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战国竹简《子产》记载,郑国子产立法的理论依据是“天地、逆顺、强柔”,提出要根据天地运行规律、事物发展形势来制定法律,并将体现当世统治者命令的“令”列在体现传统法度的“刑”之上。这反映了( )
A.君主集权体制的确立 B.重法轻礼思想的形成
C.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 D.法律制定方式的改变
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D.大一统国家的构建
3、如表是唐宪宗到唐懿宗时期(805年-873年)宰相进士出身者的统计数据,表中宰相进士出身者的数量变化反映了( )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懿宗
宰相总数 29 14 7 24 15 23 21
进士出身者 17 9 7 19 12 20 20
A.才学成为选任高官主要标准 B.科举成为入仕升迁唯一途径
C.官吏选拔方式日趋公平透明 D.科举制影响宰相数量的变动
4、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神宗实录》初编,批评变法诋毁王安石。绍圣年间根据王安石《日录》重新编修,与初修本观点明显对立。南宋绍兴四年再次重修,“唯是直书安石之罪”。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 )
A.编撰宗旨的选择 B.传统观念的影响 C.秉笔直书的取向 D.个人情感的倾向
5、明太祖称“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西南苗、瑶、壮、彝等族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朝廷常根据实情宽减赋役,如洪武二十一年规定“蛮方僻远,来纳租赋,是能遵声教矣。逋负之故,必由水旱之灾,宜行蜀免。自今定其数以为常,从宽减焉。”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明朝( )
A.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B.坚持推行因俗而治民族政策
C.采用灵活政策加强边疆治理 D.宽减赋役彻底减轻边民负担
6、《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传统外交礼规被进一步打破。清政府1866年派斌椿赴英考察。1868年任命蒲安臣为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出访各国。1875年任命郭嵩焘为驻英公使,对西方的遣使要求作出了对等性反应。这表明清政府( )
A.主动遣使解决外交争端 B.初步接纳西方外交体制
C.彻底放弃传统外交惯例 D.努力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7、1895年至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55家,年均13.75家。而1904年至1910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平均39.4家,是前者的2.87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8、如图可以用于印证(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B.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扩大
C.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 D.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
9、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 )
A.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B.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C.实现中西大国关系突破 D.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
10、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B.统购统销取消促进了农业发展
C.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在古希腊城邦,通过演说表达建议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公元前427年,雅典公民大会在演说家克里昂的鼓动下,做出了一个极不理智的报复性决定:将密提林城邦男女老幼全部处死。这表明( )
A.公民大会选举制度弊端 B.公民责任意识不断衰落
C.演说家享有特殊话语权 D.城邦理性精神逐渐衰退
12、14世纪诗人乔叟选用伦敦方言作为诗歌媒介,创作出卓越的诗篇,成为英语和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后,经过诗人埃德蒙·斯潘塞、剧作家马洛到莎士比亚时代,英语臻于成熟,文学发展也达到高峰。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英语成熟促进文学水平提升 B.文学兴盛体现民族意识觉醒
C.王权强化导致文学形式革新 D.伦敦方言成为文学创作媒介
1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兴办城市学院运动,一批由地方工业家和当地民众捐资的新大学陆续设立。这些城市大学注重“为工商业发展服务”,大量地开设技术教育课程,采用灵活的走读制度。英国兴办城市学院运动( )
A.推动现代教育体制建立 B.加速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C.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14、如图是1913-1938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占世界总额的分布图。图表信息揭示出( )
1913-1938年间世界制造业生产的分布(%)
时期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苏联 瑞典 日本 印度 其他 世界
1913年 35.8 14.3 14.1 7.0 4.4 1.0 1.2 1.1 21.1 100
1926-1929年 42.2 11.6 9.4 6.6 4.3 1.0 2.5 1.2 21.2 100
1936-1938年 32.2 107 9.2 4.5 18.5 1.3 3.5 1.4 18.7 100
A.法西斯侵略引发世界工业危机 B.美国制造业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C.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成就显著 D.欧洲制造业中心地位急剧衰落
15、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联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联大第十一次特别紧急会议,投票通过了曾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掉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随后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据此可知( )
A.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 B.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C.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主题 D.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彻底崩溃
二、论述题
16、社会治理体制变迁
材料 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强调宏观社会背景的重要性,关键节点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观念、权力结构、行为者之间的变化会影响新的制度选择。新制度则会维持初始路径不断自我强化保持均衡,直到下一个节点,呈现“均衡—断裂—均衡”的演变过程。下图为学者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绘制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图。
——臧雷振、潘晨雨《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变迁的轨迹、逻辑与动阻力机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请围绕“制度变迁”,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中外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三、材料题
17、古代地方政府基本职能
材料一 西汉初年,农村人口以自耕小农为主,基于这种情况,控制与保护小农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户籍制与乡里制是当时国家控制小农的主要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把分散的小农纳入帝国官僚体系,负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国家同时采取各种保护性措施,防止小农分化和农民流散逃亡,如假民公田、赋民公田、赈灾、防灾,加强水利建设等。而对土地兼并尽管从晁错到董仲舒都大声疾呼,从汉武帝到王莽都力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土地兼并仍势不可挡地向前发展。东汉初年度田失败以后,国家就放弃了这个方面的努力。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唐朝土地兼并加速发展,自耕农比重逐步下降,佃客比重上升。随着这种比重的变化,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转变为对农民进行控制和协调。
