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忠县中学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忠县2022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闭卷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同《道德与法治》共用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你选择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00多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
B.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发展轨迹如下图。图中A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华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洋军阀统治
4.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的主旋律是( )
A.有田同耕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
5.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6.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7.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 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8.右图事件反映的问题实质( )
1宋教仁案 2二次革命 3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 4护法运动
A.军阀派系之争 B.民主专制之争 C.欧美列强之争 D.政党派系之争
9.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10.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下面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2.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该漫画表达的是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
D.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
13.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
A.反帝反封建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14.如图是王刚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转战陕北 B.发动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5.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6分,共35分。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兴起于1860年的洋务运动重于实业等技术层面,只是一场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大部分集中于军工企业,洋务派主张利用国营经济的手段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而戊戌变法不同,他强调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的巨大变革,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这就颠覆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思想,所以被清政府所否决和扼杀。相隔三十年之久的两次图强运动虽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自觉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王宗彬《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比较研究》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未涉及”。
(1)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 ______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______
(3)戊戌变法是一次技术变革的尝试。 ______
(4)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______
(5)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______
17.一封家书,一段历史,饱含催人泪下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书背景】
材料一 刘伯坚1895年生,四川平昌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底,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刘伯坚按中共中央指示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副部长。1930年下半年到中央苏区工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10月,刘伯坚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革命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向各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率部突围时左腿中弹不幸被捕。
——据《中央档案馆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刘伯坚的革命生涯里,中国革命所经历的阶段变化,指出刘伯坚开展革命斗争的“中央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
【家书价值】
材料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刘伯坚在监狱被关押了12天。从被捕到牺牲,他共给亲人写了四封书信,其中三封写给妻子的兄嫂,一封是写给妻子的绝命书(如图)。后来,这几封家书几经周折,辗转到周恩来手中,周恩来看到遗书后,潸然泪下,指出:“那些遗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的财富!”
(2)请你谈谈材料二图片所示家书的历史价值。这些家书写于1935年,也正是在这一年,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举出其中一例。
【家书情怀】
材料三 3月16日刘伯坚给亲属写的遗书,部分内容如下:
凤笙大嫂并转五六诸兄嫂:
……
弟不意现在尚留人间,被押在大庚粤军第一军军部,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现有两事须要告诉你们,请注意!
一、你们接我前信后必然要悲恸失常,必然要想方法来营救我。……你们千万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邓宝珊兄来营救我。……我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
二、熊儿生后一月,即寄养福建新泉芷溪黄荫胡家,豹儿今年寄养在往来瑞金、会昌、雩都、赣州这一条河的一只商船上……船老板……叫赖宏达……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
(3)刘伯坚是我党我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这封家书,字字句句感人肺腑。亲爱的同学,请指出这封家书中最让你感动的两句话,并简要说明你从其中感受到刘伯坚作为共产党人的情怀。
18.清末民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场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时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没有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此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慢慢的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说明了“最后之觉悟”的途径;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并反对“孔学”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
——摘编自《陈独秀文章选编》(上)
材料三 历史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涉及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指出陈独秀期待多数人“最后觉悟”的政治原因。
(2)材料三中的图片史料与另外两则文献史料之间构成的是互证关系还是对立关系?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与观念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这一时期的观念变化反映了哪一领域局势的变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840年 鸦片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年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来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
试卷第8页,共8页
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可知与鸦片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项正确;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与鸦片战争无关,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 ;清朝是被迫开放的,排除A项;格努表格信息可以看到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增多,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转迹开始下降,主要是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900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降到谷底,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A项正确;洋务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上书皇帝,宣传变法图强,B项正确;有田同耕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C项;驱除鞑虏与辛亥革命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B项正确;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英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知都属于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信息“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督战吴淞、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可知是中国的抗争史。故上图反映的主题英概括为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B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者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排除D。故选B。
7.C
【详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故答案选C.
