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选择专练75题(有答案有解析)


九下历史第一二单元选择专练75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所谓的西方“大航海”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历史。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光荣革命” B.萨拉托加大捷 C.巴黎公社 D.印度民族大起义
2.英军统帅罗斯将军在回忆录中说:“她出众的美貌、智慧和顽强精神,使她成为所有叛军领袖中对我们最危险的人物”。这位人物是( )
A.拿破仑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彼得一世
3.下列两个历史场景共同体现的历史主题是( )
玻利瓦尔对战友说:“我们不仅要解放委内瑞拉,还要解放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印度章西女王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C.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4.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残暴的殖民统治一一印度民族大起义
B.俄国农奴制改革一一强化了农奴制
C.美国独立战争一一美国赢得了独立,消除了种族歧视
D.明治维新一一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5.民族独立和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将下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①—c ②—a ③—b B.①—b ②—a ③—c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6.下面是委内瑞拉现代诗人拉里瓦写的一首诗的节选,其中“伟大的业绩”指( )
人们呼唤他——“玻利瓦尔”,人们称呼他一—“解放者”。伟大的业绩使他当之无忱,两个不朽英名与日月相随。
A.北美独立战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7.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携刻着很多耀眼的名字,圣马丁、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这几位英雄被后人铭记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压迫 B.建立民主政治
C.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D.推动民族独立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按时间顺序为以下历史事件排序( )
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②美国独立战争③印度民族大起义④法国大革命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9.19世纪,印度掀起了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燃起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这两个事件共同体现了( )
A.黑人奴隶谋求人身解放的进取精神 B.分裂的国家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
C.农民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精神 D.殖民地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10.有学者评价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时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将土地变成了商品,就像资本主义化过程中将一切生产工具和设备及劳动力全部变成商品一样。”该学者意在说明此次改革(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巩固了俄国的统一局面
11.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在争夺黑海和巴尔干控制权的克里木战争中遭到惨败。战后国内形势十分严峻,1858年农民暴动达86次,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08次。这说明( )
A.彼得一世改革失败 B.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
C.农奴制得到强化 D.改革保留了封建残余
12.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3.下图是俄国1861一1912年棉花产业的发展数据图,这可以用来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C.推动了俄国近代化 D.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4.阅读下面俄国改革与革命进程示意图,“?”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内容是( )
A.提倡西欧礼节,学习生活方式 B.改组行政机构,加强沙皇权力
C.废除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D.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
15.19世纪中期,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该材料可以用来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
A.背景 B.性质 C.影响 D.局限性
16.下图所示的是一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 )
? 背景: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影响: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独立战争 D.十月革命
17.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18.“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建立世界霸权 D.发展种植园经济
19.下面是《大国崛起》丛书中美国篇的部分目录。其中“兄弟阋(xi)墙” (阋墙:指的是兄弟之间不合,比喻内部矛盾)介绍的是( )
一、殖民时代……………………2二、独立风云……………………10三、宪法立国……………………28四、兄弟阋墙……………………44
A.拿破仑帝国 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 D.明治维新
20.下图反映了美国历史上黑人地位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于( )
贩卖黑奴的广告 北方军队中的黑人士兵
A.文艺复兴时期 B.新航路开辟时期 C.独立战争时期 D.南北战争时期
21.揭露奴隶制残暴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一周卖出一万本,一年卖出三十万本(当时的美国人口才三千万)”。这说明废除黑人奴隶制( )
A.得到种植园主的认可 B.得益于林肯的推动
C.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D.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2.《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民主倾向的作品,林肯在接见作者斯托夫人时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二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场大战”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23.对下列图片反映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林肯在战场上
A.激化了英美之间矛盾 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了工业革命兴起
24.下图知识卡片归纳了英、法、美早期革命后的状况,其反映了( )
英国 议会掌握政权,但保留了封建的象征国王
美国 北方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南方实现奴隶制
法国 民主没有实现,留下的是一个软弱的政府
A.相同的背景 B.革命不彻底 C.经历时间长 D.性质的一致
2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后,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10万军队,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这说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
A.解放了全国黑奴 B.阻止了美国内战爆发
C.消除了种族歧视 D.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26.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俄、美两国颁布的法律文献的共同之处是(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A.改变了国家性质 B.体现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原则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
27.下图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物,三位人物所施行的政策中的共同点是( )

亚历山大二世 林肯 明治天皇
A.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C.都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D.都解放了奴隶或者农奴
28.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领导的战争是( )
A.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B.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C.独立战争、美国内战 D.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29.“第一,坚决打击分裂势力,捍卫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第二,及时颁布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政策,增加人民的归属感。”符合上述特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南北战争
30.绘制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知识,把握时代主题。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挫折 D.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新世界
31.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博德曾说:在美国,只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才找到它兴起的道路。这说明美国内战( )
A.为美国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B.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使美国黑人实现真正平等 D.为美国联邦成立打下基础
32.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该国走完了欧美国家一二百年才完成的近代化路程,脱亚归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材料中的“该国”及促成其发生这一历史变化的关键是( )
A.法国巴黎公社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工业革命
33.19世纪后期,黄遵宪评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提到,日本“岁出入不相抵”,通商则“输出入不相抵”,但日本当政者“竭蹶经营,力谋补救”,认为“其用心良苦,而法亦颇善”。日本的“法”主要是( )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发展教育 D.殖产兴业
34.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推动文明开化实施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 D.推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
