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秋八上历史期末复习小论文+观点论述题必刷题50题(中)(含解题指导)(原卷版+解析版)


八上期末考试观点论述+历史小论文题50题(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历史论述题是一种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型,要求考查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考查难度极大。
材料论述题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是考查基础知识,分值赋分为4分。
第二个问,通常表述为“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即根据材料论述历史观点。分值赋分为5分。
【第二问考查赋分标准,观点呈现(提炼观点)(2分)一论述(史实论述)(2分)一结论(观点升华)(1分)(如果6分,提出观点2分,论述3分,结论1分)。】
1、观点句式基本模板:“什么是什么”。
2、观点来源途径,可从材料中提取,也可以课本上获取(现成的是专家提炼出来的)。
找出材料开头给予的核心关键词,加连接词,如(促进、有利于、加快、推动、适应……)组成观点,即一句肯定式的陈述句。
3、普遍性的历史理解与认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观点。
①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③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④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说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⑤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⑥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上这7个观点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历史素养。
提炼观点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千万不能用否定句式。观点必须是完整的结论性的肯定陈述句。
2.提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3.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也可以从教材中获取。必须符合题意,不能照抄原材料。
4.观点明确≠观点正确。
5.观点要求:指向简洁,最好15个以内,围绕材料不带标点符号。
6.论题不当。
①简单的罗列一些名词概念。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等。
②过分文学化的表达,缺乏历史味。比如,中国越来越富裕,中国越来越开放;中外历史上的那些事儿;两个远航的男人等。
③大而空的伪命题(正确的废话)。比如,文化对政治有一定的反作用;和平与冲突都推动了历史发展等。
1、①选择史实,找论点(观点);
②史论结合,以史实为基础,以观点为核心,论从史出,论述全面;
③必须有两个史实论证(那种简单的让你谈对某历史事件“理解”之类有时可以一个),一般材料中可以找到一个史实,另一个史实去课本中找。
2、具体论述方法及格式:
论述①材料中所涉及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把其中最能证明观点成立的内容加以概述。(材料中找得到的史实+结论)
论述②所学知识中能印证观点的内容(史实十作用/意义/影响)等进行归纳,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材料论述题必须要有结论(或叫结语),即升华观点。结论要体现对论题的概述和升华,注重与社会时政话题结合。
2.结论具体答题格式:综上所述(或由此可见),说明(有时可省略)十重申观点,所以要怎么做(认识/启示类语句,体现出家国情怀。)
【比如,由此可见,说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所以要不断解放思想,使先进的思想指导社会实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3、写结论的注意事项:写结论时,不能简单地把观点重抄一遍,应对论述内容进行小结,将情感态度的升华。
共20小题
1.(2023秋 仓山区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一: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观点: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观点: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洋务派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分析】本题考查列强的侵略、近代化的探索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为论述题,根据题干要求选取两个史实,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拟定观点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是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拟定观点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论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洋务派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故答案为:
示例一: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观点: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观点: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洋务派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的侵略、近代化的探索等相关史实。
2.(2023秋 温江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签订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制
(1)根据材料,分别说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事件。
事件: 鸦片战争 。
事件: 洋务运动 。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00字左右)
①观点: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②论述: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结束,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③总之: 总之,随着列强一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答案】(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观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结束,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总之,随着列强一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析】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事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根据题干表格材料,选取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签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这些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可拟定观点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是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结束,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总之,随着列强一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观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结束,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总之,随着列强一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事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等史实。
3.(2023 株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1: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观点2: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
论述:辛亥革命有伟大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但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观点3: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分析】本题以“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不同人物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表格“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历史人物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即可,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结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结合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和失败的方面论述即可,如辛亥革命有伟大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但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章开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论述即可,如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故答案为:
观点1: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观点2: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
论述:辛亥革命有伟大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但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观点3: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不同人物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
4.(2023秋 新丰县期中)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表是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94年 成立兴中会
1905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筹划领导广西起义
1910年 筹划黄花岗起义
1911年 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 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 参与护国运动
1925年 在北京逝世
(1)根据材料,指出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
观点: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事件:创立中国同盟会,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论述: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年,创办了兴中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孙中山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始终为维护共和而奔走努力。
结论: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奋斗,为维护共和奋斗,他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答案】(1)辛亥革命。
(2)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事件: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总之,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需要考生掌握孙中山的革命事迹、辛亥革命的功绩等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根据材料“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角度拟定观点为: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总之,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故答案为:
(1)辛亥革命。
(2)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事件: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总之,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2023秋 浦北县期中)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请同学们围绕“辛亥革命”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初步感知辛亥革命。
