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年12月高三历史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诗经》中描述商朝人祭祀时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征伐和武功;而周朝人塑造的祖先形象则多是文质彬彬,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住址、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 B.开始强调以文治国
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 D.执政观念趋向理性
2.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
A. 提升了官员素质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稳定了社会秩序
3.下表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表,通过此表所示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项目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3139.8万贯 1089.8万贯 2050万贯
粮税 1615.7万石 215.7万石 1400万石
合计 4755.5万贯石 1305.5万贯石 3450万贯石
A.税法改革成效巨大 B.唐朝政府名存实亡
C.地方财权显著增强 D.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4.宋辽金时期是二十四孝故事图定型普及的时期,很多墓葬中有各种形式的孝子故事,如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和山西闻喜寺底村金墓出土的田真哭荆图。这一时期流行孝子故事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等级秩序的需求 B.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宗族观念强化的诉求
5.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月,甘肃韩城县刘兆吉家中失窃,因丢失之物不贵重,未打算报案,然而第二天却发现陈老汉拿着自家丢失之物卖给刘三,便将该案投首乡约,并诉至县衙。县衙受理案件后,知县批复“仰乡约查复详究”。后由乡约执行人左迎乾、刘法兴着手调查,将结果报呈知县,进行案件审理。据此可知清朝
A.政府大力倡导乡约教化 B.皇权向基层渗透
C.基层社会自治色彩浓厚 D.乡约与律法合流
6.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7.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18名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7名,共产党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
A. 旨在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B. 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工农基础
C. 改变了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态势 D. 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8.下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A.表明妇女已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力军 B.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C.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果 D.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9.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
A. 确认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B. 体现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
C.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10.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一个中方从未听过的词汇“jointventure”并解释为“合资经营”。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但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据此可知
A.“左”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 B.对外开放在艰难中起步
C.中美正式建交推动经济交流 D.经济体制改革阻力重重
11.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了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交通网。信使“飞毛腿”在这些道路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的速度把口信传递至全国各地。印加帝国的驿传系统旨在
A.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B.加强国内外经济联系
C.完善全国的道路系统 D.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12.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不断为参战国提供枪支弹药等军需用品,以商品为载体,英镑被裹挟其中,慢慢向世界各国渗透。因此,有学者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助推了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B.英格兰银行的创立
C.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13.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14.1896年举办的德意志帝国博览会,从人种、居住形式、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等方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览观非洲社会的万花筒。1899年,政府还将柏林的两条街道分别命名为多哥街和喀麦隆街。德国政府的这些举措意在
A.缓和与殖民地间的矛盾 B.树立热爱和平的良好形象
C.加强同非洲的文化交流 D.营造对外扩张的社会氛围
15.下表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
项目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0
投资数(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产业转移 B.生产力的进步助推垄断组织发展
C.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需求 D.经济危机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
16.下图是1942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左右两边人物分别是林肯与孙中山,并印有三民主义。这枚邮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枚用外国文字组成中心图案的邮票。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B.美国社会已认可三民主义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中国战场的抗战得到肯定
17.【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内涵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清代,宗族遍及城乡,设立了义学、义仓、养济院等组织;修订《宗约》、《族规》、《族范》、《家诫》等,内客涵盖“勤、俭、学、善、廉”等。宗族族长可协助保、甲长,稽查乡里,如有“纠众持械互斗者,该保、族、邻即预防阻止,如劝阻不从,即赴地方报官”。
——摘编自何一民《清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历史时期》
材料二 英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部分社会救济举措
时间 内 容
1834年 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
1847年 增设济贫部
1870年 颁布《初等教育法》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
1871年 成立地方事务部
1899年 成立教育部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
1908年 出台《养老金条例》和《儿童法》
1909年 颁布《劳工交换法》
1911年 颁布《教育改革法》《国民保险法》政府逐步介入社会事业和“有限管理”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族在清朝社会治理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救济发生的变化(6分),并分析其根本原因。(2分)
18.【中国古今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的编写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而且“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
——摘编自秦海霞《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和政治内容的把关。从195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教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威性、国家级的全学科教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摘编自郭戈《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国家统一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6分)
19. 【中外福利制度】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8分)
20. 【抗美援朝宣传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历史的透视: 一幅宣传画
《人民踊跃支援前线》(1952 年,王式廓等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民踊跃支援前线》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16:DBCAD CDBBA DCCDB D
17.(1)进行社会救济;教化乡里;协助基层治理;维护地方治安(缓和社会矛盾)。
(2)变化:国家成立救济机构,国家救济成为主流;以法律和法规保障救济;救济的内容扩大到救济贫困、基础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政府逐步加强对社会救济的“有限管理”(或答:政府加强对救济的局部干预)。
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2分)
18.(1)背景:宋代重文统治政策和科举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理学的兴起发展,儒学的世俗化、平民化;印刷技术的发展。
(2)意义: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彰显社会主义与制度优越性;为后来的教材编写提供经验借鉴、人才基础。(6分)
19.(1)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
(2)不同:近代西方社会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对象更全面;影响更深远。
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萌生与传播。
20.示例
宣传画《人民踊跃支援前线》赏析
从宣传画本身来看,这幅画创作于1952年,以写实的宣传方式表现了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情景,具有现实主义特点。
从世界形势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不甘心在华特权被取消,同时基于冷战思维,挑起朝鲜战争并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开展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体现了政府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支援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从国内形势看,新中国成立后,接连开展土地革命、稳定物价、恢复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活动,到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这为抗美援朝运动的持续高涨提供了物质基础,为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前提。
总之,宣传画《人民踊跃支援前线》体现了当时中国军人、工人、农民、医生等各个阶层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的情景,体现了战争的人民性与正义性,预示了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必然性。(“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学生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