35.亚历山大二长世允许农奴有偿获得人身自由,有权从事工商业;明治政府扶持私人企业发展,也在新式军队中宣扬侵略扩张思想。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A.是民族危机刺激的结果 B.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
C.重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D.兼有先进性和局限性
36.学校一般都对男生头发的长度有明确的长度要求,而历史上男子头发的长度和样式还曾经代表着进步和变革。下面这些对男子头发、胡须提出要求的法令的共同作用是( )
俄国——彼得一世强令俄国男子剃须日本——明治政府发布“散发废刀令”中国——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易服饰
A.准备了对外扩张的条件 B.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推动了学习西方的进程
3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改革或革命。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②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③ 中国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④ 日本明治维新 实现了富国强兵
A.① B.② C.③ D.④
38.“科学研究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这一现象发生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39.某学习小组以“转型的欧洲”为研究主题,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导图中①、②、③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文艺复兴运动②君主立宪③信息 B.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民主共和③电气
C.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民主共和③信息 D.①文艺复兴运动②君主立宪③电气
40.某校老师正在给同学们梳理历史知识,下面所示是老师的上课内容。老师复习的专题是( )
A.战争是科技革命的推动因素 B.欧洲是当今世界科技的中心
C.科技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D.杰出科学家推动历史进程
41.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
发明家 爱迪生 斯蒂芬孙 卡尔本茨 瓦特
得票数 18 14 10 8
A.12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42.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以上所反映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些事件相关( )
①爱因斯坦相对论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43.某兴趣学习小组在进行历史人物专题探究时,按照人物的贡献进行了如下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A.促进科技进步:瓦特、诺贝尔、爱迪生
B.促进思想解放:但丁、莎士比亚、哥伦布
C.领导工人运动:斯巴达、马克思、章西女王
D.追求民族独立:林肯、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
44.下列“发明者与成就”搭配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奥托——汽油内燃机 B.莱特兄弟——汽车
C.爱迪生——放映机 D.海厄特——无烟炸药
45.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项是( )
A.牛顿—英国著名科学家—电磁感应
B.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物种起源》
C.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作家—《人间喜剧》
D.贝多芬—19世纪德国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46.某位欧美编剧在电影剧本《19世纪上半期伦敦风貌》中描写了以下情境,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有钱人坐着蒸汽轮船畅游伦敦泰晤士河
B.泰晤士河岸边工厂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夜晚的泰晤士河霓虹灯闪烁,照耀整个城市
D.岸边铁路上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47.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在15-17世纪出现的potato(马铃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和I9世纪出现的telephone(电话)、telegraph(电报)、electron(电子)等新词,反映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工业革命 D.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
48.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B.欧洲工人运动的失败——马克思主义诞生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火车与铁路的发明
D.两种经济制度的尖锐对立——南北战争
49.观察下列知识结构图,空白处相应的位置应该是( )

A.新航路开辟、蒸汽、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三角贸易、蒸汽、第三次科技革命
C.新航路开辟、电气、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三角贸易、信息、第二次科技革命
5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下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A.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美国纽约街头有了路灯
C.用电话传递商业信息 D.乘坐飞机去美国旅行
51.下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的科技成果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52.某班以“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宣传活动。下列图片及宣传语,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①图一: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成为各生产部门的主要动力来源
②图二: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
③图三:1903年,德国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实验成功
④图四: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53.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君主制度
③英国殖民统治——拉美独立运动 ④流水线生产——汽车价格大幅、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4.图中反映了1870~1900年世界铁路网规模的变化情况(单位:千公里)。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早期殖民活动的进行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确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55.观察世界石油产量柱状图,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现代化工业产生 B.棉纺织业的兴盛
C.电力能源的运用 D.钢铁工业的发展
56.学习历史要求史论结合。如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矛盾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美国内战 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 《拿破仑法典》 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
③ 蒸汽机的发明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④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A.① B.② C.③ D.④
57.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海厄特的发明
C.诺贝尔的发明 D.爱迪生的发明
58.如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开采技术的提高 B.通讯技术的创新 C.化学工业的进步 D.动力机器的更新
5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飞机、坦克、远程大炮、马克沁机枪等新式武器及毒气投入战场,使战争的杀伤力空前加强,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让“几千名士兵在几分钟内就可能被机枪扫射殆尽”。这主要说明( )
A.科学革命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 B.一战波及亚、非、欧和太平洋地区
C.工业革命加剧了战争残酷程度 D.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0.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运输的发达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61.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对②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B.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D.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62.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
A.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科技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电磁波——电话——第三次科技革命
63.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本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1870年到1900年,德国的文盲率从2%降低到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59%降到33%。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C.人权意识的增强 D.工业经济的需要
64.“从1860年到1910年,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成长起来,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和脏乱,相继搬进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材料表明当时美国城市的主要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种族矛盾激化
C.贫富分化加剧 D.自然资源浪费
6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它们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下史实中,不属于这一“变化”的是( )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大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城市环境治理不断改善 D.妇女社会角色发生变化
66.1827年,法国数学家傅里叶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 )
A.因蒸汽机的使用而产生 B.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
