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3江西吉安二中期中)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中,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国的朝代里,文人却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题干中的“武将”指的是(  )
A.赵匡胤    B.赵构     C.宋徽宗    D.宋钦宗
2.(2023福建德化期中)如图是连环画《杯酒释兵权》的封面。赵匡胤这一策略起到的作用是(  )
A.导致武将专权         B.分割宰相权力
C.提高文官地位         D.加强中央集权
3.(2022福建尤溪期中)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分化事权   B.废除宰相   C.设置转运使   D.颁布“推恩令”
4.(2023广东连平期末)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B.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C.防止了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   D.加强了对地方的军政管理
5.(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重文轻武   D.外戚干政
6.(2023河南新郑期中)“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文官政治的背景        B.武将专政的表现
C.重文轻武的影响        D.对外交往的发展
7.(2023福建鼓楼期中改编)宋太祖在位17年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仅100多人,宋太宗在位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1 000多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度提升。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的影响是(  )
A.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B.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使世家大族控制了中央政权   D.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
8.(2023山东兰陵期中)北宋科举制度禁止大臣推荐,下令公开参加考试选拔,殿试制度化,进士录取的权力收归中央,这表明宋代(  )
A.废除了贵族特权        B.创立了殿试制度
C.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D.调整了人才选拔范围
9.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下列哪项措施是针对“症结”实施的(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
10.(2022湖北孝南期中)苏辙评论王安石变法:“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辙所称的“新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共同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军事力量
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宋朝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摘编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 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 据《宝祐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有184人,平民出身的有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 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 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朝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取士的特点。
(3)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A 根据“宋朝”“武将开国”和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故A项符合题意。
2.答案 D 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答案 A 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相权。
4.答案 A 宋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5.答案 C 根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和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重文轻武。
6.答案 C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体现了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
7.答案 A 结合所学可知,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使更多文人进入仕途,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8.答案 C 根据“禁止大臣推荐,下令公开参加考试选拔,殿试制度化,进士录取的权力收归中央”可知,北宋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9.答案 D 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问题的症结在于生产少,生产少导致民不富国不强。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这促进了农业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10.答案 A 根据题干“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可知,“新法”是募役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共同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11.答案 (1)表现:文官政治取代军人政治;缺乏尚武精神。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等。
(2)科举取士人数多,平民出身的进士较多,宋朝的高官大多是通过科举入仕的,等。
(3)因果关系。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宋朝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的统计数据可知,宋代科举取士的特点是科举取士人数多,平民出身的进士较多,宋朝的高官大多是通过科举入仕的,等。(3)结合所学可知,重文轻武政策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因此,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