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文山州2024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2月22日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竹书纪年》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禁闭、阻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该记述( )
A.可用于研究早期国家的建立 B.符合后世对禅让制的基本认知
C.可作为研究部落时代的信史 D.反映出权力更替中的斗争色彩
2.南朝《弘明集·释驳论》提到,这一时期南方有些寺院“或垦殖田圃,与农夫齐流;或商旅博易,与众人竞利……或指掌空谈,坐食百姓”。据此可以推知( )
A.僧侣与世俗统治者矛盾加剧 B.寺院经济兴盛带动南方开发
C.佛教发展得益于统治者推崇 D.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3.运用如表材料研究唐朝对外交往,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
史料 史料简介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 描绘了唐朝前期十分流行的以快速、热烈、刚健为特色的中亚胡旋舞,舞者扬臂急速旋转,舞姿非常优美
武则天诏令 《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
何家村窖藏文物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陶瓮中,有中亚粟特的金银带把杯、西亚兽首玛瑙角杯、萨珊(今伊朗)凸圈纹玻璃杯
A.均为一手史料真实可信 B.《唐会要》史学价值最高
C.莫高窟壁画不属于史料 D.多种类型材料可相互佐证
4.现存最早详细记录纺织技术的文献出现于1090年前后。我们从如图中所见许多缫丝机由两名工人操作,机器上还装有踏板。如果两台机器进行缫丝,则一天的产量达到2869克生丝是可能的,这个数字不亚于19世纪时使用蒸汽动力工厂工人的日产量。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时期( )
北方的缫丝机(宋代《蚕丝图卷》,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A.家庭副业是主要收入来源 B.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C.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5.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中国后,指出“记识”的器官是“脑”而并非“心”,但嘉道年间士人俞正燮不以为然,说中国人与西洋人“藏府不同,故立教不同,洋人巧器……盖为人穷工极巧,可见心窍不开”。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社会转型任重道远 B.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
C.西学东渐受到士人阻碍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6.如图是某高中学生整理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整理的主题应是( )
A.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B.中国迈向现代化经济的历程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
7.如表为战时内迁兵工企业分布情形表(截至1938年底),据下表可知( )
迁入地 内迁兵工企业数量 内迁兵工企业名称
重庆 7 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分厂,广东第二兵工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广西第一兵工厂,炮兵技术研究处外本部及炮弹厂、枪弹厂,济南兵工厂,上海炼钢厂
四川 2 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巩县兵工厂
贵州 3 广东石林兵器厂,广东面具厂,中央修械所
云南昆明 3 军事光学器材筹备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韶关飞机制造厂
湖南 3 汉阳火药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炮厂
广西桂林 1 汉阳炮厂第一分厂
共计 19
A.抗战时期经济中心向西转移 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西南地区军事体系不断完善 D.我国兵工企业受到沉重打击
8.1978年10月,国务院在四川选择了6家企业开始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改革。到1980年底,扩权试点企业增加到6600家,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总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商业系统扩权试点企业,1980年为8900家,占商业系统独立核算单位的50%。通过改革( )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B.我国建立了多种所有制的企业
C.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和经营活力 D.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9.据估计,约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南部有农村112个,小镇10个,小城1个。同时,在基什附近的奥海米尔土丘出土了一块约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的图画符号和线形符号,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这可用于说明( )
A.两河流域独特的文化特点 B.苏美尔已经迈入文明社会
C.西亚国家形态已初步显现 D.城镇的形成推动文字出现
10.在1300年的仪式上,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高坐在君士坦丁皇帝宝座上接受群众朝拜,他头戴皇冠,胸挂十字架,手中的牧杖与腰间的宝剑同时熠熠生辉,并高声叫喊道:“我是恺撒!我是皇帝!”由此推知( )
A.教会与世俗王权实现平衡 B.奠定了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C.君权神授理论的政治实践 D.教权达到巅峰并渐趋衰落
11.1906年,英国驻德黑兰公使沃尔特·A·斯特说道:“俄国革命对这里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影响。俄国发生的事情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那种新的精神似乎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民族,波斯人对我们的统治者感到厌倦,并开始考虑他们有可能建立一种模式更好的政府。”“这里”当时正在发生( )
A.俄国十月革命 B.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C.伊朗立宪革命 D.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2.2023年3月29日,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冈萨雷斯在出席国际商会活动时表示,虽然当前全球贸易数字总体尚可,但仍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包括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贸易限制性的产业政策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忧的补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这表明( )
A.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B.反全球化思潮成为共识
C.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 D.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览会,亦称展览会,是十八世纪前后兴起的一种大型人类聚集活动。它集展示、贸易、科技、文化、娱乐等元素为一体,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崭新的形式。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万国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幕,那晚,女王这样写道:我去了机器展厅,在那呆了两个钟头,多么有趣的参观,让人大开眼界。从前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几个月,如今用精美无比的机器,一会儿就能完成。我们看了欧德哈姆发明的织布机……维特华兹先生发明的刨铁机和削铁机,削铁机能轻松把铁片削成半英寸厚的铁片,好像铁块和面包一样软!
