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初三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对他们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反抗英国殖民者 B.都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C.都属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D.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2.历史上,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试图通过改革为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和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关于这两次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次改革都是俄国在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背景下进行的
②两次改革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
③两次改革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④两次改革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B.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D.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
4.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B.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5.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俄国 D.英国
6.现代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推新提倡西方技术与日本方法相结合,而拒绝了西方的精神特质。结果给国家带来1945年的灾难。这主要是因为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殖产兴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保留军国主义
7.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略表。据此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时间 1782年 1825年 1866年 1882年 1885年 1903年
发明者 瓦特 史蒂芬孙 西门子 爱迪生 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国家 英国 英国 德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成果 蒸汽机 蒸汽机车 发电机 开设发电厂 汽车 飞机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 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9.“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污染严重 B.城市环境恶化
C.食物严重短缺 D.医疗技术落后
10.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说: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增强了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B.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C.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培养女性良好的工作习惯
1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图体现的社会现象是( )
A.大众教育推广 B.城市化加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贫富分化加剧
12.如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13.下列历史事件都与某次战争有关,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同盟国战败 ④三国协约的形成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14.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得出,一战
A.首先在英德两国间爆发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C.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D.极大地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16.“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7.下列各项中,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理解正确的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8.1917年的临时政府拒绝考虑大多数俄国人要求的土地与和平,而苏维埃提出了立即媾和与立即分配土地的口号,因此群众日益离弃了临时政府,转向苏维埃。材料说明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十月革命反映了俄国人民的愿望 D.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
19.以下史实的历史影响的共同点是( )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合约及战后安排。会议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条约、 1921年,美英日意中等救过在美国的倡导下,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用过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A.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B.完成对德国的宰割
C.彻底消除大国的矛盾 D.承认了中国的主权
20.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漫画大赛获奖作品—《分赃凡尔赛》(改绘)。该漫画反映出( )
A.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关系被重新调整 B.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彻底得到解决
C.中国利益再次被帝国主义国家损害 D.惩罚削弱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21.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点的是
A.都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矛盾 B.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C.都对美日进行不同程度的制裁 D.都实现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2.苏俄建立之后,在经济领域依次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
23.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A.十分重视农业发展 B.完全放弃工业化道路
C.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D.延续了余粮收集制
25.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6.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此后,俄国的旧制度被削弱,工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它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使其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战争消灭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极其庞大的地税收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正是这笔从农业中获取的巨大财富,才能使政府顺利地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才能使政府从地税收入中拨出大量款项创办国营企业和资助私人企业,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
——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
(1)材料一中俄国的“旧制度”指什么?这一“旧制度”的削弱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史称什么?这场战争使美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从而“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概括指出这次改革“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货币资本”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19世纪中期俄、美、日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快速的经济增长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1801—1850年,英国国民收入增长125.6%。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48年,1.2%的最富有者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另一方面,在工业革命中创造财富的大多数劳动者却丧失机会,其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其中一部分人的状况反而恶化,他们构成了富裕社会中一只庞大的贫困大军。贫困必然使工人阶级对现实产生不满,他们会通过个体犯罪和集体反抗将这种不满表达出来,由此而导致激烈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许多电器产品的出现层出不穷,诸如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车、电报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开始了电力带动机器,使电力成为补充并逐渐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其中10.5万公里在欧洲,9.3万公里在美洲,余下仅1.2万公里,基本上在亚洲。到1913年世界铁路线已经达110.2万公里,超过1870年时的5倍。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增至1924亿法郎……原先卷入世界市场的各国都围绕着一个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各国的原材料,供应各国工业品。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社会问题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能源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内容归纳,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经历了黑船事件被西方列强强行叩开国门之后,各方帝国主义牛鬼蛇神们纷至沓来,日本在一张张不平等条约中逐步丧失国家主权。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奔跑加速又跳跃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日本简史》
材料二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从1926年起,斯大林领导的苏共采取了很多措施,扩大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1936年11月举行的苏维埃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斯大林主持制定的苏联新宪法。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摘编自《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斯大林》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因素。根据材料一说说,日本为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协调关系、瓜分世界进行了哪些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些活动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斯大林领导的苏共,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成就?形成了怎样的发展模式?
