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2024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40题,共40 小题80分)、非选择题(第41 题—第42题,共2题20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殷人已具有天神观念,比如甲骨卜辞中“御量”“御”“侑岁”都是祭名,“天”作为致祭的对象,就是人格化的天神。这反映了
A.早期国家神权色彩浓厚 B.原始宗教信仰根深蒂固
C.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D.完善的祭祀制度已形成
2.战国时,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颁布《法经》;吴起主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他们都属于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秦的统一,结束了过去那种“兵革不休”“流血满野”的战乱局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异政教,各自独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的状态。由此可知,秦的统一
A.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C.开创了政教合一的政体 D.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4.“官山海”就是指官方要对山川和湖海中产生的利益进行管理,汉武帝时,该政策表现为
A.均输平准 B.盐铁官营
C.算缗告缗 D.重农抑商
5.据《魏书·高祖纪下》记载:“(文帝)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措施
A.推动了民族交融 B.消除了阶级矛盾
C.恢复了生产发展 D.实现了北方统一
历史试题 第1页( 共8 页)
6.图1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唐朝
A.开放的对外政策 B.繁荣的封建文化
C.包容的民族关系 D.清明的政治环境
7.表1 为东汉至北宋江南岸各区人口总数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时间 江南岸各区人口总数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 6294801 口
唐天宝元年(742年) 10579726 口
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14580885口
A.经济重心南移 B.大运河的开辟
C.江南资源丰富 D.关中地区衰落
8.元杂剧的内容异常广阔,主要有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社会剧和历史剧等,其中爱情婚姻剧约占五分之一。这反映了元杂剧
A.神仙鬼怪思想盛行 B.世俗化倾向显著
C.以爱情婚姻剧为主 D.创作形式多元化
9.王守仁的《传习录》云:“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据此可知他主张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心即理也
10.清初文书制度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而题本奏本都不能直达皇帝,须先送内阁票拟后再呈皇帝,既费时又易泄密,不利于皇权加强。为改变这种弊端,清初
A.废除丞相 B.收回批红权
C.设军机处 D.采取奏折制
历史试题 第2页( 共8 页)
11.1852年3月,英国驻广州全权代办密切尔在一份报告书中兴高采烈地写道:“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然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因此改变贸易逆差的地位。为此,英国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在某次战争的刺激下,“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成为朝堂多见的议论,士大夫们开启了自强以图御 的探索。他们的探索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3.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有人评论说:“限制总统之处甚严,……袁大总统已渐入荆棘丛中,殊不易于排解也”。这是因为《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责任内阁制
C.三权分立 D.总统制
14.1914—1920年间,中国现代工业的总平均增长率为13.8%,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有所发展,部分轻工业部门年增长率甚至超过了20%。这主要得益于
A.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B.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侵略
C.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15.学者张海鹏说,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这一说法主要是因为它
A.批判封建礼教,推动了思想解放 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C.宣传民主科学,启蒙了民主精神 D.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6.“它”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指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17.1937年9月25日中午,八路军115 师在蔡家峪、小寨一关沟村伏击日军板垣师团的辎重部队,英勇作战,歼敌数百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是八路军出师山西后的首次大捷。这次“大捷”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大捷
历史试题 第3页( 共8 页)
18.图2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幅海报,它表明解放军即将发起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9.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不结盟会议
20.大庆石油会战中,面对井喷王进喜纵身一跃,跳进泥浆池中,手划脚蹬,奋力用身体搅拌泥浆。在王进喜英雄壮举的感召下,戴祝文等人也相继跳入泥浆池。王进喜等人的事迹体现了
A.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B.勇于探索的五四精神
C.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D.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21.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2.1983年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里的“新发展”指
A.人民公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业生产互助组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历史》一书,此书在西方一向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他被称为“历史之父”“旅行家之父”。他是
A.柏拉图 B.希罗多德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4.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利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反映出罗马法
A.宣扬人民主权学说 B.维护皇帝至高权威
C.注重保护公民权益 D.肯定奴隶制的存在
历史试题 第4页( 共8页)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1493 年5月4 日,亚历山大教皇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划定一分界线;线以西地区授予西班牙,以东则授予葡萄牙。”这一分界线的划定表明
A.西葡的矛盾不可调和 B.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世界
C.新航路开辟连结世界 D.宗教势力插手殖民扩张
26.1520年,路德被教皇流放于萨克森。在流放地的随后几年里,路德忙于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和创建德国独立的教会。他的做法利于
A.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B.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D.加快思想文化传播
27.1776年,某位思想家发表《国富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这位思想家是
A.休谟 B.伏尔泰 C.亚当·斯密 D.孟德斯鸠
28.在这场革命的影响下,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以至于整个19世纪人类都是在这场革命的影响下度过的。这场革命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德意志统一
