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大连长兴岛重点中学高三历史月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它与图2安徽阜南出土(属于商文化前中期)龙虎纹青铜尊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
A.礼乐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B.三星堆文化由商人创造
C.巴蜀成为商人统治区域 D.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子贡主张“与时转货资”,越国范蠡主张经商应“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魏国大臣白圭主张以“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之法经商,均牟取巨额利润。据此可知,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B.商业经营理念有所发展
C.士人阶层普遍从事经商 D.经商谋利引领社会思潮
3.汉至晋初的文章,倾向于将多种实用文体写成小短文,一般仅长数十字或百余字,文字简约。东晋南朝以来,文士将注意力倾注到布局谋篇,长文逐渐增多。这一变化得益于
A.书写载体的变化 B.门阀士族的推动
C.世俗文学的繁荣 D.选官制度的变革
4.宋真宗时期,朝廷在门下省基础之上改设谏院,规定台谏官员由皇帝任命,不由中书,这使台谏势力猛增。苏轼曾在奏章中评论说:“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由此可知,台谏制度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是
A.降低宰执的行政能力 B.造成枝弱干强的局面
C.出现冗官冗员的弊病 D.加剧积贫积弱的状况
5.明武宗年间,太监刘瑾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专擅朝政,权倾朝野,时人称他为“立皇帝”, 称武宗为“坐皇帝”。然而,明武宗只是一道敕书,刘瑾便被捕入狱,党羽一哄而散。这反映 出明朝( )
A.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B.皇权受到太监钳制
C.内阁失去辅助功能 D.专制体制的稳定性
6.1863年,曾国藩在其奏稿中提到“由臣设法查禁外,轮船往来剽疾,稽察尤难,应请旨敕下总理衙门照会英法各国公使,于金陵未克以前,不得在该城外停泊轮船,庶该逆城孤粮绝,不至又成持久之局”。该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清廷丧失贸易主权 B.英法暗中支持反清斗争
C.洋商利用战乱谋利 D.中外联台绞杀太平天国
7.梁启超《古议院考》称:“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日谏大夫, 二日博士,三日议郎”;谏大夫掌议论,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则“其数与西国同”;博士“国有疑事存问,有大事则与中二千石会议”;议郎“不属署,不直事”,“则其职与西国同”;“国有大事,乃承问会议,则其开院之例,与西国同”。梁启超旨在
A.指出西方共和政体的不足 B.吸收汉代国家治理的优势
C.借用传统政治推动社会变革 D.发掘儒家典籍中的议院之意
8.下表是1915年全国钢铁产量及其分布情形
根据表可知,当时
A.技术进步存在地域差异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手工业占据主导性地位 D.经济布局逐渐平衡
9.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
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 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
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
10.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对某一历史事件(政策)的报道频率图。该历史事件(政策)最有可能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三线建设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抗美援朝
11.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干部成为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
A.农村干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12.在古希腊学校,体操意在使学生有强壮的体格,以适应未来劳动和作战的需要:诗歌承载着希腊人的文化理想,传达着关于城邦、道德、友谊、爱情和生活的观念。这反映出古希腊教育
A.推动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 D.激发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13.《庄园敕令》是法兰克王国于公元8世纪末颁行的整顿王室领地经济的条例。敕令规定管家应该把庄园上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要。敕令提到要制备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等,还指示要宰杀牛、羊熬炼脂肪,预备足够数量的肥鹅、肥鸡、准备各色蔬菜等。这反映出庄园( )
A.拥有较大生产规模 B.呈现出政治管理上的独立性
C.自营程度相对较高 D.依旧受制于国王的经济管理
14.18世纪中期以后,德国思想文化界不仅秉持理性、天才、进步等启蒙理念,而且使启蒙运动进一步“德国化”,明确提出要创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这反映德国启蒙运动
A.以摆脱专制王权为核心 B.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直接推动了德国的统一 D. 理性与民族意识相交融
15.美国早期的联邦政府文官一直实行任命制,标准是家庭出身、品德和才能。1829年民主党人杰克逊任总统时,因为许多官员对他和民主党公开表示不满,杰克逊就利用职权罢免了许多联邦官员,起用了一批民主党支持者。此后,政党分肥制逐步形成。这种做法( )
A.加强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B.利于政府工作的持续
C.有效防止了贪污腐败现象发生 D.破坏了分权制衡原则
16.导致下图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D.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元老对北宋京城汴梁作了如下描绘: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给汴梁增添新的文化演绎动力的重要源泉是街市赋予它的浓厚的世俗性。街市的产生,不仅带来了汴梁城市商业活动的全面开放,也把城市变成了繁荣的大众生活的场所,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勃兴,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内涵,造就了高雅文化植根的土壤。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材料二 “讲史”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它和“小说”一家最受市民阶层欢迎。宋代讲史中最著名的话本是《汉书》《三国志》《五代史》,这些话本中的主要人物虽然是帝王将相,但却能引起市民的广泛兴趣。与“讲史”话本相比,“小说”话本的题材则十分广泛,如《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等话本是在“错”字上做文章的公案小说;还有描写人物的爱情小说,如《碾玉观音》中对裱褙匠的女儿璩秀秀、碾玉工匠崔宁的描写,《志诚张主管》中对绒线铺主管张胜等人的充分描写。
——摘编自王平《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影响下的宋元话本小说》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北宋京城汴梁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的动力。(4分)
(2)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影响下产生宋元话本。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城市不同话本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哪些诉求。(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融合了众多其他种族或部族。如秦,本为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此后,“华夷观”逐步形成一套中国化的民族思想:强调四周民族与华夏的不同,凡文化习俗不同者,皆目为夷狄。第二、夷夏之防。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既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也会给中原农耕经济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三,用夏变夷。统治者将经济文化上的先进落后关系指称为文化上的尊卑关系,把少数民族内附称为“归化”或“内化”。
——摘编自霍维洮、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提出“保国保种”“爱国爱种”的思想意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后来孙中山制定了22行省外加内外蒙古、西藏、青海联合建国方案;中共制定了由“民族自决”“联邦制”发展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各民族的前途问题上,孙中山提出过“振兴中华”的目标;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上述民族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意图充分显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建立主权国家伴随着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赵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民族关系思想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8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方学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19世纪有了重要发展。1873年,首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巴黎召开,并逐渐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在其影响下,德、法、俄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英国政府在一战形势危急、财政困顿的1917年,也筹建起耗资不菲的东方研究学院。一战前后,欧洲主要大国的东方学都进入黄金时期。