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①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②。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的①和②处填上对应的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奋斗目标。
【任务二 知识梳理】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辛亥革命。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7年 孙中山与黄兴共同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1911年10月10日 ① 武昌 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② 1912 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退位。
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的①处应是哪一次起义?在材料二中的②处填上对应的时间。根据材料二,列出孙中山的主要功绩。
【任务三 观点论证】某同学分享了关于“辛亥革命”的两则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在民主革命中,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辛亥革命”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答案】(1)①革命。②共和国。奋斗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2)①武昌。②1912。
功绩:领导广西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他答案若符合史实也可)
(3)观点: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或辛亥革命影响巨大;革命党人敢于牺牲。
论述:辛亥革命发动了广西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总之,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或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需要考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影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功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矢志以①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②共和国。根据材料一“矢志以①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②共和国。”可知,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2)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占领武昌城,夺取汉口、汉阳,控制武汉三镇;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功绩:根据材料“1907年 孙中山与黄兴共同领导广西起义”“②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得出,领导广西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观点: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可知,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或辛亥革命影响巨大;根据材料“在民主革命中,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可知,革命党人敢于牺牲。论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发动了广西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结论: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或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故答案为:
(1)①革命。②共和国。奋斗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2)①武昌。②1912。
功绩:领导广西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他答案若符合史实也可)
(3)观点: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或辛亥革命影响巨大;革命党人敢于牺牲。
论述:辛亥革命发动了广西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总之,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或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3秋 廉江市期中)根据如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o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1)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找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探索的事件和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几个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主题或观点,并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2)观点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
阐述: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题干“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因此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探索的事件是洋务运动;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840—1842年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可拟定观点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如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2)观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
阐述: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等知识。
7.(2023秋 龙岗区期中)大历史观是指长时段、宽视野,通过大概念对课程内容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套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像是一块大石投入了晚清社会这潭积水,使之“激荡”起来。中国人民在炮声中逐渐觉醒,开始了早期探索。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时间 重大事件
19世纪50年代﹣6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戊戌变法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探究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材料二: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1)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探究一和探究二拟定主题词。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准确,价值观正确。
【答案】(1)主题一: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救亡图存的探索。主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观点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论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最终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陈独秀发起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它告诉我们,中国走改良道路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观点2: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
论述: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
观点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重要历史条件。
论述: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工人阶级作为五四运动的主力登上历史舞台,为党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组织基础。
总之,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综合,需要考生掌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等知识。
【解答】(1)主题一: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套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像是一块大石投入了晚清社会这潭积水,使之“激荡”起来。中国人民在炮声中逐渐觉醒,开始了早期探索”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呈现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救亡图存的探索两种特征。主题二: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原因是: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革命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的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新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新的斗争途径是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革命。因此主题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观点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最终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陈独秀发起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它告诉我们,中国走改良道路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观点2: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阐述: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观点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重要历史条件。论述: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工人阶级作为五四运动的主力登上历史舞台,为党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组织基础。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故答案为:
(1)主题一: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救亡图存的探索。主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观点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论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最终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陈独秀发起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它告诉我们,中国走改良道路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观点2: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
论述: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
观点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重要历史条件。
论述: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工人阶级作为五四运动的主力登上历史舞台,为党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组织基础。
总之,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综合,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8.(2021秋 长乐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革命后期国民革命面临着十分严酷的形势。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曾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上山”意味着毛泽东主张将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由此可见,毛泽东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内最早把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地区的领导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1927年9月湖南长沙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
