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质量评估卷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质量评估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余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材料描述的是( C )
A. 周武王灭商 B. 齐桓公称霸 C. 秦统一中国 D. 大泽乡起义
2.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改变以往币制混乱及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统一的状况,促进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是( C )
A. 统一文字、车轨 B. 统一铸造五铢钱
C. 统一货币、度量衡 D. 平抑物价,盐铁专卖
3. “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沟通的两条河流是( B )
A. 黄河与淮河 B. 湘江与漓江 C. 辽河与海河 D. 淮河与海河
4. “又征集天下狗马禽兽之物,送到咸阳,各地的转输,不绝于途。赋敛愈重,徭役无已。在这样的暴政之下,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而革命爆发。”材料反映了秦未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A )
A. 统治者统治残暴 B. 秦朝焚书坑儒政策
C. 农民的反抗精神 D. 秦朝征集奇珍异兽
5. 秦朝统治思想的失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逼迫汉朝建立之初的统治者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进行新的抉择。“新的抉择”是指( A )
A. 实行休养生息 B. 建立中央集权 C. 提倡尊崇儒术 D. 推行文化专制
6. 西汉初年,汉文帝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除“肉刑”。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A )
“缇萦救父”想象图
A. 重视“以德化民” B. 减轻赋税和徭役
C. 勤俭治国 D. 鼓励农业生产
7. 汉武帝根据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以让更多的皇族子孙感受皇帝的恩泽为由,软硬兼施,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其嫡长子以外的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汉武帝的根本目的是( D )
A. 实现公平 B. 恩泽所有皇族 C. 扩大疆域 D. 加强中央集权
8. 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D )
A. “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 盐铁官营改善财政
C. “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 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9. 他将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未及弱冠之年就多次为国征战,践行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初心。漠北战役中,他与卫青率将士给匈奴沉重打击。材料中的“他”是( B )
A. 张骞 B. 霍去病 C. 蒙恬 D. 班超
10. 丰厚的文化必将孕育精彩的艺术,下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光武帝时期的文物。在这些古代艺术品背后,蕴含的是千年文化积淀的厚度与深度。这些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A )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A. 社会安定 B. 经济繁盛 C. 打败匈奴 D. 社会动荡
11.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时期( B )
A. 丞相权力极度膨胀 B. 外戚专权
C.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D. 宦官专权
12.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任务首次出使。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D )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 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
13. 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C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经营西域
C. 海、陆丝绸之路的存在 D. 汉代统治区域的辽阔
14. 西汉时期,大臣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但是到了东汉中期之后,竹木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这是因为( A )
A. 造纸术的改进 B. 竹简制造技术失传
C. 西汉王朝灭亡 D. 文字书写方式改变
15. 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时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这是因为司马迁( B )
A. 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B. 开创了史学体裁——纪传体
C. 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 D. 记述了炎帝到汉景帝的史事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
16. (8分)进入秦汉,中国历史开始了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当时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极为富足。除了像旱涝等自然灾害外,帝国约在70年中竟不寻常地没有遭受重大的动乱。
——摘编自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图1体现的秦朝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举措。图2和图3中归于一统的文字字体和货币名称分别是什么?(3分)
[答案]创新: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字体:小篆。(1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1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历史上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安定、富足”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2分)
[答案]局面:“文景之治”。(1分)政策:休养生息政策。(1分)
(3) 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实行经济大一统的措施。(2分)
[答案]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1分)
[答案]因素:国家统一;制度创新;适当的政策;安定的环境等。(言之有理、符合材料即可,1分)
17. (6分)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但均不免走向衰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伤害)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疲劳困乏)。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材料二 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义……184年2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1) 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施暴政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暴政导致的结果。(3分)
[答案]表现:刑罚残酷;徭役、兵役繁重。(2分)结果: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及后续一系列反秦斗争,秦朝最终走向灭亡。(1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并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2分)
[答案]原因: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分)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1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民生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1分)
[答案]关系:重民则天下安,伤民则天下危;重民生则国家兴,耗民力则国家衰。(言之有理即可,1分)
18. (6分)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张骞出塞》
材料二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的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丝绸之路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材料三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摘编自《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 材料一中的“不辱君命”指的是什么事情?这件事情体现了张骞一行人身上怎样的宝贵精神?(2分)