67.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的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D.第一阶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
68.观察下图,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工厂制度日趋完善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69.如图是某班同学提炼出的部分学习内容要点,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70.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突出 B.自然科学影响近代社会发展
C.文学大师推动文化走向繁荣 D.科学巨匠引擎科学技术发展
71.如果以“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下列不能入选的素材是( )
A.《向日葵》 B.《英雄交响曲》
C.《战争与和平》 D.《物种起源》
72.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C.巴尔扎克——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D.贝多芬——创作《战争与和平》,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和高度赞美
73.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诺贝尔 D.巴尔扎克
74.下列大师与其国别及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英国--《威尼斯商人》 B.贝多芬--德国--《英雄交响曲》
C.巴尔扎克--法国--《高老头》 D.梵高--瑞士--《向日葵》
75.某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摘录了“万有引力定律”“进化论”“《英雄交响曲》”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学习的内容主题是( )
A.近代社会变化 B.近代科学与文化 C.步入近代社会 D.近代大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历史”和所学知识可知,“反侵略的历史”指的是非西方国家反抗西方国家侵略的历史,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的是亚洲的印度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777年,一支6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属于西方反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一巴黎公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英军”“她出众的美貌、智慧和顽强精神,使她成为所有叛军领袖中对我们最危险的人物”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人物是章西女王,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3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C项正确;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抗击西班牙殖民者,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与“她出众的美貌”等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玻利瓦尔对战友说:‘我们不仅要解放委内瑞拉,还要解放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印度章西女王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事件都是反抗外来侵略,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所以这些历史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不是殖民侵略不断加深,排除B项;题干主要阐述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没有涉及工人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因为英国残暴的殖民统治,印度爆发了民族大起义,A项正确;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排除B项;美国通过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独立,但至今为止仍然没有消除了种族歧视,选项因果关系表述错误,排除C项;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图三的历史人物分别是章西女王、华盛顿和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参与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所以①—b;华盛顿领导北美独立战争,所以②—c ;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被称为“南美洲的解放者”,所以③—a,C项正确;章西女王参与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所以①—b,AD项中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有错误,排除AD项;华盛顿领导北美独立战争,所以②—c ,B项中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有错误,排除B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所以“伟大的业绩”指的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项正确;玻利瓦尔与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马丁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他将南美洲南部从西班牙统治中解放,与西蒙·玻利瓦尔一起被誉为南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领导拉美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章西女王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所以这几位英雄被后人铭记的主要原因是推动民族独立,D项正确;章西女王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圣马丁、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反抗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790年10月,圣多明哥混血种人领袖奥热率领着700余名海地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为了争取公民权发动武装起义,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②美国独立战争,或称美国革命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始于1775年4月的来克星顿的枪声;③1857年5月,在印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起义;④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1830年7月)是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大革命瓦解了波旁王朝,同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按时间排序为②④①③,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印度反英大起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都体现了殖民地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D项正确;印度掀起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燃起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与“黑人奴隶谋求人身解放”“分裂的国家维护统一”无关,排除AB项;印度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都反对外国殖民侵略,并非“农民阶级推翻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改革的本质就是将土地变成了商品,就像本主义化过程中将一切生产工具和设备及劳动力全部变成商品一样”可知,该学者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将土地变成了商品,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巩固了俄国的统一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克里木战争中遭到惨败”“1858年农民暴动达86次,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08次”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8世纪,它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民暴动较多,“农奴制得到强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封建残余,但此时改革还没有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依据题干“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地主不得买卖和干涉农奴的自由,B项正确;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排除A项;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C项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题干“俄国1861一1912年棉花产业的发展数据图”可知,俄国棉花加工量不断提升。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棉花加工属于工业,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化,排除C项;棉花加工量的变化无法反映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题干“ ”处应填写的内容为废除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C项正确;提倡西欧礼节,学习生活方式,改组行政机构,加强沙皇权力是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排除AB项;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说明农奴主的思想限制,说明农奴制阻碍俄国的发展,要进行改革,因此该材料可以用来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A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保留了封建残余,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56年,因为农奴制的存在,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这引进了巨大的危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主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这次改革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道路的序幕,独立战争使美国获得独立,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信息,从“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为了发展手工工场强化了农奴制,从“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可知,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由此可知,两次改革的焦点之一都是农奴制,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的确强化了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的确废除了农奴制,但AD两项均无法概括俄国两次改革和图表内容的共同点,排除AD两