——摘编自王红霞《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2)观点: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阐述: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指明方向。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随着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适时调整方针和政策,领导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北麓的宁冈县茅坪,随即在周围各县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组织,并建立了中共县委或特别区委。同时,把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先后攻占茶陵、遂川县城,建立了两县工农兵政府和赤卫队,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斗争。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打破江西国民党军第一次“进剿”,占领宁冈全县,成立了宁冈县革命委员会。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2)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大革命后期国民革命面临着十分严酷的形势。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内最早把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地区的领导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1927年9月湖南长沙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结合所学得出观点: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分别从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指明方向;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方面说明。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无误。
故答案为:
(1)名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2)观点: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阐述: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指明方向。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随着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适时调整方针和政策,领导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9.(2022秋 牡丹区期末)根据下表所列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月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5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8月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请你从上述史事中找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选择上述史事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楚)
【答案】(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
(2)观点: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选择的史事: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联军成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等。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组成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战斗;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2)选择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联军成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等。结合所学拟定观点为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阐述如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组成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战斗;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
(2)观点: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选择的史事: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联军成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等。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组成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战斗;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
10.(2023春 桑植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10月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1年2月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中国人民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各是什么?中国抗日战争历经多少年?中国人民抗战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开始:九一八事变;全面开始:卢沟桥事变;历时:14年;主要原因:实行全民族抗战。
(2)观点: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 1935 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 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5 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结论:由此可见,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爆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各是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历经14年。中国人民抗战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
(2)选择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等,结合所学拟定观点为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论述如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 1935 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 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5 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结论:由此可见,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开始:九一八事变;全面开始:卢沟桥事变;历时:14年;主要原因:实行全民族抗战。
(2)观点: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 1935 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 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5 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结论:由此可见,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爆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
11.(2023 广饶县二模)阅读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②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③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⑤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⑥ 1937年8月﹣1938年10月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⑦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⑧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⑨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⑩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1) 1945年4至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 1945年9月2日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参照示例,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选择2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观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选择的事件:①⑥⑨⑩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牵制日军最多。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由此可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答案】(1)七七事变。
(2)选择的事件:②③⑦⑨ ;
观点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论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积极组织抗战;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8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使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过程中,八路军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大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选择事件:⑤⑥⑦⑨;
观点二:国共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论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通过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通过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因此,国共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分析】本题以“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在1937年9月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2)根据表格事件可知,可选取事件②③⑦⑨ ,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得出观点,如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围绕中国共产党在相关事件的观点立场、表现等加以论述即可。如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积极组织抗战;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8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使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过程中,八路军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大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也可以选择事件⑤⑥⑦⑨,从国共两党的角度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得出观点,如国共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围绕具体事件论述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实现再次合作,各自分别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通过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通过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故答案为:
(1)七七事变。
(2)选择的事件:②③⑦⑨ ;
