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能力提升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⒉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⒊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反映出
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 B.先秦原始民主的传统
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D.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氏族组织有着根本区别。国家按地区来划分国民,区别于原始社会以血缘划分的组织结构,国家设立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是,中国古代,直至商代和周代,其氏族、宗族、家族等血缘组织和结构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还处于血缘和地缘相混合的状态。这说明中国商周时期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氏族制度仍长期延续
C.政治制度有部族色彩 D.政权与族权逐步分离
3.唐朝历史学家颜师古为《汉书·周昌传》中的“左迁”作批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下列例子中,在中国古代属于“左迁”的是
A.秦朝,郡守调任御史大夫 B.东汉,郡守调任刺史
C.宋朝,三司使调任枢密使 D.元朝,府尹调任知州
4.先秦时期,农事活动的周期催生了一年四季的“四时”观念,国家根据“四时”观念指导、安排农事活动,甚至政治行为也要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做出让步,接受四时节律的制约,“以时序政”“依时行政”。由此可知,“四时”观念
A.限制了先秦君主的集权统治 B.影响了早期国家的政治行为
C.起源于顺应自然的哲学传统 D.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
5.“物勒工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方便监管和溯源,如至今依然雄伟坚固的南京明城墙,每块城墙砖都有勒名,其中“黄州府蕲水县”铭文城砖,刻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该制度有利于
A.优化工艺流程 B.提升工匠地位 C.保证产品质量 D.推动技术传承
6.唐朝的三百六十九个宰相中有十分之一左右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战败投降的突厥酋长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以及铁勒酋长契达何力等也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更是不计其数,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这体现了唐朝
A.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B.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加强
C.世家大族依然把持着朝政 D.通过联姻方式来巩固边疆
7.“这些官,在宋代又称监司官,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普通称为帅、漕、宪、仓。‘帅’是安抚使,‘漕’是转运使,‘宪’是提刑按察使,‘仓’是提举常平使。这四个是中央派到地方来监临指挥地方的。此四司中,以漕使,即转运使为最重要。地方财政都在他手,他须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去。”可见,宋代监司官
A.等级最高的是“漕” B.从不同方面进行监控节制
C.人员结构复杂冗繁 D.杜绝地方各州的贪腐行为
8.下面是元朝(1260~1340年)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据此可知,元朝
A.货币政策调整追求灵活实用 B.货币政策演变与时局变化密切相关
C.商品流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D.货币结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赋税制度的图解。该赋税制度
A.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B.废除了传统人头税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
10.明嘉靖年间《祁门县洪氏祖产规约》分别对“盗砍坟林小柴”的违约者和“捕获之人”作出“罚银五分”“责十五板”的处罚和给予后者砍伐者工具的奖励规定。清嘉庆年间祁门环砂村订立了“养山合墨文约”,在获得批允后,将所立文约以官府“告示”的形式连同官府的批示“永禁文约”一并刊刻于碑石之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
A.儒家思想渗透基层教化 B.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
C.乡约在逐渐与法律合流 D.乡约能维护君主专制
11.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中国古代监察体系中的监察官员往往“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同代学者赵翼对此也评论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两位学者的评述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体系完整,垂直管理 B.以卑察尊,以轻制重
C.动态监察,独立弹劾 D.重上轻下,强干弱枝
12.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 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 D.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形式
13.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岁入 项目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光绪十七年(1891)
数目(库平两) 占岁入比重 位次 数目(库平两) 占岁入比重 位次
地丁税 32813340 76.4% 一 23666911 26.39% 一
盐税 4985871 11.62% 二 7172430 8% 五
常关税 4704814 10.98% 三 2588413 2.58% 十
海关税 18206777 20.30% 二
厘金 16316821 18.20% 三
岁入总数 42504205 89684858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 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 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14.1912年的民国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第四条效仿日本选举法,规定:选民资格为“一,年纳直接税二元以上者;二,有值五百元以上之不动产者”,但中国当时不存在所得税和营业税,所缴纳直接税的大多数是农民与地主,五百元不动产包含的田产、房产等是很多资产者所没有的。这一规定
A.表明日式民主难以促成我国政治近代化
B.造成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外部动力不足
C.反映出精英政治与大众民主间矛盾重重
D.说明当时制度设计与中国国情相脱离
15.下图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1949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中上述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说明
A.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B.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C.中国外交服务于内政的特征更加明显 D.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16.2011年起中国在非洲多国开展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中方与当地农业金融公司合作,先将杂交水稻种子卖给金融公司,然后由金融公司免费分发给农户。这种方式将零散的小农纳入了全球农产品供需市场。对非洲而言,这些实践
A.体现农业生产模式发生改变 B.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成效显著
C.推动技术革新缓解粮食问题 D.反映科技工作者创新和智慧
