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科答案
-5 ABBBC 6--10 ACDDA 11--15 DADDB
16--20 ABBAD 21--26 BADCCC
27.(10分)
(1)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1点2分,共6分)
(2)认识:选拔人才标准趋向公正;选官方式由举荐到考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点即可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适当得分)
28.(12分)
(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暂时支持洋务派。(6分)
(2)原因:资金投入不足;依赖洋务派支持;民族危机加深;儒学为主导,传统教育的局限制约新型人才。(6分)(3点即可得6分)
(言之有理即可适当得分)东方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8分)
1. 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这个时期应当是(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仰韶文化时期 D. 氏族公社时期
2.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3.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等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西周卿大夫 B.秦朝御史 C.明朝锦衣卫 D.宋代参知政事
5.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6.“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唐太宗时,商人宇文英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送到杭州,他不会经过的河段是( )
A.辽河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7.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
A.抑商政策废弛 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
8.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9. 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 道教的发展 B. 儒学出现危机
C. 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 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10.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D.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11.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并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厚,“衣食天子”、“不耕而食” ;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2.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唐末弊政
13. 《中国民族史名词解释》中对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做出如下解释:产生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最初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平时出猎、战时作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 行省制 B. 南北面官制
C. 四等人制 D. 猛安谋克制
14. 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他是( )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宋太宗 D.明太祖
15. 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 B.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
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 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
16.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并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农业。这表明雍正帝主张(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海禁 D.闭关锁国
17.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创新和逻辑 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18. 6月3日是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开始日,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清朝官员发起了一次著名的禁毒事件,单次销毁毒品数量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这位清朝官员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道光帝 D.关天培
19.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
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C.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
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20.徐继畬著《瀛寰志略》时收集地图42幅,除日本和琉球的地图外,其余都按西方地图原图描绘,这在当时是“大胆的非法之举”。这体现了徐继畬( )
A.自强求富的理念 B.盲从西方的不足
C.通晓时势的学识 D.正视世界的勇气
21.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在战略上是否正确,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下表中所列观点( )
“肯定南京建都”说 南京为六朝古都,龙盘虎踞,易守难攻,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南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建都南京便于筹粮筹款,在经济上打击清廷;借助于有利地形,可长驱东下,迅速占领江南,立稳脚跟,建立革命的根据地
“否定南京建都”说 推翻清朝是革命的终极目的,定都天京给清廷以喘息机会;在军事上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就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太平军易被“固守天京”所羁绊,影响了作战进程;较早定都,易滋生保守、享乐思想
因学者阶级立场差异而不同
因学者研究角度不同而呈现差异
都指出定都天京在战略上的失误
都肯定了南京的地理和经济优势
22.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的话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培养新式人才
C.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3.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非常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
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激起国民盲目崇外心理 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24.19世纪70年代,《英国泰晤士报》《英国日报》、美国纽约新闻等曾对晚清某事件进行了时事跟踪报道,议题涉及西征贷银、处置阿古柏残部、伊犁问题等。这表明( )
A.反割台斗争获得外媒的同情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局部获胜
C.晚清边疆危机引起世界关注 D.外国报刊成为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25.下面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四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
第四卷:……(1895~1901)
第五卷:新政,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B.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C.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26.从1840年开始,中国政府先是被迫开放东南等沿海城市,继而被迫开放沿长江两岸的重要城市和内陆铁路沿线城市,但到19世纪末,清政府却开始在东北自开商埠。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
A.西方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北地区
C.西学东渐逐渐影响政府决策 D.清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控
二、非选择题(27小题10分,28小题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到隋唐的选官制度。(6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国际环境来讲,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迫使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要求“自强”。从国内环境来说,农民起义的冲击,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允许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于是洋务运动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
——摘编自《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材料二 洋务派“借法”30多年,共兴办了60个使用机器的近代企业,总计投入经费约5 300万两。其中军事工业21个,创办及历年增添设备经费约1500万两,其他近代企业39个,投资3 700万两。以30年计算,平均每年2个,投资170余万两。如果再加上在洋务派影响和特别批准下,以官督商办名义兴办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也不过共有120余个,合计投资约5800万两,平均每年4个,投资不及200万两,这样的数字不仅根本无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即使起步差不多同时的日本,截止1892年的25年中,最后共建成了5600多个公司,总计资本2.89亿余日元,平均每年设立225个公司,资本1 100余万日元,约合中国银两700多万两。
——摘编自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