一性”可知,夏商周都是有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具有统一性;据材料一“而且高于其四周的部落集团”可知,夏商周较为先进;据材料一“并不断地与其发生交往的结果”可知,夏商周不断地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第二小问是时间,结合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来说明。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北魏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是说明,结合所学从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门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等汉化内容中列举。第二小问是意义,结合所学从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的角度分析。
26.(1)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商业危机下传统商路不能满足欧洲人对商业贸易的需求;传播基督教的热情;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重视;航海技术的进步;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任答3点得6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2)其他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动;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气候不佳导致粮食歉收;人口增长。(任答3点得6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一“商品经济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冲破狭小市场的束搏,以其充沛的活力开拓新的市场。”得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根据材料一“由于奥斯曼帝国在东方切断商路而更为加剧”可知商业危机下传统商路不能满足欧洲人商业贸易的需求;根据材料一“长期统治中世纪欧洲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宗教神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已被人们逐渐唾弃”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传播基督教的热情、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重视角度出发思考。
(2)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二“15世纪中期起西欧社会经济剧烈变动”可知经济结构的变动;据材料二“16世纪西欧各国也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可知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据材料二“16世纪欧洲许多地方农业收成欠佳,农民纷纷改耕为牧,以致许多地区的粮食不得不依靠进口为主”可知气候不佳导致粮食歉收;据材料二“人口自然增长在整个16世纪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可知人口增长。
27.(1)特点:公民政治;直接民主。(2分,任答一点)
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或陪审法庭(民众法庭)。(2分,任答一点)
(2)原则:议会主权(或议会至上,议会高于王权);限制王权;法律至上;君主立宪;议会自由。(一点2分,任答3点)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第一问特点,根据材料“国家做出的所有决定必须通过公民大会的批准,并且所有的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权讨论和提出建议”可归纳出公民政治和直接民主。第二问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五百人议事会或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89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得出议会主权(或议会至上,议会高于王权);限制王权;根据材料“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可得出法律至上;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君主立宪和议会自由。
(3)本题是列举、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 第一问制度,根据材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问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保障公民权利、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8.〖示例〗论题:唐宋之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革。(12分)
论述:从唐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而显著变化。
经济上,随着唐中期两税法的推行,政府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宋代不抑兼并,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与地主通过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人身束缚。商业上,坊市制和时间限制被打破,纸币出现,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步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社会上,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社会风尚。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文化上,程朱理学形成,儒学得到复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唐宋社会变革,是封建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活跃引起了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详解】本题为探究结论论述题。论题:根据材料“放眼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唐中叶到宋代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显著的变化”可提出论题:唐宋之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革。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结合具体史实,论证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如:经济上,随着唐中期两税法的推行,政府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宋代不抑兼并,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与地主通过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人身束缚。商业上,坊市制和时间限制被打破,纸币出现,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步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社会上,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社会风尚。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文化上,程朱理学形成,儒学得到复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总而言之,唐宋社会变革,是封建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活跃引起了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答案第2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