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确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但图表内容无法反映这一史实,排除B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根据题干“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和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南北战争是为了阻止国家的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废除黑人奴隶制题干未体现,排除B项;建立世界霸权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林肯批评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根据题干“兄弟阋墙”和所学知识可知,兄弟阋墙,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林肯领导的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北方为了奴隶制度产生矛盾这里对应兄弟阋墙,C项正确;拿破仑帝国属于法国,排除A项;独立战争对应独立风云,排除B项;明治维新属于日本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战争时期,为了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D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美国还没有诞生,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时期美国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独立战争时期,美国获得了独立,与黑奴获得解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1.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批判黑人奴隶制的,还有许多人买,,表明许多人认可书中的观点,说明废除黑人奴隶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废除黑人奴隶制侵犯种植园主利益,不可能得到他们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林肯,排除B项;小说被人民群众认可,没有提到统治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斯托夫人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所以这场大战是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B项正确;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不是美国南北战争根本目的,排除A项;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美国建立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3.C
【详解】据材料“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独立宣言》的情景,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据材料“林肯在战场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片段,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二者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独立宣言》的发表激化了英美之间的矛盾,而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787年宪法》的颁布,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独立宣言》无关,而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据题干“资产阶级掌握着政权,但保留着专制的象征—国王”《北方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南方实行黑人奴隶制”“国内外形势都很严岭,没有一个实际掌权者”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同程度的没有完全完成革命的任务和目标,都具有不彻底性,B项正确;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而英法的背景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背景并不相同,排除A项;经历时间长的只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和法国的时间较短,排除C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一致,但题干是描述的是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同程度的没有完全完成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详解】据题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后,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10万军队,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南方的黑人奴隶,牵制了南方奴隶主的军队,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南方奴隶解放,未说明全国,排除A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时,美国内战已经爆发,排除B项;消除了种族歧视,题干未说明,排除C项。故选D项。
26.D
【详解】根据材料中俄国通过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度,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美国通过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解决了劳动力问题,都有利于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中“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指的是美国内战中联邦政府为了扭转内战中的不利局势而发表的文件,其发表并未改变美国的国家性质,排除A项;材料中“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这说明非叛乱地区的奴隶依然不能获得自由,这说明《宣言》有其局限性,体现不出民主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美国通过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
27.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A项正确;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没有改变原有社会制度,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是为了解放奴隶或者农奴,排除D项。故选A项。
2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独立国家,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州为叛乱州,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得大量的奴隶踊跃报名参军,使战争向有利于北方的局面转变,最终北方取得了战争胜利,巩固了国家统一。因此他们分别领导的战争是独立战争、美国内战,C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就是美国内战,与华盛顿没有联系,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林肯和华盛顿都没有联系,排除BD项。故选C项。
29.D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坚决打击分裂势力,捍卫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第二,及时颁布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政策,增加人民的归属感。”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打击南方的分裂势力,后又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避免了美国分裂,D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没有打击国内没有分裂势力,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没有打击国内分裂势力,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打击国内分裂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
30.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题干时间轴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近代的主要潮流,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这一时代主题,B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而非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这些革命或改革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挫折,排除C项;英国、美国、法国等通过资产阶级暴力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能说是和平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31.A
【详解】根据题干,“在美国,只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才找到它兴起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清除了资本主义最大障碍,促进美国经济迅速发展,A项正确;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独立战争之后,排除B项;美国黑人当时没有实现真正平等,排除C项;美国联邦成立于178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3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是近代日本明治政府全面学习西方,实行一系列改革的结果,这次改革史称“明治维新”,B项正确;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排除A项;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林肯宣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排除C项;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名为珍妮机的织布机器,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33.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社会文化上,“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结合材料“日本“岁出入不相抵”,通商则“输出入不相抵””“日本当政者“竭蹶经营,力谋补救”,认为“其用心良苦,而法亦颇善””可知,题干主要表达日本当政者在经济上采取适当措施,所以“法”指的是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D项正确;废藩置县、文明开化、发展教育与题干“日本“岁出入不相抵”,通商则“输出入不相抵””表示的经济内容不相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34.C
