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题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周语》记召公谏周厉王:“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商周时期( )
A.朝堂民主集议的程序 B.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
C.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D.王对官僚体系的控制
2.《汉书》载:刘邦“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这反映了,汉初( )
A.沿袭了秦朝的治国理念 B.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模式
C.完善了专制的制度建构 D.延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中唐以后,不少高级官僚利用进士科使子孙获得高位,父子、祖孙皆进士及第的多了起来。如元和中进士及第的刘宽夫,其祖刘遁,其父刘伯刍、其子刘允章祖孙四代皆进士及第,均位居五品以上。由此推知( )
A.科举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B.安史之乱导致门第观念强化
C.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 D.科举选官方式存在一定局限
4.与以前王朝不一样的是,宋都开封所有的城市定居者,包括官员、商人、贸易者、工匠、手艺人,都能在城里自由定居,在他们买得起的地方建造房屋。这说明北宋( )
A.城市管理水平较低 B.传统社会结构颠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5.金朝1137年采纳了传统历法,1138年确立了科举考试制度,1139年采用了朝廷礼仪制度,1140年祭孔并建立太庙。这些举措( )
A.适应金朝国家治理的需要 B.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C.凸显传统政治文化的先进 D.消除了地区民族文化差别
6.英国驻沪领事在1892年度的上海贸易报告中表示:“甚至直到1870年,这两种商品(丝、茶)的出口值仍占出口总值的88%,而在1872年,它们的比例曾高达90%。”据此可知( )
A.上海对外贸易繁荣 B.英国关注中国市场
C.中国外贸隐忧明显 D.中国贸易中心转移
7.如表为汉阳铁厂初期资本构成。该表内容可以佐证( )
投资者 数额(库平银,两) 占总额(%)
轮船招商局 250000 25.0
电报局 222000 22.0
中国通商银行 328555 32.8
萍乡煤矿 100000 10.0
钢铁学堂 39000 3.9
南洋公学 6000 0.6
古陵记(盛宣怀家族化名) 36500 3.7
上海广仁堂(盛宣怀兴办的慈善机构) 20000 2.0
总计 1002055 100.0
A.洋务派官僚控制汉阳铁厂的经营权 B.近代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洋务企业
C.民间资本对汉阳铁厂筹资反应冷淡 D.近代洋务企业具有较强的封建性
8.张謇和梁启超曾同属立宪派。1907年,张謇等人提出,“非实行立宪,无以救危亡”“立宪之恩命必出自朝廷”。1911年,梁启超哀叹道:“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革命论,诚不能自完其说;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非革命论,其不能自完其说抑更甚。”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反映出( )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共识 B.清朝统治困局日益严重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9.北洋政府教育部积极推动“国语运动”。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这一政策( )
A.表明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兴起
10.1928年,江西全省拥有中共党员4000余人。1932年7月,仅对公略、兴国、胜利、于都、宁都、乐安、永丰七县进行统计,中共党员总数就达到13124人。1933年9月,江西七县党员人数达到97451人。这集中反映了( )
A.革命中心发生转移 B.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 D.国民革命形势高涨
11.上海刚解放时,投机商进行银元投机活动,导致物价全面上涨。1949年6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查封了上海金融投机中心——证券交易所,拘捕了250名投机者,沉重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史称“银元之战”。“银元之战”反映了人民政府( )
A.努力构建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市场恢复国民经济
C.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 D.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12.1957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在上海曹杨新村拍摄了一部号召大家踊跃参加储蓄的电影短片《他们怎样过日子》,影片反映了当年新村居民勤俭持家致富的生活情景。如图为电影海报,储蓄运动的广泛开展( )
A.反映民众抗美援朝热情高涨 B.为三大改造积累大批资金
C.体现了人民劳动致富的愿望 D.有利于新的社会风尚形成
13.图2是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讲话摘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
A.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B.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成为工作重心
C.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为日内瓦会议召开作出积极的努力
14.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3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厅,统一管理外资、外经、外贸工作,建立和扩充了10多个相应的进出口营运公司,这些举措( )
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B.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集中管理
C.为对外开放营造了有利环境 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15.1902年梁启超撰写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铺陈了对60年后“上海世博会”的设想:“那时我国决议在上海开设大博览会……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区,都变作博览会场了。”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一过程折射了中国( )
A.从辛亥革命到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巨变
B.从闭关锁国到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转型
C.从半殖民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嬗变
D.从救亡图存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
16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中为古人关于唐两税法的主要评价。
表3
齐抗 唐宰相 “督纳有时,贪暴无所容奸。二十年间,府库充轫”,“以钱为税,则人力竭而有司之不觉”
陆贽 唐宰相 “本惩赋敛繁重,所以变旧从新”“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制度弛紊,疆理隳坏”
苏轼 宋文学家 “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以至于破败流移而不知其所往,其赋存而其人亡者,天下皆是也”
马端临 宋历史学家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尤为得当”“不征粟帛而征钱,更得为奸以病民”,“不能量入为出以制国用,虽竭天下之力以奉之,多为法以取之,只益见其不足耳”
——摘编自付志宇《唐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结合两税法相关知识,从表3中选取一定史料作为支撑,围绕国家治理如何实践“制度创新”,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分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关于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不久,鉴于粮食供应紧张,在安徽、江西等地重新“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土地思想的核心。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关于民生主义,其原则……是平均地权,即由国家制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以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具体方法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分给佃农。1930年,国民政府出台了《土地法》,该法三章七十六条,无一条议及“平均地权”,无一条议及“耕者有其田”。