——《维多利亚女王日记》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区所展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
——马敏《中国博览会通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材料二 直到二十世纪初,在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背景下,国内的博览会事业才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以为比较改良之张本”。稍后,各省会和通商大埠均有仿行,或辟专馆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或借鉴欧美,特别是日本的经验,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将中国博览会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
——马敏《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三 2023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和世界进入“进博时间”。自2018年第一届进口博览会举办的六年来,进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参展企业越来越多、展品越来越丰富、开放举措更加有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预期和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
——摘编自苏丽锋《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参展物品的差异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出现博览会事业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从参与到主办博览会历程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体系是由诸多国际行为体组成的整体。世界国际体系的变迁如下表
阶段分期 具体体现
区域性国际体系(17世纪以前) 城邦国际体系:与部落、城邦联系在一起,相对独立,自成一体
帝国区域性国际体系:多元并存(如东亚中华帝国体系、北方游牧帝国体系、大中东伊斯兰帝国体系和欧洲教会帝国体系)
现代欧洲国际体系(17世纪—19世纪末)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一系列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维也纳体系:协调体制,维护欧洲和平与均势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维持德国欧陆霸权地位
欧洲殖民扩张体系(15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美日独立后参与瓜分世界
全球性国际体系(1919年—1991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欧洲霸权走向衰落,亚非拉独立运动
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70年代多元力量兴起
裂变中的国际关系(1991年后) 非西方世界崛起,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遭遇挑战;种种矛盾显现,成为未来国际体系难以逾越的问题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选择一个具体的国际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你对所选体系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所选体系与史实相吻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5.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新疆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指出应从民族分布的空间布局和社会结构调整来促进,构建更深层次的民族互嵌格局是推动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抓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秦汉和元明时期中国西南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图二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
试卷第6页,共6页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竹书纪年》记载,尧年老德衰以后,舜囚禁了尧,尧的儿子丹朱起兵攻打虞舜,失败后被放逐,舜自立为帝。反映尧舜之间的权力更替存在鲜明的斗争色彩,D项正确;尧舜时代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时代,国家尚未建立,排除A项;后世对禅让制的基本认知主要是指传位于贤,天下为公,权力和平过渡。《竹书纪年》记载与此不符,排除B项;材料为单一的历史叙述,缺乏佐证和对照,从史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无法得出信史的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或垦殖田圃,与农夫齐流;或商旅博易,与众人竞利……或指掌空谈,坐食百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式,即寺院经济,寺院除了垦殖田圃外,还从事商业、手工业和占卜、医病等活动,各种经济活动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解决僧侣的生活必需和佛事活动的开支,而是走上了以营利为目的、聚敛寺院资产的道路,寺院经济力量的壮大,不仅使寺院成为与封建统治者争夺土地、劳动力、财税收入的主要对手,而且使寺院变成了政治上具有一定的自治权的独立王国,成为封建政权无法控制的“法外之地”,僧侣与世俗统治者矛盾加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寺院经济,不涉及南方经济开发,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统治者对佛教态度,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佛教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武则天诏令”为文献史料,“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为图像史料,“何家村窖藏文物”为实物史料,不同史料互证表明唐朝时期开放兼容,与外国的交往繁盛,D项正确;《唐会要》记载的武则天曾诏令不是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史料都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不能武断地认为《唐会要》史学价值最高,排除B项;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丰富生活,属于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90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1090年前后的缫丝机一天产量不亚于19世纪时使用蒸汽动力工厂工人的日产量,反映了该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古代中国棉纺织技术先进,不能说明家庭副业是主要收入来源,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古代中国棉纺织技术先进,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反映的是利玛窦来华后,在近代西方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记识”的器官是“脑”而并非“心”,但嘉道年间士人俞正燮固守传统,认为“记识”的器官是“心”,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很多人仍然不识世界潮流,传统社会转型任重道远,A项正确;此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不占据优势,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士人中并非全部都拒绝西学,比如徐光启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故“士人阻碍西学东渐”说法有失偏颇,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明清时期一部分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而非国家在对外交往方面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等信息可知,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其主题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C项正确;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开始于鸦片战争后,且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无关,排除A项;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与辛亥革命等无关,排除B项;官僚资本主义在1937年后并未陷入绝境,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截至1938年底)(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战时内迁兵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重庆等西南地区,客观上我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兵工企业向西迁,但不能表述为经济中心向西转移的说法不当,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战时内迁兵工企业分布情形,无法得出军事体系不断完善,排除C项;材料反映战时内迁兵工企业分布,未体现兵工企业你受到沉重打击,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改革,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和经营活力,C项正确;扩大企业自主权体现发挥市场的作用,而非加强国家调控,排除A项;扩大企业自主权主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而非企业所有制变化,排除B项;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农村、小镇、小城的出现,表明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让位于地缘为基础的农村公社,同时符号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结合所学,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 了最初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提及古代两河流域村镇和文字出现,但未强调其独特特征,排除A项;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也逐渐酝酿着国家的形成,这些材料未提及。