17.公元前390年,罗马遭到高卢人入侵,城市被焚毁。重建城市时由于人口增加,地价高涨,新建房屋多不再遵守留空地的规定,而是毗邻而建。基于此,罗马法完善了有关支撑地役权的法规,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这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 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
C.调和帝国社会矛盾 D.呈现灵活务实特征
18.7世纪法兰克王国的一位农民立下一份契约“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做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救援与保护。”据此可知
A.自由农对庄园领主的过分依赖 B.封臣必须向其封君宣誓效忠
C.基督教在庄园中地位无足轻重 D.自由农因生计所迫沦为农奴
19.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但有些封建主仍保留部分好地自己经营。出租领主自营地
A.表明西欧开始出现了土地租佃关系 B.固化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自耕农阶层
C.反映出领主对农民剥削方式的变化 D.导致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逐渐瓦解
20.图1是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指德皇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后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悔罪”,最后得到赦免。图2是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的签订。这些史实
A.体现王权有限的时代特征 B.说明西欧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C.反映了等级君主制的建立 D.表明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21.有学者在论及19世纪初英国食品生产者广泛使用化学染料的问题时说:“一种食品或饮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经手……在工业链条中,个人并不用直接面对消费者,而原材料总是尽可能地被压到最低……”这一论述
A.体现了对科技进步的认同 B.肯定了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C.揭示了社会分工的局限性 D.剖析了餐饮业的暴利来源
22.《国王们的蛋糕》(如图)是以19世纪欧洲某次会议为题材而创作的漫画。图中间举起一对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陶醉在“欧洲救世主”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掉了一部分。该漫画反映的这次会议
A.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 D.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23.下表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段农场数目及经营规模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年份 农场数目(个) 农场平均经营面积(公顷)
1930年 629.5 63.5
1970年 295.4 1510.9
A.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B.提高了农业经济竞争力
C.推进了农业专业化发展 D.适应了农业机械化推广
24.“IMF份额”决定了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项决定中的投票权。2010年12月IMF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第十四次份额改革,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这反映出
A.欧美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 B.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第Ⅱ卷(共52分)
25.【中国外交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基于宗藩体制。清政府初期至鸦片战争前,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除此外,地方督抚和广州钦差大臣也在接待和和护送外使出入境、管辖外商等方面发挥了作用。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亲郡王贝勒、大臣、大臣上行走,均称总理大臣,常在九人左右。另设有满汉章京各八人,实行分署办事制,总理大臣多属于兼任,而章京则多为专差。这时期,对外交往的礼仪和外交程式也逐渐与国际开始接轨,将觐见时的三跪九叩礼改为五鞠躬礼,终于消除了中国与国际接触的礼仪障碍。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至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后,外务部的领导取消了亲王管部的制度,真正建立了一长制,从而完全符合了近代外交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
——摘编自《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及发展》
材料二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成立大会正式召开,周恩来总理兼任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部长。随着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和对外工作的展开,驻外机构不断增加。1951年,周恩来提出选拔培养外交干部的“十六字方针”,并制定了培养、培训外交干部的长远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制度。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中苏交恶、周边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绞索思想”“东风压倒西风”等战略思想。新中国积极同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坚决支持各国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加强与亚非拉人民的团结合作,特别是同非洲国家的交往。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简析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8分)
26.【中国基层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崔晶《基层社会治理秩序的构建——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法与习惯法互动的视角》
材料二 农村立法梳理(1989—2000年)
时间 法律文件 规则内容 规则意义
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对于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性质、范围及运作情况进行了规定 明确了村集体企业的经济地位与农村主体身份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对于乡镇企业的企业性质、范围及运作情况进行了规定 明确了乡镇企业的经济地位与农村主体身份
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标志着基层自治制度的法律化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新时期对基层治理的异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新时期基层治理不同的原因。(8分)
27.【西方城市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化为广大乡村居民揭示了一个新世界——与农村庄园生活迥然有别,这个世界依靠工商业与外界沟通交换来维持生存,所以它具有相当开放性,同时它又是自由的,城市居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无需向领主服劳役。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享有一定特权,一些城市获得了司法豁免权,其市民“只能在当地城市法庭被提起诉讼”;有的城市获得了“选举市长”的权利。中世纪的城市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追求自由和特权”的政治诉求,因为离开庄园意味着摆脱奴役,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
——摘编自侯建新《欧洲文明探索》
