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期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高2026届)
1-5 ADACA 6-10 CDBDD 11-15 ACBAC
16.(23分)
(1)①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拱卫了周王室的统治。③与分封制相配合,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金字塔型的等级联系)。④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吸取前代地方行政制度弊端的教训。②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的需要。③统治者积极适应社会变化调整政策。(任意两点得4分)
(3)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受游牧民族统治方式的影响。②元朝疆域辽阔、政务繁多,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第三点答加强中央集权,可同等给2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因素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加强中央集权。③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主线(郡县—省制)。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⑤我们应该及时根据社会变化,调整地方行政制度,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题强调多维度作答,从原因、特点、影响、启示作答,必须从3个维度作答,同一维度作答不重复给分。一个维度2分,2个维度4分,3个维度5分)
(18分)
(1)①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需要。②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③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④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2)①造成东南舟车失业,传统交通业破产。②与民争利,损害民生。(必须围绕材料作答,围绕恶果作答,否则不给分。)
(3)①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②积累了大量物资,支援了抗战。③促进了地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14分)
(1)①由空谈到经世致用。②由维护君主专制到批判君主专制。③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④区分了国家与天下,将朱子学说里模糊不清的国家体制与文明体制区分开来。
(2)①适应当地的文化信仰,以尊重当地文化为基础。②寻找中西文化的相似之处。③不具强制性。(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秘密★启用前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期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题(高2026届)
(本试卷共4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传说中华文明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约相当于“五帝”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陶器、大型的墓地、祭坛和神庙,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化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这反映( )
A. 五帝时期进入文明时代 B.社会分工开始出现
C. 古代玉器制作水平先进 D.传说没有史料价值
2. 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西周的诸侯国是
周天子派遣同姓子弟、功臣、旧邦首领等诸侯到指定的地点去治理那里的人民而形成的。这
反映( )
A. 商朝仅仅只是松散的方国联盟 B. 西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西周的官僚政治制度已经形成 D. 分封制相对于内外服制更进步
3. 春秋时期,“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并且设“司市”作为市场总的管理机构,“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此外,设立了“廛人”、“胥师”、“司稽”,分掌收税、监督、保卫等职责,负责维护整个市场秩序。这主要说明了春秋(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场发展和完善
C. 城市数量的增加 D. 手工业非常繁荣
4. 汉元帝改变了汉家“霸王道杂用”的方针,重用儒生的治国主张,如减刑减政、不与民争利
等,但宽驰的政策使权贵、官吏、地主们贪残暴虐,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元帝以儒
术治国的方针,为成帝、哀帝、平帝相继承袭,以致政权落于外家之手。这反映了( )
A. 儒家思想不符合汉朝中后期的需要 B. 外戚、宦官专权使西汉的政局混乱
C. 国家大政方针影响西汉的政治局势 D. 西汉的治国方针应该坚持内儒外法
5. 唐朝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亲自到曲江池赐宴,称为“曲江宴”。有诗云:“及第新春选胜游,
杏园初宴曲江头。”宴会结束后由擅长书法的人将进士姓名写在大雁塔塔壁上。有诗云:“慈
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材料反映了( )
A. 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B. 科举制促进唐诗繁荣
C. 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D. 科举制加强君主专制
6. 唐朝时节度使多由武将担任,坐镇一州,从军事上节制藩镇内其他各州,其他各州被称为“支
郡”。宋朝实行“罢领支郡”,由中央派遣官员“权知军州事”。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重文轻武 B. 提高了文官的地位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使节度使退出舞台
7. 杭州历史悠久,北宋欧阳修《美堂记》称其“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
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亦云“杭州之外城,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繁,
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由此可知,二者都认为杭州( )
A. 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
B. 城市管理混乱无序
C. 城市化水平全国领先
D. 商业繁荣人丁兴盛
8. 右图是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
照柱状图。它突出( )
A. 节妇烈女数量大量增加
B. 程朱理学的发展和传播
C. 唐朝比宋朝更开放包容
D.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观念
9. 右图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这些
演变( )
A. 体现古代集权体制的弱化
B. 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
C. 源于皇帝个人的喜好情感
D. 体现了制度具有传承性
10. 明代,江南是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地区,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几千万匹棉布。但由于区域内调剂和向福建等地输出,江南每年要从华北地区输入北花,甚至从湖广地区输入襄花。山东河南等植棉区,每年从江南输入大量棉布。据此推断,这会( )
A. 促进江南资本主义萌芽 B. 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有利于农业生产专门化 D. 促进长途大额贸易发展
11. 清朝皇帝所主“大一统”观念,改变了“中国”的疆域定位观念: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这一变化反映( )
A. 民族观念的发展变化 B. 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
C. 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D. 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12. 下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
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此形容是指( )
A. 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世界 B. 国家制度影响科技发展
C. 中国科技没有实现转型 D. 中国与西方科技的差异
13.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
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B. 说明了身份立场影响价值观
C. 点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D. 强调了中国坚守天朝上国观
14.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设立男女馆制度,其中女馆一般以25人或50人为1馆,以较早参
加的广西、湖南太平军女战士为馆长。她们集体生活,每天平均发给一定的口粮并无偿承担各项劳动。据此可知,这项制度( )
A.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B. 巩固了太平天国的统治
C. 提高了妇女的身份地位 D. 反映了太平军注重劳育
15. 右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
该图意在说明( )
A. 列强在华利益一致
B. 列强资助中国发展
C. 攫取路权是扩大在华利益的手段
D. 清廷抵制外资维护民族国家利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授民授疆土”,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后来又将该制度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国内诸侯王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金字塔型的等级联系。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然而,郡县制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统治者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
——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
材料三 元代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行省制承上启下,借鉴并融入了游牧民族的一些统治方式。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唐末以来的中国南北分裂的格局,开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虽然后续朝代多有调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袭了下来,一直影响至今。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影响。(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实行不同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原因。(4分)
结合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6分)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5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因为洋务运动是个双向活动,即中国学习西方,接纳西方文化,西方各国向中国传授先进技术,协助中国建立西式的工厂、学校、机关……所以它的成行只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条件:西方列强的意愿。“西人所望中国者,一曰非强不可,不强则生意阻滞不行,西人于此多不便也。二曰非富不可,不富则西国之物无能买也”。因此,列强的需要毕竟与中国的国情需要“里应外合”了。 ——摘编自高路《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与偶然》
材料二 自轮船(洋务企业的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人,以船为生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摘编自《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礼部尚书奎润等奏》
材料三 1902年云南大理喜洲商人严子珍等成立“永昌祥”商号,并把总号设在下关。初期,他们采购茶叶,扶持下关的作坊为他们的茶叶拣选、分级。永昌祥成立后,改革制茶工艺,在茶的底部开窝,既便于干燥,也便于运输。1930年,永昌祥把在下关的作坊改为永昌祥下关茶厂。严子珍还发起创办下关电站、喜洲电站,带头捐款给抗战前线,修桥浚河,建设学校、图书馆、医院。 ——摘编自杨克成《永昌祥简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8分)
根据材料二,概况奎润等认为洋务运动产生的恶果。(4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工业的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对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皇帝的姓)改号(国家的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在布道过程中,利玛窦没有强迫本地人接受天主教,即使加入天主教的人,也并不反对他们继续按照中华传统行事,如祭祖尊孔;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祭祀祖先和孔子只属于追忆先人和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不干涉。如果不增加对其他神灵的信仰、祈祷等威胁天主教信仰的内容,就算不上是违背基督救义。
——张永乐:《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之际,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
根据材料三,归纳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体现了哪些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