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0-2021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自西晋灭亡后“天下丧乱,四海不一”,长时期的分裂割据使得“战争相寻”“生人涂炭”;589年隋朝灭陈,成功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分裂局面。据此判断隋朝统一的有利因素是( )
A.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B.隋朝实力强大
C.广大人民向往统一 D.南方陈朝的腐朽
2.“短命”和“暴政”一直是我们对隋朝的评价,但在隋朝短暂的统治中,却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功绩”。这里的“功绩”包括了( )
①修建长城 ②修建都江堰
③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经济文化高度发展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加强对大运河的日常维护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4.唐朝22位皇帝中,18位是马球运动爱好者。当时全国上下球场林立,玩者如云。王朝与邻国大都进行过马球竞技活动。赛场上经常出现“珠球忽掷,月杖争击”“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的壮观场面。可见,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 )
A.契合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 B.助推农牧文明的相互融合
C.导致政局动荡吏治腐败 D.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5.题5表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这个地区在唐朝时被称为( )
朝代 唐朝 元朝 清朝
史实 文成公主入藏 中央设立宣政院 册封宗教领袖达赖、班禅
题5表
A.西域 B.吐蕃
C.回纥 D.琉球
6.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中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到欧洲的西段,此后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由此可知( )
A.唐朝的繁荣强盛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 B.开放包容的政策是外国人来华的主要原因
C.丝绸之路西段的开通推动中外交流的发展 D.唐朝的对外交流为世界文明做了重要贡献
7.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甫在这场战乱后感慨:“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这说明( )
A.战争推动文学发展 B.文学是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
C.唐朝诗歌繁荣发展 D.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8.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玄奘 B.蔡伦
C.鉴真 D.毕昇
9.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出现,宋朝的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由此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科技发展
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的发展
10.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大都也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B.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11.题11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这些目录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题11图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少数民族的崛起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短暂的两宋历史
12.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的主流
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13.题13图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 )
题13图
①总人口呈增长趋势 ②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
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④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的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15.元朝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局面。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治,它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6.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C.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D.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18.北活字印刷术排印快速,可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活字书版要随印随拆,没有雕版长期保存的优势,因此古代图书印刷仍以雕版为主,活字则用于京报、邸报、年历等文本印制。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市场需求促使活字印刷术发明 B.活字印刷术是古代图书业主流印刷技术
C.活字印刷术在特定文本印刷中占据优势 D.活字印刷术在发明出来后迅速没落
19.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A.蒙古族 B.藏族
C.回族 D.白族
20.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裁撤官职和机构、分散机构的权力来强化皇权,其中裁撤的官职和机构是( )
A.丞相和中书省 B.五军都督府
C.六部和锦衣卫 D.行省和三司
21.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B.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 D.为明朝收复台湾做准备
22.明清时期的科举选拔,给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套上了一条紧箍,使明清的史学失去了宋元时候的活力,从而导致受教育者思想麻木,思维僵化,故步自封。材料反映了( )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重文轻武的弊端
C.八股取士的弊端 D.大兴文字狱的危害
23.题23图为1820年的清朝疆域图,图中信息反映了( )
题23图
A.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B.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C.西方侵略与民族反抗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4.这座城市兴起于秦朝,南海郡郡治所在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它又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在此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座城市是( )
A.长安 B.开封
C.广州 D.临安
25.玉米、甘薯和花生等美洲作物的引入,增加了中国的食物供给,支撑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尽管瘟疫等传染病频繁爆发,中国人口仍然从1500年的1亿迅速增长到1600年的1.6亿,到1750年,猛增至2.25亿。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
A.种植的新作物推动人口增长 B.与美洲贸易频繁
C.传染病频发导致了人口下降 D.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26.在英互译中有一种直译法,就是按照事物出现的最初本意进行翻译。清朝的军机处,被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这反映出军机处的设立是为了( )
A.处理军务 B.上传下达
C.提高效率 D.强化皇权
27.《乾隆御制诗》中写道:“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与诗中反映的内容相关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大兴文字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8.明朝中后期军备废弛,但当遭受侵扰时,百姓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军队作战,有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流传。由此可知,明朝( )
A.闭关锁国导致国力下降 B.具有较强的国家凝聚力
C.多次受到外国入侵 D.皇权强化影响军队实力
29.有学者指出,明清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社会的世间百态,批判社会的不公;一方面则探索社会的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该观点意在说明,明清小说( )
A.体现南北文化交融的趋向 B.题材内容单一
C.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D.关注社会现实
30.中华文化具有极强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题30图所示京剧的形成过程表明( )
题30图
A.北京的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京剧吸收了多种地方戏的精华 D.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4分)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选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推行,时加修正,以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贫苦子弟,类皆道自勉,埋首窗下……即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追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目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并说出科举制实施的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考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变化的危害。(6分)
32.(14分)科技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360百科《宋朝经济》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宁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这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说明“宋代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1—16世纪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一例科技发明。并说明该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2分)
33.(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①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②之货……。”(注释:①少:年少时;②义:合道义的;公正合理的)
——据《长乐老自叙》等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①;(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②。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注释:①风:风尚;气度。②体:得体的风范。)
——薛居正《旧五代史·冯道传·序》
材料三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①,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②?
(注释:①战卒:士兵。②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难道在儒士中果真就没有这样的人吗?)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请回答:
(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0-2021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