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期末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观察目录。省略号代表的标题是( )
A.出超与入超 B.侵略与反抗 C.自强与求富 D.民主与科学
3.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引进了西方科技 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C.形成了三民主义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5.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6.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A.京师同文馆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7.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主张改变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材料说明这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开天辟地,引领航向 B.实事求是,勇闯新路 C.冲破围剿,战略转移 D.生死攸关,走向成熟
8.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9.面对亡国灭种危机,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同时音乐家们也创作了大量歌曲,号召人们“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歌词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C.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D.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0.某同学收集了“鸦片战争----关天培、甲午中日战争——左宝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抗日战争——-杨靖宇”等素材。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列强侵华战争史、屈辱史 B.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
C.先进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 D.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剧
11.下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1945年的作品《炮弹作花瓶》,(图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天下永太平。子恺,卅四年九月二日作)。它体现了人民( )
A.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B.对结束解放战争的渴望
C.对国共重庆谈判寄予厚望 D.对政协协议实施的期望
12.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以上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农民对中共的拥护程度 C.革命性质的变化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3.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秋收起义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14.根据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分布情况(表1)可知, 当时()
时间 私人资本比重(%) 国家资本比例(%)
1894年 20.54 79.46
1913年 51.01 48.99
1920年 61.34 38.66
A.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 B.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D.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
15.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20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7分)
16.纵观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一个古老儒家帝国历尽无比艰难,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 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中与图1相比较,图2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2中湖北织布局的创办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习俗发生怎样的改变?
【革命力量的变化】
材料四 五四运动后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新的革命力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人民日报》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怎样的准备?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1)请将材料一时间轴上A、B两处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写出B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所具备的条件。
A: B:
条件:
(2)材料一时间轴上“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民族抗战洪流”有哪些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
18.中国的探索
材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中已有信息,将空格中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对列强侵略,中国的探索进程是怎样不断深化的?(要求:分阶段阐述、语句连贯。6分)
试卷第2页,共5页
1.A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题意,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清政府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据材料“总理衙门……近代教育、近代化一小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化的过程,而此时期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是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的开端,C项正确;A项属于外贸状况,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领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 闸门。故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技,排除A;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D。故选B。
4.A
【详解】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中“《劳动界》”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该刊物成为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并不是工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是1921年7月,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得出国民党一大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中的“联共”的精神,B项正确;共产党并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也没有独立的武装,排除AC项;当时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及所学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D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排除A项;工农革命学校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排除B项;维新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国情,决定向农村山区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勇闯新路,B项正确;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引领航向”,排除A项;1934-1936年红军长征,说明中国共产党“冲破围剿,战略转移”,排除C项;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说明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可得出材料体现了军民团结共同对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完成战略转移,排除B项;材料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面对亡国灭种危机,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可知该时期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根据所学可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D项正确;“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北伐时期创作的,排除A项;“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长征时期的,排除B项;“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中国局部抗战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左宝贵是平壤英魂 ,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抗日战争中,杨靖宇是中共抗日英烈,他们都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斗争,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民国卅四年是1945年,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重庆谈判,“炮弹作花瓶,天下永太平”体现了人民对国共重庆谈判寄予厚望,希望天下太平,故C项正确;1945年8月,日本已经投降,排除A项;1946年才开始解放战争,排除B项;1946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详解】结合材料“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1 947年土地改革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出’政策”及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中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中共推行双减双交政策,以团结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内战,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激发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积极性,以上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项正确;以上土地政策进行时中国都是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排除A项;农民对中共的拥护程度不是材料中进行土地政策调整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革命性质的变化不是以上土地政策调整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生动体现出战争要做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尽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D项正确;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排除A项;四渡赤水是1935年长征途中重要战役,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战役,提高了八路军的地位和威望,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到1920年,私人资本比重逐渐上升,国家资本比例逐渐下降,体现了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与史实不符,此时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1952年土改完成,标志自然经济最终瓦解,排除B项;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但在教学内容上“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因此20世纪初,中国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故B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故A错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思潮,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科学旗帜,故D错误。综上答案B。
16.(1)鸦片战争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机器生产 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写其中一点)
(3)君主专制制度 (或封建君主专制) (写“封建制度”不得分)
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答案必须出自材料)
(4)中国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 奠定了阶级基础
【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 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图片可知,与图1相比较,图2开始采用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湖北织布局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其创办的目的是求富。洋务运动的兴起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可知,社会习俗的变化有: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等。
(4)根据材料内容“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新的革命力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可知,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7.(1)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诞生);条件: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国内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④干部基础: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国际和国内条件中任答三点即可)
(2)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3)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地雷战、地道战等(任意两个即可)
(4)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在抗战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和中流砥柱作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详解】(1)依据材料一时间轴上A处的时间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依据B处时间19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所具备的国际条件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共产党成立所具备的国内条件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干部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3)根据材料二的“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全民族抗战洪流”的具体表现有:国民党组织的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组织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地雷战、地道战等。
(4)综合提供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的作用有: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在抗战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和中流砥柱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8.(1)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马关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详解】(1)根据“19世纪60-9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根据“189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进行戊戌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马关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