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大同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C
【考察内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初的人口较秦代大为减少”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人口稀少,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C项正确。严刑峻法是法家思想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没有展开对外扩张,排除B项;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考察内容】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详解】依据材料“陕西西安的一处唐墓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可知在中国唐墓出土的阿拉伯金币是研究唐朝与阿拉伯贸易的一手史料,B项正确;仅凭出土的实物无法说明中国与阿拉伯之间是否存在官方进贡和回赐关系,排除A项;仅两枚金币无法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判定出土的金币是从海路还是陆路进入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考察内容】宋元的商业
【详解】材料中的描述说明南宋时期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这突破了宋代以前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的规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B;中国古代始终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小农经济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市民生活,排除D。
4.A
【考察内容】元朝的地方管理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在治理边疆时,根据各地的风俗传统及地理条件实行了不同的统治政策,这体现了其因地制宜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蕃汉分治”,该制度是辽代一种少数民族政策,排除B项;元朝的边疆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是元朝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考察内容】疆域的奠定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更好管理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A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置的机构,排除B项;清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排除C项;清朝在西藏地区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考察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近代中国从广州一口通商发展为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的条约是《南京条约》,A项正确;《天津条约》开放了汉口等十个通商口岸,排除B项;《瑷珲条约》与五口通商不符,排除C项;《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并非五口通商,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考察内容】太平天国的评价
【详解】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D项错误。
8.B
【考察内容】《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详解】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救亡运动高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故排除ACD,选B。
9.A
【考察内容】义和团运动
【详解】由材料“他日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可见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及其巨大的影响力,使他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积极影而非局限性,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自发的群众性运动,最终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失败,中国人民没有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考察内容】康梁维新思想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将传统儒家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D项正确;《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排除A项;《瀛环志略》是在19世纪中叶由清朝的徐继畬所编纂,排除B项;《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考察内容】《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详解】《辛丑条约》中的惩罚性、预防性措施就是列强在国际法名义下要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抵制革命潮流的信息,B项错误;《辛丑条约》是要以华制华,不再主张瓜分中国,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目的,可排除。故答案为A项。
12.B
【考察内容】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确立了责任内阁制,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限制总统权力以维护共和制度,不属于总统共和制,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皇帝已经退位,材料与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3.C
【考察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推进富有理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反映辛亥革命过程中理性实行暴力手段,无法体现革命方式的妥协,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结果不彻底,排除D项。 故选C项。
14.D
【考察内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1914年4月,北洋政府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奖励扩充植棉、制糖、牧场改良羊种,而棉花、蔗糖、羊毛等都是近代工业当中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北洋政府这一政策的提出主要是回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鼓励发展农业,未提及对于商业的政策,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区域,排除B项;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材料中奖励条例仅限于农业生产中的某些品类,无法反映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考察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设国学系和国学研究院,各地出现了一批冠以国学名义的杂志以及国学研究会之类的社会组织,中国出现了“国学之黄金时代”,这本身是经过西方世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五四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对西方文化彻底肯定的反思,C项正确;材料强调是国学兴起,与中西文化冲突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B项;材料国学兴起,没有体现排斥西方的文化渗透,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考察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详解】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的这些刊物使工人群众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高阶级觉悟,从中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条件,C项正确;A项偷换概念,“工农群众”与题干材料“工人”理解有偏差,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时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考察内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时空是1925年至192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引导该组织倾向共产党,进而转向女权与革命并重的运动策略”“她们联合起来召开了湖南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制定了《湖南女界联合会章程》”及所学可知,从1924年到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湖南地区组织开展了妇女运动,这有利于团结女性进行革命,从而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1927年后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推行的革命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这些活动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但“改变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考察内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27年中国。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A项正确;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而非失败,排除C项;1928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考察内容】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南昌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仍旧是俄国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但没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材料时间为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考察内容】红军长征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长征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长征时期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C项正确;中共三大做出国共合作的主张,排除A项;八七会议做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土地革命的方针,排除B项;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2分,共40分。)