材料二 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新问题,西方的社区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推广。如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并成立社区组织委员会,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依托基层社会的崛起,通过政府的分权和授权,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从中世纪城市“迥然有别”于庄园的角度,说明“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城市赢得一定自治权的主要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表现两例,概述城市社区在现代治理中发挥的作用。(6分)
28.【英国工党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2分)
英国工党是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主要代表,前身是1900年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1924年上台执政,自此取代自由党登上两党政治舞台。
材料一 英国著名史学家泰勒认为:“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是自由党的最后支柱。”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恰恰表现为对这一“最后支柱”的直接冲击。在战争的状态下,迅速对重要经济部门实行全面的干预和控制就必然成为战时重要的国家政策举措。它对现代英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自由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产生了震撼和动摇。
——孙春胜《论英国自由党的兴衰与启示》
材料二 1922年工党竞选宣言要点如下:维护欧洲和平加入国联;维护大英帝国内每个部分的自由平等;反对暴力斗争,不是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人妇女参加政权;对富人征税,为穷人谋福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住房与养老金;兴办公共工程项目应对失业,降低农业租金,电力、矿产、交通国有化。
1918-1929年英国议会下院大选结果
年份 保守党 工党 自由党 其它 总席位
席位 得票率 席位 得票率 席位 得票率 席位 得票率
1918 335 32.6% 57 20.8% 28 12.1% 287 27.7% 707
1922 345 38.2% 142 29.5% 54 17.5% 74 12.9% 615
1923 258 38.1% 191 30.5% 159 29.6% 7 1.8% 615
1924 419 48.3% 151 33.0% 40 17.6% 5 2.1% 615
1929 260 38.2% 288 37.1% 59 23.4% 8 1.3% 615
——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工党的崛起”作出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恩施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能力提升
历史
参考答案
1.【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公卿等对天子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体现了原始民主的传统,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重视宗法血缘的宗法制,排除D项。
2.【答案】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但政治制度带有部族色彩。在五帝后期的“万邦”时代,一些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项正确,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与原始氏族制度显著不同,排除B项;商周时期,政权和族权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左迁”是中国古代贬官的委婉说法,元代地方行政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省、路、府、州、县,因此南阳府府尹调任连州知州属于贬官,即“左迁”,D项正确;秦代的会稽郡郡守调任御史大夫、东汉的会稽郡郡守调任扬州刺史属于升职,排除A、B项;宋代的三司使调任枢密使属于平级调动,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的政治行为会受到四时节律的制约,反映了“四时”观念影响了早期国家的政治塑造,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四时”观念影响了早期国家的政治行为,但无法得知是否会限制先秦君主的集权统治,排除A项;国家的政治行为会受到四时节律的制约,反映了先秦国家重视农事活动,不能体现“四时”观念起源于顺应自然的哲学传统,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先秦国家重视农事活动,但不能体现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C正确;该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方便监管和溯源,未涉及工艺流程的优化,排除A项;该制度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并不会提升工匠地位,排除B项;该制度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并不会推动技术传承,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大批鲜卑贵族和少数民族领袖在政府中担任高官,许多文人是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体现出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加强,B项正确;民族关系并非对外关系,排除A项;材料与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联姻,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这四个是中央派到地方来监临指挥地方的。此四司中,以漕使,即转运使为最重要。地方财政都在他手,他须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去。”及所学知识可知,路是北宋的监察区,四监司分化了地方的军权、司法权、财政权等,说明宋代监司官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节制,B项正确;仅凭材料“此四司中,以漕使,即转运使为最重要”并不能说明等级最高的是“漕”,排除A项;材料说明宋代监司官分四种,且职责不同,并不能说明其人员结构复杂冗繁,排除C项;“杜绝地方各州的贪腐行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中元代历年纸币发行量的统计来看,军事活动越是频繁的时期,相应的货币需求量也就越大,军事的大幅扩张需要政府筹集更多的军费,纸币的印造相对容易,正好顺应了这一需求;纸币发行量骤降的时期,则往往是帝位更替或者军事活动贫乏的时期;元顺帝后期,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踵而来,纸币制度也一度混乱不堪。由此可知,元朝货币政策演变与时局变化密切相关,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元朝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排除A项;商品流通结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元朝历年发行的纸币,没有涉及其他货币类型,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摊丁入亩”“折银征收”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税收政策为摊丁入亩,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丁银与田赋以田亩多少为征收依据,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这样的改革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C项正确;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排除A项;因“废除传统人头税”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摊丁入亩“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不一致,排除B项;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仅凭材料无法判断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是否