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2020-2021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
1.1752年到 1800年之间,有 1.05亿万银元(大约合 2625万英镑)流入中国,而 1808年到 1856年之间,
则有 3.84亿银元反向流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的输入 B.茶叶的输出 C.棉布的输入 D.生丝的输出
2.对比下列两幅图片,你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两次鸦片战争相比,( )
鸦片战争形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
A.战争爆发的原因都是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B.战争过程中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路线完全不同
C.战争后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数量在逐渐减少
D.西方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石达开自述》中称洪秀全故意加封杨秀清“万岁”,激怒韦昌辉诛杨。而《李秀成自述》中却说:“东欲
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的是( )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4.如图所示企业的建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试卷第 1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延续了中华文明
5.李鸿章曾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曾( )
①主持签订《南京条约》 ②主持签订《马关条约》
③设立京师同文馆 ④兴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海军提督丁汝昌曾接到李鸿章的电文:“有警时,丁提督应率船出傍台炮线内合击,不得出大洋浪战,
致有损失。”这一命令直接导致清军( )
A.黄海海战失利 B.丧失黄海制海权 C.北洋舰队覆没 D.丢失九连城等地
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
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的主旨是( )
A.肯定“天圆地方”的学说 B.抨击“中央集权”的制度
C.宣传“科学救国”的思想 D.否定“天朝上国”的观念
8.1895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发新闻图画《伏阙陈书》,画面左上文如下:“台湾为南洋门户,自经李傅
相与倭订约,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其闽省诸孝廉之在京会试者,会同京官、商民缮就呈词,洋洋数千言,
赴都察院陈情。……众口一词,皆谓此地万不可让。……”该新闻图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试卷第 2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A.割让台湾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科举考试
9.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
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处应填写
A.林则徐销烟
B.金田村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邓世昌殉国
10.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发明和使用的一种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顺序相配以六十为一周
期。2020年是庚子年,晚清李希圣著有《庚子国难记》,该作品记载的应该是( )
A.旅顺大屠杀 B.台湾被割占 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丑条约》签订
11.历史课上,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板书(如下图),他这节课的标题最可能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近代化的实现历程
C.中国:东方雄狮的觉醒之路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2.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下图中的( )
A. B. C.
试卷第 3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D.
13.在《中国革命史》一书中,编者写道:“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此次革命甫越数
星期,相应之地已非一处,国民对于此事莫不十分注意”。该书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辛亥革命 D.广州起义
14.某本近代史方面的著作第三章目录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图中①处的标题应为( )
A.革命旗手: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和建立民国
C.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D.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的形成
15.19世纪末,江苏泰州设立了一电报局。有人造谣说电报局所使用的电气是由死者的灵魂炼成的,电报
局的人搜集死者家人供奉的“神主牌”,摄取死者魂魄,以炼成电气,“神主牌”的价值可值“洋四五十元”。结
果,“某甲竟携一牌赴局求售”。这反映了时人( )
A.思想进步 B.愚昧无知 C.贫穷困苦 D.同情革命
16.1916年,胡适创作《蝴蝶》一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诗歌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的口号 B.男女平等的思想
C.文学革命的要求 D.兼容并包的氛围
17.他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中国共产党首任中央局书记;他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毛泽东 D.周恩来
18.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是( )
A.《狂人日记》 B.《北京市民宣言》
C.《文学革命论》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试卷第 4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19.1922年初到 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 100多次,参加人数达 30
万以上。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则将高潮推向了顶峰。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进行
2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
是( )
A.国民党—大召开—古田会议—七七事变
B.黄埔军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
D.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皖南事变
21.“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
有溶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 )
A.实行“东北易帜” B.逼蒋剿共联日 C.实行不抵抗政策 D.发动西安事变
22.“期待了六年了,这伟大的抗战现在毕竟展开在我们的眼前!……我的喜悦使我快要发狂。……我相信中
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恨战争的,但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我们再不
奋起抵抗,不单我们自己要陷入至悲极惨的奴隶的命运,连我们的子孙也要任人蹂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
子。”
——黎烈文:《伟大的抗战》,《呐喊》创刊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黎烈文对“伟大的抗战”的期待源自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3.“期待了六年了,这伟大的抗战现在毕竟展开在我们的眼前!……我的喜悦使我快要发狂。……我相信中
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恨战争的,但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我们再不
奋起抵抗,不单我们自己要陷入至悲极惨的奴隶的命运,连我们的子孙也要任人蹂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
子。”
--黎烈文:《伟大的抗战》,《呐喊》创刊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黎烈文当时“喜悦”得“快要发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东北抗联的英勇作战 B.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24.“期待了六年了,这伟大的抗战现在毕竟展开在我们的眼前!……我的喜悦使我快要发狂。……我相信中
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恨战争的,但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我们再不
奋起抵抗,不单我们自己要陷入至悲极惨的奴隶的命运,连我们的子孙也要任人蹂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
试卷第 5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子。”
--黎烈文:《伟大的抗战》,《呐喊》创刊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憎恨战争”到“讴歌抗战”,这反映了当时文化界优秀分子( )
A.进行了英勇的民族抗争 B.奠定了民族解放的基础
C.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实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25.美国《时代》1938年 1月 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6.1945年 8月 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发表讲话称:“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
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这一讲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B.为实现国家解放作出的努力
