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课课练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导致如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从雷锋身上学习的主要是( )
A.攻坚克难精神 B.视死如归精神
C.助人为乐精神 D.执政为民精神
3.“您勇挑重担奔赴穷县兰考。黄河故道,风沙弥漫……(您)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找到了全县治理的良策。”以上歌词中的“您”应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钱学森
4.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5.2023年3月5日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学习雷锋我们主要学习他的( )
A.公而忘私,助人为乐 B.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6.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
A.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B.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C.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D.严重个人崇拜带来巨大的危害
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完成胜利,巩固胜利》
C.《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D.《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中来》
8.如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D.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9.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内容中包含的词语有( )
A.稳步前进 B.鼓足干劲 C.充实提高 D.和谐发展
10.下列人物中,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一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最终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依据所学,写出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1958年10月25日,山东某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3)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指的是什么?除此之外,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还有什么重大失误?(列举一例即可)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出现失误】
材料三: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赶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什么失误?
【以史为鉴】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0 BCBAA BCDAB
11.(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成大型工业基础,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12.(1)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制定“一五计划”。
(2)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高速度,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