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2-2023学年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西方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 B.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
C.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 D.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扩大,人口增加,为了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巩固统治,古代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宽阔大道,C项正确;
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不是罗马统治者修筑道路的主要目的,而且道路的修建促进了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A项错误;
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不是主要目的,B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解题的关键是立足于统治者的立场,去分析其修建道路的主要意图,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 公元249年,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瘟疫,史称“西普里安大瘟疫”,持续了15年时间,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文献资料显示,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据此可知,“西普里安大瘟疫”( )
A.表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 B.引发了全球性的瘟疫危机
C.因海外贸易发展而推动传播 D.直接导致世界市场的衰败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可知,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罗马帝国持续15年的“西普里安大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这说明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瘟疫的传播,C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瘟疫的爆发及其原因,并没有提及罗马卫生立法的相关信息,不能说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A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普里安大瘟疫”引发了全球性的瘟疫危机,B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世界市场尚未形成,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结合罗马帝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1·全国甲卷)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分析可知:雅典直接民主政治下,司法审判可能带有主观色彩,体现了直接民主 的弊端,C正确;
A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
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不是完善;
D错误,材料无关经济纠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2020高二下·温州期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最初动机和设想,学术界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比较客观的说法是新航路开辟 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共同造成的,单纯强调哪一种因素都是不准确的。不过,新航路开辟的有一点结果却超出了最初的这些“动机”和“设想”,具体表现在( )
A.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 B.实现了宗教传播目标
C.开通了一条新的商路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满足对黄金的渴求,解决东西方商路中断问题,以及传播天主教,西方国家率先开辟了新航路,故ABC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结果,不符合题意;
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起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并不是其开辟的动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5.(2020高三上·河南月考)为了使信徒们不至于被异端思想所迷惑而走上怀疑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这反映了( )
A.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
B.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
C.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建立
D.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材料“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说明基督教神学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故C项正确;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近代科学的建立打破了教会神学的权威,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宗教改革”,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进行分析即可。
6.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32-l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总体上在减少,非贵族人数总体上在增加,但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这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B项正确;
1885—1905年,贵族人数在增加,A项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的变化,不能反映内阁权力的变化,C项错误;
1885-1905年贵族人数在增加,1906—1916年贵族人数在减少,这一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此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注意贵族人数的变化,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过程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 )
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 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 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D项正确;
个人的努力显然不是根源所在,排除A;
B项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运动也有曲折;
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共产党宣言》 的内容---揭示了社会法展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即可。
8.(2021·全国甲卷)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等信息分析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倡导的革命运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C正确;
A错误,巴黎公社并没有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错误,巴黎公社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错误,俄国革命发生在1917年,时间不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巴黎公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2021·全国甲卷)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答案】C
【知识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时,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交给国家,这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材料中出现的“饥民”,因此材料中“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的地方措施侧面上反映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C正确;
A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一地政策并没有使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错误,说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禁止自由贸易的措施不相符;
D错误,新经济政策下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0.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答案】B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法国戴高乐上台后,不再追随美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据材料“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想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B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戴高乐的行为显然不是想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A项错误;
非洲的独立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相符合,因此戴高乐并不是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C项错误;
材料中法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而非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力量的成长,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注意材料时间,结合二战后法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目的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拟诉弃权,是指罗马法中通过模拟诉讼而移转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是早期市民法上所有权取得之一种。拟诉弃权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其标的可以是有体财产,也可是无体财产;其交易形式可以是要式移转,也可是略式移转;其交易内容可以是买卖,也可是借贷,甚至还可是继承,收养及劳役等交易。拟诉弃权反映了罗马当时( )
A.处于共和国时期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商品经济的落后 D.奴隶制社会的本质
【答案】B
【知识点】古罗马文化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拟诉弃权是指罗马法中通过模拟诉讼无论何种方式在财产发生而移转财产所有权的方式,转移时都要模拟法庭审判,体现了罗马当时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故B正确;