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明清时期,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祁门县洪氏祖产规约》具有惩戒措施,“养山合墨文约”直接体现政府的告示和批示,C项正确;“养山合墨文约”与官方管理相结合,“儒家思想渗透基层教化”的说法无法完全概括材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礼法结合,排除B项;材料主旨在于强调从明到清乡约的变化,D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和“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可知,顾炎武和赵翼认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下,监察官员品级较低,但可以监察品级较高的官员,体现了以卑察尊,以轻制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代监察制度的以卑察尊,以轻制重,没有涉及监察制度的体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古代监察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不能反映动态监察,独立弹劾,排除C项;重上轻下,强干弱枝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中的监察制度以卑察尊,以轻制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对乡饮酒礼的主持者,宾客等级作了严格的规定,品行不端之人在乡饮酒礼上会被单独列出,充分发挥乡饮酒礼的道德教化作用,C项正确;重塑社会秩序没有体现,排除A项;创新礼制形式没有涉及,排除B项;乡饮酒礼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种形式,不属于政府基层治理的主要形式,D项偷换概念,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图表信息可看出,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晚清的财政收入总数增长了一倍有余,财政的主要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地丁税仍是财政收入的第一来源,但它的比重已从76.4%下降到26.39%,新增设的海关税和厘金则占到财政收入的近40%。晚清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关税、厘金,这三项财源能够满足传统社会的需要,但不能适应国家转型的要求。一是土地及其人头税的增长极其缓慢,仅靠田赋无法满足转型社会的财政需要;二是厘金主要是向进行工商业活动的群体征收,其税额越重越不利于工业化的推进;三是关税取决于对外贸易的状况,其收入缺乏稳定性,不能作为工业化的主要财源,C项正确;地丁税比重下降明显,无法得出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区域财政构成状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资产阶级效仿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成立议会,以实现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材料“年纳直接税二元以上者;有值五百元以上之不动产者”“缴纳直接税……农民与地主,五百元不动产……是很多资产者所没有的”反映出民国初期的选举中,忽视了中国的特殊国情,致使作为资产阶级主体的商业资产者失去了选举权,这便让民主政治的主要推动者—一资产阶级的选民优势没有得出体现,剥夺了资产阶级的自身的选举权,而作为“落后”阶级的地主阶级却拥有广泛的选举权,这导致难以获得资产阶级的支持,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主政治实行中的弊端,而非日式的代议制民主的缺陷,排除A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是中国近代化的外在动力,排除B项;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选举中不同的地位不能体现出精英政治与大众民主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6年中国。从图示可以看出,与“和平”一词被稳定使用不同,“战争”一词的使用频率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相反,“建设”一词的使用频率则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逐步减弱,而中国外交服务于内政的特征更加明显。结合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宽松的外部世界;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国内建设成为中共决策层关注的焦点的史实可知,C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且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原则并未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排除A项;材料中媒体的报道折射出1949年至1956年我国迫切需要和平的环境进行经济建设,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一直是两极格局,战后两极格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非洲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将小农纳入了全球农产品供需市场,农业生产模式由小农生产变为全球化生产,说明农业生产模式发生质变,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中国在非洲开展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并未涉及一带一路战略成效,排除B项;材料属于发展模式的变化,不属于技术革新,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科技工作者,无法体现其创新与智慧,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90年(罗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罗马法关于地役权的规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这反映了罗马法呈现灵活务实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是对私人权益的维护;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人平等观念,排除B项;公元前390年,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法兰克王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农民“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表明其应该是失去土地。“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表明其依附于封建领主。因此,该农民属于自由农因生计所迫沦为农奴,D项正确;材料表明自由农因生计所迫沦为农奴,“自由农对庄园领主的过分依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的农民因生计所迫沦为农奴,而不是封臣,排除B项;材料表明自由农因生计所迫沦为农奴,未体现基督教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中叶以后的西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是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这就导致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逐渐瓦解,D项正确;12世纪开始,西欧封建主实行租佃制,排除A项;自耕农是自己有地自己耕种,不用租封建领主土地,排除B项;出租领主自营地反映领主对农民剥削方式仍然是收地租,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德国和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卡诺莎之辱将此时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教权高于王权。《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因此,这些史实体现王权有限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19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传播,西欧民族国家的才逐渐形成,排除B项;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以法国为典型,排除C项;图2的内容与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1.【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本题考查工业时代的食品生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分工链条的延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廉价甚至过期原材料,为制造食物“新鲜”的假象大肆使用化学染料,这体现了工业化早期社会分工过度细化的不利影响,C项正确,排除B项;在食品中滥用化学染料并不是科技进步的表现,该学者亦不认同此行为,故排除A项;该学者论述的是食品工业,而不是餐饮(服务)业,故排除D项。故选C项。