二战后,东方学的发展出现新变化。1960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第25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尽可能多地邀请“东方”学者参会,又额外申请了10万卢比,用于邀请来自亚非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会议快结束时,美国曾申请下一届会议的主办权,由于苏联的干预并未如愿。双方妥协的结果是由印度承办。1964年,第26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主题为“人的尊严、人类友好和世界团结”,试图代表“东方”国家发声。1967年,美国如愿在安娜堡举办了第27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由于官方以及私人机构的强大财力投入,与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该会议使美国的区域研究范式逐渐占领主要学术场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东方”研究的学术话语。新范式强调跨学科研究,更加关注目标地区的“当下”问题。
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正式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
——摘编自张扬《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方学的新变化。(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学出现新变化的原因。(8分)
20.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吞下苦果》(191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以“《吞下苦果》”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历史月考卷答案
1-----16 DBAA DCCA BDBC CDAB
17.【答案】(1)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政局相对稳定;世俗文化的繁荣。(4分)
(2)讲史:符合市民阶层反对暴政、反对战乱、希冀统一安定的政治理想;公案小说:体现了市民阶层对封建司法制度的不满和对昏庸官员的批判;爱情小说:表达了市民阶层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关注和对爱情自由的渴望。(8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概括北宋京城汴梁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的动力,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阶级和文化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一“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给汴梁增添新的文化演绎动力的重要源泉是街市赋予它的浓厚的世俗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俗文化的繁荣;根据材料一“街市的产生,不仅带来了汴梁城市商业活动的全面开放,也把城市变成了繁荣的大众生活的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层的崛起;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局相对稳定。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分析宋代城市不同话本反映的诉求,可以从材料二的信息“‘讲史’是……帝王将相,但却能引起市民的广泛兴趣”“与‘讲史’话本相比……上做文章的公案小说”“还有描写人物的爱情小说……中对绒线铺主管张胜等人的充分描写”分别得出讲史:符合市民阶层反对暴政、反对战乱、希冀统一安定的政治理想;公案小说:体现了市民阶层对封建司法制度的不满和对昏庸官员的批评;爱情小说:表达了市民阶层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关注和对爱情自由的渴望。
18.【答案】(1)一定程度突破血缘的隔阂,促进祖国疆域的拓展;有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安全和发展;多元一体,扩大中原文化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
(2)特征:西方民族理论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政治精英探索和历届政府民族政策共同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与民族民主革命相交织;民族关系理论完善与民族复兴相促进。(8分)
【详解】(1)积极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可分析出一定程度突破血缘的隔阂,促进祖国疆域的拓展;根据材料一“会给中原农耕经济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可分析出有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安全和发展;结合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可分析出多元一体,扩大中原文化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可分析出西方民族理论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可分析出政治精英探索和历届政府民族政策共同推动;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可分析出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与民族民主革命相交织,民族关系理论完善与民族复兴相促进。
19.【答案】(1)新变化:主导国家的变化(由欧洲到苏美);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范式转向区域研究);研究内容的扩展;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扩大;指导思想日益丰富。(5分)
(2)原因: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从欧洲为中心走向两极格局;美苏冷战的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的高涨,新兴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及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扩大;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8分)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二战后的世界。二战后东方学的新变化根据“德、法、俄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英国政府在一战形势危急、财政困顿的1917年,也筹建起耗资不菲的东方研究学院”、“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第25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美国曾申请下一届会议的主办权,由于苏联的干预并未如愿”可知主导国家出现变化,由欧洲到转变为苏美;根据“新范式强调跨学科研究,更加关注目标地区的‘当下’问题”可知研究范式出现转型,转向区域研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的新变化还有研究内容的扩展、第三世界影响力的扩大和指导思想的日益丰富。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二战后的世界。东方学的新变化出现于二战以后,此时美苏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进入冷战时期,国际格局也发生变化。所以东方学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可以从当时国际格局的变化、冷战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影响的扩大、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
20.【答案】
示例
《吞下苦果》赏析
图中漫画反映了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安排世界秩序的会议。
由图中的巨手和站在凳子上的四巨头可知,英、法、美、意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最终缔结《凡尔赛和约》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和约》的药丸,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个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战胜国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包括裁减军备、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等综上,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巴黎和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反而激起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情绪,埋下了二战的伏笔。因此,依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不稳定的。
【解析】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19年(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明确主题为“《吞下苦果》赏析”,然后,综合本题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知识,分析漫画的创作背景,说明其主要反映了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然后,从巴黎和会实质、图中巨手、四巨头和《凡尔赛和约》中人物及旁白,说明德国吞下的“苦果”所包念的内容和影响,最后,在史实分析和漫画寓意阐释基础上,总结、升华,如说明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和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反而激起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情绪,埋下了二战的伏笔,依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不稳定的,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