拟诉弃权反映了罗马当时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未体现是否处于共和国时期,排除A;
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不能判断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解答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考查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2020高一上·成都期末)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苹果车》有这样的片段:(国王马格纳斯)我是国王,因为我是我叔叔的侄子……即使我是全国最愚蠢的人,我也还是国王。(首相卜罗塔斯)一个党魁可以偷走一匹马,一个国王连篱笆也不敢探头看一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英国( )
A.国王统而不治 B.首相制约王权
C.政党互相制约 D.议会权力旁落
【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党魁可以偷走一匹马,一个国王连篱笆也不敢探头看一看”可知国王的权力甚至不如一个党魁,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本质上反映了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故选A;
制约王权的是议会,不是首相,排除B;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政党,排除C;
英国的议会权力始终没有旁落,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个国王连篱笆也不敢探头看一看”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君主的状况。
13. 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 )
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
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 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工业化前后儿童的地位变化分析可知,在工业革命之前,劳动力的数量非常重要,而在工业革命以后,劳动力的质量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所导致的,故A正确;
儿童接受教育,没有催生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英国近代教育事业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排除B;
福利国家制度诞生是在二战以后,排除C;
儿童接受教育没有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4. 一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强调要以《国联盟约》为基础,主张所有的国家都要遵从《国联盟约》的规定,不得随意侵犯或破坏他国的主权、利益与国家安全,否则的话,国联及其成员国就有权依据《国联盟约》的相关规定,对之实行各种制裁。这说明《国际联盟》( )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B.顺应了战后的社会主义思潮
C.实行“全体一致”的决策原则 D.倡导建立全球性的安全机制
【答案】D
【知识点】“一战”的影响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不得随意侵犯或破坏他国的主权、利益与国家安全,否则的话,国联及其成员国就有权依据《国联盟约》的相关规定,对之实行各种制裁“可以看出国联的宗旨原则还是要维护世界和平,是要形成全球性的安全机制,故D正确。
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排除A;
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排除B;
材料看不出“全体一致”的决策原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联盟,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国际联盟的宗旨原则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5.1971年尼克松总统在经济报告中说,“我不想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管制工资和物价,因为这样做就会产生更多麻烦和新问题,我也不想借口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装饰门面。”这说明美国政府试图( )
A.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B.减少国家干预,调整经济政策
C.扩大政府职能,解决民生问题 D.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答案】B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不想借口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装饰门面”信息可知,美国政府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经济政策,故B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试图减少经济干预,但并非放松恢复自由放任,故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试图减少经济干预,并非扩大政治职能,也并非建立福利国家,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方经济政策演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依据材料“不想借口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装饰门面”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6. 如图反映了1948-1979年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壮大 B.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C.新兴独立国家的大量增加 D.不结盟运动的扩大
【答案】C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48—1979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使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C项正确;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是经济区域组织,B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关贸总协定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贸易组织,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如图为2018年美国推行的贸易政策示意图。美国政府此举( )
A.阻滞了全球化进程 B.缓解了国内经济危机
C.违背了时代的潮流 D.维护了美国民众利益
【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由图片中“征收高额关税””“征收反倾销关税”等信息可知,美国政府此举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C正确;
材料不可能阻滞全球化进程,也不能缓解其国内经济危机,更不能代表广大美国民众的意愿,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征收高额关税”“征收反倾销关税”,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8. 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 )
A.代议制 B.君主制 C.中央集权制 D.直接民主制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可知,伯里克利时期几乎所有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并实行抽签选举,说明每个公民都能参与政治事务,这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D项正确;
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代议制是间接民主,A项错误;
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而非君主制,B项错误;
雅典是城邦国家,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结合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 下列关于波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②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④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波斯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波斯帝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波斯帝国的疆域、政治和经济状况,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0.(2022高一下·浙江月考)下列是阿拉伯帝国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③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
④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但在麦加传教失败,于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逐步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答案为C项。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1.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论述的是( )
A.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人文主义是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原因;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运用和地圆学说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条件,B项正确;
宗教改革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运动,主要是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而且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A项错误;
两次工业革命与宗教动力、民族君主国无关,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不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宗教、思想原因以及主客观条件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这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的主题是( )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神本主义 D.科学主义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依据材料“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可知,彼特拉克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B项正确;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A项错误;
从材料可以看出彼特拉克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即反对神本主义,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这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科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结合彼特拉克的地位和主张以及人文主义的内涵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 “他们不再像牲畜那样可以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与了”,俄国农民获得这些“人”的权利是在( )