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打倒中华民国的叛徒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可知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实质上反映了民主与专制之争,B项正确;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不是军阀派系之争,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涉及欧美列强,排除C项;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不属于政党派系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过程,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的富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有活力”可得出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提倡白话文运动,D项正确;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ABC项都在这之前,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B项正确;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据题干漫画《搁浅》中信息可知,日本“膏药”旗的“日本丸”军舰,以象征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军舰被写有“持久战”和“全面战”字样的两块巨大礁石高高撑起,离开水面搁浅,动弹不得。形象地表明在中国军民的“持久战”和“全面战”的沉重打击下,日寇就像那艘“搁浅”的军舰一样停止了前进,表达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D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与漫画信息“全面战”不符,排除A;漫画信息没有体现BC的内容,排除。故选D。
13.A
【详解】据材料“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国民大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据材料“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故二者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正确;B项属于目标,而非任务,排除B项;二者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C项片面,排除C项;二者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D项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反攻的标志,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题干“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B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思想,排除A项;民主共和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未涉及。
(5)正确。
【详解】(1)据材料“兴起于1860年的洋务运动”可知,“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故正确。
(2)据材料“兴起于1860年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国营经济的手段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的表述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错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为洋务运动不是要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3)据材料“戊戌变法……强调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的巨大变革,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可知,“戊戌变法是一次技术变革的尝试”的表述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错误,戊戌变法是一次技术变革的尝试改为戊戌变法强调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的巨大变革,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
(4)根据所学材料可知,“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的表述材料没有涉及。
(5)据材料“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自觉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故正确。
17.(1)变化: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位置: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
(2)历史价值:代表了革命烈士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后来人爱国、奋进;历史事件:召开了遵义会议。
(3)感动的两句话:你们千万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邓宝珊兄来营救我。……我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
感受:我从中感受到了刘伯坚甘愿牺牲、为他人着想、没有私利、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详解】(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回国后,刘伯坚按中共中央指示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副部长”“1934年10月,刘伯坚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革命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向各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率部突围时左腿中弹不幸被捕”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关系走向对立。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中央苏区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图片所示家书的历史价值是代表了革命烈士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激励后来人爱国、奋进,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召开了遵义会议;中央红军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强渡金沙江等。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让我最感动的两句话有:“熊儿生后一月,即寄养福建新泉芷溪黄荫胡家,豹儿今年寄养在往来瑞金、会昌、雩都、赣州这一条河的一只商船上……船老板……叫赖宏达”“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问题二:我从中感受到了刘伯坚甘愿牺牲、没有私利、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18.(1)事件:材料一辛亥革命;材料二;新文化运动。
原因:共和国体之下,仍然存在专制统治(答出专制统治即可)。
(2)关系:互证关系。
(3)政治变局:共和政体取代专制政体(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任答1点即可)观念变化:拥护民主与科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动摇封建礼教(反对尊孔复古逆流)掀起思想解放潮流(任答1点即可)
(4)领域:政治。
【详解】(1)事件:根据“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可得出材料一是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根据“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可得出是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原因:根据“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得出共和国体之下,仍然存在专制统治
(2)关系:根据所学,照片与文献是互证关系。
(3)政治变局:根据“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可得出共和政体取代专制政体;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得出当时北洋军阀统治;观念变化:根据“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可得出拥护民主与科学;动摇封建礼教;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等。
(4)领域:根据所学,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的是政治领域的变动。
19.答案:
示例一:
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
历史事件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观点:西方列强的侵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最终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示例二:
历史事件1: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事件2:义和团运动
观点:中国人们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论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与外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激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组织了廊坊阻击战,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和清军一起打击八国联军。这些事件充分反映了中国人们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示例三:
历史事件1:洋务运动
历史事件2:中华民国成立
观点: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是近代中国摆脱危机的必由之路。
论述: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洋务运动,学习外国先进的科技技术,创办近代企业,以求能够“自强”;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从制度上求突破,让近代中国摆脱危机,最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是近代中国摆脱危机的必由之路。
【详解】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如表格内容选取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拟定题目西方列强的侵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论述时结合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论述时适当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危害。如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上所述,西方列强的侵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重庆市忠县中学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