(14分)
(1)内容:忠诚,敬老友爱,清廉勤劳,诚信。(答出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
意义:改变了东汉后期察举制的弊端,有利于选拔人才(2分);将选官权收归中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原集权(2分)。
(2)要求:以人民利益为中心(2分)。
原因: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增强;西方进步民主思想的传入。(答出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
【考察内容】戊戌维新运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和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是内容,据材料一“一曰忠恪匪躬”可知,忠诚;据材料一“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可知,敬老友爱;据材料一“四曰洁身劳谦”可知,清廉勤劳;据材料一“五曰信义可复”可知,诚信。第二小问是意义,结合所学从改变了东汉后期察举制的弊端、有利于选拔人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原集权的角度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是要求,据材料三“ 讴歌为民捐躯者,把鱼肉民众的所谓豪杰斥为‘民贼’,主张以民利作为鉴别真假英雄的标准”可知,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第二小问是原因,结合所学从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增强、西方进步民主思想的传入的角度分析。
22.(14分)
(1)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未新政;(列举一例1分,两点2分)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列举一例1分,两点2分)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列举一例1分,两点2分)
简析:没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或: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或: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
表现:爱国学生起了先锋作用,首先开始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响应,直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2分)
【考察内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运动:地主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开展的运动是洋务运动、清未新政;农民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开展的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开展的运动是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简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没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是失败的。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深化表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爱国学生起了先锋作用,首先开始示威游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响应,直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根据材料“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可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23.(12分)
[示例]
信息:近代上海中西合璧的时尚文化特征。
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此后,社会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婚礼繁文缛节逐步简化,陈规陋习被淘汰,出现新式中西合璧的自由婚礼举办。
新思想的传播,以及进步人士的提倡,新式婚礼被推崇,简单举行仪式、宣读婚约以及交换戒指等。文明婚礼是中西婚俗融合的最佳代表,婚礼前买两张结婚证书填上男女姓名。在婚礼仪式举行前,将结婚证书交给证婚人,证婚人主持婚礼流程。婚礼前后程序完备,环环相扣,体现了传统婚礼仪式的庄严,同时显露新式婚礼的简约。
该证书却未采用惯常的国旗、红囍字等图案,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婚书图案语言。证书所绘的鸳鸯、喜鹊、牡丹和桃花等吉祥图案疏密有当,笔法纯熟,民族风情浓郁,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
同时,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和有介绍人,一定程度也体现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思想的影响。
总之,受西学东渐影响,民国初期婚姻习俗逐渐挣脱封建专制统治的束缚,婚姻观念开放自由,婚礼仪式简化,呈现兼容性,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考察内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首先,提取材料信息拟定观点,据材料“并得双方家长同意:缔结良缘,玉成佳偶,谨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廿三日在上海新利查西菜社订婚。珠联璧合,欣看红线紧系,花好月圆,喜卜白头永偕,此证。订婚人朱守绅、洪素贞,介绍人陈锡畴、李锦翔,主婚人朱宝祥、洪砚卵。证明人华洪涛。”和所学可知,证书很中国化,宴会却在西餐厅举行,反映了近代上海中西合璧的时尚文化特征。然后,结合材料图片和文字组织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具体如下:辛亥革命推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此后,社会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婚礼繁文缛节逐步简化,陈规陋习被淘汰,出现新式中西合璧的自由婚礼举办。新思想的传播,以及进步人士的提倡,新式婚礼被推崇,简单举行仪式、宣读婚约以及交换戒指等。文明婚礼是中西婚俗融合的最佳代表,婚礼前买两张结婚证书填上男女姓名。在婚礼仪式举行前,将结婚证书交给证婚人,证婚人主持婚礼流程。婚礼前后程序完备,环环相扣,体现了传统婚礼仪式的庄严,同时显露新式婚礼的简约。该证书却未采用惯常的国旗、红囍字等图案,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婚书图案语言。证书所绘的鸳鸯、喜鹊、牡丹和桃花等吉祥图案疏密有当,笔法纯熟,民族风情浓郁,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和有介绍人,一定程度也体现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思想的影响。最后,总结升华,总之,受西学东渐影响,民国初期婚姻习俗逐渐挣脱封建专制统治的束缚,婚姻观念开放自由,婚礼仪式简化,呈现兼容性,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23-2024-1高一年级12月学情检测
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据《汉书. 食货志》记载,汉初的人口较秦代大为减少,大城市人口往往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如在秦代有三万户的曲逆县城到汉初只有五千余户,但这在当时已算得上是人口大县。面对这一客观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对外扩张 C. 与民休息 D. 盐铁官营
2. 1964年, 陕西西安的一处唐墓出土了 3 枚阿拉伯金币(图1为其中一枚),2013年,河北涿州的一处唐墓中也出土了一枚阿拉伯金币(图2)。这些出土的实物( )
A. 说明唐朝的朝贡贸易十分发达
B. 可为研究唐朝与阿拉伯贸易提供一手史料
C. 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
D. 可用于研究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
3. 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上述记载反映了( )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D. 市民生活的富足
4.下表是元朝在部分边疆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这反映出元朝( )
地区 措施
漠北 设置岭北行省, 延续蒙古传统的千户、百户、十户制度, 并分属诸王、贵戚、 勋臣统辖; 部署了大量军队戍守、屯田,并设有狗站(驿站)
西北 通过册封、联姻等政策笼络畏兀儿首领,使之成为维护西北边疆地区安定的重要力量
高一历史第 1 页 共 6 页