【详解】根据题干“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和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地税改革中税收负担的加重,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为了生存会进入到资本主义企业中从事劳动,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C项正确;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属于经济措施,没有体现推动文明开化,排除B项;材料属于经济措施,材料中没有体现推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35.D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允许农奴有偿获得人身自由,有权从事工商业;而明治政府也扶持私人企业发展,这些均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明治政府在新式军队中宣扬侵略扩张思想,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消极一面。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兼有先进性和局限性,D项正确;材料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不是民族危机刺激的结果,排除A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均是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不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重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排除C项。故选D项。
36.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强令俄国男子剃须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日本明治政府发布“散发废刀令”是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生活方式,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子令、易服饰是为了向西方学习,体现自由平等,题干中各国的措施产生的相同作用是推动了学习西方的进程,D项正确;对男子头发、胡须提出要求并没有准备对外扩张的条件,排除A项;对男子头发、胡须提出要求并没有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排除B项;对男子头发、胡须提出要求也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37.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选择④,D项正确;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独立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排除A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排除B项;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不是戊戌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
38.C
【详解】“科学研究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这一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核心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排除BD项。故选C项。
3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电力成为了主要能源,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D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排除AC项;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故选D项。
40.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图示说明杰出科学家推动历史进程,D项正确;图示没有体现出战争对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图中没有分析欧洲在世界科技中地位,排除B项;图示没有体现出科技革命对于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41.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图片中四个人物中瓦特和史蒂芬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代表人物,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方面的重要发明。其它两位人物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人物,爱迪生的代表性发明是耐用的电灯泡,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因此两个人物的票数总和是28票,C项正确;综上所述,爱迪生的代表性发明是耐用的电灯泡,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因此两个人物的票数总和是28票,ABD项票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电磁学的进步,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发展起来,电力逐渐被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活方便了许多,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C项正确;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发明火车,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排除ABD项。故选C项。
43.A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动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爱迪生发明电灯,因此瓦特、诺贝尔、爱迪生都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代表人物,A项正确;哥伦布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代表人物,不属于促进思想解放的人物,排除B项;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而不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C项;明治天皇实行了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因此明治天皇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改革都不是追求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4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故“爱迪生——放映机”对应正确;C项正确;奥托研制出煤气内燃机,排除A项;莱特兄弟研制出飞机,排除B项;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45.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是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也是用音乐讴歌革命的德国作曲家,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等,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6.C
【详解】此题为反向选择题,根据题干“19世纪上半期伦敦”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而“霓虹灯闪烁”说明此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有关,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蒸汽轮船、“厂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火车”均体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ABD项符合《19世纪上半期伦敦风貌》,不需要修改,排除ABD项。故选C项。
47.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5~17世纪,potato(马铃薯)、maize(玉米)等美洲新词开始进入欧洲人的生活,这些美洲物种的传播得益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telephone(电话)、telegraph(电报)、electron(电子)等新词的出现有关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成为新能源,D项正确;电话、电报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AC项;(马铃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与资产积极革命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
48.C
【详解】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电力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选C项;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从而使人们思想大解放,欧洲工人运动的失败证明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诞生了,AB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南方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发生南北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4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A项正确;三角贸易开始于16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将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的罪恶贸易,历时300年之久,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D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50.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世纪末的欧洲,空中交通工具还没出现,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1876年,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并投入使用,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1.B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新的动力机内燃机,进而出现了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石油的需求量大增,B项正确;蒸汽机燃烧煤炭为主,但煤炭的比重下降了,排除A项;发电机使用电力,排除C项;计算机使用电力,排除D项。故选B项。
5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排除①;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②正确;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实验成功,排除③;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5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要求开拓海外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①因果关系表述正确,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④因果关系表述正确,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基本上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世纪末19世纪初,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③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AC项都包含③,排除A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排除B项。故选D项。
54.D
