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学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试题
历史(闭卷考试)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内正确填涂。
1.与下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2.太平天国的斗争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下列史实最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永安封王 D.《资政新篇》的实施
3.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需变法”的主张。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废除八股文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B.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C.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5.19世纪末,严复译成《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强调中国应该顺应“天演”的规律。他这么做是为了( )
A.引进西方科学 B.号召变法图强 C.宣传民主共和 D.发展新文化运动
6.《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 B.列强继续支持清政府
C.清政府开始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与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8.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下列最能体现南京临时政府“揖美追欧”的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给予清朝退位皇帝优待 D.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9.20世纪初,孙中山埋头于“心理建设”,鲁迅提出改造“国民性”,陈独秀发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这表明此时国人比较关注( )
A.先进技术的引进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思想文化的改造 D.东西文化的差异
10.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学生大会上,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一现象发生在(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
11.“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游船百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2.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国共一次合作的破裂
13.“大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的斗争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湘江战役
14.井冈山,位于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和湖南炎陵县四县之交。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这反映了井冈山( )
A.地势比较险要 B.人口比较密集 C.经济发展滞后 D.群众基础较好
15.这次扩大会议指出党内对于军事领导上单纯防御路线的错误,取消三人团,使军事领导走上正确的道路,使党和军委的威信更加提高。此次扩大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6.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 )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实行第五次“围剿”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A.内战局面越发混乱 B.民族矛盾日趋严重
C.对外关系有所缓和 D.阶级矛盾逐渐消失
17.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二七惨案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胜利
18.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道,抗日战争有两个“从未有过”:一个是……另一个是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极大地教育和锻炼了中国人。另一个“从未有过”主要强调了抗日战争(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使人民遭受了沉重灾难
C.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D.使人民体质得到了提升
19.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申报》创刊时头版就刊载“论说”,打破了《上海新报》不发表论文的惯例。《申报》论说内容丰富,从对苛政陋规的笔伐到现代化建设的鼓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这表明申报( )
A.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B.积极维护国人权益
C.发挥了启发民智的作用 D.关注民众现实生活
第二部分 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1864年写给恭亲王的信(节选)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改革大事记
(中国)洋务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1872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留学。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1881年,政府将官办企业廉价出售给特权商人,扶植发展资本主义。
1880年,李鸿章设电报局,请修铁道。 1882年,效仿西方,订立现代刑法。
1888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李鸿章写此信的时代背景,并概括李鸿章的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的改革与中国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日两国关系发展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3分)
(3)综上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分)
22.(6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党员人数统计表(部分)
时间 人数(名)
1921年7月(一大) 50多
1923年6月(三大) 400多
1927年4月(五大) 5万多
1927年底 1万多
1934年 30多万
1937年初 4万多
1945年4月(七大) 120多万
材料二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员人数的变化趋势,任选相邻两个时间点,分析该时段内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如何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2分)
(3)综上所述,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1分)
23.(5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下图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提示:可从背景、目的、发展历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24.(7分)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在战争初期,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快速推进,北京、太原、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在1938年武汉会战后,日军很难再快速推进,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了日军越来越多的兵力,日军惊呼敌后战场是“没有战场的战场”,随时随地都有灭顶之灾。
——摘自百度网络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1)根据材料一、二,试从历史、地理等角度分析日军推进速度变化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三中,毛泽东对中国的抗战形势作出怎样的判断?举例说明划线句子的观点。(3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战争进程或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分)
25.(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当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洋派人物洋溢在“烛光摇曳的酒厅中举杯相庆”圣诞、复活节等洋节时,内地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们却还不知提琴、洋笛为何物。当商人、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群体中的不少人成为领导时代的弄潮儿时,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等下层社会成员,他们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对西方近代文明生活欣然向往,也只得“望洋兴叹”,被排斥在近代文明之外。
——摘编自扶小兰《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出现了哪些新气象?(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不平衡?(3分)
(3)综上探究,谈谈你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不平衡的认识。(1分)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联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C B D C B C B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D C B C A D C
二、材料题(共5大题,30分)
21.(6分)(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分)
观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来抵御外辱。(1分,意思相近即可)
(2)日本的改革更全面;日本实现了制度变革。(1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示例:日本改革后迅速强大,开始不断侵略中国,如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向日本学习,如进行戊戌变法等。(2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3)面对困境,要大胆改革;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等。(1分,答案合理即可)
22.(6分)
(1)趋势:党员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某些时期出现大幅下降。(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示例:选1927年4月和1927年底,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员遭到血腥屠杀,导致党员人数锐减。(2分,分析原因并表述完整,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示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史实1分,说明1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3)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1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3.(5分)评分说明:本题满分5分,要求题目自拟(1分),史实正确(3分),语句通顺,条理清楚(1分)。
例文:大生纱厂的兴衰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在华投资建厂。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纱厂迅速扩张。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以张謇大生纱厂为代表的近代民族工业又陷入凋敝。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24.(7分)(1)①历史角度:A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策略的改变。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占领区的威胁。②地理角度:A中国地形因素的影响,东部多平原、地势平坦,西部多山区,地势险峻。B交通条件:东部铁路密集,交通便利。(历史、地理角度各一点,两点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战。(1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2分,意思合理即可)
(3)地理环境、交通条件、战争资源、交战双方实力、战争性质、战争策略等。(任意两点2分)
25.(6分)(1)新气象:出现了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出现了西式餐饮和舞会等新的生活方式。(任意两点2分)
(2)沿海变化大于内地,城市变化大于乡村,社会上层人士变化大于社会下层人士。(3分)
(3)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的背后是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的差异。(1分,答案合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学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