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协调自耕农、佃客、地主、国家几个方面的关系。至于原来主要由政府直接负责亲自办理的赈灾、水利和修路等社会事务,往往是由政府出面号召而由民间操办。有些是官督民办,有些则径直由地方或宗族操办。地方政府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解决民事、刑事纠纷成为重要的内容。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地方政府履行基本职能的成效。
(2)根据材料一、二、阐述汉唐时期地方政府基本职能的变化,概括其共同点。
18、多党派合作和民主协商
材料一
时间 内容
1940年3月6日 中共中央要求华北各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必须实行“三三制”即中共党员、非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1940年7—10月 晋察冀边区举行普遍的选举建政运动,参选人数达81%
1941年2月 陕甘宁边区开展全区的“三三制”选举
1943年 晋察冀边区在各级政权结构上基本实行“三三制”
——普通高中教材历史地图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年2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三制”的实施特点,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推行“三三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三三制”的共同之处,分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多党派合作和民主协商的原因。
19、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材料一 为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维护私有财产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以往因政局动荡和战乱所造成的法律不统一现象,拿破仑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因而十分重视立法工作,并亲自主持编纂了一系列主要法典。
拿破仑任命的4个法典起草委员都是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实践家,他们更多地从法官和律师的角度看待民法典,注重民法典的实际效用。法典以经验为基础,没有过多的抽象概念,措施简洁、明确,言语通俗易懂。法典很少用弹性概念,执法时自由裁量余地不大。
——何勤华、周伟文、李秀清、张寿民编著《外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
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罗马法经过改造和发展,奠定了欧洲近代共同的法律传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西欧许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及国家之间交往的需要。
——普通高中教材历史地图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的主要编纂特点,分析其编纂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分析影响近代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春秋时期子产立法的理论依据是“天地、逆顺、强柔”,提出要根据天地运行之规律、事物发展之形势来审时度势地制定法律,立法理论已与西周时期的天命、先王无关。将体现当世统治者命令的“令”列在体现传统法度的“刑”之上,这反映了面对春秋争霸的乱世局面,法制开始向君主集权制下的法制的转变,实质上体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C项正确;战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国改革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朝完成统一最终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子产主张以法治国,而非重法轻礼,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子产立法的依据,没有涉及到改变制定法律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秦朝郡县制、焚书坑儒和汉代独尊儒术,是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在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实践,推动了大一统国家的构建,D项正确;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家国同构形成于商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认同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数据内容可以看出,唐宪宗后进士出身的宰相数量逐渐提升,进士科成为宰相的主要来源,说明唐朝中后期将才学作为选任高级官吏主要标准,A项正确;唐代官吏选拔的途径包括科举、杂色入流和以门荫入仕等方式,科举不是入仕升迁唯一途径,排除B项;宰相的进士出身数量变化无法判断官吏选拔方式是否公平透明,排除C项;宰相数量的变动源于政治形势变化和皇帝的好恶,与科举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历史评价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编撰宗旨的选择导致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一,A项正确;传统观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秉笔直书指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排除C项;个人情感不是导致变化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朝廷常根据实情宽减赋役”“自今定其数以为常,从宽减焉”可知,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宽减赋役,通过灵活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治理,C项正确;材料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宽减赋役,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A项;因俗而治是指因袭、保留少数民族原有的政治制度、生产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不变,排除B项;宽减赋役政策不能从根本上减轻边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晚清政府。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清政府在传统外交体制被打破后开始尝试向外派使,在外交体制上由被动开放到主动,这反映了清政府逐步认同西方的外交原则,B项正确;派遣使节只是造成了一种表面形式的平等,并不能改变中外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也无力解决外交争端,排除A、D项;外交的近代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清政府仍受传统外交习惯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04年至1910年间,设厂数目与投资总额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代。结合时间可知,清末新政采取一系列奖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B项正确;1914年到1918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排除A项;1895年到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排除C项;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39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材料图片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反映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是在1937年,排除A项;从投票选举不能看出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材料图片是边区政府建立后的选举,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从1953年到1956年“和平外交”使用频率骤然增加,“和平共处”则每年以成倍增长的速度被《人民日报》使用,这显然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9年(中国)。据材料“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可知,定购价适于为完成定购义务而出售的作物,超购价用于定购义务以外出售的作物,农产品价格调整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农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C项正确;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排除A项;1992年底,统购统销彻底停止,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城邦。