【详解】从题干“1870~19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D项正确;欧洲早期殖民活动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以后,与图表所给时间不符,且欧洲早期殖民活动的进行,与世界铁路网规模的扩大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与图表所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确立,与世界铁路网规模的扩大并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55.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导致1870年——1900年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化工业产生,A项正确;棉纺织业的兴盛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排除B项;电力能源使用的动力是电力,排除C项;钢铁工业的发展不是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它的发明推动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产生和发展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③史实与结论矛盾,C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①史实与结论不矛盾,排除A项;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②史实与结论不矛盾,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④史实与结论不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57.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B项正确;德国的戴姆勒发明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与现代塑料工业没有联系,排除A项;瑞典的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无烟炸药,与现代塑料工业没有联系,排除C项;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诸多家电,如耐用的白炽灯泡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与现代塑料工业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C项正确;开采技术的提高是内燃机的发明推动的,排除A项;石油产量提高与通讯技术的创新无关,排除B项;动力机器的更新是石油产量提高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59.C
【详解】根据题干“飞机、坦克、远程大炮、马克沁机枪等新式武器及毒气投入战场,使战争的杀伤力空前加强”和所学知识可知,科技革命促进了武器(坦克、远程大炮、毒气、细菌等)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的伤亡,体现了工业革命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革命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一战波及亚、非、欧和太平洋地区、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 ABD项。故选C项。
60.A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及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以及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使粮食的转运变得更加便捷,从而降低了粮食的价格,A项正确;产量高、掠夺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项;当时经济危机影响有限,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6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属于②时段的描述,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属于①时段的描述,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符合①时段的描述,排除C项;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广泛应用,属于③时段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A项。
6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可知,电磁感应理论为发电机和发动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条件,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来自于工匠的经验,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排除A项;内燃机是飞机的主要动力来源,排除B项;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3.D
【详解】根据题干“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本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正值欧洲工业革命深入开展,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国家纷纷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A项正确;科学技术的进步、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人权意识的增强是原因之一,不是最主要原因,都取决于工业经济的需要,排除ABC项。故选D项。
64.C
【详解】根据材料“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可知,近代美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富人搬进了环境好的地方居住,二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C项正确;环境污染严重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A项;种族矛盾激化、自然资源浪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D项。故选C项。
65.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许多电器产品的出现层出不穷,诸如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车、电报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大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城市环境治理不断改善不属于这一“变化”,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分析可知,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66.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时,法国数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大气变暖,瑞典科学家提出了“温室效应”,这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即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环境问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蒸汽机的工作过程,排除A项;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时间与题意不符,并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排除C项。故选D项。
67.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受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城市化大发展了,D项正确;工业化与城市化有同步增长时期,但也有不同步增长时期,排除A项;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有适应时期,也有不相适应时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不能体现它带来严重社会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68.B
【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从1750年到1870年之间英国城市人口占比增加,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没有涉及工厂制度日趋完善、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排除ACD项。故选B项。
69.D
【详解】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排除A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包括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的建立,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主要是俄国、日本的改革和美国内战,排除C项。故选D项。
70.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而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则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由此可见,牛顿和达尔文的发现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牛顿、达尔文的成就属于近代自然科学,并非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牛顿、达尔文属于近代科学家,并非文学大师或科学巨匠,排除CD项。故选B项。
71.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科学巨著,属于自然科学的成就,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属于文学艺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属于文学艺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战争与和平》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属于文学艺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7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进化论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B项正确;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排除A项;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托尔斯泰,排除C项;《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小说,表达贝多芬对英雄的理解和高度赞美的作品是《英雄交响曲》,排除D项。故选B项。
73.A
【详解】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项正确;经上述分析,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科学家是牛顿,因此,爱因斯坦、诺贝尔、巴尔扎克等人并不是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科学家,排除BCD项。故选A项。
74.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梵高是荷兰画家,不是瑞士画家,D项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ABC项中的内容对应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75.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万有引力定律”“进化论”“《英雄交响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反映的是近代科学与文化,B项正确;近代社会变化、步入近代社会、近代大学的发展都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选择专练75题(有答案有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