C.为争取上台执政作出的努力 D.为实现民族独立作出的努力
27.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说道:“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人了进攻。”材料
中的“转折点”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28.解放军战将要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 望军民莫醉,
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南战役
29.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下长至足,呈直筒式。20世纪 20年代,
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重大变革。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女性审美水平的提升 B.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
C.追求自由民主的要求 D.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
30.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最强音。以下艺术作品中,解剖了整个民族的
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经典之作的是( )
A.《阿 Q正传》 B.《子夜》 C.《毕业歌》 D.《田横五百士》
试卷第 6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摘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841 年)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
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
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
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
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相关诗句写作的背景。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思想主张的内容。甲午战争后,除张謇的思想主张外,还有哪
些人提出了怎样的救国道路的主张?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相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材料一中的哪些句子最能反映该历史事件
怎样的性质?
问题四: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指出他们共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
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
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
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纲领》
材料二: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
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
试卷第 7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
——摘编自毛泽东《愚公移山》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出自哪一会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共成立的意义。
问题二:材料二中所述会议的背景是什么?结合中国共产党 1921-1949年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这次会议是
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的认识。
问题三:材料三出自哪一会议?“新的党章”中写入了哪一思想?指出该会议召开的意义。
问题四:本题主旨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目主旨设计完成一段文字作为材
料四。(提示:注意时序)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相关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两对主要矛盾决
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二:有人认为:“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造成的。”也有人认为:“近代
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你怎么看?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
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试卷第 8页,共 8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参考答案
1.A
【详解】题干的“1752年到 1800年之间,有 1.05亿万银元(大约合 2625万英镑)流入中国,而 1808年到
1856年之间,则有 3.84亿银元反向流动。”反映出英镑大量流入中国转变为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入英国,原
因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从事鸦片走私贸易,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 A符合题意;茶叶的输
出、生丝的输出不会造成白银外流,排除 BD;棉布的输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故选 A。
2.D
【详解】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可以看出,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
商口岸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次
鸦片战争相比,得出的结论是西方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 D符合题意;战争
爆发的原因都是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说法正确,不是从题干图片中得出的结论,排除 A;战争过
程中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路线完全不同的说法不准确,排除 B;战争后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数量在逐渐减少
的说法错误,排除 C。故选 D。
3.C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达开和李秀成都是太平天国运动
时期的将领,都是反映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与北王韦昌辉诛杀东王杨秀清的史实,即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京
事变”,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而衰;因此只有选项 C符合题意,故选 C。
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 19世纪 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等,C项正确;A项属于内容,不是目的,排除;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这
是作用排除 B项;材料不能体现延续了中华文明,排除 D项。故选 C项。
5.D
【详解】“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指对外不轻易实行战争,对内进行改革,所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主
持签订了《马关条约》、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②④符合题意,故选 D;李鸿章没有主持签订《南京条约》,
京师同文馆是奕 和文祥奏请开办的,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之后,北洋舰队广大官兵并没有被敌人的船捷炮利所吓倒,抗战情
绪仍然很高。1894年 11月 22日,旅顺失守。李鸿章给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下令“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
失。”,这一命令使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直接导致清军丧失了黄海制海权,故 B符合题意,排除 A;北洋
答案第 1页,共 7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舰队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中,排除 C;丢失九连城等地与辽东半岛战役有关,排除 D。故选 B。
7.D
【详解】根据“中国并不在中央”、“谁是中央谁四旁”可知这首诗歌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地处中央、天朝上国的
思想,故选 D;这首之歌也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地方”学说,排除 A;这首诗歌否定的是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
思想,BC都不符合这一题意主旨,排除。
8.B
【详解】根据“1895年”、“台湾为南洋门户,……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可知与甲午战后割让台湾有关。根据“闽
省诸孝廉之在京会试者,会同京官、商民缮就呈词,洋洋数千言,赴都察院陈情”可知是割让台湾的消息传
到北京,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反对割让,所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故选 B,排除 A;百日维
新是在 1898年,排除 C;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9.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在中国各地,以农民为主体、有社会各阶层人
士广泛参与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武装斗争大规模兴起,最终酿成了一场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义和团运动,
以“扶清灭洋”为行动纲领,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选项 C符合题意;而选项 A
林则徐销烟,只是抗击英国,不符合题意;选项 B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不符合题意;选项 D在甲午
