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层 基础必会
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2023 天津中考)“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 )
A.隋朝统一的条件
B.赵州桥的艺术特点
C.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D.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4.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政策体现出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是 ( )
A.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B.开疆辟土,攻灭突厥
C.和亲吐蕃,民族友善
D.虚心纳谏,任用贤臣
5.如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曲辕犁,有关曲辕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农田面积扩大
B.促进了农耕效率提高
C.开启了铁犁牛耕时代
D.壁画可知发明于敦煌
6.(2023·济宁中考)如图为唐朝阎立本绘制的《步辇图》(局部),该图反映的历史场景是 ( )
A.唐太宗问政于房玄龄
B.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
C.唐玄宗送别高僧玄奘
D.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
7.(2023 杭州中考)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 )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
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 ( )
A.骆宾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9.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l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 )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10.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玄奘西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B层 能力进阶
12.秦朝、西晋、隋朝统一的共同点是 ( )
A.都是北方政权攻灭南方政权
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统一
C.都结束了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
D.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治
13.(2023 滨州中考)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 )
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
14.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 )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5.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在扬州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材料三 如图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比较指出唐太宗、唐玄宗前期统治政策的共同点。
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答:
C层 思维拓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注: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作诗赎帖”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而以作诗代替。这样一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摘编自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名称。
答:
(2)小历认为,唐代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做法,推动了唐诗的成熟和繁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层 基础必会
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C)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2023 天津中考)“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D)
A.隋朝统一的条件
B.赵州桥的艺术特点
C.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D.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C)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4.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政策体现出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是 (A)
A.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B.开疆辟土,攻灭突厥
C.和亲吐蕃,民族友善
D.虚心纳谏,任用贤臣
5.如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曲辕犁,有关曲辕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推动了农田面积扩大
B.促进了农耕效率提高
C.开启了铁犁牛耕时代
D.壁画可知发明于敦煌
6.(2023·济宁中考)如图为唐朝阎立本绘制的《步辇图》(局部),该图反映的历史场景是 (B)
A.唐太宗问政于房玄龄
B.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
C.唐玄宗送别高僧玄奘
D.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
7.(2023 杭州中考)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C)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
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 (D)
A.骆宾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9.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l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C)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10.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A)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玄奘西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B)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B层 能力进阶
12.秦朝、西晋、隋朝统一的共同点是 (C)
A.都是北方政权攻灭南方政权
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统一
C.都结束了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
D.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治
13.(2023 滨州中考)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D)
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
14.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C)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5.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D)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在扬州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材料三 如图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比较指出唐太宗、唐玄宗前期统治政策的共同点。
答:共同点: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或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兴盛;工商业发展等。(答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特点:陆路、海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几个交通中心;交往国家众多,范围广泛。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答: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民族交往密切;任用贤臣;实行对外开放,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等。(答出四点即可)
C层 思维拓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注: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作诗赎帖”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而以作诗代替。这样一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摘编自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名称。
答:名称:开元盛世。
(2)小历认为,唐代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做法,推动了唐诗的成熟和繁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士科考试“作诗赎帖”的办法,提高了诗歌在科考中的地位,推动了应试者的诗歌创作热情,提升了诗歌创作的水平,是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空前成熟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唐诗的发展,除了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推动之外,更主要与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等多种因素有关。这说明,唐代诗歌的成熟和繁荣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三:判断:不同意。
理由:唐诗的发展,除了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推动之外,还与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更主要的它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专题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