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战争的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威严门面。英国派出远征军4000人……不久他们即占领舟山之定海,封锁长江的出海口及珠江口,继续北上威胁中国首都。”材料中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857年5月,英国有份战争资料显示“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知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亚罗号”事件 B.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方便侵略
C.“马神甫”事件 D.希望能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福州船政局各种费用支出中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而轮船招商局自1873年至1893年所获的600多万两白银也大部分归入李鸿章的“私囊”。其意在说明( )
A.洋务运动是中国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洋务运动的经营模式存在弊端
C.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洋务运动能够抵制外资的入侵
5.“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6.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是指(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文中“民主革命的涛声”最可能是( )
A.《资政新篇》的编写 B.《民报》的宣传 C.《国闻报》的发行 D.《申报》的创刊
8.下列是不同时期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表述,这说明( )
教科书种类 描述
北洋政府初期教科书 洋溢着对结束专制政体的欣喜,又充满了对建立共和政体的自豪。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科书 辛亥革命成功,表面上是由君主专制转变到民主共和政体,但实际上没有彻底贯彻“三民主义”的主张。
新中国时期的教科书 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B.历史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C.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D.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局面,为以后的独裁者准备了一个紧箍咒。虽然其本身的原则和制度由于后来统治者的破坏未能实行,但正是在这种破坏中暴露出他们独裁者的嘴脸,而一个一个被唾弃。这段话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遭到破坏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认同 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10.民国初年,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这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
A.护国战争失败 B.农民起义不断 C.西方列强入侵 D.军阀割据混战
11.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12.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A.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B.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共宣传影响巨大
13.北伐战争中,下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指( )

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14.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五四运动扩大 B.农民运动高涨 C.北伐胜利进军 D.七七事变爆发
15.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6.习总书记曾说过,“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7.1931年9月19日,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最后消息》:“据交通方面得到报告,昨夜11时许,有某国兵在沈阳演习夜战,城内炮声突起……因此夜半应行通过该处之平吉火车,当时为慎重起见,亦未能开行。”该报道提到的历史事件(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C.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D.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8.“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3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材料评价的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19.《新华日报》发表过题为《南京紫金山杀人竞赛,寇军暴行惨绝人寰》的报道,记录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如果采用民国纪年法,此事件发生在( )
A.民国25年 B.民国26年 C.民国27年 D.民国28年
20.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1.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22.“中共七大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长篇发言,对抗战期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做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由此可见,中共七大的意义在于( )
A.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B.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C.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领导地位 D.加速了国共两党关系逐渐走向破裂
23.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D.海外华侨尽全力支援抗战
24.下图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兵力投入统计。它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中国是二战中抵抗法西斯侵略最久的国家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最大
25.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B.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起三大战役
D.1949年4月,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二、综合题
26.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回溯党的历史,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在国家危难之际,于上海和嘉兴南湖的动荡船舶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
——刘冠君《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开拓创新】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艰苦奋斗】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不少于两次武装起义。材料二中这条“独特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27.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裨。”——摘编自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原因。
(2)从史料类型角度看,材料二中的左图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三、论述题
28.回顾历史,每当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总有一些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国分忧,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键词 人物 关键词 人物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为变法流血 谭嗣同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
天王 洪秀全 共和革命 黄兴
干王 洪仁玕 革命军 邹容
湘军 曾国藩 为宪法流血 宋教仁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讨袁护国 蔡锷
自强求富 张之洞 文学革命 胡适
维新变法 康有为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思想启蒙 梁启超
——整理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根据材料,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据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在该事件中的历史作用。
=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威严门面。英国派出远征军4000人……不久他们即占领舟山之定海,封锁长江的出海口及珠江口,继续北上威胁中国首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驱天津,A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排除B项;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1857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项正确;“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是发动战争的借口,排除AC项;“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是《北京条约》的内容,不是原因,排除B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1851年,中国爆发了……农民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反封建)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反侵略),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B项正确;1947年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A项;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排除C项;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大部分归入李鸿章的“私囊”说明了洋务运动的经营模式存在弊端,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中存在问题,不是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排除A项;题干体现不出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资入侵,而不是“洋务运动能够抵制外资的入侵”,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说明材料中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地步了”,D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依据题干“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出现了很多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三民主义,成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资政新篇》的编写是在太平运动后期,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国闻报》 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C项;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初期教科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科书、新中国时期的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可知,不同的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A项正确;历史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表述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9.C
