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2023年永春二中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 姓名: 考号:
温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以上陈述的依据是
A.《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传说 B.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C.《韩非子》中远古时代的记述 D.历史研究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歌谣“古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3.“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家,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A.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B.阶级分化的出现 C.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4.“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其建立时间相当于
A.公元前21世纪后期 B.公元前21世纪前期
C.公元前20世纪前期 D.公元前20世纪后期
6.距今约3000-3200年的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以人头像、人面具以及神树造型的青铜制品,具有鲜明的古蜀地域特色。但据研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诸多纹饰,又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纹饰类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
A.古蜀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高超 B.蜀地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区别
C.中华文明发展呈多元一体格局 D.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7.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表1所示呈现了当时的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8.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壁铸有铭文,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信息。大盂鼎及其铭文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9.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三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 D.周王室地位衰微2
11.右图2文物可以佐证战国时期
A.经济繁荣
B.社会稳定
C.政治清明
D.战争频繁
1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人富强,天子致胙(祭祀)于孝公,诸侯毕贺。”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措施 C.弊端 D.意义
13.秦国蜀郡郡守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由此可见都江堰的设计理念是
A.因地制宜 B.国家意志 C.巩固边疆 D.发展经济
14.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C.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15.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其用意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保证政权长治久安
C.树立王位继承规范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16.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实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1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秦赵长平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帝位之争 D.张角黄巾起义
18.“悠闲对坐畅饮的主客二人······翩翩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东汉宅院画像砖中这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C.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A.刘邦、项羽 B.卫青、霍去病 C.陈胜、吴广 D.韩信、萧何
20.汉代的陆上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其出发点在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南海
2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推动了西汉朝廷的政治改革
B.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秦汉以来的国家统一3
22.右图3M处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印证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加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说明海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23.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有一部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该著作中不能查阅到的是
A.《陈涉世家》 B.《殷本纪》 C.《蔡伦传》 D.《五帝本纪》
24.《伤寒杂病论》中系统记载了“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初愈防复”等内容。该内容体现了
A.体操“五禽戏”的作用 B.“治未病”理论的内涵
C.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25.“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战役
A.推动了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26.下列示意图4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的是
27.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下图5中与十六国并立的政权①是
A.东晋 B.齐 C.梁 D.北魏
28.下图6所示坐具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北方少数民族引入内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
A.排异性 B.吸纳性 C.保守性 D.连续性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摘编自《闽西历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2分)
(2)小历认为: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出现那种状况是大批人口南迁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摘自《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陛下”的名字并概括其功绩。(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雄才大略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两位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却是用来“保民”和“爱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摘编自《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从儒家、道家、墨家中选择两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思想体现了人文关怀。(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针对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历史事件
商周时期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256年 李冰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
公元前138年 张骞出使西域。
东汉明帝 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时期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末年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
2023年永春二中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A B C A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B D D B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 A C B C C A B
二、非选择题
29.(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分)
(2)答案一:同意。(2分)
理由:魏晋以来,大批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同意小历观点。(4分)
答案二:不同意。(2分)
理由: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是我国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大批北方人南迁是促使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一个因素。所以,我不同意小历观点。(4分)
30.(1)嬴政(若答“秦始皇”亦可,错别字不给分。(2分);功绩: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颁布统一的秦律。(答出两点即可)(2分)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巧妙削弱诸侯王势力;统一铸造五铢钱,对稳定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北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答出三点即可)(6分)(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2分)
说明:(3)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1. (1)历史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兴起。(答出两点即可)(2分)
(2)儒家学派的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民本”思想。道家学派老子认为治国应“无为而治”;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家学派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都体现了人文关怀(4分,一点2分,有理即可)
(3)作用: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4分)
(4)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它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2
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历史事件1:李冰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1分)
历史事件2:蔡伦改进造纸术。(1分)
观点一: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2分)
论述: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开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在我国古代沿用了两千多年,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巩固统一采取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文化经济的发展。
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迁都洛阳,坚持改革。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6分。根据选择的2个历史事件,所学知识的1个历史事件,每个史、论各1分,3个史、论得6分)
综上所述,杰出历史人物顺应时代需要,勇于担当重任,实施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2分。若学生照抄观点,结论没有提升的,得1分。)
历史事件1: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1分)
历史事件2: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1分)
观点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论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不断演化而来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自西汉时成为我国传统主流思想,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症候,发展的治未病思想等,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