[答案]事情:张骞通西域。(1分)
精神:不畏艰苦、不辱使命、信念坚定等精神。(1分,任答一点即可)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指的是哪一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有何重要意义?(2分)
[答案]“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1分)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保障。(1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2分)
[答案]原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汇的先河,促进了中外文明的发展,是一条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2分)
第 页第三单元质量评估卷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质量评估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余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材料描述的是( )
A. 周武王灭商 B. 齐桓公称霸 C. 秦统一中国 D. 大泽乡起义
2.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改变以往币制混乱及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统一的状况,促进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统一文字、车轨 B. 统一铸造五铢钱
C. 统一货币、度量衡 D. 平抑物价,盐铁专卖
3. “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沟通的两条河流是( )
A. 黄河与淮河 B. 湘江与漓江 C. 辽河与海河 D. 淮河与海河
4. “又征集天下狗马禽兽之物,送到咸阳,各地的转输,不绝于途。赋敛愈重,徭役无已。在这样的暴政之下,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而革命爆发。”材料反映了秦未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
A. 统治者统治残暴 B. 秦朝焚书坑儒政策
C. 农民的反抗精神 D. 秦朝征集奇珍异兽
5. 秦朝统治思想的失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逼迫汉朝建立之初的统治者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进行新的抉择。“新的抉择”是指( )
A. 实行休养生息 B. 建立中央集权 C. 提倡尊崇儒术 D. 推行文化专制
6. 西汉初年,汉文帝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除“肉刑”。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
“缇萦救父”想象图
A. 重视“以德化民” B. 减轻赋税和徭役
C. 勤俭治国 D. 鼓励农业生产
7. 汉武帝根据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以让更多的皇族子孙感受皇帝的恩泽为由,软硬兼施,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其嫡长子以外的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汉武帝的根本目的是( )
A. 实现公平 B. 恩泽所有皇族 C. 扩大疆域 D. 加强中央集权
8. 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 盐铁官营改善财政
C. “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 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9. 他将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未及弱冠之年就多次为国征战,践行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初心。漠北战役中,他与卫青率将士给匈奴沉重打击。材料中的“他”是( )
A. 张骞 B. 霍去病 C. 蒙恬 D. 班超
10. 丰厚的文化必将孕育精彩的艺术,下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光武帝时期的文物。在这些古代艺术品背后,蕴含的是千年文化积淀的厚度与深度。这些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A. 社会安定 B. 经济繁盛 C. 打败匈奴 D. 社会动荡
11.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时期( )
A. 丞相权力极度膨胀 B. 外戚专权
C.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D. 宦官专权
12.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任务首次出使。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 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
13. 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经营西域
C. 海、陆丝绸之路的存在 D. 汉代统治区域的辽阔
14. 西汉时期,大臣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但是到了东汉中期之后,竹木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这是因为( )
A. 造纸术的改进 B. 竹简制造技术失传
C. 西汉王朝灭亡 D. 文字书写方式改变
15. 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时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这是因为司马迁( )
A. 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B. 开创了史学体裁——纪传体
C. 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 D. 记述了炎帝到汉景帝的史事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
16. (8分)进入秦汉,中国历史开始了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当时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极为富足。除了像旱涝等自然灾害外,帝国约在70年中竟不寻常地没有遭受重大的动乱。
——摘编自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图1体现的秦朝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举措。图2和图3中归于一统的文字字体和货币名称分别是什么?(3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历史上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安定、富足”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2分)
(3) 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实行经济大一统的措施。(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1分)
17. (6分)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但均不免走向衰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伤害)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疲劳困乏)。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材料二 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义……184年2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1) 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施暴政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暴政导致的结果。(3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并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2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民生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1分)
18. (6分)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张骞出塞》
材料二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的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丝绸之路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材料三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摘编自《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 材料一中的“不辱君命”指的是什么事情?这件事情体现了张骞一行人身上怎样的宝贵精神?(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指的是哪一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有何重要意义?(2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2分)
第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质量评估卷(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