(4)历史蕴含着前人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完成以上问题后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试卷第8页,共8页
1.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所以他们领导的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故选D;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章西女王没有领导印度实现国家独立,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不属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BC。
2.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工业商业发展极其缓慢;沙皇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学习西方,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国内矛盾重重。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上资本主义道路。因为两次改革都是沙皇实行的,故是自上而下的改革。①②③正确,B符合题意;彼得一世强化了封建农奴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了俄国的社会性质。④表述错误,ACD排除;故选B。
3.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黑人奴隶制;俄国1861年改革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封建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幕府统治。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美国的南北战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4.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属于历史评价,故A符合题意;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属于史实陈述,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A
【详解】根据材料“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可知,传导型的含义是“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日本在明治维新之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从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项正确;美国、俄国、英国发展现代化均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导致其对外扩张欲望强烈,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殖产兴业及文明开化均属于进步因素,ABC项排除。故选D。
7.A
【详解】根据图表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领先,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所以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单单是集中在一个国家,而是多国同时进行,所以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集中在交通和机器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电力、内燃机、化工等方面,所以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符合题意;④大机器生产开始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影响,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8.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内燃机的主要动力是石油,从此时开始,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故A符合题意;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9.B
【详解】1831—1841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和利物浦死亡率上升的原因明显是由于工业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故选B;石油的大规模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工业革命发展缓解了食物的严重短缺,排除C;工业革命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排除D。故选B。
10.A
【详解】根据题干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了工业革命中工厂的出现使女性在思想、交友、社会活动方面等方面更加的融入社会,A项正确;BCD项在材料上未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据题干图片可知,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的进行,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激增,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发达的城市,城市人口猛增,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起来,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B符合题意;ACD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12.A
【详解】图片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说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A选项符合题意;B、C、D项表述片面,排除。
13.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2月至12月,②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4年6月,③同盟国战败发生在1918年11月,④三国协约的形成是1907年,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①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说明一战导致欧洲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即一战使欧洲的殖民统治地位下降,从而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故选D;材料反映了一战对欧洲的打击,说明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ABC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
15.B
【详解】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起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19世纪末,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德科技领先,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居世界前两位,而英国和法国工业产量则处于比较低的位次;就殖民地而言,英法的殖民地最多,而美德相对较少。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综上所述,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故选B;一战首先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爆发,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6.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大战历时4年多”“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故①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②项不正确;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但科技应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一战中飞机、毒气等的使用直接导致战争死亡人数的增多,故③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分析可知,战争危害巨大,故④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正确;C排除;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A排除;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B排除;故选D。
1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临时政府拒绝考虑大多数俄国人要求的土地与和平”,与民心不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由“苏维埃提出了立即媾和与立即分配土地的口号,因此群众日益离弃了临时政府,转向苏维埃”,可知苏维埃政府符合民心,反映了俄国人民的愿望。选项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A排除;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排除;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D排除。故选C。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同战败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A项正确;华盛顿会议没有对德国进行宰割,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没有彻底消除大国的矛盾,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损坏了中国的主权,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漫画反眏 《凡尔赛条约》 严厉制裁德国,德国对制裁极为不满,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体现惩罚削弱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D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使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关系被重新调整,排除A项;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彻底得到解决不符合史实,战败国复仇情绪强烈,排除B项;漫画不能说明中国利益再次被帝国主义国家损害,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举行会议。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综上所述,两次会议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保证1918-1920年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上台之后,实行国家工业化政策,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23.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反扑,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B。
24.C
【详解】依据题干“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和所学知可知,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用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题干反映的正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结果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农业滞后,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而且题干只是评价斯大林的农业政策,没有体现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排除;D项余粮收集制是在1918—1921年实行,排除。故选C。
25.B
【详解】根据材料“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中国、印度、埃及、非洲在未来可能会实现独立,表明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排除A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
26.(1)“旧制度”:农奴制;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俄国的工业化(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史称:南北战争(美国内战);阶级关系: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解放了黑人奴隶);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3)改革:明治维新;措施:地税改革。
(4)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详解】(1)根据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一中俄国的“旧制度”指农奴制。这一“旧制度”的削弱进一步推动俄国的工业化(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战争消灭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解放了黑人奴隶);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3)根据材料三“《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根据“正是这笔从农业中获取的巨大财富,才能使政府顺利地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才能使政府从地税收入中拨出大量款项创办国营企业和资助私人企业,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货币资本”的措施是地税改革。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俄、美、日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7.(1)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社会冲突加剧;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2)电车、汽车、飞机。
(3)电力;推动了铁路等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4)科技创新。
【详解】(1)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一“另一方面,在工业革命中创造财富的大多数劳动者却丧失机会,其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其中一部分人的状况反而恶化,他们构成了富裕社会中一只庞大的贫困大军。贫困必然使工人阶级对现实产生不满,他们会通过个体犯罪和集体反抗将这种不满表达出来,由此而导致激烈的社会冲突。”可知,工业革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社会冲突加剧。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社会问题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2)交通工具:根据材料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有电车、汽车、飞机。
(3)新能源:根据材料三“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开始了电力带动机器,使电力成为补充并逐渐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能源是电力。
影响:根据材料二”1913年铁路的公里数超过1870年的5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铁路交通领域的迅速发展;再根据材料三中“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4)因素:依据以上所学知识可知,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即可得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创新。
28.(1)西方列强入侵(或民族危机加剧)。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
(2)召开会议(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条约(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和《九国公约》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模式。
(4)改革是强国之路;弱国无外交;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立足本国国情,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详解】(1)外部因素:根据材料一“日本经历了黑船事件被西方列强强行叩开国门之后,各方帝国主义牛鬼蛇神们纷至沓来,日本在一张张不平等条约中逐步丧失国家主权。”可知,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因素是西方列强入侵(或民族危机加剧)。
措施:根据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奔跑加速又跳跃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可知,日本为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采取的措施: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
(2)活动:根据材料二“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协调关系、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世界格局:根据材料信息“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和所学可知,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别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和《九国公约》,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成就:根据材料三“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并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领导的苏共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模式:根据材料三“1936年11月举行的苏维埃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斯大林主持制定的苏联新宪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4)启示: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是强国之路;弱国无外交;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立足本国国情,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城区集团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