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
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1.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鸦片泛滥成灾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
①葡萄牙占据澳门 ②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③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德国租借胶州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表达了贫苦农民希望
A.发展资本主义 B.实现君主立宪 C.平均分配土地 D.集中社会财富
4.“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5.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国家分裂
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
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6.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更为准确地反映出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江西有一首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能成功。”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吴起镇会师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8.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渡过湘江 B.飞夺泸定桥 C.四渡赤水 D.强渡乌江
9.电影《八佰》取材于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的抗战事迹。该团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以少敌多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时任该团副团长、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的是( )
A.姚子青 B.赵登禹 C.谢晋元 D.佟麟阁
10.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纠正日本恣意篡改历史的错误做法
B.让人们时刻牢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C.向外国人宣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再次唤醒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1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A.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12.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64%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伪军的大量兵力。这表明(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D.日军的“囚笼政策”被打破
1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全力围攻的地区是(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重庆地区
14.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现土地公有
15.20世纪初期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选项中作者与文艺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鲁迅——《阿Q正传》 B.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C.老舍——《骆驼祥子》 D.齐白石——《愚公移山》
第Ⅱ卷(判断题,共8分)
二、辨析改错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中国近代以来,清政府签订的赔款数目最多的是《马关条约》。( )
(2)李大钊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3)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4)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
第Ⅲ卷(材料分析题,共3)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则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指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依据材料一,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是什么?“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三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通常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① 器物
戊戌变法 ②
辛亥革命
③ 思想文化
(3)将材料三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8.活动与探究
为了重温党的奋斗历史,某实验中学八年级同学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专题学习活动,并查找了相关材料,列出了一些任务清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任务。
【主题一暗幕天开新辟地,中华齐唤起】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董必武《忆至尽美同志》
(1)革命家董必武参加的“会”是指什么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主题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二 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
(2)请结合近代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史,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事件 意义
1927年 南昌起义 A
1936年 B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中共七大的召开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主题三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材料三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请你指出红军长征的起点和终点、转折点的会议,以及1936年10月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
材料四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4)根据材料三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主题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材料五 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剧《大决战》启动开机仪式,该剧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从战略、战术、战斗三个层面全方位讲述三大战役。
——据国际在线网文娱频道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决战”中三大战役的名称。从战略层面上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试卷第2页,共5页
1.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林则徐所说的“流毒于天下”指的是鸦片,他上述道光皇帝说明鸦片作为毒品的危害性很大,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鸦片泛滥成灾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鸦片无关,故选A。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中林则徐上书的核心内容,即“流毒于天下”危害巨大的指的是鸦片的输入。
2.C
【详解】据所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占据澳门,①不符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②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北方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③正确;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④不符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表达了贫苦农民希望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C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A排除;当时的贫农没有希望实现君主立宪 ,B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贫农最渴望的是得到土地,D排除。故选择C。
4.B
【详解】“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5.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可概括为武装革命;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可概括为建立民国;1913年,中华民国政权落入旧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故可概括为转移权力;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可概括为国家分裂。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一口号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爱国的性质,B项正确;“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只体现了反帝的一面,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点睛】
7.B
【详解】根据题干“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能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两军会师后,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B项正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排除A项;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排除C项;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项正确;渡过湘江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排除A项;飞夺泸定桥粉碎了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排除B项;强渡乌江后,红军打下遵义,使得红军得到休整,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时任该团副团长、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和所学知识可知,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 多人,后奉命撤出。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C项正确;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排除A项;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排除B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在华中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焚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国家对抗战和南京大屠杀非常重视,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向国人宣扬和平的不容易,反对战争,希望大家坚守和平的意志,D项正确;纠正日本恣意篡改历史的错误做法不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最主要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设立国家公祭日是让人们时刻牢记民族耻辱,奋发图强,与阶级斗争无关,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设立国家公祭日与向外国人宣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关,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反映了人民的伟大力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美英盟军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战,没有涉及正面战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多种斗争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64%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伪军的大量兵力”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38年到1944年中共抗击了大量的日军和伪军。而中共的抗战主要集中在敌后战场,能够反映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C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以武汉会战的结束为标志,并不是以中共在抗战中的表现为参照的,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只是反映出中共在敌后抗击了大部分的清华日军和伪军,排除B项;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的标志是百团大战,时间是194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B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军队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不得不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排除AC项;蒋介石下令围攻的是解放区,重庆地区不属于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让农民获得土地,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C正确;ABD项分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排除。
15.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愚公移山》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绘画作品,不是齐白石的作品,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阿O正传》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1)错误,把《马关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2)错误,把李大钊改为陈独秀
(3)正确
(4)错误,把决战改为进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以来,清政府签订的赔款数目最多的是《辛丑条约》。故原题错误,把《马关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原题错误,把李大钊改为陈独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故原题正确。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故原题错误,把决战改为进攻。
17.(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目的: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国耻:八国联军侵华。
本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者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内容:①洋务运动②制度③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详解】(1)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一“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和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所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指的是《南京条约》。
目的:根据材料一“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可知,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为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国耻:根据材料二“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和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所以,20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是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本质:根据材料二“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是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即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内容:根据材料三“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发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制,二者学习的都是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所以,材料三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为①洋务运动,②制度,③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为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18.(1)会议:中国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1945年
(3)起点:(江西)瑞金。终点:(甘肃)会宁。遵义会议。甘肃会宁
(4)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详解】(1)会议:根据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结合所学可知,“南湖”指的是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A:根据题(2)材料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根据题(2)材料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根据题(2)材料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起点和终点:根据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和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地点: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战役:根据材料四“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取得的著名战役有台儿庄战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著名战役有百团大战。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5)名称:根据材料五“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剧《大决战》启动开机仪式,该剧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从战略、战术、战斗三个层面全方位讲述三大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大决战”中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