——摘编自沈昊、姜秀玉《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三
1947年,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通过土改,广大的贫雇农翻身成为自耕农,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土地法大纲的贯彻实施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异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认识。(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侵略者不愿正视亚洲的现实,他们还在妄图保持殖民国家在亚洲的特权,还以为现在和19世纪没有什么两样,以为亚洲各国人民仍旧可以继续作为殖民者剥削和奴役的对象。为了实现这条路线,美国侵略者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策动组织东南亚的军事侵略集团;他们还在对其主要盟国施加压力,迫使亚洲各国接受美国的计划,因为连其主要盟国,也对美国的这种冒险政策表示顾虑。
——摘编自艾纳《美国殖民主义在亚洲》
材料二
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推出了解决亚洲问题唯一合理的途径,这条途径必须以承认亚洲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与主权等基本权利为基础。被视为日内瓦会议五大国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会议上的一言一动,都被与会各国关注着。在开会的时候,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它们的代表发言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听,有的在看报,有的在办别的事情,有的在打瞌睡,有的连(同声传译)耳机都不戴上。可是,当中国代表发言时,他们全都把耳机戴上,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其实,新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仅是会议厅中的全体人们在倾听着,全世界的人们也在倾听着。
——摘编自福英《谈日内瓦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二战结束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在处理亚洲问题上的具体做法。(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发言在日内瓦会议上受到与会各国关注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初期中、美两国在处理亚洲问题上的具体做法。(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普通道路往往较为狭窄,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并不等距,很难在暴雨等极端天气过后保持畅通。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倒塌的树木和其他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有时还会特别标注该许可文件在旅途往返均可使用。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水陆站共计1500处左右。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过往的使臣或传递情报者持圣旨令牌可换乘铺马。元朝的驿站具有为元朝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的多重功能。元朝的官员、王公、驸马,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元代的驿站制度,在合理的距离内,在适当的地点设立站点,通过一系列的站点将交通线路连接起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驿站交通网络。元代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波斯帝国同元代驿路体系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路体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6分)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A C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C D D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2分)以下作答,仅供参考,有其它观点及论证,合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示例:
观点:制度创新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人民利益需求(2分)
论述:两税法是唐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制度混乱,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实行的。两税法税目简并、丁户入地、计资而税、货币计税,助于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身控制,相对公平合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顺应(私有制发展趋势、人口迁移、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趋势,举出其中一点2分),(齐抗的“二十年间,府库充牣”,苏轼的评论“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举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马端临的评论“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尤为得当”证实了这点。
两税法更多以统治者利益为重,推行过程中执行不利,加重百姓负担,造成部分地区贫富分化(2分),如(同齐抗所言“以钱为税,则人力竭而有司之不觉”,如陆贽言“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如马端临所说“不征粟帛而征钱,更得为奸以病民”“不能量入为出以制国用,虽竭天下之力以奉之”,举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这些表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又额外加征或变相加征,最终使人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其效果。
因此,制度创新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人民利益需求。
18.【【答案】(12分)
(1)相同:都主张“耕者有其田”。(2分)
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则承认地主土地合法;《天朝田亩制度》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以革命手段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孙中山主张收买地主土地分给佃农;太平天国和国民党的土地政策没有得到真正实行,中共的土改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4分,一点1分,)
(2)土地制度是事关农民生存的根本、事关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制度;解决土地问题是赢得农民支持的前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土地制度的变迁;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对于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6分,任答3点,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19.【答案】(14分)
(1)做法:在中国扶蒋反共;孤立并封锁新中国;干涉朝鲜内战;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策动组织东南亚的军事侵略集团。(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新中国是与会五大国之一;新中国代表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亚洲问题的唯一合理方案;周恩来等新中国代表的人格魅力。(4分,答出2点即可)
(3)评析:美国处理亚洲问题出于自身国家利益需要,坚持殖民主义思维,推行霸权主义,不惜发动战争,破坏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中国处理亚洲问题立足于亚洲民族国家的现实需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亚洲各国自由、独立与主权,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答案】(14分)
(1)同:官方主导驿路体系的建设;设立有管理驿路的体制;管理较为严格。(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异:波斯帝国的驿站主要由官方进行使用,元代则是面向更多人群开放;波斯帝国主要由陆路交通组成,元代驿站形式更加多元,元代驿站功能更加多样。(每点2分,共4分,答出对应的两组即可)
(2)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