观点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论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积极组织抗战;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8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使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过程中,八路军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大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选择事件:⑤⑥⑦⑨;
观点二:国共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论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通过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通过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因此,国共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知识。
12.(2023 商河县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1927年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长征胜利
1937年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7年 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保障。
论述:1937年七七事事变后,国共发表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进一步增强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结论:国共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全民族抗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保障。
【分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记(部分)”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陈述重要史实,并揭示史实的历史意义。选择事件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拟定观点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保障。结合所选历史事件的意义进行论述即可,如1937年七七事事变后,国共发表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进一步增强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结论:国共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全民族抗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保障。
故答案为:
观点: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保障。
论述:1937年七七事事变后,国共发表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进一步增强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结论:国共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全民族抗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保障。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3.(2023 潮南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7年 七七事变
1937年9月 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3月 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8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
(1)请从上表中指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请选择上表中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题干表格“抗日战争大事记”中的“1937年”“七七事变”可知,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根据“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战争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故小论文的题目可拟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八路军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战斗在抗日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故答案为:
(1)事件:七七事变。
(2)观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论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八路军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战斗在抗日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14.(2023 平阴县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
1945年 中共七大的召开
1945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
1945年8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两个事件(或两个以上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选择的史实: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台儿庄战役;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等。
论述:九一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结论:由此可见,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分析】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题干反映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总结论述。如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抗争的结果,可以此为切入点确立观点,结合国共合作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述、得出结论。如观点: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选择的史实: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台儿庄战役;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等。论述:九一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结论:由此可见,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观点: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选择的史实: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台儿庄战役;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等。
论述:九一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族抗战;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中国战场对日寇最后反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结论:由此可见,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小论文题目是考试的常见题型,要根据所给材料拟定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论证观点。
15.(2023 庐江县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时间 空间 事件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九一八事变”爆发。①
1937年7月7日 北平 “七七事变”爆发。②
1939年9月 波兰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③
1940年8月 中国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④
1941年6月22日 苏联边境 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⑤
1941年12月7日 美国夏威夷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⑥
1945年4﹣5月 德国 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⑦
1945年9月9日 南京 中国战区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⑧
材料二: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和平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发生于亚洲大陆的是  ①②④⑧ ;发生于欧洲大陆的是  ③⑤⑦ ;发生于海岛的是  ⑥ (填写编号即可)。请给材料二拟个恰当的标题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请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1)①②④⑧;③⑤⑦;⑥。标题: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观点: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阐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和历时最长的战场,也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中国积极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1942 年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极大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的抗战,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二战后,美苏对日作战,也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综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解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坚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1945年9月,中国战区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这些事件都发生于亚洲大陆。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这些事件都发生于欧洲大陆。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发生于海岛。根据材料二“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和平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可得出标题: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东方主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历史信息,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可得出观点: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和历时最长的战场,也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中国积极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1942 年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极大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的抗战,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二战后,美苏对日作战,也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综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故答案为:
(1)①②④⑧;③⑤⑦;⑥。标题: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观点: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阐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和历时最长的战场,也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中国积极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1942 年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极大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的抗战,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二战后,美苏对日作战,也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综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16.(2022秋 历下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土地政策一览表(部分)
