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东汉末期,曹操势力之所以能在北方崛起,其经济方面的重大原因是( )
A.挟天子令诸侯 B.烧毁袁军军粮 C.发展海外贸易 D.行屯田解生计
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赋诗笑人间霸业如何!”与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相对应的史实是( )
A.开发江东,兴修水利,发展海外贸易 B.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招揽各种人才
C.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D.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
3.下图所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D.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4.《三字经》:“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口,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为缺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 )
A.魏蜀吴 B.始春秋 C.为南朝 D.国号齐
5.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6.西晋建立者认为没有分封宗亲导致曹魏政权易主,大封同姓诸王,结果引来纷争,诸王相互混战。史称( )
A.七国之乱 B.三马食“曹” C.八王之乱 D.九龙夺嫡
7.下图中的三幅图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
A.逐步走向统一 B.经济发展较快
C.南北政权对峙 D.政局动荡不安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220-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其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这个全国短暂统一的时期是(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9.下图是魏晋时期(220—420年)北方少数民族大批南徙示意图。这一现象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流域的( )
A.农业进步 B.民族交融 C.政治革新 D.文化繁荣
10.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现象说明了( )
A.西晋统治政策有利于人口迁徙 B.鲜卑与匈奴是内迁民族的主力
C.少数民族寻求证明统治合法性 D.内迁少数民族已全部完成汉化
11.下列①处应填写的朝代是( )
A.东晋 B.北魏 C.陈朝 D.东汉
12.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倚重王氏贵族,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 )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迁
13.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关于北方的农林品种出现在南方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 ②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
③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 ④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于北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可以佐证( )
A.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发展 B.南方生产技术水平高超
C.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5.公元383年,有一位统治者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还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惨遭败绩。这位统治者是( )
A.苻坚 B.北魏孝文帝 C.王导 D.司马睿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 )
A.商朝 B.北魏 C.夏朝 D.东周
17.下图为《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这直接体现了( )
A.内迁各族与汉人错居杂处 B.汉服代替鲜卑服
C.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频繁 D.民族隔阂趋于消解
18.编制时间轴有利于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下面史实与时间轴上的序号②相符的是( )
A.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B.孝文帝迁都到洛阳
C.出现开元盛世景象 D.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19.下列图片是考古出土的魏晋时期墓砖画,它们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外交往 B.民族交融 C.江南开发 D.农业发展
20.有学者指出:“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鲜卑族拓跋部曾经相当落后、保守,并与华夏文明格格不入。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地接受汉文化。”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促进民主制发展
C.结束了分裂状态 D.改变了国贫现象
21.“齐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术”指的是谋生的重要方法。简单地说,《齐民要术》这本书就是他为百姓的生存总结出来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技术、经验。文中“他”是指( )
A.宋应星 B.贾思勰 C.徐光启 D.郦道元
22.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历经23天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是21世纪人类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南北朝时期我国有一位科学家,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A.祖冲之 B.张仲景 C.贾思勰 D.蔡伦
2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思想文化进行了探究活动。下图是小华同学搜集的图片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B.东晋时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C.商朝时期我国的灿烂文明 D.中国古代的文字一脉相承
24.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下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隋朝
25.《帝后礼佛图》(如图)是龙门石窟中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该作品反映出( )
A.书法艺术的成熟 B.北方民族的交融
C.江南经济的开发 D.南北政权的对峙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26题15分,27题13分,28题15分,29题7分;共50分)
26.史料·史实·中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史料互证】近代学者提出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考古)”与“纸上之材料(文献)”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实物史料 利簋 腹内铭文(部分):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鼎,克闻夙有商(灭亡商朝) 文献史料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殷本纪》
材料二 【文物证史】
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自言献驼直不如实册(甘肃省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甘肃靖远县北滩出土)。
记载的是公元前39年康居(中亚古国)王使者五人从敦煌入关后贡献骆驼之事。 此盘原产于公元2至3世纪东罗马帝国,3至4世纪出口到中亚,4至6世纪经天山南路传入中国甘肃。
材料三 【地图绘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二者互相释证”的方法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表格中史料印证的是哪一历史事件。(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两件文物共同见证的历史史实。分析该史实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给图二命名。指出奠定图二所示局面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史料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及研究历史的方法。(4分)
2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3分)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七十年间,当时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极为富足。……在这种丰饶稳定的总形势下,促使犯罪的因素很少。
——《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棾,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前期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之象”的原因。(6分)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28.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15分)
材料一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不要忘记像孝文帝元宏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盖世英雄。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一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北魏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成为汉化先行者的?“从平城到洛阳”后,北魏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史学家对这次改革的评价。(不得照抄原文)(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4分)
29.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的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7分)
材料一
依据材料一,选择适合的展示资料(填写序号)置于相应展厅,呈现汉字与书法的发展历史。(4分)
展厅 展厅主题 展示资料
展厅一 远古刻画符号
展厅二 商周两代纪事
展厅三 天下文字一统
展厅四 魏晋书道风度
材料二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2)材料二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他的作者是谁?(1分)
材料三 月球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
(3)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2分)
1.D
2.B
3.B
4.A
5.A
6.C
7.A
8.B
9.B
10.C
11.A
12.C
13.D
14.C
15.A
16.B
17.B
18.B
19.B
20.A
21.B
22.A
23.D
24.C
25.B
26.(1)方法:用考古发现证实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或二重证据法。(2分)
事件:牧野之战。(1分)
(2)史实:汉代与西域建立了经济往来(丝绸之路的开通)。(2分)
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等。(2分)
(3)名称:三国鼎立形势图。(1分)
事件:赤壁之战。(1分)
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2分)
(4)史料类型:按史料产生的时期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按照史料的载体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物等);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研究历史时,不同类型和不同史料之间可以互证,可以增加历史记载的真实性等。(4分)
27.(1)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2分)休养生息政策。(1分)
(2)南迁人民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等。(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1点2分,共6分)
(3)生产工具和技术的革新;制定有效的政治经济政策;社会安定;人民的努力劳动等。(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1点2分,共4分)
28.(1)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促进民族交融;为秦汉统一奠定基础。(4分)
(2)孝文帝改革;(1分)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4分)
(4)方式多样;内容以汉化为主;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任答2点,1点2分,共4分)
29.(1)展厅一:④;展厅二:①;展厅三:②;展厅四:③。(4分)
(2)贾思勰。(1分)
(3)为了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