22.【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9世纪欧洲某次会议”“图中间举起一对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陶醉在‘欧洲救世主’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掉了一部分”及所学可知,与漫画相关的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通过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B项正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混战的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排除A项;1884年柏林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排除C项;《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23.【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1970年美国。分析表格可知,1970年与1930年相比,美国农场的规模更大,这既有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也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竞争力,B项正确;农场规模越大越易进行机械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排除A项;专业化是指区域农业生产的专门化,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适应”的说法不合适,排除D项。故选B项。
24.【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可知,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中国份额的提高,决定了其在IMF投票中的权力,这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控制国际金融组织的局面,反映了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欧美仍旧主导国际金融,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向更公正化、合理化方向发展,而非强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5.【答案】(1)变化:外交机构,由没有专门机构向专门机构转变;外交体制,由朝贡体制向近代体制转变;外交人才,由兼职官员向近代的专业专门的外交人才转变;外交礼仪,由居高临下向国际接轨转变。(3分,答到2点可得3分)
原因: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西方外交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影响。(3分,答到2点可得3分)
(2)特点:主动开展对外交往;注重培养外交人才;提出相关外交理论;注重和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往来;根据形势灵活调整外交战略。(4分,每点2分,答到2点可得4分)
影响: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4分,每点2分,答到2点可得4分)
26.【答案】(1)同:重视运用法治手段;都有一定的自治因素。
异:古代,国家法与习惯法相结合;儒家思想渗透到基层治理;人治色彩明显。新时期,依法治理;民主管理。(6分)
(2)原因:古代,强调儒家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相对强;朝廷力量有限,难以深入基层;封建专制统治强化;维护小农经济需要。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民主思想发展。(8分)
27.【答案】(1)说明:中世纪的城市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或主要依靠工商业发展)提供较高的自由度、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4分)
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2分)
表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2分)
作用: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有利于解决城市社会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4分)
28.【答案】一战后,英国自由党势力的衰微和工党的崛起是资本主义世界和英国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结果。
工党主张维护和平、维护英帝国内组成部分的自由平等,反对暴力、不反对社会主义等主张顺应了人们要求维护和平安宁的愿望:主张妇女参政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扩大了政治基础;关注弱势群体和下层民众的利益,有利于赢得民众广泛的支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顺应了战争期间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和控制和战后英国竞争力衰退的趋势,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因而工党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变化,而自由党的自由主义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总之,政党的政治纲领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需要。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一战后的英国。首先,阅读材料,提出阐述要点,根据材料一“在战争的状态下,迅速对重要经济部门实行全面的干预和控制就必然成为战时重要的国家政策举措。它对现代英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自由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产生了震撼和动摇”等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自由党势力的衰微和工党的崛起是资本主义世界和英国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结果。其次,进行解释,根据材料二“维护欧洲和平加入国联;维护大英帝国内每个部分的自由平等;反对暴力斗争,不是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可知,工党主张维护和平、维护英帝国内组成部分的自由平等,反对暴力、不反对社会主义等主张顺应了人们要求维护和平安宁的愿望;根据材料二“成人妇女参加政权”可知,主张妇女参政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扩大了政治基础;根据材料二“对富人征税,为穷人谋福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住房与养老金”可知,关注弱势群体和下层民众的利益,有利于赢得民众广泛的支持;根据材料二“兴办公共工程项目应对失业,降低农业租金,电力、矿产、交通国有化”可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顺应了战争期间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和控制和战后英国竞争力衰退的趋势,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根据材料三数据信息可知,工党在1918—1929年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得票率越来越高,侧面反映了工党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变化,而自由党的自由主义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最后总结,政党的政治纲领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