时期 政策(或文件)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有田同耕”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辛亥革命时期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耕者有其田”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在100﹣150字之间)
【答案】观点:共产党根据不同国情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
论述: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调动农民参战,建立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总之,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国情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制订了符合当时国情的土地政策,进而赢得革命胜利,推动社会发展。
【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土地政策一览表(部分)”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以及作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是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但根据实行土地政策的阶级又可以分为三个、近代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近代资产阶级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此外根据近代不同阶级领导的革命这些土地政策又可分为,旧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于革命的成功也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可从这些角度去总结观点。例如共产党根据不同国情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论述观点时需要史论结合,找出相关事实作为证明观点的依据,最后总结提升再次升华观点。可拟定观点为共产党根据不同国情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论述为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调动农民参战,建立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总之,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国情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制订了符合当时国情的土地政策,进而赢得革命胜利,推动社会发展。
故答案为:
观点:共产党根据不同国情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
论述: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调动农民参战,建立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总之,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国情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制订了符合当时国情的土地政策,进而赢得革命胜利,推动社会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以及作用。
17.(2022秋 历城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
1938年3月 台儿庄战役
1938年6月 武汉会战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打响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6年6月 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9月﹣1949年初 三大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1)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三大战役分别指的是哪三场战役?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观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
八上期末考试观点论述+历史小论文题50题(中)
解题指导
历史论述题是一种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型,要求考查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考查难度极大。
材料论述题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是考查基础知识,分值赋分为4分。
第二个问,通常表述为“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即根据材料论述历史观点。分值赋分为5分。
【第二问考查赋分标准,观点呈现(提炼观点)(2分)一论述(史实论述)(2分)一结论(观点升华)(1分)(如果6分,提出观点2分,论述3分,结论1分)。】
1、观点句式基本模板:“什么是什么”。
2、观点来源途径,可从材料中提取,也可以课本上获取(现成的是专家提炼出来的)。
找出材料开头给予的核心关键词,加连接词,如(促进、有利于、加快、推动、适应……)组成观点,即一句肯定式的陈述句。
3、普遍性的历史理解与认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观点。
①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③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④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说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⑤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⑥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上这7个观点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历史素养。
提炼观点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千万不能用否定句式。观点必须是完整的结论性的肯定陈述句。
2.提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3.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也可以从教材中获取。必须符合题意,不能照抄原材料。
4.观点明确≠观点正确。
5.观点要求:指向简洁,最好15个以内,围绕材料不带标点符号。
6.论题不当。
①简单的罗列一些名词概念。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等。
②过分文学化的表达,缺乏历史味。比如,中国越来越富裕,中国越来越开放;中外历史上的那些事儿;两个远航的男人等。
③大而空的伪命题(正确的废话)。比如,文化对政治有一定的反作用;和平与冲突都推动了历史发展等。
1、①选择史实,找论点(观点);
②史论结合,以史实为基础,以观点为核心,论从史出,论述全面;
③必须有两个史实论证(那种简单的让你谈对某历史事件“理解”之类有时可以一个),一般材料中可以找到一个史实,另一个史实去课本中找。
2、具体论述方法及格式:
论述①材料中所涉及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把其中最能证明观点成立的内容加以概述。(材料中找得到的史实+结论)
论述②所学知识中能印证观点的内容(史实十作用/意义/影响)等进行归纳,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材料论述题必须要有结论(或叫结语),即升华观点。结论要体现对论题的概述和升华,注重与社会时政话题结合。
2.结论具体答题格式:综上所述(或由此可见),说明(有时可省略)十重申观点,所以要怎么做(认识/启示类语句,体现出家国情怀。)
【比如,由此可见,说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所以要不断解放思想,使先进的思想指导社会实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3、写结论的注意事项:写结论时,不能简单地把观点重抄一遍,应对论述内容进行小结,将情感态度的升华。
共20小题
1.(2023秋 仓山区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023秋 温江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签订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制
(1)根据材料,分别说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事件。
事件:   。
事件:   。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00字左右)
①观点:   。
②论述:   。
③总之:   。
3.(2023 株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4.(2023秋 新丰县期中)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表是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94年 成立兴中会
1905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筹划领导广西起义
1910年 筹划黄花岗起义
1911年 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 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 参与护国运动
1925年 在北京逝世
(1)根据材料,指出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
观点: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事件:创立中国同盟会,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论述: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年,创办了兴中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孙中山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始终为维护共和而奔走努力。
结论: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奋斗,为维护共和奋斗,他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5.(2023秋 浦北县期中)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请同学们围绕“辛亥革命”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初步感知辛亥革命。
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①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②。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的①和②处填上对应的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奋斗目标。
【任务二 知识梳理】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辛亥革命。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7年 孙中山与黄兴共同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1911年10月10日 ①   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②   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退位。
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的①处应是哪一次起义?在材料二中的②处填上对应的时间。根据材料二,列出孙中山的主要功绩。
【任务三 观点论证】某同学分享了关于“辛亥革命”的两则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在民主革命中,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辛亥革命”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6.(2023秋 廉江市期中)根据如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o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1)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找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探索的事件和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几个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主题或观点,并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2023秋 龙岗区期中)大历史观是指长时段、宽视野,通过大概念对课程内容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套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像是一块大石投入了晚清社会这潭积水,使之“激荡”起来。中国人民在炮声中逐渐觉醒,开始了早期探索。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时间 重大事件
19世纪50年代﹣6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戊戌变法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探究主题二:   
材料二: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1)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探究一和探究二拟定主题词。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准确,价值观正确。