根据材料,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演说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民的非理性心态,是对城邦理性精神的消解,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大会选举制度,排除A项;无法体现公民责任意识衰落,排除B项;题干中虽然提到了演说家克里昂鼓动公民大会做出决定,但这并不表明演说家享有特殊话语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共同的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得到阐发的重要载体,从14世纪到17世纪初,英语和民族文学的发展体现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并非英语成熟促进文学水平提升,而是文学发展推动英语臻于成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权强化对文学形式的影响,排除C项;14世纪乔叟选用伦敦方言作为诗歌媒介,这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城市大学注重“为工商业发展服务”,大量地开设技术教育课程,这适应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此时现代教育体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13-1938年世界。图表显示苏联1926-1938年制造业占世界总额由4.3%迅速提升到18.5%,结合所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工业化建设,工业化发展迅速,C项正确;法西斯国家对局部地区的侵略不足以引发世界性的工业危机,材料反映的工业危机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排除A项;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彻底摆脱危机是在二战全面爆发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西欧国家制造业占世界份额有所下降,但西欧仍然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并未“急剧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体系中,全球治理的政治基础和底层支柱突出体现为联合国及安理会制度,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机制。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动摇了这一政治基础,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排除B项;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的行为会进一步恶化俄乌局势,这显然和和平发展不符,排除C项;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尚未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示例1
论题:宏观社会背景促进制度变迁。
论述: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基础之上,伴随着英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至1688年“光荣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受到议会传统影响的资产阶级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逐渐壮大。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谋取参政权所进行的积极斗争,客观上推动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有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经过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结论: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并逐步完善,这是英国资产阶级所作出的符合英国国情的最佳抉择,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近代英国宏观的社会背景。
示例2
论题:关键节点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
论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新政权,确定了国家的基本性质,在中国建立了计划指令性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一时期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样貌,以“计划”为中心、配合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转变工作重心,充分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在市场高效率的压力下计划性社会治理体制日益松动,社会治理部门开始面对复杂的社会新问题,从而推动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变革。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仍然是主旋律。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使社会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计划经济体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改变,社会治理的内容、理念及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日益完善,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论: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在关键节点受到冲击时,能够自我创新、自我管理,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不断推动制度变迁,实现制度创新。
其余论题示例:
论题3:观念、权力结构、行为者之间的变化影响制度变迁。
论题4:制度维持初始路径并不断自我强化。
论题5:制度变迁呈现出“均衡—断裂—均衡”的演变过程。
(其他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即可)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围绕“制度变迁”拟定论题。据材料“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强调宏观社会背景的重要性”可拟定论题:宏观社会背景促进制度变迁。在论述时,主要结合宏观社会背景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如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受到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并逐步完善,这是英国资产阶级所作出的符合英国国情的最佳抉择,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近代英国宏观的社会背景。具体可进行论述如下: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基础之上,伴随着英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至1688年“光荣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受到议会传统影响的资产阶级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逐渐壮大。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谋取参政权所进行的积极斗争,客观上推动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有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经过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普选权,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