29.据统计,英国1770 年的煤铁产量分别为600 万吨和5 万吨,而到了 1800 年煤铁产量各增长到1200万吨和13 万吨。这主要得益于
A.工业革命的推进 B.殖民掠夺的开始
C.圈地运动的发展 D.光荣革命的爆发
30.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西门子和马丁发明平炉炼钢法,使钢产量增加了70%;李比希提出合成肥料理论,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A.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B.发明源于技术经验积累
C.自然科学取得系列成果 D.消费需求推动技术革新
3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在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里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这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这一学说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3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称颂巴黎公社显示出“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下列措施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公职人员由民选产生 B.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
C.实行八个小时工作制 D.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历史试题 第5页( 共8 页)
3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表2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
表2
亚洲 除日本外,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非洲 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拉丁美洲 除殖民地外,宣布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A.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B.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列强之间矛盾激化
34.1939年9月3 日,英国对德宣战,印度总督林利斯戈侯爵在同一天宣布印度参战,此举引发了甘地和国大党领袖们的坚决反对,甘地由此
A.发起“土布运动” B.发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行动
C.进行“食盐进军” D.起草国大党新党章,争取实现自治
35.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这一“革命”指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苏联建立
36.图3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讽刺漫画,这幅漫画
A.揭示了美国操纵联合国 B.体现了联合国遵循全体一致原则
C.反映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D.寄托了落后国家争取权益的愿望
37.苏联外交官特罗扬诺夫斯基认为这场危机“使他们意识到——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中——核灭绝是真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核边缘政策绝对不能考虑”。这场危机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第二次柏林危机 D.朝鲜分裂
历史试题 第6页( 共8 页)
38.表3是英、美、德三国在1960—1980 年国家公共福利支出的GDP 占比情况(%)。由此可知,这三个国家
表3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英国 10.2 13.2 16.4
美国 7.3 10.4 15.0.
德国 18.1 19.5 27.7
A.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人民革命斗争不断高涨 D.社会结构不断产生变化
39.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苏联的工业领域中分期分批地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改革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这些举措源自
A.斯大林模式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40.苏联解体后,围绕安理会的扩员、否决权的使用等问题,联合国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日本、印度、德国、巴西等国家更是积极推动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 D.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展现出其非凡的洞察力和领导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
历史试题 第7页( 共8 页)
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图4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图中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策调整的依据。(2分)
42.(10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当前全球化却展现出重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着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扑面而来。2016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签署并退出TPP 事件交替登场,一股逆全球化的寒流对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被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称为“病态(New Abnormal)”的现实世界,已习惯于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令人惶恐的不确定性。
—张韦恺镝、刘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方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写出“三个波次”全球化的历史时期,并分别归纳其时代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当前“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应对方案的意义。(4分)
历史试题 第8页( 共8 页)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A A A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B A C D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B B C C B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C B B A B A C B
二、非选择题
41.
(1)历史时期:1929-1932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分)
原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政权建设;不断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分,任答2点即可)
主要措施:推行参议会制度;实行“三三制”;采用民主集中制;领导人由人民选
举产生。(3分,任答3点即可)
历史影响: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后的民主政权建设提供借鉴。(2分,任答2即可)
依据:主要矛盾;基本国情;革命形势。(2分,任答2点即可)
42.
历史时期:第一波:地理大发现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波:二战后至苏联解体;
第三波:冷战结束后至今。(3分)
时代特征:缓慢发展;分裂及平行推进;深入拓展。(3分)
原因: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地缘政治冲突;政府政策趋向保守。(2分,任答2点即可)
评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分);是一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化的发展贡献了可行的中国智慧,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1分,任答1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