西南 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司、都元帅府、安抚司等机构; 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 即土官制度
A. 地方治理的因地制宜 B. 坚持蕃汉分治的政治理念
C. 中央集权出现了弱化 D. 各民族相互交融日益加深
5. 清朝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清朝采取的措施有( )
A. 设立伊犁将军 B. 设立安西都护府
C. 实行改土归流 D.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6.“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疾首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材料涉及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 《北京条约》
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 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 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 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8.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9. 赫德说:“义和团之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矣。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之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
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 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10.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B.《瀛寰志略》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
11.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
高一历史第 2 页 共 6 页
的主要目的是( )
A. 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 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 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D. 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负责政府的实际责任,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这说明了南京临时政府为限制袁世凯专权采取了( )
A. 总统共和制 B. 责任内阁制 C. 君主立宪制 D. 君主专制
13. 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有所考量。”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革命目标不明确 B. 革命方式的妥协
C. 革命过程的理性 D. 革命结果不彻底
14.1914年4 月,北洋政府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其中规定:凡扩充植棉者,每亩奖银两角……蔗田每亩补助蔗苗三角,肥料银六角……牧场改良羊种者,每百头奖银三十元。北洋政府的这一政策( )
A.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D.回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要求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设国学系和国学研究院,各地出现了一批冠以国学名义的杂志以及国学研究会之类的社会组织,中国出现了“国学之黄金时代”。这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 )
A.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 B. 强化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C. 引发了知识界的反思 D. 排斥了西方的文化渗透
16.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广州的《劳动者》等。这些刊物还刊登工人来稿,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诉说工人的要求,在工人中引起广泛的共鸣。这些刊物( )
A. 使工农群众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B. 有力地驳斥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C. 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条件
D. 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做了舆论宣传
17.湖南是南方革命的活跃地区,妇女运动有声有色。1925年3月中共湖南区委派缪伯
高一历史第 3 页 共 6 页
英、赵先桂等人加入省女界联合会,引导该组织倾向共产党,进而转向女权与革命并重的运动策略。1927年初,湖南陆续有 50 多个县成立了女界联合会,她们联合起来召开了湖南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制定了《湖南女界联合会章程》,举办了三八妇女节活动。这一系列活动( )
A. 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 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 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18.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故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
A.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B.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C. 抗日战争彻底失败 D. 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
19.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并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革命新道路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
A. 发动南昌起义 B. 召开八七会议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0. 陈云在提及某次会议时明确地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该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 14分,22题 14分,23题 12分,共 40分。)
2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晋武帝) 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荐人才: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 六曰学以为己。
——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武帝纪》
材料二 唐朝考核官吏品德的标准是“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简称德、慎、公、勤。后宋、 明、 清等朝基本沿用。
——摘编自萧曼著《唐朝防范腐败的考课制度》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古来之豪杰有二种:其一、以己身为牺牲,以图人民之利益者;其二以人民为刍狗,以遂一己之功名者。”他讴歌为民捐躯者,把鱼肉民众的所谓豪杰斥为“民贼”,主张以民利作为鉴别真假英雄的标准。
高一历史第 4 页 共 6 页
——摘编自李必胜著《梁启超人才思想评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关于人才道德标准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人才道德水平的新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6分)
22.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 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 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之最集中表现,即在自觉理解了反帝反封建二者的统一、并以日趋自觉的态势推进爱国斗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
——摘编自卫金贵《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每个阶级各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的表现。(4分)
23.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图是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
证书上内容为
朱守绅, 安徽省歙 (shè)县人,年二十一岁, 民国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卯时生;洪素贞, 江苏省上海人,年二十二岁, 民国十五年一月十七日午时生。
高一历史第 5 页 共 6页
今由陈锡畴、李锦翔先生执柯, 并得双方家长同意:缔结良缘,玉成佳偶,谨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廿三日在上海新利查西菜社订婚。
珠联璧合, 欣看红线紧系, 花好月圆,喜卜白头永偕,此证。
订婚人朱守绅、 洪素贞, 介绍人陈锡畴、 李锦翔, 主婚人朱宝祥、洪砚卵。证明人华洪涛。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廿三日谨订。
注:“柯”是指斧子柄。“执柯”意同“作伐”, 即媒人。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结婚证书中体现的时代气息。
高一历史第 6页 共 6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大同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