A.明治维新时期 B.十月革命期间
C.南北战争时期 D.农奴制改革期间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得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即使俄国农民获得了 “人”的权利,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俄国,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项错误;
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俄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维护国家统一和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涉及的国家,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2023高一下·常州期末)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不仅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而且还受到其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B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为了控制拉美,采取“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B项正确;
英国、法国、德国均没有未对拉美实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国在拉美实行的政策,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5. 列宁称……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他还指出“靠……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 )
A.《九国公约》 B.《非战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洛迦诺公约》
【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是一场分赃会议,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的宰割,忽视弱小民族利益,而且其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存在许多矛盾,并不稳定,埋下了隐患。因此材料中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C项正确;
《九国公约》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使得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非战公约》提出于1928年,提出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且当时列宁已经去世,B项错误;
《洛迦诺公约》提出于1925年,主要涉及战后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而且当时列宁已经去世,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结合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性质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如图图示资料并结合所学,从中提炼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
(2) 从中任意择取一个主题并列出上图中符合该主题的史实序号。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历史时期中补充符合该主题的一个史实,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1)主题①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②世界市场逐步形成;③社会主义运动发展;④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⑤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2)主题与序号: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③④;世界市场逐步形成:⑦⑩;社会主义运动发展:①②;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⑤⑥;近代科学技术发展:⑧⑨。
【知识点】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近代科学的主要成就;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分析】(1)主题:依据图片中的“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可以得出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依据图片中的“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末,非洲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主题是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依据图片中的“巴黎公社”“第一国际”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依据图片中的“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义和团运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依据图片中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爱迪生发明电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2)主题和序号:结合第一小问中的主题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序号是③④;选择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序号是⑦⑩;选择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序号是①②;选择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序号是⑤⑥;选择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序号是⑧⑨。补充及说明:抓住时间“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结合所学可补充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进行分析说明。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共产主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等。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结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共产主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等史实解答;第二问,主题和序号:结合第一小问中的主题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补充及说明:抓住时间“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结合所学可补充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进行分析说明,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在经济上的特点,并简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早期英国面临的城市社会问题。
【答案】(1)特点:西欧城市经济独立。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兴办大学,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基础设施不足;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压力;国民素质有待提升;新兴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发展无序。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特点:依据材料“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可知,西欧城市经济独立。影响:依据材料“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即经济上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化上兴办大学,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政治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社会上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问题:依据材料“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知,基础设施不足;依据“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可知,城市住房紧张;依据“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可知,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依据“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可知,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压力;依据“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可知,新兴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发展无序;结合所学从国民素质有待提升角度进行补充。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分析;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及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2) 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主流: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形成因素: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3)创新: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1)主流:依据材料“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形成因素:依据材料“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
(2)典型代表:依据材料“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有贞观之治等。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即唐太宗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等。
(3)创新:结合清朝的民族政策解答,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等(列举其中两例即可)。意义:依据材料“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知,加强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依据“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国家和历史等方面分析,即清代对边疆的经营,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贞观之治以及清朝的民族关系。第一问,主流:依据材料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分析;因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理念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贞观之治及其形成原因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清朝的民族措施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2-2023学年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西方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 B.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
