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古人类以家庭为单元各自生活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挖井饮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为了探究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某同学收集了如下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
B.《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的来源》
C.《炎黄战蚩尤》
D.《夏商周农业发展概况》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涿鹿之战 D.阪泉之战
5.观察下列的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分封制、桀 B.宗法制、纣 C.推选制、启 D.禅让制、启
6.“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管理部落事务,在位的部落联盟首领会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据此分析,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是( )
A.血缘关系 B.经济实力 C.个人才能 D.社会地位
7.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后来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的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的统治中心在沿海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9.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10.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11.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2.某历史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根据所学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夏商周的更替 B.分封制的实施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13.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它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隋朝大运河 D.三峡工程
14.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5.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17.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在制度上大胆创新。如下史实中,最能体现“创新”的是( )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D.确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8.有人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D.各自为政,互相制约
19.“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追溯历史,秦朝设置的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县长官
20.《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乱频繁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5分)民以食为天,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原始农牧业发明以前,人类的采集、狩猎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攫取式的经济掠夺,采取的是一种“涸泽而渔”的方法。氏族聚落建立以后,人们逐渐从采猎进化到原始的农牧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的革命性转变,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图片孕育丰富的历史信息。
(1)你知道材料一中的“神农”是指传说中的谁吗?根据材料一概括他的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6分)
(3)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哪一表现?(4分)
22.(20分)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出现了各家学派之间激烈论争的局面。
材料二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1)材料一中的“局面”是指我国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哪一现象?根据材料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历史背景以及各学派论争的共同问题各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图1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一朝代?图2所示相关的措施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思想学说?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被后人视为“万世师表”,根据所学说说此人物能有如此地位的原因。(8分)
23.(25分)行万里路,追寻历史足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变法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①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②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材料二“秦诏版”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材料三 皇帝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材料四 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分别写出与材料中①和②相对应的变法内容。(6分)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尽并兼天下诸侯”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此皇帝在位时为巩固统一实施的哪一举措?根据所学概括此举措实施的意义。(6分)
(4)结合所学写出材料四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并指出这一举措对后世的影响。(4分)
(5)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一中的变法与材料二中“尽并兼天下诸侯”有着怎样的联系?(3分)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20:CBBCD CAABB ACBDD ADBCA
21、(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指传说中的炎帝。根据材料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神农耕而作陶”可知,他的贡献有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三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2)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22、(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如何治理国家。
(2)甲骨文;商朝开始;巩固统治。
(3)孔子;儒家学派;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23、(1)根据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变法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商君”是商鞅;材料中①和②相对应的变法内容分别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根据“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可知,材料二中的“皇帝”是秦始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根据“皇帝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此皇帝在位时为巩固统一实施的统一货币的举措。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4)根据材料“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和所学可知,在地方,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根据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一中的商鞅法与材料二中“尽并兼天下诸侯”之间的联系是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内容:①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秦始皇;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统一货币。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4)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