8.(2021秋 长乐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革命后期国民革命面临着十分严酷的形势。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曾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上山”意味着毛泽东主张将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由此可见,毛泽东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内最早把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地区的领导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1927年9月湖南长沙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
——摘编自王红霞《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9.(2022秋 牡丹区期末)根据下表所列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月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5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8月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请你从上述史事中找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选择上述史事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楚)
10.(2023春 桑植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10月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1年2月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中国人民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各是什么?中国抗日战争历经多少年?中国人民抗战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1.(2023 广饶县二模)阅读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②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③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⑤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⑥ 1937年8月﹣1938年10月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⑦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⑧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⑨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⑩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1) 1945年4至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 1945年9月2日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参照示例,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选择2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观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选择的事件:①⑥⑨⑩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牵制日军最多。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由此可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2.(2023 商河县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1927年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长征胜利
1937年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7年 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3.(2023 潮南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7年 七七事变
1937年9月 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3月 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8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
(1)请从上表中指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请选择上表中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4.(2023 平阴县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
1945年 中共七大的召开
1945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
1945年8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两个事件(或两个以上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5.(2023 庐江县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时间 空间 事件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九一八事变”爆发。①
1937年7月7日 北平 “七七事变”爆发。②
1939年9月 波兰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③
1940年8月 中国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④
1941年6月22日 苏联边境 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⑤
1941年12月7日 美国夏威夷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⑥
1945年4﹣5月 德国 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⑦
1945年9月9日 南京 中国战区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⑧
材料二: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和平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发生于亚洲大陆的是    ;发生于欧洲大陆的是    ;发生于海岛的是    (填写编号即可)。请给材料二拟个恰当的标题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请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6.(2022秋 历下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土地政策一览表(部分)
时期 政策(或文件)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有田同耕”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辛亥革命时期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耕者有其田”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在100﹣150字之间)
17.(2022秋 历城区校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
1938年3月 台儿庄战役
1938年6月 武汉会战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打响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6年6月 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9月﹣1949年初 三大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1)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三大战役分别指的是哪三场战役?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18.(2023 香洲区校级三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工业化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95年 大生纱厂创建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5年 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
九一八事变后 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解放战争期间 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1956年 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86年 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2022年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
(1)根据材料,指出大生纱厂创建者的姓名。
(2)阅读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事件,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论述:大生纱厂无力维持,最终落入官僚资本手中,反映了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挤压。荣氏企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剥削,生存艰难,陷入困境。中国的民族工业孕育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下,艰难求生。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9.(2023 南山区二模)“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是家国责任的承担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对“老”与“少”的描述:老成持重、老练通达、老当益壮、少年老成、年少轻狂、少不更事、长幼有序 近代对“老”与“少”的描述:知吾国当此内忧外患纷乘之时,必求所以自存之道。由后之说知吾国欲求自存,必 须求之国民自身……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欲国之强,强吾民其可也;欲民之强,强吾青年其可也。 ——摘自1916年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近代对“老”与“少”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和内容提要
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期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与欲望》 陈圣任 《新青年》第2卷第1期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青年之自己教育》 朱如一 《新青年》第3卷第4期 本文详细分析了青年教育的原因及重要性。
《告青年》 郭仁林 《新青年》第5卷第1期 作者就尽其在我、务正其心、戒虚荣、戒权诈、耐吃苦等五则事情告之青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
材料三:
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青年节。 1938年7月9日,与国民党关系紧密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担任三青团团长。该团成立后,即规定5月1日起至7日为青年运动周,同时请求国民党中央通令全国以每年5月4日为青年节并颁发纪念办法16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一致选择5月4日作为青年节的理由。
(4)2023年是五四运动104周年,当代青少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肩负重任。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拟写一封面向中学生的弘扬五四精神的倡议书。(自拟标题,80﹣100字)
20.(2023 新都区一模)有同学搜集了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部分地名(见表),准备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名是时空的坐标,是历史的名片,承载和记录了许多历史信息,曾经的苦难辉煌、风云变幻、激扬澎湃,都凝固在地名的背影里。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广州 南京 福州
杭州 长沙 长春 西安 沈阳 武汉 南昌
苏州 厦门 宁波 威海 旅顺 瑞金 嘉兴
遵义 安庆 延安 萍乡 会宁 浏阳 沙市
定海 醴陵 廊坊 虎门 黄埔 永安 望厦
古田 金田 井冈山 万家岭 平型关 台儿庄 香港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记载的部分地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确定一个研学主题。在上表中选取三个与该主题相关的地名,写出它们的名称,分别列举和论述符合研学主题的史实,丰富研学内容。
(要求:主题明确、地名准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秋八上历史期末复习小论文+观点论述题必刷题50题(中)(含解题指导)(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