C.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 D.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
2. 公元249年,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瘟疫,史称“西普里安大瘟疫”,持续了15年时间,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文献资料显示,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据此可知,“西普里安大瘟疫”( )
A.表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 B.引发了全球性的瘟疫危机
C.因海外贸易发展而推动传播 D.直接导致世界市场的衰败
3.(2021·全国甲卷)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4.(2020高二下·温州期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最初动机和设想,学术界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比较客观的说法是新航路开辟 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共同造成的,单纯强调哪一种因素都是不准确的。不过,新航路开辟的有一点结果却超出了最初的这些“动机”和“设想”,具体表现在( )
A.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 B.实现了宗教传播目标
C.开通了一条新的商路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5.(2020高三上·河南月考)为了使信徒们不至于被异端思想所迷惑而走上怀疑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这反映了( )
A.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
B.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
C.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建立
D.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6.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7.(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 )
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 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 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8.(2021·全国甲卷)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9.(2021·全国甲卷)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10.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11.拟诉弃权,是指罗马法中通过模拟诉讼而移转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是早期市民法上所有权取得之一种。拟诉弃权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其标的可以是有体财产,也可是无体财产;其交易形式可以是要式移转,也可是略式移转;其交易内容可以是买卖,也可是借贷,甚至还可是继承,收养及劳役等交易。拟诉弃权反映了罗马当时( )
A.处于共和国时期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商品经济的落后 D.奴隶制社会的本质
12.(2020高一上·成都期末)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苹果车》有这样的片段:(国王马格纳斯)我是国王,因为我是我叔叔的侄子……即使我是全国最愚蠢的人,我也还是国王。(首相卜罗塔斯)一个党魁可以偷走一匹马,一个国王连篱笆也不敢探头看一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英国( )
A.国王统而不治 B.首相制约王权
C.政党互相制约 D.议会权力旁落
13. 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 )
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
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 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14. 一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强调要以《国联盟约》为基础,主张所有的国家都要遵从《国联盟约》的规定,不得随意侵犯或破坏他国的主权、利益与国家安全,否则的话,国联及其成员国就有权依据《国联盟约》的相关规定,对之实行各种制裁。这说明《国际联盟》( )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B.顺应了战后的社会主义思潮
C.实行“全体一致”的决策原则 D.倡导建立全球性的安全机制
15.1971年尼克松总统在经济报告中说,“我不想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管制工资和物价,因为这样做就会产生更多麻烦和新问题,我也不想借口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装饰门面。”这说明美国政府试图( )
A.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B.减少国家干预,调整经济政策
C.扩大政府职能,解决民生问题 D.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16. 如图反映了1948-1979年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壮大 B.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C.新兴独立国家的大量增加 D.不结盟运动的扩大
17.如图为2018年美国推行的贸易政策示意图。美国政府此举( )
A.阻滞了全球化进程 B.缓解了国内经济危机
C.违背了时代的潮流 D.维护了美国民众利益
18. 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 )
A.代议制 B.君主制 C.中央集权制 D.直接民主制
19. 下列关于波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②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④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22高一下·浙江月考)下列是阿拉伯帝国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③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
④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21.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论述的是( )
A.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22.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这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的主题是( )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神本主义 D.科学主义
23. “他们不再像牲畜那样可以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与了”,俄国农民获得这些“人”的权利是在( )
A.明治维新时期 B.十月革命期间
C.南北战争时期 D.农奴制改革期间
24.(2023高一下·常州期末)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不仅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而且还受到其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5. 列宁称……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他还指出“靠……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 )
A.《九国公约》 B.《非战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洛迦诺公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如图图示资料并结合所学,从中提炼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
(2) 从中任意择取一个主题并列出上图中符合该主题的史实序号。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历史时期中补充符合该主题的一个史实,并作简要说明。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在经济上的特点,并简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早期英国面临的城市社会问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及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2) 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扩大,人口增加,为了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巩固统治,古代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宽阔大道,C项正确;
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不是罗马统治者修筑道路的主要目的,而且道路的修建促进了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A项错误;
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不是主要目的,B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解题的关键是立足于统治者的立场,去分析其修建道路的主要意图,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可知,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罗马帝国持续15年的“西普里安大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这说明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瘟疫的传播,C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瘟疫的爆发及其原因,并没有提及罗马卫生立法的相关信息,不能说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A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普里安大瘟疫”引发了全球性的瘟疫危机,B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世界市场尚未形成,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结合罗马帝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分析可知:雅典直接民主政治下,司法审判可能带有主观色彩,体现了直接民主 的弊端,C正确;
A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
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不是完善;
D错误,材料无关经济纠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满足对黄金的渴求,解决东西方商路中断问题,以及传播天主教,西方国家率先开辟了新航路,故ABC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结果,不符合题意;
