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专练(有答案解析)——2024 届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的欧洲,比中国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不仅生活水平差,技术水平也很差,他们开辟新航路所用的航海技术全部来自于中国。比如指南针、火药、风帆和造船技术。没有指南针,在大海中就无法辨别方向。没有火药,欧洲人一登陆就被印第安人灭了,估计现在占着美洲的还是印第安人。没有风帆,光靠人力划船,十年半载也到不了印度。这一观点意在表达( )
A.明朝的远洋航海经验比欧洲丰富 B.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已走向衰落
C.科技进步是欧洲迈向近代的前提 D.中国发明推动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2.中世纪后期,欧洲就已开始从中国进口瓷器。16世纪后期,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通过数条国际航线将中国瓷器转运至欧亚各地,中国瓷器对外贸易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向全球扩散的国际贸易循环网。中国作坊也开始仿效欧洲陶瓷的装饰风格和形状,专门为欧洲市场生产瓷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欧洲封建贵族生活腐朽 B.重商主义使欧洲各国获利颇丰
C.世界经济联系得到加强 D.瓷器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
3.欧洲从中世纪后期到近代前期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人口过剩——饥荒与瘟疫——新航路开辟——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这一过程说明( )
A.科学技术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先导 B.生存危机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动因
C.饥荒和瘟疫并未造成世界的隔绝 D.中世纪是欧洲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4.明清时期,引进美洲作物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
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B.欧洲加强了对亚美的掠夺
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全球联系
5.下表是某学者对17世纪一些西欧国家的评价。据此推测,该学者评价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
国家 评价
德意志 “黑暗的世纪”
法国 “灰暗的世纪”
英国 “白银时代”
荷兰 “黄金时代”
A.殖民地面积的多少 B.市民文学素养的高低
C.大工业的普及范围 D.海上贸易实力的强弱
6.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伏击了葡萄牙船只,并将此船连同货物一起拍卖。葡萄牙将此事上诉欧洲海事法庭。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为荷兰辩护,指出葡萄牙阻止正当的海上商业活动,进而损害了在东印度的各国商人利益。据此可知( )
A.国际法维护了各国利益 B.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受到冲击
C.旧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 D.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焦点
7.16、17世纪西欧各“民族国家”因为商业革命获得了巨大资源,如西班牙、尼德兰、英国等,为了保持和获得更多的资源,他们将更多的资源用来建设国家军队。长时期、大规模的战争促使西欧各国“政府机构的扩张和直接统治成为国家榨取军事资源的两大途径”“准备战争则在国家内部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这表明商业革命( )
A.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导致了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C.提升了国家的动员能力 D.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8.19世纪前期,英国煤炭价格一路飙升,而煤炭大多埋藏在贵族的庄园地产上,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贵族在原有的头衔外加上了“矿主”的称号,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巨资购置设备,开采煤矿。这一现象( )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实力 B.促进了大工业迅速发展
C.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 D.展现了垄断组织的贪婪
9.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
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D.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
10.1793年美国出台《专利法》规定:对于海外人员,只要掌握一门先进生产技术或机器设备制造方法或拥有相关设备图纸,经过一个简单宣誓,该人员就可以成为美国公民,其掌握的技术就可得到联邦政府保护的垄断专利权。此规定反映出美国( )
A.经济垄断组织发展迅速 B.自由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C.有意打破欧洲技术优势 D.注重鼓励国内技术研发
11.“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推动了经济转型 B.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C.导致了阶级分化 D.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2.1802年拿破仑颁布了《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改建并发展专科学校。1879年,共和国政府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通过法案,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1881年建立了一批国立职业学校。这些做法( )
A.有利于民主政治 B.提高了法国的科技水平
C.普及了高等教育 D.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家庭天使观”影响,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囿于家庭小圈子。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打字员、书记员等专业办事人员来自中产阶级妇女,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据纺织工委员会报导:兰开夏地区,因为工厂劳动,女孩子在16—25岁期间能够为自己积聚100磅左右的嫁妆,单身女子或寡妇也能够靠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而生活。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名梳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1866年,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的选举权,促使议会第一次讨论妇女选举问题。
——摘编自潘迎华、管佩韦《略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妇女》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变化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们开辟新航路所用的航海技术全部来自于中国。比如指南针、火药、风帆和造船技术。没有指南针,在大海中就无法辨别方向。没有火药,欧洲人一登陆就被印第安人灭了,估计现在占着美洲的还是印第安人。没有风帆,光靠人力划船,十年半载也到不了印度。”可知,中国的发明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D项正确。“明朝的远洋航海经验比欧洲丰富”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来自中国的科技,外部因素不是欧洲迈向近代的前提,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生产的瓷器大量销往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反映世界经济联系得到加强,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瓷器是奢侈品,且未提及封建贵族使用高档瓷器和生活奢侈,排除A项;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限制进口,增加出口,欧洲国家大量进口中国瓷器不是重商主义的典型表现,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瓷器是国际贸易的商品之一,无法得出“主要”,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蔓延,迫使欧洲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科学技术,排除A项。生存危机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动因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无关,排除。
4.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的物种交流使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使世界人民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C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答案:D
