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C C A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D A B D
1. D【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状况。材料描绘了原始社会晚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其中
牲畜的饲养由原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会导致氏族成
员内部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氏族之间联系密切、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排除 A、
B 两项;材料没有早期国家出现的相关信息,C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
2. 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漕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
体系被打破,北方和南方都各自重新建立了漕运体系,这说明动荡时局影响南北各地的经济交流,故 B 项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排除 A、C 两项;单纯从材料信
息,无法得出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排除 D 项。
3. 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枢机构的调整服务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故材料所述变化从本质上说明当时君主集权的强化,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相之间的紧张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地方行政效率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 B 项。D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而不选。
4. 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文化。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是宋代主流选官制度,
文化教育也以科举考试为核心,这就导致社会上出现以诗文评点来为科举服务的现象,也有利于提高士子
的应试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需求的表现,故 A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相关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的
信息,排除 B 项;C 项表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而不选;材料没有反映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
排除 D 项。
5. 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的疆域观和民族观。材料信息显示,清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和民族
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治帝和雍正帝的这些做法意在树立清朝作为“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故选 C
项。A 项表述绝对,仅仅根据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完全铲除分裂割据势力的政治基础,故而不选;材料并未
涉及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B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排除;材料没有相关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的信息,
排除 D 项。
6. 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
中的“督办”等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
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说明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严重弊端,故 C 项正确。A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材料并没有
相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的信息,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工业是否抵御列强商品输出问
题,排除 D 项。
7. A【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材料提到,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怀疑、批判、反思等,通过宣传舆论工具表达出来,这成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义和
团运动为近代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A 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中国民主革命转型的信息,且义和团
运动本身也没有涉及民主革命转型,排除 B 项;材料没有相关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的信息,
排除 C 项;义和团运动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排除 D 项。
8. 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后期交通运输业。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 1933-1936 年运输器
历史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
{#{QQABZQyUoggoABAAARhCUQW4CkKQkAGCAIoOxBAIMAAAwRFABAA=}#}
材输入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当时中国近代化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表述与史实
不符,故而不选;B 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材料没有相关列强加大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信息,排除
C 项。
9. C【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体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既是经
济组织,也是政权机构,既要负责全社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也要管理工农商学兵等各方面的工作,故答
案为 C 项。材料无法反映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巩固,排除 A 项;B 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故而排除;D 项
表述中,“照搬”之说说法绝对,故而不选。
10. D【解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 80 年代初城乡商品流通。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工业品下乡”“农村商业流通
体制”“农村商品流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和价格体制改革促
进了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了农村与城市经济差距的扭转,排除 A 项;B 项表
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C 项表述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排除 C 项。
11. A【解析】本题考查埃及文明。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尼罗河也使古埃及文化
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模式”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并没有大的地理屏
障,这为建立统一的政体在地理环境上铺平道路,此外,狭小的生存空间,促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
力通过统一活动扩大自己的支撑区,导致统一集权国家的形成,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而不
选;材料无法说明古代埃及法老掌握重要权力的渊源,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文化传承助推社会形态演进的
相关信息,排除 D 项。
12.C【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中期西欧庄园是主
要的基层单位,其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反映出当时基层社会经济有所发展,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
解体,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粮食生产遭遇瓶颈的相关信息,排除 B 项;D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
而不选。
13. 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直到 18 世纪,人们使用天文钟
在已知的时间观察天体,才测定出来经度”“人们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地图和海图”“此后,海洋上的商船和
舰队行驶有了较准确的定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航海事业的进步,故 D 项正
确。材料没有相关地理大发现以地圆学说为依据的信息,排除 A 项;B 项“普遍”之说材料无从体现,故
而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出经纬度测量密切了欧洲内部联系,排除 C 项。
14.A【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举措涉及身份、公债、地税改革、警察
制度等,这些都是对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必然有利于推动了日本向近代社会的发展,A 项正确。材料无法
体现军国主义社会基础,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天皇和统治集团根本利益的相关信息,排除 C 项;D 项表述
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
15.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出于军事方面考虑”“莫斯科地铁”“两条铁
路干线”“运河”“旧桥改建”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当时苏联的国家战略,故材料所述变化顺应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B 项正确。A 项表述中“开启”之说绝对,且材料无从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所述变化并非是新
经济政策的延续,排除 C 项;D 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故而排除。
16.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关于二战记忆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