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起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并不是其开辟的动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材料“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说明基督教神学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故C项正确;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近代科学的建立打破了教会神学的权威,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宗教改革”,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进行分析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32-l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总体上在减少,非贵族人数总体上在增加,但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这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B项正确;
1885—1905年,贵族人数在增加,A项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的变化,不能反映内阁权力的变化,C项错误;
1885-1905年贵族人数在增加,1906—1916年贵族人数在减少,这一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此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注意贵族人数的变化,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过程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D项正确;
个人的努力显然不是根源所在,排除A;
B项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运动也有曲折;
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共产党宣言》 的内容---揭示了社会法展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等信息分析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倡导的革命运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C正确;
A错误,巴黎公社并没有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错误,巴黎公社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错误,俄国革命发生在1917年,时间不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巴黎公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答案】C
【知识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时,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交给国家,这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材料中出现的“饥民”,因此材料中“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的地方措施侧面上反映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C正确;
A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一地政策并没有使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错误,说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禁止自由贸易的措施不相符;
D错误,新经济政策下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0.【答案】B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法国戴高乐上台后,不再追随美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据材料“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想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B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戴高乐的行为显然不是想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A项错误;
非洲的独立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相符合,因此戴高乐并不是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C项错误;
材料中法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而非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力量的成长,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注意材料时间,结合二战后法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目的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古罗马文化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拟诉弃权是指罗马法中通过模拟诉讼无论何种方式在财产发生而移转财产所有权的方式,转移时都要模拟法庭审判,体现了罗马当时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故B正确;
拟诉弃权反映了罗马当时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未体现是否处于共和国时期,排除A;
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不能判断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解答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考查了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党魁可以偷走一匹马,一个国王连篱笆也不敢探头看一看”可知国王的权力甚至不如一个党魁,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本质上反映了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故选A;
制约王权的是议会,不是首相,排除B;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政党,排除C;
英国的议会权力始终没有旁落,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个国王连篱笆也不敢探头看一看”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君主的状况。
13.【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工业化前后儿童的地位变化分析可知,在工业革命之前,劳动力的数量非常重要,而在工业革命以后,劳动力的质量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所导致的,故A正确;
儿童接受教育,没有催生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英国近代教育事业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排除B;
福利国家制度诞生是在二战以后,排除C;
儿童接受教育没有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一战”的影响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不得随意侵犯或破坏他国的主权、利益与国家安全,否则的话,国联及其成员国就有权依据《国联盟约》的相关规定,对之实行各种制裁“可以看出国联的宗旨原则还是要维护世界和平,是要形成全球性的安全机制,故D正确。
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排除A;
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排除B;
材料看不出“全体一致”的决策原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联盟,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国际联盟的宗旨原则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不想借口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装饰门面”信息可知,美国政府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经济政策,故B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试图减少经济干预,但并非放松恢复自由放任,故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试图减少经济干预,并非扩大政治职能,也并非建立福利国家,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方经济政策演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依据材料“不想借口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装饰门面”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48—1979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使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C项正确;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是经济区域组织,B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关贸总协定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贸易组织,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由图片中“征收高额关税””“征收反倾销关税”等信息可知,美国政府此举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C正确;
材料不可能阻滞全球化进程,也不能缓解其国内经济危机,更不能代表广大美国民众的意愿,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征收高额关税”“征收反倾销关税”,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可知,伯里克利时期几乎所有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并实行抽签选举,说明每个公民都能参与政治事务,这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D项正确;
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代议制是间接民主,A项错误;
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而非君主制,B项错误;
雅典是城邦国家,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结合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答案】D
【知识点】波斯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波斯帝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波斯帝国的疆域、政治和经济状况,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但在麦加传教失败,于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逐步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答案为C项。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1.【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人文主义是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原因;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运用和地圆学说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条件,B项正确;
宗教改革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运动,主要是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而且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A项错误;
