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漳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漳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章节回顾
初二年历史科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所示文物现藏于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它见证了林则徐( )
虎门炮台陶火药
A.抗敌御侮的功绩 B.收复新疆的贡献 C.维新变法的实践 D.民主革命的义举
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望厦条约》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理想与艺术的典范”。毁灭它的是( )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八国联军 D.德法联军
4.下表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概况,该国是( )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总计
面积(平方千米) 60多万 约40万 44万多 7万多 150多万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5.下图所示知识结构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成立了总理衙门 B.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创办了新式学堂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7.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
8.《戊戌政变记》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戊戌变法(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C.裁撤政府冗官冗员 D.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9.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10.“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1.下图为某条约的规定。据此推知,该条约使( )
第10款: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A.中国人民的负担日益沉重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C.科举考试的规则被迫改变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朝廷
12.右图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
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
13.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参加讨袁的各派政治势力,无论其抱有怎样的动机,都不能不打着恢复民国、拥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旗号。这表明( )
A.封建制度土崩瓦解 B.民主观念渐入人心
C.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D.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14.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
A.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注重发动工人阶级力量
C.明确了中国革命任务 D.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15.《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1921年(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的胜利
16.“叶挺独立团从广东出发,挺进湖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占领武昌。”材料叙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进程 B.武昌起义的开始
C.武汉会战的僵持 D.国共合作的胜利
17.“黑暗神州尽雪霜,工农出路在何方?八一首义新军诞,打响光明第一枪。”该诗是为了纪念(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胜利会师
18.江西有一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能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吴起镇会师 B.井冈山会师 C.会宁会师 D.长征会师
19.“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军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的含义是( )
A.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D.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20.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在长征途中一起和毛泽东劈波斩浪的领袖人物得到了全党全军的认可,避免了灾难性的后果。”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
21.《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B.不怕艰难险阻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 D.革命英雄主义
22.中国国家教育部表示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历史学角度,“十四年抗战”起点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3.事变爆发后,共产党理性地认识到,应该抛弃与蒋介石的矛盾,和平解决于国于党都是更有利的。此“事变”是指( )
A.华北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2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25.有人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正面战场取得了军事胜利 B.推动全国抗战局面形成
C.迫使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 D.战略反攻阶段已经到来
26.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27.1938年,日本情报机关断定:今后华北治安的对象是共军。1939年,日军参谋长笠原幸雄也承认: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这表明( )
A.国民革命运动成果丰硕 B.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成效
C.敌后战场牵制大量日军 D.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28.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日本的田中正明曾著有《“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企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B.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辛亥革命的时候,当时环境上所必需的、所需要的,大多数人民所需要的,就只是“推翻满清”,至于推翻满清以外的事,和推翻满清以后的事,则他们所不问。所以民主革命的结果,便只是将满清推翻了。
——胡汉民《今日之革命》
(1)结合所学指出“推翻满清”的指导思想。
(2)关于辛亥革命,你是否同意作者认为的“民主革命的结果,便只是将满清推翻了”。请说明理由。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赵老师组织八年(2)班召开以“近代中国觉醒历程”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选取3位同学的发言稿,现邀你一起加入探究。
【张同学:以历史人物的个人事迹来例证】
材料一
人物 著作 主要内容 评价
林则徐 《四洲志》 翻译或编译了外国书报,介绍世界情况 “开眼开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编制
【李同学:以众多群体的共同努力来说明】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由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主要城市学生的响应。而当北洋军间政府逮捕爱国学生,进一步激怒了全国人民。工人阶级挺身而出,举行大罢工;商人也纷纷行动起来,举行罢市。商人店铺门前悬挂着“为国家,今罢市,救学生,除国贼”等标语。工人、学生、商人联合起来同国内外敌人斗争,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第一次,它表明中国人民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有了迅速的提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王同学:以人民大众的巨大付出来展现】
材料三 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1)根据材料一,简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觉醒的主要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五四运动从北京迅速波及全国的主要因素及其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从部分人员到众多群体再到整体觉醒历程的原因。(4分)
30.红色经典歌曲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号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八年级(1)班以“抗战歌曲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选取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歌词为研习素材。
(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叙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嘿——摘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400首》
(1)周老师请同学们为材料一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谱曲,小历同学采用低沉、舒缓的旋律,小史同学采用铿锵有力的旋律。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说明理由。(6分)
【示例】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旋律:低沉、悲愤。
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因此,用低沉的旋律表达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心情;同时,用悲愤的旋律表达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
材料二 ①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之歌》
②从小就听爷爷讲百年前的南湖上一艘小红船乘风又破浪从此世界变了样颗颗红心被点亮开天辟地人们挺起了胸膛。——摘自《亲爱的党妈妈》(歌词节选)
(2)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事件,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遵义会议旧址 图2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图3 国民党一大 图4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提交
的国共合作宣言》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漳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