也可根据“关键节点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确定论题关键节点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在论述时可以结合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事件对新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政治制度的影响进行说明。可进行论述如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新政权,确定了国家的基本性质,在中国建立了计划指令性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一时期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样貌,以“计划”为中心、配合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转变工作重心,充分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在市场高效率的压力下计划性社会治理体制日益松动,社会治理部门开始面对复杂的社会新问题,从而推动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变革。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仍然是主旋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促使社会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计划经济体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改变,社会治理的内容、理念及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日益完善,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可根据材料确定其他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17、答案:(1)成效:维持了小农经济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地方控制,保证了赋役的征派;无力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2)变化:由重视保护自耕农到重视协调农民、地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亲自办理社会事务到出面号召民间操办。由职能丰富到纯粹政务机关,解决民事、刑事纠纷成为重要内容。
共同点:控制农民与土地,保证国家赋役的征派;重视社会事务,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由材料“西汉初年,农村人口以自耕小农为主,基于这种情况,控制与保护小农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户籍制与乡里制是当时国家控制小农的主要形式。”及所学可得出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把分散的小农纳入帝国官僚体系,负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及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地方控制,保证了赋役的征派;由材料“而对土地兼并尽管从晁错到董仲舒都大声疾呼,从汉武帝到王莽都力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土地兼并仍势不可挡地向前发展。”可得出无力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时期。第一问变化:由材料一“西汉初年,农村人口以自耕小农为主,基于这种情况,控制与保护小农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材料二“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协调自耕农、佃客、地主、国家几个方面的关系。”可得出由重视保护自耕农到重视协调农民、地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由材料“至于原来主要由政府直接负责亲自办理的赈灾、水利和修路等社会事务,往往是由政府出面号召而由民间操办。”可得出由亲自办理社会事务到出面号召民间操办;由材料“”地方政府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解决民事、刑事纠纷成为重要的内容。可得出由职能丰富到纯粹政务机关,解决民事、刑事纠纷成为重要内容。第二问共同点:由材料一“户籍制与乡里制是当时国家控制小农的主要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把分散的小农纳入帝国官僚体系,负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和材料二“唐朝土地兼并加速发展,自耕农比重逐步下降,佃客比重上升。随着这种比重的变化,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转变为对农民进行控制和协调。”及所学可得出控制农民与土地,保证国家赋役的征派;由材料一“国家同时采取各种保护性措施,防止小农分化和农民流散逃亡,如假民公田、赋民公田、赈灾、防灾,加强水利建设等。”和材料二“地方政府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解决民事、刑事纠纷成为重要的内容。”可得出重视社会事务,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8、答案:(1)实施特点:广泛性、民主性。
意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加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民主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
(2)共同之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采用民主协商的形式;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爱国者;均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历史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需要。(任意2点即可)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实施特点:据材料“即中共党员、非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可知,广泛性;据材料“晋察冀边区举行普遍的选举建政运动,参选人数达81%”可知,民主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的实行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据材料“晋察冀边区举行普遍的选举建政运动,参选人数达81%”可知,体现了三三制的民主性,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据材料“中共党员、非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可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民主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经验。
(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共同之处:据材料“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所学三三制内容可知,两者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采用民主协商的形式;据材料“中共党员、非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和“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可知,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爱国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均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多党派合作和民主协商的原因可以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确历史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需要等角度进行说明。
19、答案:(1)编纂特点:经验为基础,注重实际效用。
原因: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消除法律不统一现象;拿破仑重视立法工作。(任意2点即可)
(2)不同: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
主要影响因素:罗马法奠定的近代法律传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编纂特点:据材料“注重民法典的实际效用。法典以经验为基础”可知,经验为基础,注重实际效用。原因:据材料“为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可知,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据材料“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以往因政局动荡和战乱所造成的法律不统一现象”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消除法律不统一现象;据材料“拿破仑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因而十分重视立法工作”可知,拿破仑重视立法工作。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不同:据材料可知,英国、美国等国属于英美法系,德国、法国等国属于大陆法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法系的特点有: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英美法系的特点有: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
主要影响因素:据材料“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罗马法经过改造和发展,奠定了欧洲近代共同的法律传统”可知,罗马法奠定的近代法律传统;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西欧许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及国家之间交往的需要”可知,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