两次工业革命与宗教动力、民族君主国无关,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不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宗教、思想原因以及主客观条件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依据材料“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可知,彼特拉克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B项正确;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A项错误;
从材料可以看出彼特拉克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即反对神本主义,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这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科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结合彼特拉克的地位和主张以及人文主义的内涵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得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即使俄国农民获得了 “人”的权利,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俄国,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项错误;
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俄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维护国家统一和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涉及的国家,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答案】B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为了控制拉美,采取“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B项正确;
英国、法国、德国均没有未对拉美实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国在拉美实行的政策,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5.【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是一场分赃会议,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的宰割,忽视弱小民族利益,而且其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存在许多矛盾,并不稳定,埋下了隐患。因此材料中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C项正确;
《九国公约》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使得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非战公约》提出于1928年,提出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且当时列宁已经去世,B项错误;
《洛迦诺公约》提出于1925年,主要涉及战后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而且当时列宁已经去世,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结合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性质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6.【答案】(1)主题①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②世界市场逐步形成;③社会主义运动发展;④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⑤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2)主题与序号: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③④;世界市场逐步形成:⑦⑩;社会主义运动发展:①②;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⑤⑥;近代科学技术发展:⑧⑨。
【知识点】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近代科学的主要成就;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分析】(1)主题:依据图片中的“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可以得出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依据图片中的“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末,非洲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主题是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依据图片中的“巴黎公社”“第一国际”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依据图片中的“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义和团运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依据图片中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爱迪生发明电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2)主题和序号:结合第一小问中的主题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序号是③④;选择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序号是⑦⑩;选择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序号是①②;选择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序号是⑤⑥;选择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序号是⑧⑨。补充及说明:抓住时间“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结合所学可补充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进行分析说明。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共产主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等。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结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共产主义、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等史实解答;第二问,主题和序号:结合第一小问中的主题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补充及说明:抓住时间“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结合所学可补充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进行分析说明,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7.【答案】(1)特点:西欧城市经济独立。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兴办大学,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基础设施不足;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压力;国民素质有待提升;新兴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发展无序。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特点:依据材料“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可知,西欧城市经济独立。影响:依据材料“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即经济上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化上兴办大学,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政治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社会上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问题:依据材料“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知,基础设施不足;依据“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可知,城市住房紧张;依据“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可知,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依据“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可知,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压力;依据“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可知,新兴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发展无序;结合所学从国民素质有待提升角度进行补充。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分析;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8.【答案】(1)主流: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形成因素: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3)创新: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意义: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1)主流:依据材料“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形成因素:依据材料“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
(2)典型代表:依据材料“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有贞观之治等。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即唐太宗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等。
(3)创新:结合清朝的民族政策解答,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等(列举其中两例即可)。意义:依据材料“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知,加强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依据“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国家和历史等方面分析,即清代对边疆的经营,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贞观之治以及清朝的民族关系。第一问,主流:依据材料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分析;因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理念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贞观之治及其形成原因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清朝的民族措施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2022-2023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