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卷(3/4)(NHSY)
八年级历史(BBRJ)
测试范围:15-26课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如入无人之境”指的是( )
A.结束了清朝统治 B.实现了战略转移
C.完成了国民革命 D.打击了军阀势力
2.魏宏运在《中国现代史稿》中写道:“(1927年8月)二十七日拂晓,北伐军主力出动。叶挺独立团浴血奋战,冲过铁桥,突破敌人坚固阵地。其他各路左右配合,敌全线动摇,一片混乱。”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将士奋战的主战场是( )
A.江西战场 B.湖南湖北战场 C.浙江战场 D.中原战场
3.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为国民革命之罪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4.以下事件排列出正确顺序( )
①国民党一大 ②中共三大 ③誓师北伐 ④张学良东北易帜 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③⑤④
5.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如果追溯人民军队发展的“起点”,可以前往( )
A.江西南昌起义纪念馆 B.上海中共二大纪念馆
C.陕西西安事变纪念馆 D.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6.从思想上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大理论创新,也是会议决议的精髓所在。此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古田会议 D.洛川会议
7.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改编后的军队是( )
A.工农红军 B.东北军 C.东北抗日联军 D.国民革命军
8.1937年7月8日,“牺盟会”成员向群众进行宣传动员,“沿途唱守土抗战歌,一般听众,无不立感亡国之恸。”民众深感“亡国之恸”是因为日本制造了(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9.如图是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的记录照片,这一历史事件( )
北平社会各界抗日大游行
第9题图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使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成为了扭转抗日战争时局的关键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0.“肩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挽联中的“少帅”是( )
A.张学良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蒋介石
11.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12.某电视纪录片对如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第12题图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D.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淞沪会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第三次长沙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4.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条件、并指明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15.华东野战军在______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A.青化砭 B.羊马河 C.沙家店 D.孟良
16.如图两幅图片反映了( )
A.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 B.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C.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 D.抗日战争时发动群众
17.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形势图。这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18.“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后又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的“从东北发起猛攻”和“横渡长江”的重大军事行动分别是( )
A.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19.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近代教育的发展 B.民族工业的起步 C.维新思想的传播 D.社会生活的变迁
20.中华民国建立后,涌现了一大批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下列人物与其文学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二、非选择题。(21题6分,22题6分,23题6分,24题6分,25题6分,共30分)
21.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1分)
材料二:……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但人员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多人。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2分)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3)材料三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分别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个事件?(2分)
材料四: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案文献
(4)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1分)
22.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演变,一定程度折射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摘编自《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 这次谈判是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中共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国民党凭借实力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
——摘编自王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等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宣言发表的重要意义。(1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图文信息,概括国共两党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谈判”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会谈对中共产生的影响。(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认识。(1分)
23.近代以来,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日本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图2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等人镜头下的日军暴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图1史实发生在哪一次战争当中?图2“镜头下的日军暴行”再现了哪一事件发生时的情景?结合所学历史,概括日军侵华屡屡得手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一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胜利的战役?除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外,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哪些?(2分)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24.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说出张謇的企业发展最为红火的原因有哪些?状元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2分)
材料二:创办大生纱厂,对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摘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以张謇创业为中心的考察》
(2)导致近代民族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影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说说从总体上看,近代生活变化的特征。(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土地政策一览表(部分)
时期 政策(或文件)
太平天国 “有田同耕”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辛亥革命时期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耕者有其田”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在80-120字之间)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卷(3/4)(NHSY)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BBRJ)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5 DBCCA 6-10 CCBDA 11-15 ABCBD 16-20 BACAD
二、非选择题(30分)
21.(6分)(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转移。(或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强大;中央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
(2)军事和组织。
(3)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4)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任意一点即可)
22.(6分)(1)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变化:对峙走向合作;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名称:重庆谈判;影响: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赢得人民的支持。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23.(6分)(1)甲午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原因:日本蓄谋已久;中国的愚昧落后等。
(2)任意一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原因: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援,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等。
(3)现实意义:有利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维护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4.(6分)(1)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主张:实业救国。
(2)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变化: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25.【评分等级】
一等(6-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②史实运用正确;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4-2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1-0分) ①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②史实运用不正确;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卷(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