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2023-2024)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其字母序号填入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2分,共28分)
选 择 题 答 题 栏
题 号 1 2 3 4 5 6 7
答 案
题 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 案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 )
A.战争环境的严峻性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清朝镇压的残酷性 D.西方列强的欺骗性
4.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洋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6.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7.如图示意图反映出( )
A.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B.列强割占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
C.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列强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8.1898年, 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9.《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接受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0.读下面两幅图,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推翻清王朝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2.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13.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府院之争 B.列强侵略 C. 军阀纷争 D.农民战争
14.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32分)
1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6000~7000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二: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2分)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中国被迫接受英国的“条件”写在什么文件里?(2分)这一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清朝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材料三: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材料四: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根据材料一图1、图2,请你列举一项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2分)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
(4)从材料四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1)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2分)
(2)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三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综上所述,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