【详解】“虽然其本身的原则和制度由于后来统治者的破坏未能实行,但正是在这种破坏中暴露出他们独裁者的嘴脸,而一个一个被唾弃”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未实行,但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独裁者遭到唾弃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认同,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独裁者遭到唾弃,而不是其遭到破坏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题干不是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而是其遭到破坏带来的影响或民众的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体现的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形成军阀割据局面;“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说明各派军阀之间相互攻伐,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D项正确;护国战争针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A项;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不属于农民起义和西方列强入侵,排除B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材料中日本议员对于中国留日学生归国后的排日论述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排除A项;五四运动并没有受到日本政府的抵制,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五四运动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不是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我国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1920年“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选项C符合题意;当时的政府不可能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百姓知识水平提升,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共于1921年成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A
【详解】根据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歌》响彻大江南北,结合所学可知,其中“工农学兵,大联合”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项正确;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后建立,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抗日战争中建立,排除C项; 爱国统一战线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C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A项;农民运动高涨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项;七七事变爆发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A项正确;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排除B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出现在抗日战争后期,排除C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1946年毛泽东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排除A项;古田会议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排除B项;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1931年9月19日……有某国兵在沈阳演习夜战城内炮声突起,居民颇不安。铁路之老又道口,亦有某国兵甚多,因此夜半应行通过该处之平吉火车当时为慎重起见,亦未能开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排除B项;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排除C项;1937年9月, 国民党发表共产党提交的合作宣言,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题干中材料“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3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项正确;七七事变在卢沟桥,排除A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与上海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根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法转换为民国纪年法的方法是:民国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年份-1911。因此1937年为民国26年,B项正确;民国25年是1936年,民国27年是1938年,民国28年是1939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正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ABC,故选D。
21.C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国民党一大、北伐、西安事变、抗战胜利”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合作共赢。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北伐战争则是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7月发动的一场统一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觉醒,国共两党也由分裂走向合作抗日,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居面,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所以C项符合题意;北伐胜利进军、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的革命历程表述不全面。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2.A
【详解】“对抗战期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做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表明中共七大的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题干内容为围绕的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无关,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毛泽东思想,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说明中共七大的意义有利于国共关系的发展,而不是加速了国共两党关系逐渐走向破裂,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回民支队”“平型关伏击日军”“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台儿庄保卫战”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适合平型关伏击日军,排除A项;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适合台儿庄保卫战,排除B项;海外华侨尽全力支援抗战适合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从1937—1939年日本陆军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占比,1941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可知,日军将绝大多数的兵力投入了中国战场,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A项正确;图表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各国抵抗法西斯国家的时间,排除C项;图表无法体现各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大小,排除D项。故选A项。
25.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1949年4月,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对渡江战役的评价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ABC项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1)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江河;攀越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详解】(1)根据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根据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方向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开辟的“独特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亦可)。
(3)根据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结合所学知识,红军长征中面临的困难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江河;攀越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等。
27.(1)特点:曲折发展;原因:“初步发展”: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识之士推动“实业救国”。“短暂春天”:辛亥革命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类型:文献史料;依据:开辟远洋航线,开拓海外市场;运粮赈灾,扶危济困;运送兵勇,抵御外辱。
【详解】(1)根据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夹缝生存”“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日益萎缩”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识之士推动“实业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的奏章属于文献史料;根据材料二“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裨。”可知,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有:招商局开辟远洋航线,开拓海外市场;运粮赈灾,扶危济困;运送兵勇,抵御外辱。
28.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作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张维新变法,康有为多次上疏光绪皇帝,呈述变法利弊。光绪皇帝在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虽然变法由于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失败,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宣传变法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作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张维新变法,康有为多次上疏光绪皇帝,呈述变法利弊。光绪皇帝在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虽然变法由于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失败,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宣传变法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