结合所学,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 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能看出城镇形成和文字出现,无法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00年(世界)。据材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高坐在君士坦丁皇帝宝座上接受群众朝拜,他头戴皇冠,胸挂十字架,手中的牧杖与腰间的宝剑同时熠熠生辉,并高声叫喊道:‘我是恺撒!我是皇帝!’”,可知教权达到巅峰,结合所学知识1303年腓力四世派兵囚禁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及以后连续七任教皇都驻在阿维农,成为法王控制下的傀儡,说明教权渐趋衰落,D项正确;材料体现教权达到巅峰,未实现教会与世俗王权的平衡,排除A项;教权强大,不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君权神授理论的政治实践,没有体现君权的来源,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年(伊朗)。根据材料“1906年”、“波斯人对我们的统治者感到厌倦,并开始考虑他们有可能建立一种模式更好的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是伊朗的古名,1905—1911年,伊朗爆发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排除A项;材料所述的国家是伊朗,不是印度,排除B项;埃塞俄比亚在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虽然当前全球贸易数字总体尚可,但仍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包括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贸易限制性的产业政策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忧的补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可知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A项正确;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瓦解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3.(1)中国展品: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英国展品:织布机、刨铁机和削铁机等先进的工业化机器。
历史解释:中国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近代工业生产落后;中国近代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学结束落后。而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生产动力发生了改变,蒸汽动力广泛使用;生产组织形式也由工厂转变为工厂;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原因: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晚清政府的支持;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
(3)认识:推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国际形象;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51年5月1日(中英两国)。据材料一“我们看了欧德哈姆发明的织布机……维特华兹先生发明的刨铁机和削铁机”,可得出英国所展物品为织布机、刨铁机和削铁机等先进的工业化机器;据材料一“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区所展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可知中国展出品为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
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51年5月1日(中英两国)。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晚清时期和英国近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性质、科技发展、生产组织形式等角度作答。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二“直到二十世纪初,在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背景下,国内的博览会事业才逐渐兴起”,可得出“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据材料二“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以为比较改良之张本”,可得出晚清政府的支持;据材料二“稍后,各省会和通商大埠均有仿行,或辟专馆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或借鉴欧美,特别是日本的经验,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可得出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18年至2023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中国)。据材料三“进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参展企业越来越多、展品越来越丰富、开放举措更加有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预期和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国际形象;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14.论题:雅尔塔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阐述: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正义事业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实力平衡的基础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雅尔塔体系通过大国的妥协与合作,建立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协调了国际争端,维持了战后世界和平;雅尔塔体系将苏联与欧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十分有利;其主张的和平、民主与自由,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以及21世纪的宝贵遗产。
总之,与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旧国际关系格局相比,雅尔塔体系虽然仍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但总体上更具历史进步性。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一个具体的国际体系,阐释对该体系的看法,如:雅尔塔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其次,根据材料“雅尔塔体系: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70年代多元力量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分析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作用和现实意义等,说明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旧国际关系格局相比,雅尔塔体系虽然仍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但其总体更具历史进步性。最后,概括总结即可。
15.(1)秦汉时期:西南部族道路交通与内地已有联通;部族经济与生产方式具有鲜明的地方性;部族地区设置郡县强化中央管理;部族地区已纳入国家政权体系;西南部族与内地交流交往增多。
元明时期:元代军屯与明代卫所已建置;管理驻地与主要交通道路明显一致;汉族内迁使西南地区人口增加;民族聚居、杂居与共居格局逐步形成。
(2)影响:增加西南地区人口数量;推动原有生产方式改进;加速边疆农业开发;强化西南地区军事管理;奠定西南民族区域自治行政地的划分;堆动民族互嵌格局的形成;维护民族稳定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秦汉时期,根据图一“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图”信息可知,西南部族道路交通与内地已有联通,部族地区设置郡县强化中央管理,部族地区已纳入国家政权体系,西南部族与内地交流交往增多;结合所学可知,部族经济与生产方式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第二小问元明时期,根据图二“云贵两地元明军屯、卫所分布图”信息可知,元代军屯与明代卫所已建置,管理驻地与主要交通道路明显一致;结合所学可知,汉族内迁使西南地区人口增加,民族聚居、杂居与共居格局逐步形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可知,增加西南地区人口数量,推动原有生产方式改进,加速边疆农业开发,强化西南地区军事管理;根据材料二“构建更深层次的民族互嵌格局是推动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可知,奠定西南民族区域自治行政地的划分,堆动民族互嵌格局的形成;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维护民族稳定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