战争中抗击日本殉国,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 C符合题意,故选 C。
10.C
【详解】根据干支纪年法以六十为一周期,2020年是庚子年,1960年,1900年,1840年都是庚子年。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 1900年,故 C符合题意;旅顺大屠杀发生在 1894年,排除 A;台湾被割占发生在
1895年,排除 B;《辛丑条约》签订是 1901年,排除 D。故选 C。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
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
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中国战
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 A符合题意;
中国近代化的实现历程与图片条约不符,排除 B;东方雄狮的觉醒之路与条约不符,排除 C;题干条约体现
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排除 D。故选 A。
1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图 A是孙中山,A符合题意;图 B
是章炳麟,排除 B;图 C是邹容,排除 C;图 D是陈天华,排除 D。故选 A。
1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相应之地已非
答案第 2页,共 7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一处”,可知与辛亥革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 10月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
首先起义;10月 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
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由于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
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选项 C符合题意;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A排除;安庆起义是 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
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B排除;广州起义,是 1911年 4月
27日,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D排除。故选 C。
14.D
【详解】根据材料“袁世凯的独揽大权”“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可知,在护国战争中,袁世凯绝望的死
去。他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D项正确;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在辛亥革
命之前,排除 A项;武昌起义和民国的建立都发生在袁世凯独裁之前,排除 B项;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与题
意不符,排除 C项。故选 D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有人造谣说电报局所使用的电气是由死者的灵魂炼成的,摄取死者魂
魄,以炼成电气”反映了 19世纪末的人们愚昧无知,对电气一无所知。故 B符合题意;思想进步与题干的“摄
取死者魂魄,以炼成电气”不符,排除 A;贫穷困苦和同情革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CD。故选 B。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1916年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倡导
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故 C符
合题意;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在题干诗歌中不能体现,排除 A;男女平等的思想、兼容并包
的氛围在题干诗歌中不能体现,排除 BD;故选 C。
1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中共一大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故 A符合题意;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没有担任过中央局书记,排除 B;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不是新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排除 CD。故选 A。
1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
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故 D符合题意;《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作品,排除 A;1919年 6月 11日,陈独秀、李
大钊等亲自到北京城南游艺园和新世界等地向群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排除 B;《文学革命论》是陈独
秀发表的,排除 C。故选 D。
19.C
【详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
动下,从 1922年初到 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 100多次,参加人
数达 30万以上,所以京汉大罢工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符合题意;革命统一战线破裂是 1927年,
答案第 3页,共 7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是 1946年内战开始,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B是 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是 192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20.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两党随之进行了北伐战争;国
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随之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故 C符合题意;古田会议之前国共两党已经走向对立,排
除 A;南昌起义不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排除 B;皖南事变是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排除 D。
21.D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溶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
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 12月 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主张,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由此可知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
述不正确,排除。故选 D。
22.A
【详解】据题干“期待了六年了,这伟大的抗战现在毕竟展开在我们的眼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
黎烈文言论发表于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而他已经期待了六年,说明黎烈文对“伟大的抗战”的期待源自
于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A项正确;1935年日本制造蚕食中国华北地区的华北事变,国民政府依旧执行不
抵抗政策,而且与“期待了六年”不符,排除 B项;西安事变发生于 1936年 12月,七七事变发生于 1937年
7月,二者并不是中国人抗战的起点,排除 CD两项。故选 A项。
23.B
【详解】根据材料“期待了六年了,这伟大的抗战现在毕竟展开在我们的眼”可知,文中作者“喜悦”得“快要
发狂”的原因是七七事变后国内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
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
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B项正确;东北抗日联军
成立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时间不符,排除 A项;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 C项;日本宣告无条
件投降是在 1945年,排除 D项。故选 B项。
24.D
【详解】根据材料“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恨战争的,但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
讴歌抗战的,……我们再不奋起抵抗,不单我们自己要陷入至悲极惨的奴隶的命运,连我们的子孙也要任
人蹂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可知,日本的侵略已严重威胁到了中华民族的存亡,从“憎恨战争”到“讴歌抗
战”,这反映了当时文化界优秀分子实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观念的变化,没有涉
及文化界的英勇抗争,排除 A项;文化界有些分子不可能为民族解放奠定基础,排除 B项;中国共产党在
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 C项。故选 D项。
答案第 4页,共 7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25.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在 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信息可知此次战役
指的是淞沪会战,1937年 8到 11月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A符合题意;太原
会战和徐州会战的时间晚于淞沪会战,排除 BC;武汉会战发生在 1938年,排除 D。故选 A。
26.A
【详解】依据题干的“1945年 8月 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发表讲话”可知与重庆谈判有关。毛泽东赴重庆
谈判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题干的“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
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
实现全国之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讲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故 A符合题意;为实现国家解放作出的努力在题干讲话中不能体现,排除 B;毛泽东讲话反映的是中国共