用以致歪曲,这主要服务于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确立,故选 D 项。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是建立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的,A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排除;从材料无法判断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
化,排除 B 项;材料没有相关欧洲民众淡化对世界和平追求的信息,排除 C 项。
历史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
{#{QQABZQyUoggoABAAARhCUQW4CkKQkAGCAIoOxBAIMAAAwRFABAA=}#}
17.(18 分)考查中国古代阅读文化
(1)主要特征:以儒家经典阅读为主导;娱乐阅读性逐渐下移;阅读目的分化日益明显;阅读主体呈
多元化态势。(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形成因素: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选官制度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育范围的扩大;百姓文化素质的提高;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言
之成理即可)
(2)认识:一定时期的阅读文化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阅
读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及主流思想的变化;文学艺术只有根植于民间才具有永
久的生命力。(6 分,言之成理即可)
18.(16 分)考查近现代中国外交
【参考示例】评述:近代以来,西方外交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并逐渐形成
近代外交体制,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4 分)这些做法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促进了朝贡外交向
近代外交的转型,客观上有利于同世界各国交往,但由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之下,近代
中国外交始终受制于西方列强,具有不平等性,缺乏自主性。(4 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重视各国人民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提出并践行人民外交方针,尤其是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等方针。(4 分)这就彻底终结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善了新
中国的国际关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密切了新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新中国改革开
放事业的发展。(4 分)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19.(18 分)考查近现代世界工业化
(1)相同之处:都高度肯定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都没有把家庭手工业时期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划
分在工业化分期之内,割断了手工工业与大机器工业的有机联系。(3 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不同之处:标准不同;时限不同。(2 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分期:五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
业时期、资本主义工业电气化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自动化时期。(5 分,其他划分,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示例】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 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以来,尤其是 18 世纪以来,英国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广阔
的殖民地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尤其是棉纺织业更是如此,圈地运动也为棉纺织业的发展
提供了国内市场。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领域兴起,表现为一系列
机器的创造发明,继而带动了其它产业。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
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工业革命也使英国经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如法国等国,进一步巩固了英国“日
不落帝国”的地位,使英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见,工业革命推
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彰显了巨大的世界影响力。(6 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
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历史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3 页)
{#{QQABZQyUoggoABAAARhCUQW4CkKQkAGCAIoOxBAIMAAAwRFABAA=}#}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制造和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铲、骨耜、双齿木耒、石锄、石刀、陶刀,骨镰、蚌镰等
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牲畜饲养业也迅速而普遍地发展起来,且牲畜的饲养由原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
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材料所述状况
A.密切了氏族之间的联系
B.造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C.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出现
D.易导致贫富分化的出现
2.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
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
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据此推
知,当时
A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B.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
C.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
D.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
3.唐初,中书省有草拟诏书之权,于是政事堂的权力逐渐偏重于主拟诏书的中书令身上,后政事堂也迁
到了中书省,其地位已在尚书、门下之上。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中书令和侍中开始兼任尚书省的
长官。材料所述变化从本质上说明当时
A.君相关系的紧张
B.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君主集权的强化
D.国家行政权力的分散
4.据记载,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学者们对科举考试试卷选本中优秀诗文进行圈点与品评蔚然成风,
诗文评点也成为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全新体裁,并涌现出了吕祖谦、谢枋得、刘辰翁等一些评点名家。
这些现象的出现
A.与主流选官制度引发的文化需求相关
B.表明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
C.缘于文学艺术作品世俗化倾向的显现
D.反映了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
【D一024】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0000000
5,清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驱城观和民族观,如顺治帝在即位之初即遭使拉秒,往迎达赖喇嘛;雍
正帝更是强调“有德者可得天下大统”的观点,驳斥了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满洲是“异族”,特别指出不论
何地何人何种族,都有君临天下的合法资格。清朝统治者这些做法意在
A.铲除分裂割据势力的政治基础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
C,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
D.缓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
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
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
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
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尊王法祖,重文轻武等观念,全
面提出怀疑、批判,从而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些反思通过当时的各种宣
传舆论工具表达出来,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者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A.为近代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B.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转型已基本完成
C.使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
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8.下表为中国1933~1936年运输器材输入金额统计表(单位:千元)。表中数据可用于说明当时
年份
汽车、巴士及车底盘
牵引车、拖车及卡车
火车头及煤水车
铁路客车货车
1933
6878
4786
2502
1715
1934
7561
7239
978
1881
1935
5513
5330
3951
1966
1936
4505
7100
14029
11607
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空间拓展
C,列强加大对中国资本输出
D.近代化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
9.从1958年到1983年,人民公社行使过去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公社干部成为国家干部。在实践中,
人民公社逐渐形成三级体制: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长、副大队长、保
管员、出纳员等;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体制
A.巩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孕育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萌芽
C.具有政治与经济合一的特点
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农业体制
【D一024】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0000000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