解析:结合17世纪的史实可知,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海上实力强大,因此依据是海上实力的强弱,D项正确,排除B项。17世纪英法两国的殖民地面积超过荷兰,排除A项;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道准确时空是17世纪西欧。由题干中的“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伏击了葡萄牙船只……指出葡萄牙阻止正当的海上商业活动,进而损害了在东印度的各国商人利益”,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旧国际秩序是以西、葡两国为主导的,但17世纪商业帝国荷兰崛起,挑战葡萄牙,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衰落,荷兰以造船技术、航海优势占据了海洋贸易主角,对旧的国际秩序提出了挑战,C项正确;荷兰伏击葡萄牙,而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为荷兰辩护,颠倒是非,国际法并不是维护各国利益,排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是西班牙主导的太平洋贸易,所以说其受到冲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焦点的前提是列强的产生,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了,出现时空错误,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业革命提高了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并且创造出了国家的内部结构,也就是商业革命提升了民族国家的实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而非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A项;材料表明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未涉及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提升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19世纪前期”“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巨资购置设备,开采煤矿”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煤炭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贵族开采煤矿有利于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也就是促进了大工业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贵族,且无法体现开采煤矿强化了封建贵族的实力,A项错误。开采煤炭和技术创新无关,C项错误。垄断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妇女大量进入工厂,没有涉及国际工人运动,故A项错误;B.妇女的地位提高是一个过程,19世纪初妇女的地位并没有迅速提高,故B项错误;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D.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度下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并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使得妇女因为“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故D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1793年美国出台《专利法》规定:掌握的技术的海外人员可以成为美国公民,并获得专利权保护。这有利于吸引掌握技术的欧洲移民赴美和欧洲技术在美国的推广,有利于打破欧洲技术优势,C项正确;垄断组织的产生是在19世纪末,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美国的专利政策,“自由主义”所指不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引入外国技术和人才,而非鼓励国内技术研发,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等信息可以推知工业革命导致阶级分化严重,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阶级信息,没有涉及经济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与经济转型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力数据,无法反映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阶级分化的信息,没有直接反映出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改建并发展专科学校”“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1881年建立了一批国立职业学校”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法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中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正是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D项正确;民主政治指的是主权在民,与职业教育和专科学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职业教育,对科技水平的影响有限,排除B项;职业教育和专科学校不能等同于高等教育,且此时法国没有普及高等教育,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主要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启蒙运动兴起;新航路开辟,航海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依据:地图的内容使用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采用中国传统上北下南的方位标注,有关明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以中国南海为中心;航线网络以中国的泉州和漳州港为起点。意义:有助于了解中国明朝后期的对外经贸往来;为了解当时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甚至其他地区的地理状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利于研究当时的中外交往,加强了中外交流。
解析:(1)根据“明末中国人所绘”、“该地图后被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等信息判断可知,《塞尔登中国地图》流传到英国的时间大约在17世纪前期。相关背景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如政治上,英国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欧洲主要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思想上,启蒙运动兴起;同时当时新航路开辟,航海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根据“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可知是地图的内容使用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采用中国传统上北下南的方位标注;根据“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得出有关明朝的内容最为丰富;根据“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得出以中国南海为中心;根据“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得出航线网络以中国的泉州和漳州港为起点。意义根据对地图内容的描述和所学可知,这幅图上有中国对外航海路线的网络,因此有助于了解中国明朝后期的对外经贸往来;而且为了解当时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甚至其他地区的地理状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利于研究当时的中外交往,加强了中外交流。
14.答案:示例1: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兴起,工厂制度形成,机器操作的便利性,使女性走出家庭开始工作,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妇女自身经济能力的增强,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的提升。总之,工业革命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示例2: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改革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女性独立意识增强,英国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推动,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积极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这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推进社会向公平公正方向发展。总之,工业革命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解析: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题目要求“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变化的角度”进行阐述,根据材料的“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l500名杭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与“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得出观点:英国女性角色的变化和地位的提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次,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联系材料加以证明。格局材料一的“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兴起,工厂制度形成,机器操作的便利性,使女性走出家庭开始工作,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根据材料的“开夏地区,因为工厂劳动,女孩子在16-25岁期间能够为自己积聚100磅左右的嫁妆,单身女子或寡妇也能够靠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而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妇女自身经济能力的增强,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的提升;根据材料的“1835年,1500名杭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女性独立意识增强,英国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推动,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积极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推进社会向公平公正方向发展。最后进行总结,根据以上证明观点与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专练(有答案解析)——2024 届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