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排除 CD。故选 A。
27.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
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题干的“转折点”是指挺进大别
山,B项正确;粉碎重点进攻是在“转折点”出现之前,排除 A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出现在“转折点”之
后,排除 CD项。故选 B项。
28.D
【详解】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认识。分析题文“解放军战将,鞭指江南。”,可知此次战役
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汀泗桥战役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AB。辽沈战
役发生在东北,排除 C,故选 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29.B
【详解】依据题干的“20世纪 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重大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这是受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故 B符合题
意;女性审美水平的提升、追求自由民主的要求是旗袍款式发生变革的原因,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
除 AC;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不是旗袍款式发生变革的原因,排除 D。故选 B。
30.A
【详解】鲁迅的《阿 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故 A符
合题意;《子夜》《毕业歌》《田横五百士》不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经典之作,排除 BCD。故选 A。
31.问题一:①英国为改变在正当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②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
深重灾难,1839年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此后不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
问题二:①实业救国;②康有为——变法救国、孙中山——革命救国(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搭配准确)
问题三:①一战结束,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权益转让给日本。消
答案第 5页,共 7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问题四:爱国主义精神
【详解】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林则徐,1841年”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林则徐的诗句写作背景有:英国为改变在正当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9年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此后不久,林则徐被革
职查办。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的“甲午战败后,他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
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和所学知识可知,张謇
思想主张的内容是实业救国;除张謇的思想主张外,康有为的救国主张是变法救国,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是
革命救国。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相关文章
与五四运动有关,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一战结束,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
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
的特权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
义运动,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问题四:综合题干三则材料,可以概括出他们共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32.问题一:①中共一大;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
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问题二: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战略转移。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共产国际的领
导下,照搬其他国家革命道路,在城市中进行武装暴动,导致南昌等地起义的失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此后,中国共产党带
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问题三:①中共七大;②毛泽东思想;③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问题四: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签署“双十协定”。通过解放战争,
解放全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详解】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的“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可知材料一出自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的“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
二中所述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背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
产党成立之初,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照搬其他国家革命道路,在城市中进行武装暴动,导致南昌等地起
义的失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
题的会议;此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因此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第 6页,共 7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的“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
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出自中共七大;中共七
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问题四: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签署“双十协定”。通过解放战争,
解放全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史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
33.问题一: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任务。
问题二:本题主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题目中的两个观点分别从造成近代中
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的内因和外因来进行评价。学生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进行合理
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阅卷可对学生答卷从整体上进行分层评价。第一层,近
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共同造成的,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评
述;第二层,学生仅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评述;第三层,完全偏离题目主旨。在评述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
价值引领。
【详解】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的信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
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可知中国近代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依据材料
一的信息“清王朝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可知中国近代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封
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问题二:题目中的两个观点分别从造成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的内因和外因来进行评价。坚持论从史
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即可。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
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共同造成的,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评述。如:可以拟定论题为:近代中国遭受深
重苦难的原因。论述过程: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共同造
成的。清王朝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人民深受封建主义的压迫,苦难深重。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举步维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使近代中国人民饱受
战争的苦难。
答案第 7页,共 7页
{#{QQABbYSAogAgAAJAARhCUQHqCEAQkAEAAAoGAEAAIAABg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